第94章 搶人才(2)
作者:隨遇而安寫手      更新:2022-03-25 13:39      字數:3113
  1943年7月。

  德國軍隊遭受了比曆史上更大的圍剿。

  美國因為沒有日本的牽製,大批大批的部隊來到了歐洲。美國海陸空三軍聚集在歐非,軍隊人數超過了五百萬。而且這個時空有了中國,中國大力支援蘇聯,讓蘇聯的抗擊打能力強大很多,實力也比曆史上強大不少。

  法國也是如此。

  擁有中國的支援之後,法國軍隊的膨脹速度也很快。戴高樂的自由法國已經擁有一百三十多萬的陸軍,現在還有海軍、空軍,可謂是陸海空三軍都有,總軍隊人數超過一百五十萬人。

  加上戴高樂擁有大批資金,就是法國國內的反抗力量也開始和戴高樂聯係。還有大批大批的法國軍隊倒戈,投靠戴高樂,讓戴高樂的軍隊膨脹速度是越來越快。而隨著德國軍隊被打的節節敗退,法國國內的共產黨也擁有三十多萬的部隊。

  還不止這些。

  中國這段時間也是陸陸續續派兵到歐洲,到現在中國已經在歐洲擁有強大的海陸空三軍參加作戰。可以說現在圍攻德國的力量,比曆史上多了好幾百萬。

  斯大林格勒戰役結束一年半的時間,蘇聯軍隊已經開始進入德國境內。中國陸軍派遣了十三個裝甲師,十五個步兵師,四十多萬的地麵部隊在空軍的掩護之下,配合蘇聯軍隊攻入了德國。

  德國軍隊在這樣的壓力之下,已經是處於強弩之末。

  “何處長,王教授,抓了一條大魚。”

  廖承誌已經是率領專家團,在一個團的保護之下,隨著大部隊進入到了德國。可是進入德國之後,雖然也有一些小收獲,但基本上沒有完成目標。隻是陸陸續續抓到了一些名氣不是很大的專家教授,和想象當中差了很多。

  廖承誌和王淦昌現在都非常頭疼。

  為了完成掠奪納粹科學家的任務,中國可是很早就開始進行準備。楊維這個下一任總統的接班人,親自坐鎮指揮。

  可以看出中國是多麽重視這一次的行動。

  這個時候錢學森急匆匆的來到了廖承誌和王淦昌的前麵,臉上充滿喜悅。

  “怎麽?”

  “剛剛傳來消息,抓住了德國的火箭工程師。”

  “導彈?”

  “是。德國的導彈技術有很高的造詣,他們有很多這方麵的專家。如果把他們弄回國,對我們的導彈發展也有很多的好處。消息表示此人就是火箭工程師,參與了德國的導彈製造。”

  錢學森非常高興。

  中國的導彈研究也已經有好幾年的時間,在世界範圍來說也是出於比較領先的地位。不過德國開展導彈技術也有很多年,在技術上也是比較成熟,有自己的獨到之處。

  德國也有很多世界非常知名的導彈專家。

  如果能夠借鑒德國的技術,把他們的科研成果融入到中國的導彈發展方麵,那麽中國的導彈技術一定是世界領先。

  錢學森作為中國導彈技術領域的中堅力量,這一次來德國就是為了德國這一批導彈方麵的專家。不過一直以來沒有進展,但突然之間抓獲了一個德國的火箭工程師,讓錢學森當然是喜出望外。

  隻要從他那裏順藤摸瓜,說不定能夠抓到更多的德國導彈專家。

  “走,去看看。”

  廖承誌和王淦昌也是非常欣喜。

  當廖承誌、王淦昌、錢學森來到關押俘虜的地方,看到了一個髒兮兮的,亂蓬蓬頭發,沮喪的坐在一邊的人。此人看到廖承誌他們進來,猶豫了一下,才用蹩腳的英語道:“我的名字是馬格努斯·馮·布勞恩,是一名火箭工程師。”

  “韋納·馮·布勞恩是你什麽人?”

  錢學森聽到此人自我介紹,立馬是緊張的問道。不過錢學森的語速有些快,馬格努斯·馮·布勞恩楞了一下。

  “韋納·馮·布勞恩是你什麽人?”

  旁邊的王淦昌立馬用德語問了一遍。

  馬格努斯·馮·布勞恩這下明白他們問的是什麽,因此有氣無力的回答道:“是我的哥哥。”

  聽到這句話錢學森大喜。

  德國有很多火箭專家,當中名氣最大的當屬韋納·馮·布勞恩。是德國導彈研究的核心人物。馮·布勞恩的名字在中國這一次專家名單當中的首列。

  錢學森更是如此。

  畢竟大家研究方向相差不多,是同一領域的專家。因此錢學森更加明白馮·布勞恩這位的實力,更明白馮·布勞恩擁有的團隊實力。

  早在聽到馬格努斯·馮·布勞恩名字的時候,錢學森就已經猜到兩個人會有關係。沒想到這兩個人是兄弟,那就太好了。

  “他在哪裏?”

  錢學森非常著急的問道。

  馬格努斯·馮·布勞恩沒有直接回答,而是猶豫片刻,才道:“你們會赦免我哥哥嗎?如果你們願意赦免他,那麽我們會向你們投降。”

  馮·布勞恩。

  他是一個納粹軍官,本身就是納粹黨的一員。他的研究直接給德國軍隊製造導彈。馮·布勞恩可以說是榜上有名的納粹科學家。

  按照之前反法西斯聯盟公布的條例來說,馮·布勞恩絕對是逃不過牢獄之災的。他肯定是要受到軍事法庭的審判,少說也要被判一二十年時間。

  聽到馬格努斯·馮·布勞恩的條件,廖仲愷、王淦昌、錢學森這些人都非常高興。

  有條件就好。

  至於所謂的納粹科學家,中國說他不是,誰還能強製性的判他進監獄不成。

  因此廖仲愷走上前去,從公文包當中拿出一份文件交給馬格努斯·馮·布勞恩。馬格努斯·馮·布勞恩看了這份文件,是用德語寫的。

  特赦令。

  上麵表示隻要願意來中國工作的納粹科學家,都可以被中國政府赦免。不會被反法西斯聯盟的法庭宣判。

  “這是我國總統蓋的大章,這是他的簽名。隻要你在這裏簽名,那麽這份赦令就可以生效。我們立馬安排你和你的家人,包括你的助手和學生離開德國。我們會保護你和你家人的安全。”

  “我能相信你嗎?”

  “當然。”

  廖仲愷笑著道:“布勞恩先生,我的身份不好透露。我給你介紹這兩位,這位是我國科學院的副院長,原子物理學家王淦昌先生,也是著名核物理學家邁特納教授的學生。這位是我國著名的空氣動力學家錢學森先生。他們都是大忙人,來到德國,不是為了跟你們開玩笑的。”

  馬格努斯·馮·布勞恩抬頭看了看王淦昌和錢學森。

  雖然和錢學森是同行,但他並沒有看錢學森,而是看了看王淦昌。中國是第一個公布核裂變的情況,又成功爆炸原子彈,中國的核物理學家也引起世界的關注。王淦昌作為中國原子物理方麵的領導者,當然也被其他國家的科學家所認識。

  所以他才會看王淦昌。

  最後他慢慢的點頭,道:“我的哥哥現在不在這裏。那個地方現在還沒有部隊進入,但我估計不需要多長時間那個地方會被美國占領。”

  “哪裏?”

  “加米斯。”

  “加米斯?”

  廖承誌撓撓頭,不是很清楚加米斯到底是哪裏。倒是在德國留學多年的王淦昌拉了拉廖承誌。然後從口袋裏拿出簡易的德國地圖,然後在加米斯畫了畫圈。

  “是一個小地方。的確離英美軍隊不是太遠。”

  “真的是如此。”

  廖承誌立馬站起來,對馬格努斯·馮·布勞恩道:“布勞恩先生,我們會保護你的安全。你可以把你家人,還有你想要保護的助手或者學生的地址名單交給我們的部隊,那麽我們的部隊就會幫你完成。”

  “好的。”

  廖承誌立馬走出來。錢學森很著急的對廖承誌道:“何處長,德國的大部分導彈資料應該都在馮·布勞恩的手中,而且他的科研團隊應該也在一起。這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千萬不能落入美軍手中。我們需要這批資料,需要這批科學家。”

  “恩。”

  廖承誌點頭,然後對旁邊的軍官道:“我要和王天培將軍直接通話。”

  “是。司令部離我們不遠,我立馬安排車輛。”

  “好。”

  廖承誌也是緊張的來回走了兩步,然後才道:“這一次必須要倚重我們的部隊。不過好在我們率先得到了消息,英美軍隊估計還沒有看上那裏。那裏沒什麽戰略價值,英美軍隊現在都在對付德國軍隊。我們要率先動手,如果陸軍來不及,就算是動用空降兵,也要快點把那裏拿下。”

  “可是會不會和英美軍隊有摩擦?”

  王淦昌雖然是出色的核物理學家,但也是做了多年的行政工作。因此有些擔心的問道。莫斯科會議的時候,大家對於如何占領德國有大致的劃分。

  加米斯地區本來是英美需要解放的地方。

  廖承誌搖搖頭。

  “我也不清楚。我們隻要把我們的想法告訴王天培將軍,王天培將軍自然會和楊副總統聯係。所有的問題他們自然會考慮。我們就等上麵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