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李燮和時代
作者:隨遇而安寫手      更新:2022-03-25 13:37      字數:4111
  “在我的任期之內,會繼續推動我國的工業化發展。”

  禹之謨退休,五十七歲的李燮和正式接任總理的位置。這一次的政府機構人選,雖然也是人民黨內部內定好的,接班也是非常順利。

  禹之謨退休,李燮和擔任總理位置。唐紹儀退休,六十歲的原甘肅省長李鏡清調任上海擔任上海市長。財政部部長周學熙退休,原天津市市長王永江接任財政部部長。原吉林省省長張作相調任天津,擔任天津市市長。47歲的吳醒漢調任吉林省,擔任吉林省長。

  還有一些重要的地方大員調整。

  四十四歲的外蒙古省長陳調元調任廣東省擔任廣東省長,四十四歲的河南省長但懋辛也終於熬出頭,這一次被任命為直隸省長。

  和楊維、夏超都是目前中國政壇中生代的年輕幹將。

  當然和他們年紀相差不多的何成浚、劉複基、蔡濟民已經走在了前麵。

  不過今年的政府換屆和前幾次不太一樣。因為這一次的政府換屆走了一個程序。

  從總統到總理,以及各部位的部長和任命的各省份省長,最後的批準是人民代表大會上批準。甚至有些部長選舉上,候選人還不是一個。最後是人民代表大會的投票之後,選擇其中的一個人擔任部長職務。

  對於中國政壇來說可以說是開天辟地。

  而且這一次的人民代表大會和政治協商會議,開始進行會議代表都提出自己的提案。各個省份先進行匯總,把裏麵一些奇葩的提案否決掉,然後交到上麵。

  其中一些會議內容就是討論這些代表提案。有些提案當場就被采納,然後投票。有些提案被否決。

  這個也是第一次。

  大大加強人民代表大會的實力。

  這樣禹之謨的時代過去,現在進入了李燮和當總理的時代。

  禹之謨和李燮和兩個人風格完全不同。

  禹之謨調節能力很強,可以讓方方麵麵的人都能夠突出來。而李燮和雖然組織能力、協調能力也很強,但個人風格也非常濃厚。

  是一個比較強勢的人。

  但張學文卻並沒有認為李燮和這種有什麽不對。因為辛亥革命之後,中國一直是需要一個穩重的總理,來駕馭中國經濟。

  禹之謨做的非常好。

  中國從辛亥革命時候的農業國,混到現在工業已經有了很大的基礎。雖然目前中國的工業在全國經濟當中占據的比重隻有百分之三十多,但總量上已經是超過了大部分的歐洲工業強國。在穩步的往工業國邁進。

  可以說禹之謨的貢獻很大。

  而到了現在,中國需要一個強勢的總理,讓中國突圍,讓中國徹底從農業國成為工業國。

  李燮和正合適。

  李燮和擔任總理之後,立馬開始組織政府各大部門,製定了新的五年計劃。

  “柱中兄,你的五年計劃我看了。如果真能夠實現,我們的工業實力雖然比不上美國,但也已經是徹徹底底的壓倒歐洲各大強國。到時候我們會真正成為工業強國。不過我還是想問你一句,你們這個計劃可是精密計算過的?千萬不能好高騖遠。”

  五年計劃。

  李燮和上任之後新的五年計劃,幾乎所有的工業數據都要翻一倍。這可不是那麽容易的。畢竟現在中國的工業已經有了底子。

  總量甚至是超過不少歐洲強國。

  在這個基礎上再翻一番,那就不是那麽容易的事情。

  一旦翻了一倍,到時候中國的工業總量說不定比英法之和還要高。

  張學文信任李燮和,但同樣不希望李燮和剛剛上任之後,把目標定的太高。一旦無法完成,到時候會打擊李燮和的威信。

  如果真的打擊到李燮和的威信,那麽下一屆李燮和連任總理就會出現問題。到時候中國政壇說不定會有一些波瀾,這不是張學文需要的。

  同樣也害怕李燮和因為急功近利,損害目前中國穩定的發展情況。

  “是的。”

  李燮和很精明。

  在當年的人民黨內部可是有過“救火員”的稱呼。隻要是棘手的事情,當時都會選擇李燮和過去處理。他都能夠處理的非常完美。

  正是一次次這樣的表現,才讓李燮和有資格接任總理的位置。

  他一下就聽明白張學文的意思。

  “總統,這是我們幾個部門一起製定的計劃,裏麵的數據都是我們做了計算,並不是隨意想出來的數據。這裏麵其實最困難的還是那些技術含量比較高的行業,不過這一次我們從歐美引進大批專家,填補了我們很多技術上的空白。因此我們幾個部門都認為這個計劃是可行的。”

  張學文點頭。

  既然李燮和有信心,而且不是拍腦袋想出來的,那麽張學文也不會去幹涉。對於李燮和這個人,張學文還是比較信任。

  李燮和這麽多年,很多決策看起來劍走偏鋒,但最後的結果都還是很不錯。

  而且中國現在也需要膽大的總理。

  張學文和禹之謨都是希望穩的類型。配上李燮和這樣銳利的幹將,說不定效果更好。就算出現什麽問題,張學文也有信心可以去糾正和控製。

  “既然如此,我就相信你。不過我認為你的計劃當中,對於教育改革的部分太少。”

  “哦?”

  李燮和這一次上任可是雄心勃勃的。

  特別是要在工業化上更上一層樓。十年之內要讓中國成為世界工業強國,成為一個可以壓倒歐洲各大工業強國的國家。

  因此他的計劃書也是非常嚴密的。

  對於未來的財政估算,以及財政使用都做了很詳細的計劃。包括對於教育的投入,他也是做了很多計劃。他自認為還是很不錯的。

  “你看看。自從我們國家進行掃盲運動以來,識字比例上升速度很快,掃盲運動的成果還是很不錯。但我們國家目前缺少這方麵的鑒定機構。因此我想我們是不是每年,或者是每兩年進行一次考試。一個鑒定考試,鑒定考生知識水平能夠達到什麽地步的考試。這個包括小學畢業考試、初中畢業考試、高中畢業考試。任何人,就算以前沒有上過學,但他自認為自己的文化水平能夠達到什麽水平,就能夠參加什麽水平的考試。”

  “再者,一旦他通過這些考試,我們國家就認定他在這方麵的能力。他拿著這些考試合格憑證,有資格考取上一級別的學校。就如很多人自學拿到了高中畢業合格的證書,那麽他也有資格參加高考,有資格參加大學考試。高考不在局限於在校的高中畢業生。這樣就算有些人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沒能夠上學,但也有其他的途徑獲得教育部的承認。”

  實在是因為以前的中國教育非常不正規。

  有很多這樣的人。

  但隨著現在教育的正規化,文憑變成了一個很重要的東西。為了不讓人才流落在外麵,用這種辦法吸引人才也是必須的。

  “這個不錯。我會跟廖總理談這個問題。”

  李燮和點頭。

  張學文很少插手政府具體的事情,但這些建議提出來,李燮和他們就會去討論,最後去實施。

  “還有,辛亥革命之後,總理當初就談過義務教育、免費教育的問題。不過我們國家當時非常不富裕,根本就沒有這樣的條件。”

  義務教育、免費教育。

  這是當年孫中山擔任臨時總統的時候,發言當中的內容。

  可以說這是一個很不錯的綱領,說孫中山有些理想主義是貶義,也是褒義。因為孫中山的很多想法都是很好,隻不過很多都沒有實現的土壤,所以就變成了“孫大炮”。包括這個義務教育和免費教育,在當時來說是一個根本不可能實現的。因為當時的中國太窮,義務教育、免費教育,中國政府破產也弄不出來。

  所以當時最多就是采取減免一些學費的做法。

  “現在我們政府的情況稍微好一點。我們沒有辦法進行九年義務教育、七年義務教育。但我想我們應該能夠做出三年義務教育。慢慢的實現我們的承諾。”

  “三年義務教育?”

  “對。我們政府應該慢慢的發展。而且我們的父輩,我們這一輩,甚至是我們的下一輩都有很多沒有上過學的文盲存在。但我們不能讓我們的下下一代還出現文盲。但是大規模進行義務教育、免費教育我們政府還沒有那樣的實力。既然如此,我們就一步一步來。我們要求所有的適齡兒童必須要上學,這是強製性的。當地的教育部必須要負責,這一點還要進入他們政績的考核當中。三年的義務教育,我想最起碼文盲是不會出現,簡單的加減乘除會知道。對於我們工業化也有好處。當然三年隻是我的看法,如果不行也可以是兩年,或者充裕的話也可以是四年、五年。這個可以根據我們財政的情況來靈活選擇。”

  國家要發展,教育要跟上。

  這是最重要的。

  中國這麽龐大的人口,工業化一旦開始進行,需要龐大的工業人口。而工業人口絕對不是那種大字不識的文盲。最起碼要識字,要簡單的加減乘除,這是必須的。

  隻有這樣的人,轉變為工業人口才比較容易。完全的文盲想要轉變為工業人口是比較困難的。

  而且現在政府的財政情況不算很差,是時候應該加大對於教育的投入。

  “應該的。”

  李燮和畢竟是剛剛擔任總理位置。

  有些具體的問題還沒有想過,特別是關於教育的問題。李燮和這段時間考慮最多的還是關於工業的問題。現在聽張學文的話,李燮和也是明白,自己這個總理要做的事情還很多。

  “還有,我們的大學還是太少。到現在全中國的大學生加起來也才一百二十多萬人,太少太少。像我們這樣的大國,沒有兩三千萬甚至四五千萬的大學生,依舊是不合格的。”

  “這方麵我和廖總理談過。未來五年之內,我們準備打造五十所大學。可是最大的問題就是,我們缺少大學老師。現在隻能是從其他大學支援,可是那些大學也都不願意削弱自己的實力。畢竟中國大學都缺少教授。”

  這個問題李燮和是考慮過的。

  中國實在是人口太多。像英國隻有中國的十分之一人口,但他們的大學比中國還多。那是因為他們有足夠的人才,可以發展他們的大學。

  但中國還是發展滯後,缺少大學教授。

  “柱中兄,這沒有辦法,短時間之內我們國內有培養不出那麽多的大學教授。現在隻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我們要積極從世界各地引進人才。要發動各種關係。我們的大學要積極出擊,邀請世界出色大學的教授來我們大學授課。而且現在世界經濟不好,不少歐美大學教授的日子也不好過。我們可以高薪聘請他們,他們願意加入我們國家的國籍那就更好。偷搶拐騙,隻要是能夠讓這些專家教授來到我們國家,那就是好樣的。這個我跟廖仲愷談過。”

  “反正不管怎麽辦,我們國家的大學數目一定要增加。我們是一個擁有六億多人口的大國,大學數目不能太少。當然也不能因為盲目擴大大學數量,而降低教學質量。如果實在不行,就寧肯緩一緩,也不能為了數字好看盲目擴大大學。”

  李燮和臉色也是很認真。

  教育乃百年大計。

  教育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能夠強盛的根本。這一點張學文、李燮和都清楚明白。對於政府工作,張學文都是看他們報告的計劃,看他們的具體實施措施,以及最後的成果。

  當中有些問題不對,張學文會指出來,或者是提出意見。

  可是教育問題太重要。

  所以張學文才會親自跟李燮和談。

  “我明白你的意思。我晚上連夜和廖總理、熊部長他們談談關於教育發展的問題。”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