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猶太科學家
作者:隨遇而安寫手      更新:2022-03-25 13:37      字數:4374
  “日本,日本。”

  愛德華多·伍德看著日本的情報,臉色很是不好看。

  日本。

  現在全世界經濟大蕭條,英國受傷也非常嚴重。幾百萬的失業人數,近半的工廠無法開工。因此全世界政府目前最著急的就是如何度過現在的難關。如果失業率進一步上升,到時候整個國家政權都會出現問題。

  不過在遠東地區有利益的國家,卻都在關注日本的情況。

  因為日本政壇發生了大事情,而且不是一般的大事情。

  日本首相若槻禮次郎死了。

  若槻禮次郎的政策還是比較平穩,算是日本政界當中比較保守派的人物。他上任之後,遠東地區可以說是和平了很多。

  可是現在若槻禮次郎被日本海軍激進派軍官給刺殺,問題就出來了。

  現在臨時的日本政府,他們的施政已經出來。日本政府先是跟歐美表示現在日本政府沒錢,要推遲還錢。不同意,不同意也沒辦法,反正日本沒錢還。

  然後開始進行了大規模的刺激。

  刺激軍事工業。

  軍事工業相關聯的產業很多,特別是重工業。隨著日本刺激軍事工業,日本的重工業開始複蘇。然後日本還提出了一個野心勃勃的擴軍計劃。

  陸軍從現在的十三個師團,增加到三十個師團。海軍也是如此,淘汰一些老式軍艦之後,造船公司開始打造新的軍艦。

  這一下真的開始刺激日本工業的發展。

  減少失業率。

  但日本這樣的刺激經濟模式,讓在遠東有利益的國家都是膽戰心驚。畢竟那可是擴軍,擴軍三十個師團,這是什麽規模。

  還有海軍的計劃。

  一看就知道這一屆的日本政府是什麽態度。你日本一個島國,經濟情況很差,竟然如此大規模的發展軍事工業,你到底要幹什麽。

  結合日本這幾年呼聲很高的“亞洲是亞洲人的亞洲”,日本軍隊內部南下的戰略,都讓遠東地區的其他國家不得不關注。

  英國也是如此,作為英國在遠東的大佬,印度總督愛德華多·伍德也不得不謹慎。看著日本的情報,他的心情很是煩躁。

  英國在遠東還是有些實力。

  但是這點實力和日本硬碰硬,完全不占優勢。

  “爵士,日本的想法已經是昭然若揭。”

  “恩。”

  愛德華多·伍德點點頭。

  是。

  從日本選擇的方式,愛德華多·伍德也已經是想到了。這麽多軍隊,日本軍隊的方向隻有兩個。一個是北上,和中國和朝鮮軍隊作戰。

  不過目前來看可能性不大。

  畢竟日本已經丟失了庫頁島、海參崴、東北、朝鮮半島這些本來的立足點。沒有了這些立足點,日本想要重新北上是非常困難的。

  特別是日本就算是擴軍三十個師團,但是和目前中國這種擁有一百五十多萬陸軍的國家相比,還是差了很多。

  因此南下,這是日本目前最佳的選擇。

  “爵士,我們該怎麽辦?如果放任下去,他們一定會南下的。”

  卡勒姆·哈裏斯緊張。

  是真正的緊張。

  一旦日本人真的南下,那麽自己管轄的緬甸很難有能力防禦他們。日本海軍的實力本來就不弱,如果他們繼續發展海軍,在遠東這個地方除了中國,就沒有能夠戰勝日本的。

  當然中國海軍目前也不是日本的對手。

  “現在帝國經濟不是很好,帝國是不可能派遣更多的軍隊來到這裏的。”

  愛德華多·伍德想了想之後也是歎口氣。

  現在英國經濟不好,目前是在全力恢複經濟的階段。現在英國需要的殖民地是幫助英國提供原材料,也能夠幫助英國消化工業產品。

  英國並沒有多少能力往印度這邊派遣軍隊。而且一戰之後,英國也沒有怎麽發展軍隊,因為英國真是被第一次世界大戰打怕了。

  陸軍人數有限,不可能派到東南亞。

  “但我們總不能什麽措施都沒有。”

  “帝國無法派遣軍隊,但我們可以在當地招募軍隊。現在也隻有這個辦法。日本這幾年軍費太少,所以軍隊發展停滯多年。想要重新恢複巔峰時刻,沒有幾年時間根本不可能完成。日本在發展軍隊,我們在這裏也要做一些準備。”

  “可是,爵士。我們從哪裏弄錢,從哪裏弄軍火。總不能從帝國直接運過來。”

  愛德華多·伍德笑了笑。

  然後道:“從中國買。我們手上多得是煤炭、石油,讓中國便宜賣我們軍火,我們就用這些東西跟他們換。我相信他們一定會非常樂意的。對了,也告訴那些法國佬,讓他們跟中國買軍火。”

  中國。

  作為大英帝國出來的,愛德華多·伍德對於均衡戰略非常清楚。中國現在玩什麽把戲,他也能夠看得很清楚。

  想讓英法和日本對峙,自己從中牟利。

  “這……”

  “去吧,親自去和中國人談判。他們肯定很樂意。”

  …………

  “現在情況如何?”

  “整體上還是很順利。”

  “具體呢?”

  “目前中國各個大學已經聘請了大約四百多人作為大學的教授和講師,還有我們的工廠已經聘請了大約四千多人的專家。以及我們的國家研究院進行了擴充,也聘請了大約六百多人的研究員。以及一些私人廠家,也從中挑走了一些專家。目前政府組織來到我們國家的也隻有七千來人,私人工廠他們挖來的也有兩三千人。而且後續還有不少。按照歐美那邊傳來的消息,在半年之內還會有超過一萬人來到我們中國。”

  張學文點頭。

  搶奪人才。

  目前中國在歐美各國要做的最主要的事情隻有兩個。一個是用錢買技術,一個是在引進人才。

  國家在搶,那些私人老板也在搶。

  中國目前是有不少實力不差的私人富豪。他們開了不少工廠,但技術能力上是趕不上國家投資的企業。因為國家投資的企業,他們需要的人才都是大學直接給他們分配的。所以技術力量很強,技術儲備也很出色。

  可是私人工廠,就沒有這樣的優勢。

  除非是和國家合作的廠商,他們能夠得到優先的技術支持。

  畢竟中國的人才就那麽多。培養了快二十年,但對於中國這樣龐大的國家,這樣工業部門眾多的國家來說,根本就不夠用。

  這些人大部分都去了國家支持的廠商。

  現在是好機會。

  那些私人富豪也希望自己的工廠技術能夠升級,因此開始在歐美搶奪人才。因此目前每天都有歐美各國的人才湧入中國。

  “仲愷兄,其他事情可以耽擱,但是對於這些專家的接待可不能馬虎,對他們的安置一定要用心。要讓他們安心留在中國工作,他們這些人平常都是想都想不來的。也要多多安排我們的人,跟他們好好學習。”

  中國不是移民國家。

  但是對於這些有能力、有技術的人,張學文還是非常歡迎的。

  畢竟現在中國的技術發展,需要這些人。

  廖仲愷這一次全權負責接待這一批外國專家。張學文是希望利用這一次的世界經濟危機,最起碼引進十萬的外國專家。這是最基礎的數據。

  對於中國這樣人口超過六億的大國來說,就算是引進二三十萬,甚至是四五十萬的專家也不會嫌多。

  因為這樣一定會大大提高中國的工業技術。

  “我明白。”

  “讀過這本書嗎?”

  張學文從書桌旁邊拿出了一本書,給廖仲愷看。廖仲愷看了一眼之後,搖了搖頭。張學文道:“這是德國人希特勒寫的《我的奮鬥》。今年剛剛出版,是德國那邊帶來給我的。”

  張學文把書放在一邊道:“希特勒,他是德國納粹黨的領袖。現在德國的魏瑪共和國應對經濟沒有絲毫的辦法,因此希特勒的納粹黨主張頗受歡迎。如果德國經濟進一步惡化,希特勒的納粹黨成為德國的執政黨是毫無問題的。現在的希特勒納粹黨已經拿到了百分之二十的票數,而且支持率還在增長當中。我估計也就在兩三年之內,德國的執政黨會成為納粹黨。”

  自由主義經濟。

  這是目前很多國家都信奉的。這裏麵有美國政府,也有德國政府。德國的魏瑪共和國現在的做法也是如此,他們也是讚成自由主義經濟。

  魏瑪共和國的舉措也很簡單。

  德國首相布呂寧相信自由經濟理論,所以大幅減少政府開支和加稅,以刺激經濟增長。他預期並認為經濟危機會及早停止,經濟會逐漸複蘇。於是政府完全停止從1927年開始推出的義務失業保障金提供任何公帑,令工人更勤力工作、失業者得到的援助金減少。

  效果不是很明顯。

  不僅僅是經濟形勢進一步惡化,而且越來越多的德國家庭無法維持生活。

  越是這樣的時刻,希特勒的主張越是能夠得到支持。

  廖仲愷這才有些明白張學文的意思。《我的奮鬥》是納粹黨的領袖希特勒的書,而希特勒有可能成為德國的執政者。也就是說這本書裏麵有希特勒的一些政策主張。

  張學文看這本書是要從這裏看出德國未來的政策。

  “我簡單的讀了一下。這裏麵我可以看出希特勒的一些想法。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種族主義。”

  “種族主義?”

  “是。”

  張學文對廖仲愷道:“在書裏麵希特勒大肆宣傳他們德國民族的優秀,抨擊其他民族。我們、黑人都是如此。而且這本書包括有一些排斥猶太人的主張。一旦納粹黨拿到德國的政權,我相信納粹黨一定會迫害其他民族。你明白我的意思嗎?”

  廖仲愷皺了皺眉。

  想了片刻道:“猶太人……”

  “對。”

  廖仲愷的確不錯。

  一下就想到了自己的意思。張學文道:“猶太人,我不評價猶太人這個群體。但我要說的是,德國那邊或者說目前的歐洲,最頂級的科學家猶太人居多。猶太科學家之多,超乎我們的想象。而我們國家現在的工業雖然發展不錯,但基礎科學的發展很是落後。這是因為我們曆史上落後太多,不是幾年、十年就能夠趕上西方強國的。我們目前缺少真正頂級的科學家。我們國家的數學、物理、化學這些要發展,也必須要有足夠頂級的科學家。”

  很多都說猶太人聰明。

  但其實任何一個群體厲不厲害,跟教育是分不開的。在歐美的猶太人厲害,但其實更多普通的猶太人也沒有吹噓當中那麽厲害。

  都是教育問題。

  中國沒有太多的科學發展的曆史。但當接受科學之後,在這方麵的發展照樣很快。

  可是目前這個年代,歐洲的猶太科學家厲害是毋庸置疑的。

  “納粹黨,希特勒一旦上台一定會大肆打擊猶太人。這個我從這本書已經看出來了。因此我的意思很簡單,我們的大學、我們的科學家要積極和德國以及歐洲的猶太科學家接觸。隻要以後有任何的變故,這些猶太科學家離開德國,那麽盡可能的引進到我們國家。我們國家非常需要這些科學家,就算隻是搶到幾個,我們也是勝利者。”

  目前世界數學發展最好的就是德國,而重要的數學家很多都是猶太人。

  美國後來成為世界數學中心,靠的就是這一批從德國去美國的猶太數學家。如果能夠把他們引進到中國,那麽也能夠大大提高中國的數學水平。

  包括物理和化學。

  後來知名的不少核物理學家,都是猶太科學家。以及化學家當中,也有很多人都是猶太人。什麽後來號稱是計算機之父,導彈之父,原子彈之父,這些人目前都在德國,而且都是猶太科學家。如果能夠把他們引入到中國,在這些前沿科學方麵,就能夠和英美蘇並駕齊驅,甚至是超過他們。

  “猶太科學家?”

  廖仲愷喃喃自語。

  廖仲愷從來沒有想過這方麵的問題。但是聽到張學文的分析,也是點了點頭。如果德國真的出現排斥、迫害猶太人的事情出現,猶太科學家離開德國是肯定的。

  如果能夠引進一些頂級科學家來到中國,雖然不至於一下改變中國的局麵。但也能夠大大改變中國科學方麵落後的情況。

  “我明白了。”

  “這個一定要放在日程當中。而且要專門成立這樣的辦公室,全力這個工程。我們國家底子薄,需要這些人的到來。為了他們,我們的大學還有學者,都要一起行動。可以用錢,可以用優越的研究環境,也可以用感情,反正不管用什麽辦法,隻要能夠讓他們選擇我們國家,那就是最大的成功。”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