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日本經濟的致命點
作者:隨遇而安寫手      更新:2022-03-25 13:37      字數:5546
  “好,不錯。對於我們來說,煤炭是一個很重要的資源。”

  隨著對於資源勘探的增加,中國這邊煤炭勘探的速度越來越快。各種各樣的特大型煤炭被發現,讓中國煤炭儲量的數字繼續增長。

  中國在庫頁島、外蒙古,已經勘探出了驚人的煤炭儲量,這裏可以有巨大的煤田。庫頁島那邊已經開始開采煤炭,開采數量也非常多。外蒙古那邊也開始建設煤炭工廠。

  不僅僅是如此,在安徽阜陽地區也是勘探出了優良煤礦,儲量驚人。

  到目前為止,中國已經在遼寧、直隸、山西、甘肅、內蒙古、外蒙古、河南、湖南、安徽等地勘探超過百億噸的煤炭儲量。

  而且這個數字幾乎每年都在增加。

  “如果想要達成1930年之前,全國百分之五十的人口都有電,那麽我們國家對於煤炭的需求會是一個天文數字。這次的大發現不錯。”

  張學文很喜歡。

  目前禹之謨、李燮和、顏惠慶他們的精力都在引進外資領域,都在考慮如何和那些列強合作快速發展中國的經濟和技術。但和外國的合作、引進外資都是非常敏感的領域。這部分必須要把控非常嚴格,不能出現太多問題。

  因此禹之謨他們目前都是集中精神在處理這些問題。

  政府每個副總統、副總理都有自己的工作。

  張學文則是考慮大局,考慮政府的工作方向,遠景目標。

  仇亮過來匯報這幾年資源勘探的結果。

  內容報告讓張學文非常高興。仇亮擔任副總理,目前主要負責的就是中國的能源方向。這種集中力量進行資源勘探,就是仇亮的工作。

  “我們運算過。按照現在中國工業的發展,加上想要讓中國百分之五十的人口都能夠用上電,我們在未來六年當中需要耗費的煤炭是超過十億噸。以後每年的發電需要的煤炭,最少不能低於一億噸。我的仇總理,你說說這個目標能不能完成。”

  目前中國的發電模式隻有兩種。

  一個是水力發電。張靜江開始負責這方麵的事情之後,中國南方各地是掀起了一番建造水力發電廠的高潮。

  除了國家重點投資的水力發電廠之外,國家對於一些小縣城是放開了水力發電廠的進入資格。

  因為一些小縣城旁邊也是有水可以利用。

  他們可以建造小型的水力發電廠,讓小縣城使用。隻要沒有工業基礎的小縣城,並不需要太大的水力發電廠,就能夠滿足他們的用電需求。

  工業才是吃電的巨獸。

  而且水利發電廠的建設,還和水利設施的建設是配套發展的。這個需要很大的規模,需要動員非常多的人。而且限製也不少。

  另外一個是火力發電廠。

  其實整個中國目前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發電都是靠火力發電。因為火力發電廠的建設比水力發電廠簡單,建造起來快速。很多城市旁邊無法建設水力發電廠,因此都是建設火力發電廠。

  可是火力發電廠對於煤炭需求太高。

  不是一般的高。

  特別是工業的發展,他們需要的電非常龐大。一個實力強大的鋼鐵廠一個月的用電量,可以是一個上百萬城市一年居民用電量的好幾倍。

  因此中國政府計算,到了1930年的時候中國每年光是在發電方麵需要的煤炭就有上億噸。也隻有這樣規模的煤炭,才能夠給中國工業提供足夠的電量。

  而煤炭的需求不僅僅是如此。

  現在耗煤比較多的行業,包括鐵路運輸、航運。還有煤化工業需要的煤炭、其他工業需要的煤炭、供熱需要的煤炭,都是非常多的。

  因此到了1930年的時候,初步估計,中國每年需要的耗煤會超過兩億噸,接近三億噸。到時候中國每年的煤炭產量必須要超過三億噸。

  當然很多艦艇目前都開始淘汰用煤的,特別是歐美國家的商用船也開始淘汰用煤的,換上用石油的。但中國因為缺少石油,短時間之內是不會淘汰用煤的船。火車也一樣,短時間之內中國是不會淘汰用煤的火車。相反中國未來十年、二十年當中,估計還要繼續建造用煤的輪船和火車。

  “你放心。”

  仇亮點頭。

  然後很自信的道:“隨著我們收回庫頁島煤炭廠,加上開采阜陽煤炭、外蒙古煤炭,以及陝西煤炭的開發,我有信心讓我們的煤炭產量在三年之後達到兩億噸。1930年的時候突破三億噸,沒有絲毫的困難。其實如果國家需要,兩三年之內突破三億噸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那就好。”

  煤炭相比其他資源來說,便宜、運送方便、儲藏容易,反正優點一大堆。當然汙染也是比較嚴重。不過對於中國來說,現在快速工業化才是最重要的。

  至於汙染?

  至於二氧化碳的什麽溫室效應?

  南極和北極的雪融化還是不融化,離中國實在是太遠,張學文可沒有時間去想那些。等到中國發展到了一定地步之後,自然而然會去考慮環境問題。

  目前環境問題並不在張學文考慮範圍之內。

  “蘊存,還有一點。對於石油的勘探也要抓緊。我們國家的石油必須要加快發展。未來對於石油的需求會越來越多。”

  “這個我知道。”

  仇亮點頭。

  “庫頁島那邊,新澤西標準石油已經開始和我們進行最後的談判。估計明年就可以開始勘探石油。以他們的技術力量,如果庫頁島真的有大儲量的油田,那麽幾年之後每年的產量肯定驚人,會遠遠超過我們自己的油田產量。因此我準備把目光放在延長油田周圍。我手底下的一些地質專家跟我反映,美國那邊的一些專家預測我國的鄂爾多斯盆地,也就是陝甘寧盆地,有可能埋有大量的石油。李四光他們也都是這樣的觀點。因此我準備集中力量好好勘探這個地方。”

  “恩。”

  張學文歎氣道:“還是我們的技術力量不足。如果我們有足夠的技術力量,那麽我們完全可以自己勘探庫頁島的石油,也不用邀請新澤西標準石油。我們必須要盡快的學習,以後我們也出去找找其他國家的石油。”

  對於讓出不少股份,張學文心中是不舒服的。

  雖然這一次的合作,中國並不算是很吃虧。畢竟如果中國自己勘探庫頁島的石油,然後在那裏開采石油,估計沒有十年根本不可能。

  而且和新澤西標準石油合作,可以從他們那裏學到很多知識。

  石化工業的技術。

  新澤西標準石油不會把他們最好的技術給中國,但就算他們普通的技術,對於中國來說也足夠用幾年時間消化。也會大大加快中國在這方麵的技術發展。

  因此也算是互惠互利。

  但張學文依舊感到遺憾。這就是技術不足的結果。

  “蘊存,悄悄地在南洋地區搶占一些礦產資源。如果時機不合適,可以不用開采。等到我們有足夠的實力威懾南洋地區的時候,再開始開采。”

  “我知道。”

  中國的公司和南洋華人合作,背地裏拿下了不少東南亞的礦廠。這還不夠,中國注冊一些公司,控製了不少東南亞煤礦、鐵礦,甚至一些小型的油田。

  隻不過中國害怕刺激英法荷這些殖民國家,所以動作一直都是小心翼翼而已。

  “還有,中國的能源部盡快的做出方案。讓我們下屬的那些廠子成立公司的模式。包括石油公司、煤炭公司、鋼鐵公司的形式,然後讓他們參與競爭。”

  “我會去做出一個方案。”

  這主要是目前中國打造的能源集團,一個個開始實力強大。

  讓他們在國內競爭,有實力的走出國門都是必要的。而且讓他們自己可以競爭,如果可以還能夠接受民間資本。這都要看他們自己的發展。

  …………

  “這個正確?”

  “恩。我們動用不少關係拿到手中的。”

  現在中國的事情慢慢的走入正軌。

  目前中國的各項事業都有條不紊的進行,每個部門負責屬於自己的工作。而政府機構正在考慮的是明年的事情。因為到了1925年年末,新一屆的政府又要選舉。

  同樣到了1926年的時候,第一次大範圍的選舉就要開始。

  這對於目前的政府來說,絕對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但張學文卻不去負責具體的事情,張學文目前考慮最多的還是大方向的問題,以及中國未來在世界上如何立足的問題。

  亞洲是亞洲人的亞洲,亞洲是中國人的亞洲。

  這是張學文最大的想法。

  而想要完成這個目標,張學文知道中國最大的對手就是日本。隻有在東亞徹底打趴下日本,中國才能夠成為亞洲的領袖,成為黃種人的領袖國家。才有資格帶領亞洲國家驅逐歐美列強勢力。

  所以張學文非常重視日本的情況。

  “日本經濟已經到了這種地步?”

  雖然知道日本經濟不好,但張學文沒想到竟然是到了這樣的地步。日本的經濟在1919年達到了巔峰,然後開始逐年下降。

  1921年是日本一次大的滑鐵盧。

  這一年相比起1920年工業總產量下降百分之二十。其中造船業下降百分之八十八點二,采礦業下降百分之五十五點九,機器製造業下降百分之六十,出口下降百分之四十多,貿易逆差超過四億日元。1919年的時候,日本擁有13億日元的外匯儲備,而到了1921年隻剩下了五億日元的外匯儲備。

  主要是因為歐美國家開始重返遠東,極大地打擊了日本的造船工業、機器製造業、采礦業。

  到了1923年日本情況更加嚴重。

  和中國打仗,日本總共借了九億美元的貸款作為軍費。而關東大地震更是給日本造成了上百億日元的損失。然後吐出東北、朝鮮半島、庫頁島等地區之後,日本的采礦業已經是隻有1919年的百分之十左右。

  以至於1923年的時候,日本的貿易逆差已經是突破了七億日元,日本的外匯枯竭,欠款超過了十四億美元,快達到十五億美元,是日本財政收入的幾倍。

  而且這部分欠款還在增加。

  到了1924年,日本的貿易逆差更加嚴重。導致目前日本欠款馬上就要突破十五億美元。

  這還隻是日本的外債,是欠歐美列強的。除了他們,日本其實還欠國內民眾一大筆錢。現在日本財政每年光是利息都快要付不起的地步。

  日本很無奈。

  無奈之下,為了輸出他們的工業品,以此來救活自己的經濟。日本把日元匯率不停地壓低。可是這樣日本一下得罪了英美法各國。

  他們開始提高關稅。

  而壓低匯率之後,日本要償還的貸款就變得更多。

  都讓日本經濟現在舉步維艱。

  “是。”

  “日本這要是稍微有一個變動,他們經濟就真的會崩潰。”

  張學文雖然不太懂經濟,但是當了十年的總統,也明白大方向的問題。日本現在的經濟基礎非常脆弱,有任何的風吹草動,日本經濟都會崩潰。

  不是日本政府的財政崩潰,而是日本的經濟會崩潰。一旦日本經濟崩潰,那麽不用說,整個日本政府都會大亂。

  “稽亭兄,你說說。日本經濟目前最大的弱點是什麽?”

  “其實日本經濟到處都是弱點。”

  自從人民黨入主之後,中國經濟發展的藍圖就是禹之謨在構建。禹之謨以前是商人,後來管黨務,最後做總理。

  能力非常出色。

  “日本的經濟發展,其實和我們也有些類似。我們兩個國家的工業發展,和英美這些地方列強的發展完全不同。我們兩個國家都是政府帶頭推動經濟發展。因此國家財政收入提高很快,但國家真正的經濟發展水平沒有達到和國家財政相匹配的地步。也就是說日本的國家財政一直以來不算很差,但他們的國家經濟發展水平是比較差的,民間也沒有多少消費能力。”

  “而且日本相比起我們有先天性的弱勢。日本是一個小國,人口不多,而且民間不富裕,所以國內市場狹小,無法消化他們生產的產品。同樣日本是一個資源及其貧乏的國家,所以經濟發展需要的原材料都需要進口。也就是說日本的經濟,必須要進口原材料,同樣必須要出口他們生產的工業品。進出口貿易是日本經濟的生命線。”

  禹之謨簡單的幾句話,卻說的非常透徹。

  把日本經濟完全勾勒出來。

  “這就是日本經濟的特點。日本自己是無法解決這個問題。因此不管是進口還是出口,任何一方出現問題,都會立馬嚴重打擊日本經濟。就如一旦國際原材料價格上升,那麽日本經濟的成本就會增加。同樣一旦日本的工業品賣不出去,那麽日本產品就會積壓,會背負沉重的債務。”

  “這個和我們國家完全不同。雖然我們和日本發展工業的模式相差不多,都是國家主導發展工業,發展經濟。但是我們國家資源豐富,最起碼目前為止還沒有說因為缺少原材料,影響我們經濟發展的事情出現。反而因為我們不缺少原材料,所以經濟的發展帶動原材料市場,形成一個非常良好的循環。”

  “同樣我們國家擁有廣闊的土地,擁有五億五千萬人口,因此國內市場完全可以消化我們自己生產的東西。甚至目前來說我們的工業品,還無法滿足國內市場,我們的民族工業還需要努力。所以我們就沒有日本這樣的問題。”

  “整體來說,日本經濟的上遊原材料的供應,下遊工業品的銷售,都掌握在其他國家手中。這些不是日本可以左右的。也是日本經濟的一個致命弱點。”

  張學文點頭。

  這就是兩個國家的區別。

  中國的原材料可以自己提供,生產的東西在內部可以消化。因此國際市場的變化,對於中國經濟並沒有那麽大的影響。

  特別是中國嚴格控製資本市場,嚴格控製關稅之後更是如此。

  中國可以在自己的國內完成自給自足的一個經濟體係,但日本卻沒有這樣的能力。

  “稽亭兄,日本這個國家,你不能一巴掌直接拍死。一旦如此,他們就會跟你拚命。日本現在的海軍還是很強,如果發瘋對我們也不利。你們好好想想辦法,既不讓日本徹底死去,又不能讓日本發展。就讓他這樣半死不活就挺好。”

  “好。”

  禹之謨點頭。

  心中比較高興。當年禹之謨是湖南商界的領袖人物,帶頭反對過外國公司占據中國的礦場。可是經過這麽多年,中國已經沒有這樣的危險。

  相反現在竟然到了可以隨隨便便就算計日本的地步。辛亥革命之前,日本一直是中國有識之士需要學習的老師。

  “台灣問題也要提上議程。”

  張學文談起台灣問題,禹之謨搖了搖頭。

  “最起碼這一次購買的軍艦要到手,而且要形成戰鬥力。我想沒有五六年的時間是不太可能的。在這之前,我們不應該輕易出手。”

  “恩。”

  張學文是非常希望在禹之謨任期之內,也就是1930年之前解決台灣問題。這樣禹之謨就能夠有一個圓滿的總理生涯。

  不過禹之謨本人很謹慎。

  他的性格就是如此。

  不衝動。

  特別是目前中國情況非常不錯的時候。

  “那麽這段時間主要是繼續打擊日本經濟。日本降低匯率賣他們工業品的做法,已經引起了公憤。估計很快各國都會做出提高關稅的做法。按照日本現在的經濟情況,幾年之內絕對緩不過來。隻要四五年之內日本經濟還是如此低迷,那麽他們就再也沒有機會。”

  張學文其他的不清楚,但卻知道一點。

  那就是1929年可是席卷全世界的大蕭條。日本這樣靠著進出口維持經濟的國家到時候必死無疑。如果中國到時候稍微提高原材料價格,對於日本都是致命的打擊。

  “我們會做出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