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發展
作者:隨遇而安寫手      更新:2022-03-25 13:37      字數:3903
  “鑒定結果如何?”

  “好,非常好。吳總,這是一處優質鐵礦,是非常罕見的優質鐵礦。看看這裏的分析報告。這裏的鐵礦石甚至可以直接扔進冶煉爐中成為鋼鐵,是目前世界上發現的最優質鐵礦之一。而且我們進行了大致的勘探,絕對是一處儲量驚人的鐵礦。周圍幾十公裏都含有鐵礦石,而且不少地方都是淺表層的鐵礦石,開采非常容易。因為人手問題,還有時間問題,更多的地方沒有進行仔細的勘探。但據我們估計,如果仔細勘探的話,這地方的鐵礦石儲量一定震驚世界。”

  吳世榮看著報告,雙手都是顫抖。

  特別是看著那一排的檢驗數據,更是興奮莫名。

  數據非常好看。

  真的是一處驚人的鐵礦。重要的是質量還如此出色。和目前世界上發現的最優質的鐵礦相比也毫不遜色,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這樣的優質鐵礦,本來就非常稀少。而且還是儲量如此驚人的鐵礦,加上因為這些鐵礦石不少還是露天、或者在淺表層,這樣的優質鐵礦怎麽可能不讓吳世榮激動。

  走來走去,走了幾遍之後,吳世榮嚴肅的道:“這一次跟來的這些人都沒有什麽問題吧?”

  “這一點可以放心。這一次來這裏進行勘探的,都是經過國家審核之後選擇的人選。不少都是國家機構專門派出的。”

  “那就好。”

  鐵礦。

  吳世榮過來勘探的不是國內的鐵礦,這裏是澳大利亞。吳世榮是華人華僑聯合會南洋分部的副會長,曾經為了辛亥革命傾家蕩產。為了支援孫中山的革命,他把自家的財產都給賣了。

  對於這樣的人物國家不會虧待。

  而且吳世榮當年是南洋富豪,做生意還是一把好手。他在南洋地區影響力很大,包括在商界的影響力。所以中國政府在東南亞投資成立公司之後,就跟這些南洋華人富豪合作,讓他們負責公司。當然裏麵就有這些南洋華人富豪的股份。

  吳世榮就是如此。吳世榮目前是南洋煤炭集團總公司的負責人。這家公司百分之四十的股份都是屬於井陘煤礦集團公司,而井陘煤礦集團公司就是中國的國有企業,是政府把控的企業。隻不過中國政府不好直接出麵,所以讓井陘煤礦的名義投資,然後出麵的都是南洋華人富豪。

  吳世榮就是以這個名義來到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的煤礦非常豐富。不過澳大利亞人口很少,目前澳大利亞的人口估計有四百來萬。當然這也隻是估算,因為澳大利亞還沒有進行過一次人口普查。四百萬人口,但澳大利亞卻非常大。在澳大利亞這麽大的國家,很多地方都是空的。

  除了澳大利亞不少地方是人類無法生存之外,更多的是因為澳大利亞的人口太少,澳大利亞根本就沒有開發。

  澳大利亞能有現在這麽多人口,還和七十多年前發現金礦有關係。

  當年的淘金熱,澳大利亞的人口才突破了百萬。當時華人也來了不少,目前澳大利亞也有十來萬的華人。因為人口少,所以澳大利亞根本就沒有開發。甚至對於澳大利亞的很多地方,他們都沒有進行過勘探,或者根本就沒有人去過。因此澳大利亞雖然擁有驚人的礦產,但都沒能夠開發出來。

  甚至澳大利亞到底有多少礦產,他們自己也不知道。歐美這些強國的巨頭公司雖然也想插手澳大利亞的礦產,但是澳大利亞在各個方麵都太落後。

  想要開采澳大利亞的礦產,需要的投資太多。澳大利亞根本就沒有什麽基礎建設,一般的公司根本沒有足夠的資本投資。

  加上澳大利亞是英國的地盤,所以澳大利亞這邊的發展還是很慢。

  吳世榮就是以勘探澳大利亞煤炭的借口來到了澳大利亞。

  當然也不完全是借口。

  因為公司的確是想要在澳大利亞勘探一些煤炭,然後在澳大利亞進行投資。不過吳世榮主要任務是為了過來勘探鐵礦石的。

  澳大利亞百分之九十五六的地方,其實根本就沒有人來過。吳世榮就是來到這些並沒有人跡的地方勘探。

  用了快一年的時間。

  吳世榮在特納河流域發現了驚人的鐵礦。

  “這個消息趕緊報告給國內。不過你要記住,消息絕對不能透漏出去。我們的人都要裝作沒什麽事情,離開這裏,繼續勘探煤礦。我從現在開始就要跟澳大利亞政府談判,拿下在澳大利亞政府授予的鐵礦特許權,還有開采權。”

  吳世榮很興奮。

  因為這一次的目的達到。

  但吳世榮同樣非常緊張。因為按照現在初步勘探的結果來看,這裏的鐵礦儲量非常豐富。方圓幾十公裏都發現了鐵礦石,也就是說這一區域都含有豐富的鐵礦石。更重要的是鐵礦的質量非常好。

  一旦公布出去,一定會震驚世界。

  畢竟這麽大的一個鐵礦,沒有人不會眼紅。特別是現在世界鋼鐵工業迅猛發展,對於鐵礦石的需求是越來越大。

  到時候世界不少巨頭會插手。目前的中國海軍非常弱小,在澳大利亞更是沒有任何的影響力。一旦被那些世界巨頭公司插手,中國估計連湯都喝不上。

  因為那些世界巨頭公司,都是英美巨頭公司。他們隨時隨地都能夠派遣強大的海軍來到澳大利亞。很多巨頭公司之所以沒有在澳大利亞投資,是因為投入的資金太多。

  可是一旦他們知道這裏有如此儲量的鐵礦,他們就敢於投資。因為這樣出色的優質鐵礦,他們的投資都可以收回來。

  到時候中國就很難保住這一片的鐵礦。

  因此必須要保密。

  這些東西,在吳世榮來澳大利亞之前,政府的人已經說的非常明白。不管在澳大利亞發現了什麽樣重要的資源,都不能讓別人知道。

  一定要等到中國有足夠實力的時候,才能夠進行開采。

  “有沒有大致的儲量估計?”

  “沒有。因為這一片地方太大。不過我們估計,比我們在國內發現的任何一處都要多。而且質量比國內目前發現的鐵礦石要好很多。”

  這麽好的鐵礦。

  看起來要盡快的拿到澳大利亞政府的批準。

  …………

  “果然是不一般。”

  “當然。這是我國海軍第一次擁有戰列巡洋艦。”

  1925年4月。

  中國從英國購買的兩艘軍艦率先抵達中國,編入了新成立的中國南海艦隊。這是兩艘戰列巡洋艦,是英國和德國進行海軍軍備競賽的時候,也就是一戰之前的1908年的時候決定建造的。

  不過當時英國財政緊張,所以先造了一艘,就是在一戰沉沒的不倦號戰列巡洋艦。1910年開始開工兩艘,那就是新西蘭號戰列巡洋艦和澳大利亞號戰列巡洋艦。

  一個是1912年年末完工,一個是1913年年末完工。

  這兩艘軍艦在1915年互相撞了一下,都進入了修理廠。不過新西蘭號沒有大問題,因此參加了後來不少次的戰爭,一戰海戰的硬仗都是參與了的。而澳大利亞號因為受損嚴重,最後修理比較晚,所以參加戰爭次數有限。這三艘軍艦建造的時候都是一百八十萬英鎊左右的費用,在英國的戰列巡洋艦當中是比較便宜的。

  因為是早期建造的,到今年已經超過十年時間。相比起來,一些在一戰期間建造的戰列巡洋艦價格就比較高,裝備也比較好,大部分都是兩百萬英鎊以上的價格。也有達到三百萬英鎊的。

  而中國買這兩艘軍艦,兩艘加起來花了一百八十萬英鎊。因為這是英國出售的戰列艦當中比較差的兩艘。

  但對於中國海軍來說絕對是寶貝。

  剛剛拉到中國,中國海軍就非常轟動。畢竟中國海軍第一次擁有戰列巡洋艦,第一次擁有火力如此強大的軍艦。

  “林司令,軍委的意思是南海艦隊自己取名字。南海艦隊以後的船隻,都用西南省份的城市名字來命名。”

  南海艦隊成立。

  林建章成為了南海艦隊第一任的司令員。

  林建章想了想道:“既然是我國第一次擁有戰列巡洋艦,那麽找的城市也應該要有代表性。一個就選擇辛亥革命首義之地長沙,一個就選擇我們南海艦隊駐紮的湛江。以後就叫長沙號,和湛江號。”

  “好。”

  林建章上去摸了摸長沙號和湛江號。

  戰列巡洋艦。

  自從甲午戰爭,北洋海軍慘敗之後,中國海軍一直都是處於不尷不尬的地位。就算是人民黨入主中央之後,選擇的也是先發展陸軍,後發展海軍的戰略。

  人民黨入主中央已經過了十年,現在才慢慢的輪到海軍發展。

  雖然是買了人家淘汰的兩艘戰列巡洋艦,但林建章依舊是非常興奮。在英國是落後的,但對於林建章來說卻是寶貝。

  “林司令,軍委有命令。”

  “說。”

  “軍委要求你們南海艦隊要盡快的熟悉這兩艘軍艦,盡快的展開訓練。要在短時間之內讓這兩艘軍艦融入你們南海艦隊,形成戰鬥力。過後還會有一兩艘戰列艦進入你們南海艦隊的序列。軍委還要求你們南海艦隊要利用這些戰列艦,盡快的培養足夠的人才,以後還要支援其他艦隊。而且你們南海艦隊的任務也不輕,要震懾南洋地區所有力量。”

  陳紹寬轉達軍委的命令。

  陳紹寬最近調到軍委,專門擔任海軍部的參謀,而且是少將參謀。

  “沒有問題。你給軍委領導匯報,我們一定完成任務。我們會在短時間之內讓這兩艘戰列巡洋艦徹底成為我們自己的戰艦,培養足夠的海軍人才。”

  “好。”

  陳紹寬羨慕的看了看興奮的南海艦隊海軍軍官們。如果陳紹寬沒有調到中央擔任海軍參謀,以他的資曆也能夠成為某個戰列艦的艦長。

  有些可惜。

  “厚甫,你幫我轉達一下軍委領導,這一次全國海軍大學的畢業生,一定要給我們足夠的分配。不然我們沒有足夠的人。”

  購買的軍艦陸陸續續的來到中國,但林建章也是有很多困難的。

  畢竟這一批軍艦到來,讓中國海軍實力大增,而且是成倍的增長。可是現在隻是軍艦數量開始增加,但海軍軍人規模有限。海軍是一個技術兵種,培養起來是需要時間的。但中國海軍缺人,南海艦隊更是缺人。所以林建章就把目光都放在了這一批海軍大學的畢業生的身上。

  再過兩個月,今年的海軍大學畢業生就要分配。

  這可不是小數目。

  全國目前擁有四大海軍大學,每年的畢業生超過三千多人。

  本來按照以前來說,這個時候他們應該已經分配好了。可是因為今年中國海軍進行了改編,成立了三大艦隊。一個是管轄海參崴、渤海地區的渤海艦隊,一個是駐紮上海的東海艦隊,最後一個就是駐紮湛江的南海艦隊。

  因此這一批大學生還沒有來得及分配。

  林建章看上了他們。

  畢竟這一次第一個接收購買軍艦的就是南海艦隊。南海艦隊也是最缺人。

  “林司令的意見我會向上轉達。”

  陳紹寬當年是林建章的下屬,因此點點頭。

  “我們南海艦隊,總算是有個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