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華北大旱災
作者:隨遇而安寫手      更新:2022-03-25 13:36      字數:4707
  “現在情況嚴峻。華北地區已經很久沒看到下雨,幾個省份的莊稼幾乎是顆粒無收,這幾個省份今年缺少糧食的必然的。現在已經進入秋天,如果我們無法平息事態,那麽一場大饑荒就會襲擊這些省份。”

  “是。天公不作美。”

  1920年。

  可能是用光了所有的好運氣,進入1920年之後,一場罕見的旱災襲擊了華北幾個省份。山西、陝西、直隸、山東、河南幾個地方的農業受到了巨大的打擊。幾個月都沒有下雨,讓這裏很多地方都是顆粒無收。

  受災百姓達到五千萬。

  可以說是人民黨入主中央之後,遭受的最大的自然災害。

  其實早在夏天的時候,浙江地區遭受了洪水。但因為反應很快,並沒有造成太大的問題。但是這一次的旱災實在是太嚴重。

  華北五省的農業都受到打擊,這可不是小問題。

  張學文隻能是緊急召開中央會議。

  “古有愚公移山,今天我們就要來個人定勝天。”

  張學文不喜歡還沒有開始就唉聲歎氣的。其實民國曆史上幾乎每年都有大饑荒,不是因為真的缺少多少糧食。而是因為軍閥混戰,沒有人有空管理這些災民。

  包括後來都是因為糧食分配問題上出現問題,才會每年都會有大饑荒。隻要有一個強有力的政府,進行強有力的分配,很多自然災害之後,可以把損失減少到最低的。

  所以直接道:“貞一兄,你告訴我。我們的糧食儲備夠不夠應付此次的危機。”

  從1913年人民黨入主中央開始,這幾年可謂是風調雨順。加上中央極大的重視農業,所以清末廢棄的很多荒田,這幾年都是重新利用。

  耕地麵積這幾年增加很多。清末的時候才十億畝地,但是經過這幾年的恢複之後,中國的耕地數目已經是增長到了十三億畝。

  而且還在不停的恢複當中。估計要達到清朝最高十六億畝,還需要十年左右時間。當然中國現在不僅僅是恢複荒地,還在進行一些開墾的工作。

  如東北的北大荒地區,利用兩年多的時間已經是開墾出四十多萬畝地。而計劃是利用五年時間開墾出百萬畝地,十年時間開墾出三百萬畝地。

  所以目前中國的耕地麵積是在不停增長當中。

  因此糧食總產量也超過清末很多。這幾年中國一直是糧食出口國。

  “我仔細算過,想要賑災,我們大概需要三百億斤糧食左右。這個並不是什麽很多的數目,我們完全可以承受。從1915年開始,我們全國的糧食產量一直都在三千五百億斤以上。去年的糧食總產量更是達到了三千七百多億斤,三百億到五百億可以輕鬆拿出來。我們目前的儲備糧,遠遠超過這個數目。把一些地方的儲備加上,有一千億斤以上。而且今年主要是華北五省受到旱災,其他地方的糧食產量一直增加。特別是四川和湖南以及東北的糧食產量估計會是曆史新高。就算不動用儲備糧,今年的糧食產量估計都能夠度過這個難關。所以不存在缺糧食的問題。”

  農業部部長劉靜庵的回答,讓在座的很多人都放下了心。

  隻要有糧食就不怕。

  最怕的就是沒有糧食賑災,到時候就會出現大亂子。華北五省這麽多人,受災範圍比較廣,有五千萬人受災。這要是出現什麽混亂,對於政權的打擊也很大。其實自從人民黨開始進行農村改革,取消所有的私人糧食買賣。農村所有的糧食都是統購之後,國家真是積累了不少的糧食。

  說白了政府是故意的壓製糧食價格,以較低的價格收購糧食。如果放開市場,這些糧食價格會比現在國家收購的高兩三成以上。

  國家以低價收購糧食之後,就把糧食賣到城市,或者是出口,賺取的差價還是非常多的。如果仔細說起來,現在的中央也是采取了壓榨農民的做法。

  但農民並沒有怨言。

  因為自從土地改革之後,政府收的農業稅相比以前交給地主的地租來說,便宜了一半還要多。這樣其實是少了地主這個中間環節,把原來地主應該掙到的錢,農民和政府分了一下。政府拿的多,農民拿的少。

  但就算是拿的少,但落在農民手中的也比以前多了不少。因此農民不認為自己吃虧。

  正是因為如此,目前全中國的糧食都掌握在政府手中。

  雖然出口很多,但還是積壓了很多糧食。

  “好。”

  張學文也是鬆了口氣。

  畢竟是第一次見到如此的幹旱,總是讓張學文想起十年前“長沙搶米風波”。當時的事情,給張學文的震撼是比較大的。幾萬人把當時長沙幾千個米店都給砸了,把洋人的領事館、洋行也都給砸了。張學文是真的害怕也出現這樣的事情。

  “總統,相比起來我認為如何賑災才是更需要討論的問題。”

  看到大家都鬆一口氣,蔡濟民在下麵開口。

  “你說。”

  蔡濟民也是目前人民黨竄升速度非常快的年輕幹部。今年三十四歲,但級別可真是不低。擔任過武漢市長、湖北省長、山東省長。如果再上一步,那就是副總理的位置。可謂是人民黨的後起之秀。

  “有錢的,就用錢買糧食。沒錢的,就以工代賑。”

  “具體說說。”

  “我們政府保證,災荒期間糧食價格絕不漲價,以前是怎麽樣的,現在也是多少。這樣城市的居民可以和平常一樣買糧食,生活不受影響,可以保證城市的穩定。而農村地區因為幹旱原因,需要政府賑災。但是現在才七月末,我們總不能讓他們都躺在家裏,吃著政府賑災的糧食,一直到明年開春。不,應該是一直到明年收獲的季節。”

  蔡濟民這麽一說,很多人都是點頭。

  真的是如此。

  政府要做的是賑災,可不是要養懶漢。讓他們一年都不幹活,隻吃政府的糧食,怎麽都說不過去。

  “因此我認為這也是一個好機會。為什麽這一次幹旱,我們華北地區絲毫沒有抵抗之力,隻要是受災的地方,農業幾乎是全軍覆沒。我認為這是因為我們完全沒有任何的準備。我這幾年也跑農村,有些專家跟我提議,有些地方應該有大型的水庫。洪水的時候,他能蓄水,幫助抗洪。幹旱的時候,他可以放水緩解幹旱。我認為他們的主張非常準確。”

  “人類發展到現在,我們如果還靠天吃飯,那麽我們的農業永遠都無法真正的發展,未來我們的農業形勢會越來越嚴峻。我們要敢於對抗大自然,改造大自然。因此正好趁著這個機會,我們就來個以工代賑。動員百姓,在華北五省建造幾個大型的水庫。”

  以工代賑。

  並不是什麽稀罕的事情。

  古代很多時候,救濟災民朝廷也會選擇這樣的方式。這一次蔡濟民也準備用這樣的方式來賑災。

  “還有,我們本來就想要好好的做公路建設。這一次災民如此多,也可以動員一批人參加公路建設。把華北五省的主要道路,好好的修一修。”

  災民。

  其實說白了就是廉價的勞動力,甚至是免費的勞動力。如果是平常雇傭他們,不僅要管他們吃飯,還要管他們的工資。但現在他們都成為了災民,那麽他們的要求就低很多。

  災荒年間隻要能夠吃飯,隻要能夠活著,那麽其他都好說。災民的要求不會太高。

  畢竟自古以來隻要遭受災荒,那麽賣兒賣女、餓殍遍野,甚至是人吃人都是非常普遍的。政府隻要能夠賑災讓他們活著,他們就不會有太多的怨言,還會很努力的幹活。

  這其實也是一種壓榨。

  如果平常動員幾十萬,甚至應該是幾百萬人做大型工程,政府的投資會非常大。大到政府都負擔不起的地步。但是利用現在的機會,就可以真的發動幾百萬災民,做成很多的大工程。

  而且還不用花太多錢,給政府省下一大筆錢。

  中央部委的這些人一個個都是猴精猴精。蔡濟民說完之後,他們都明白這是一次使用免費勞力的機會。因此一個又一個部門都站出來表示,他們部門需要什麽什麽工程,需要多少多少人。

  都是看上了這一批免費勞力。

  張學文無奈的搖搖頭。

  不過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如果是二十一世紀,一旦出現這樣的災荒,那麽政府就會補貼一大筆錢給這些災民。但是現在的中國政府可沒有那麽多錢,能夠撥出糧食救災,已經是最大的能力範圍。

  以工代賑,用這種方法快速的在華北五省建立幾個大工程也是非常好的辦法。

  張學文這麽想,禹之謨也是如此。

  兩個人看著本來好好的賑災大會,反而變成了各個部門搶奪勞力的大會。畢竟這一次受災情況非常嚴重,初步估計災民會有五千萬人上下。

  五千萬。

  按照目前中國人口的情況,五千萬當中光是青壯年估計都有上千萬。這是多好的一批勞動力,平常想用要給錢,現在隻要給糧食就可以。

  “靜靜,靜靜。”

  張學文最後是拍了拍桌子,讓大家冷靜下來。

  中央會議,一個個吵得成何體統。

  “如何以工代賑,重點打造幾個項目,這個要做一個規劃。不過更重要的還是賑災,如果這一次我們政府賑災不力,那麽我們都是罪人。”

  張學文被他們吵得頭疼。

  看了看大家之後,張學文道:“為了這一次的賑災,我擬定成立臨時賑災委員會。禹總理掛名擔任主任,劉複基和蔡濟民擔任副主任。全權負責此次賑災事宜。”

  災害很大。

  但隻要國家有糧食,舉措順利,那麽這種事情問題不大。

  遠比洪水來說好很多。

  因此張學文準備把事情交給劉複基和蔡濟民,禹之謨隻是掛一個名字。好能夠調節一下。

  “張孝準,張其鍠。你們軍部要隨時待命,華北的部隊全部進入一級備戰。賑災的時候如果需要部隊的幫忙,軍隊要做好隨時支援的準備。”

  “是。”

  “仲文兄,這一次的賑災情況你們監察部門要時時刻刻盯著,所有的賑災款項都必須要經過審核。任何人敢在賑災款上動手,不管涉及到誰,都要從重處理。這沒什麽可商量的。”

  “好。”

  張學文最後還是要進行布置。

  其實這樣的事情,每一次都在考驗政府的反應能力。也在鍛煉政府的施政能力,也在完善政府很多不足的方麵。而且有了一次經驗之後,慢慢的這種賑災就會成為一個製度,以後隻要按照模式反應就可以。

  “雪生兄,立馬號召我們人民黨基層黨員,這個時候一定要發揮作用。幫助各級政府安定當地的民心,讓大家不要出現慌亂。”

  “明白。”

  李根源是負責黨務的副總統。

  “王部長。”

  “是。”

  譚人鳳推薦王正雅,張學文也認為王正雅不錯。雖然他是一個舊官僚,對於革命也不熱情。但能力上沒什麽可說的。擔任四川省長的時候,四川的工業、農業各方麵的發展都非常不錯。

  “從現在開始,任何人在災區散播謠言、迷惑人心,都以擾亂國家秩序的罪名抓起來。以後交給法院進行審判。”

  “是。”

  “好。各位,這是我們政府第一次麵臨這樣大的自然災害。大家同心協力,讓我們度過這個難關。”

  …………

  “仲文兄,我們還要出口一批糧食,你認為足夠嗎?”

  所有人都離開之後,張學文和禹之謨留下了劉靜庵。中國國內賑災需要糧食,但是中國目前還有一大堆的出口訂單,以及出口糧食的合同。

  一個農業國的悲劇。

  中國無法和英美法一樣出口工業品,因此隻能是出口糧食、資源來獲取外匯。當然中國也有出口比較好的,那就是茶。在目前中國出口當中,茶占據的份額很大。

  為中國掙來了大量的外匯。

  不過糧食出口也是很重要。包括捷克斯洛伐克,以及蘇俄的遠東地區,目前都和中國政府簽有糧食出口的協議。他們目前都是需要糧食來度過難關。

  而中國則是用糧食,跟他們要急需的其他方麵的東西。包括技術方麵、外交方麵等等。

  “那就要看出口規模。”

  “不會比歐戰時候的量大。”

  歐戰的時候,才是中國糧食出口的巔峰。特別是麵粉的出口,當時是非常多的。現在歐戰結束,歐洲對於麵粉的需求已經是減少很多。

  捷克斯洛伐克、俄羅斯遠東地區,人口都不是很多。並不需要太大量的出口。

  “那就沒有問題。”

  劉靜庵很自信。

  其實中國糧食總產量雖然有增加,但是現在中國不太缺少糧食,是因為國家強製性的收購糧食,取消了糧食買賣的原因。以前比較大的一個原因是少數人占了太多的糧食,而且還有糧商故意囤積糧食抬高價格,導致看起來糧食不足。

  中國的很多糧荒,並不是因為缺少糧食引起的。而是因為分配不均引起的。人一旦恐慌,就會出現囤積的欲望。到時候很多人就開始囤積糧食,導致糧價飛漲,才會造成糧荒。

  但目前來說,因為國家嚴格控製糧食,所以並沒有糧荒的基礎。而且國家的儲備糧食還是足夠的。

  “那就太好了。”

  張學文總算是鬆了口氣。

  看起來這些年的積累還是不錯。老天對於中國還不錯,給了七八年的風調雨順。

  “稽亭兄,就給庫倫發電報,表示我們能夠提供糧食。”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