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中德合作協議
作者:隨遇而安寫手      更新:2022-03-25 13:36      字數:5602
  “顏惠慶,真是大才,國士無雙。”

  看著顏惠慶從柏林給北京傳來的電報,張學文是忍不住嘖嘖讚歎。

  “是啊,顏惠慶要記一大功。”

  禹之謨也是發出感歎。

  顏惠慶和德國談判已經很長時間,現在終於要有最後的結果。顏惠慶給北京打過來的是《中德合作協議》的內容,看的張學文和中央的所有人都是擊節讚歎。

  實在是做的太漂亮。

  中央會議上大家已經是批準顏惠慶代表中國政府簽訂這份合約。會後張學文和禹之謨兩個人碰麵,討論一下下麵的一些事情。

  張學文是忍不住再次提起顏惠慶。

  因為顏惠慶真的太出色。

  作為在德國多年的顏惠慶,和德國談判的時候,準確的摸到了目前德國的窘境,為中國爭取了大量的好處。

  協約國對於德國的《凡爾賽條約》是非常仔細的,考慮了方方麵麵。特別是對於德國的軍事限製非常嚴重,甚至可以說是直接斬斷了德國發展軍事的一切可能。就如陸軍不能超過十萬人,而且不得擁有坦克和重型火炮這樣殺傷性很大的攻擊性武器。包括不允許擁有潛艇、重機槍,而且也不允許組織空軍。

  可以說規定德國不允許研製任何殺傷性很大的武器。

  因此德國戰敗之後,協約國還把德國軍工廠的很多機器給拆走。

  包括克虜伯、西門子這些工廠的很多生產重要武器的機器被協約國拆走,當然主要是英法兩國拆走的。他們這是告訴德國,不要試圖恢複軍工產業。

  協約國會關注你們的。

  這一下德國幾百萬軍隊,一下就要解散。還有德國強大的軍工廠,立馬就變得無事可幹。畢竟協約國規定德國不許生產這個、不許生產那個,因此軍工廠很多東西都不能用。德國的那些軍工廠隻能是生產民用工業品。

  而顏惠慶正是看到了這一點。

  德國其他的工業,顏惠慶不能動彈。因為他們都是德國重新崛起的希望,德國政府也是重視。但德國軍工廠目前的窘境卻是非常好的下手機會。因此顏惠慶不僅是跟德國政府談判,還跟德國的大公司談判。

  很簡單。

  既然你們都無法生產潛艇、重機槍、重型火炮、坦克這些東西,那麽那些軍工技術員留著也是浪費,還荒廢他們的技術。不如就租給中國,幫助中國落後的軍工業。

  而且我們隻用人。

  什麽時候你們德國能夠重新製造這些武器的時候,這些軍工專家你們完全可以隨時叫他們回去。中國是絕對不會阻攔,而且租用他們的費用中國願意出。

  軍工廠是匯集工業精英的地方。

  這裏的技術人員都是相當強悍的。這些軍工專家可是為德國的軍事工業立下過汗馬功勞。德國當然不想輕易失去這些人。可是德國政府也是比較無奈。

  那些生產潛艇、大炮、飛機、機槍的軍工專家,現在還真是沒事可幹。政府又沒錢天天白養著他們。這就成了一個矛盾。這些人是國寶,可是現在境況尷尬。

  顏惠慶立馬跟德國政府保證,隻要德國需要他們,他們可以隨時回到德國。中國隻是希望他們幫幫中國的軍工業而已。中國政府這邊也答應德國,德國重新恢複工業需要的原材料,中國願意優先提供給德國。而且因為被法國拿走了德國的糧產區,需要的糧食中國也願意提供給德國。而且這些軍工專家的租借費用,就直接從德國的賠款當中消除。甚至中國願意直接放棄對於德國的賠款。

  不僅僅如此,中國還願意和德國簽訂一份貿易互惠的協議。

  也就是說,中國市場願意給德國開放。專門對於德國的工業品降低關稅,讓德國的工業品可以順利進入中國的市場。

  幾個讓步之後,最後大家終於是達成了協議。

  中德兩國重新建立外交關係,中國為了這一批軍工專家,放棄關於德國的賠款,算是這一批軍工專家的租借費用。以及一係列的經濟方麵的合作協議。而在副本當中,德國政府願意派出四百多名軍工專家來中國幫助中國的軍工業。

  不僅僅是如此,顏惠慶的活動範圍很廣。

  目前德國的魯爾工業區一片混亂,法國、比利時都過來分一杯羹,加上十月革命的影響,魯爾工業區的工人鬧暴動。然後德國軍隊鎮壓。

  反正整個歐洲最著名的魯爾工業區目前是天天打仗、罷工,整個魯爾工業區一片混亂。

  顏惠慶利用自己多年在德國的人脈,邀請魯爾工業區的很多德國技術員來到中國。這一批德國技術員,如果仔細說起來是屬於小資產階級。或者說這部分德國技術員說白了,其實就是小資產階級。

  他們有知識有能力,讓他們跟那些工人一樣組織紅軍,為了建立一個和蘇俄一樣的蘇維埃和德國政府軍戰鬥,他們沒有那樣的膽量,也沒有那樣的想法。但是相比起他們以前的地位、生活來說,現在完全是一片黑暗。

  戰敗的德國,馬克在不斷的貶值。

  而且因為工廠很長時間沒有開工,他們手上沒有錢,生活越來越貧困。

  本來他們的生活算是悠哉悠哉,活的很有情調。可是自從戰敗之後,生活是越來越差。生活甚至還不如那些工人,這讓這一批人很是不滿意現在的生活。

  因此聽到中國願意高價聘請他們的時候,很多人都非常動心。現在整個德國政治都非常混亂,魏瑪共和國雖然成立,但是軍隊大權依舊掌握在那些老軍官的手中。還有大批的馬克思主義信徒在工人當中威望很高,各種起義、暴動、罷工威脅著德國現任政府。

  魏瑪共和國政府能不能有明天,就是他們自己也不能保證。

  因此那些軍工專家,以及一些頂級的科學家,政府還能夠照顧得過來,還能夠關注一下。但是底層的很多地方,根本沒有精力,也沒有實力管。

  讓顏惠慶鑽空子。

  對於英美法這些工業國家來說,這批工廠技術人員沒什麽了不起。他們看上的都是那些出色的專家、教授,他們要挖人都是挖那些人。但對於中國來說這一批工廠技術人員都是寶貝。

  顏惠慶一挖,就挖了一千二百多人。

  這些人在中國,隨便一個廠子都能夠成為技術骨幹。

  當然如果僅僅如此,張學文也不會喊出“國士無雙”。顏惠慶不僅僅是把目光盯在這些技術人員身上,也打那些退役的軍人身上。

  戰後德國依舊有幾百萬軍隊,但協約國規定德國陸軍不能超過十萬人。因此德國大批大批的軍人退伍,但卻沒有足夠的保障。

  整個德國都背負了巨大的債務,哪裏有錢管他們。

  他們的生活也變得非常困苦。

  顏惠慶關注的都是特殊人才,如飛行員、潛艇的軍官,海軍軍官、炮兵軍官。中國海軍目前的發展就是以少量的戰列艦配套大量的魚雷艇、潛艇來保衛海岸線。

  現在又有空軍,讓空軍配合海軍保衛中國的海岸線。

  可是中國在這方麵沒有絲毫的經驗,因為根本就沒有怎麽打過仗。但德國不是,他們在一戰當中出來過大規模的飛機,還有潛艇戰也是玩的非常好。一戰當中德國軍人的表現是非常不錯的。都是中國要學習的榜樣。

  這一批軍官退伍之後,目前生活很困難。

  所以顏惠慶邀請他們去中國培養中國的空軍、海軍,讓他們擔任中國軍隊的教官。德國軍人是比較嚴謹的,中國軍隊也是比較喜歡德國教官。

  清末的時候中國有過很多國家的教官,包括英國、德國、日本等等。當中德國教官表現最好,英國軍官混的最好,日本軍官和中國軍人的關係最差。

  所以大量引進德國教官來到中國軍隊,特別是這些技術兵種,對於中國軍隊非常有必要。

  這一係列動作下來,讓張學文倍感欣喜。這一批人來到中國,對於中國的軍事幫助絕對是驚人的。不要小看四百多名軍工專家。

  中國的軍工廠,特別是漢陽兵工廠和太原兵工廠目前已經有很好的技術基礎。

  可以自己製造大炮、機槍、半自動步槍、步槍,各種型號也很多。在火藥的配備上,也已經有了自己的一套技術。

  因此這些人過來,稍微點撥一下中國這邊,就能夠對於中國的武器發展有巨大的助推作用。到時候中國也能夠製造自己的坦克、重炮,那麽極大的提高陸軍的火力。包括造船廠、飛機製造廠,都能夠大大縮短和世界強國之間的技術差距。指點一下中國的潛艇製造,可以很好的保衛中國的海岸線。

  更重要的是,經過這一次合作,中國完全可以和德國進行更全麵的合作。

  納粹。

  跟他們是絕對不會成為軍事同盟。因為納粹是瘋子,必然會失敗。但是他們的技術很強,這方麵完全可以合作。利用和德國的合作,未來十年一躍成為世界工業強國不是扯淡。

  “稽亭兄,這一批專家來到中國一定要好好安頓,包括他們的家人。趕緊安排人,給他們造最好的房子,待遇也要最優厚。他們都是財富。”

  就如新中國對於蘇聯專家給最好待遇一樣,張學文也要給他們最好的待遇。

  因為他們是老師。

  中國現在就是學生,必須要好好的尊重他們。才能夠從他們那裏學到更多有用的東西。

  “我明白。”

  “我估計歐洲還是要混亂一段時間。最近英美日,還有法國、意大利在進行海軍軍備競賽,你怎麽看?”

  現在才是1920年。

  世界大戰才過了多長時間,也不到兩年時間。這一群剛剛合作打敗同盟國的協約國大國之間,就已經是齷齪不斷。英美日法意五個國家開始進行海軍軍備競賽,你造一個我就造兩個。短時間之內已經是造了好多軍艦。

  整個世界都在關注。

  很多國家都在擔心,這幾個國家玩海軍軍備競賽,是不是又要打仗。

  “估計挺不了多長時間。日本為了造軍艦,財政收入的一半都投入到了海軍。這不是在找死嗎?”

  禹之謨冷笑。

  現在的日本,比曆史上的日本經濟差了很多。曆史上的日本這個時候沒有太多的問題,而且在中國市場上是大賺特賺。可是現在不同。

  關東州已經是被中國封鎖的半死不活,如果沒有本土的支持關東州的財政都要崩潰。朝鮮半島雖然簽訂了臨時停戰協議,但也讓出了朝鮮半島北部的一大片地方給朝鮮獨立軍。而且朝鮮半島南部地區,因為這一次獨立運動造成的破壞,讓日軍損失了一大筆錢。而且朝鮮半島南部不停的有人跑到北部,極大的影響日軍在朝鮮半島的統治。加上從貝爾加湖退出,什麽好處都沒有,反而是傷亡上萬人。

  這一次出兵,包括朝鮮半島,日軍的軍費超過了六億日元。最後什麽都沒有得到,反而是割讓了朝鮮半島北部地區。還好現在還占著烏蘇裏江以東廣大的地區,算是這一次唯一的收獲。

  日貨則是在中國市場更是節節敗退,日本商家目前在中國市場已經是沒幾個能夠掙錢的。

  經濟情況很差。

  這樣的情況之下,還一頭紮進海軍軍備競賽。一半的財政收入投入到海軍,弄的日本的債務再次提高。在禹之謨看來,這完全是取死之道。

  你日本再厲害,能夠和美國相比?

  美國現在一年的gdp都是好幾千億美元,你日本的經濟連美國的腳趾頭都比不上。還跟人家玩海軍軍備競賽。

  甚至日本的經濟規模,和中國相比也沒有多少優勢。就這樣還敢投入一半資金在海軍,真是日本經濟不發展、日軍陸軍不發展。

  “其實英國、法國、意大利何嚐不是如此。他們現在國內經濟一片狼藉,光是戰爭期間欠債的利息都還不起。國內的工人天天罷工,還敢玩這種軍備競賽。”

  張學文也是恥笑他們。

  一個個瘋了。

  經濟情況比中國還差,還敢這樣大規模的造軍艦。難怪一個個經濟低迷,估計兩三年之內都無法恢複。

  “他們玩的越開心,對我們不是越好。”

  “是。”

  “稽亭兄,你算一算。現在歐洲經濟一點沒有恢複的跡象,很多硬撐到戰爭結束的中小企業再次麵臨大規模破產的危險。我們不能放過這樣的好機會。如果有優質資產,我們需要的技術,那麽就應該大膽的購買。這是一個最好的機會,浪費實在是太可惜。”

  一戰結束是非常好的機會。

  因為歐洲經濟始終低迷,到現在都看不出任何能夠走出低迷經濟的可能。剛剛結束戰爭,歐洲所有國家的經濟都是低迷不堪。而他們還玩什麽海軍軍備競賽,弄的國家的經濟根本就走不出泥潭。經濟情況繼續惡化。

  更重要的是,十月革命的影響真的非常大。

  各國的工人運動是此起彼伏。不少有百年曆史的公司都已經堅持不下去。這麽好的機會,而且現在的世界對於技術的保密,還不是那麽嚴重。

  隻要有錢,很多東西都是買得到的。甚至不少大財團都在籌集資金渡過難關,如果有人願意購買他們的機器和技術,他們還巴不得。

  畢竟他們需要資金讓自己挺過現在這個難關。

  而且巴黎和會結束,大家盯得也不是那麽嚴。中國就算有什麽動作,已經陷進海軍軍備競賽的各大列強也沒有精力管中國的事情。

  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隻要中國利用現在的機會,引進一批機器設備和技術,然後消化幾年,那麽中國在技術能力上雖然不如西方國家,但是工業實力會大大增加。

  以中國的體量,就算技術有些不足,但整體的工業實力會迅速超過一些二流工業國。

  到時候中國也可以成為強國。

  “嗯。”

  禹之謨點點頭,然後道:“我是這樣想的。按照現在世界經濟情況來看,估計明年他們的經濟會更差。我想讓機械部的何燏時帶著一批團隊再赴歐洲,去看看歐洲的情況。順便為我國引進更多的機器設備和技術,買一批就運回一批,能買多少就買多少。子清,你看是不是可以動用高爾察克那裏弄來的黃金。我們的外匯不是很多。”

  “隻要需要,可以動用。”

  張學文毫不在意。

  然後道:“目前的世界經濟還沒有完全形成一體,大家都在用關稅來保護國內公司。對於我們來說更是如此,我們的出口大部分都是糧食、資源、茶這些東西,更不害怕各種保護。而且我們的貨幣也是嚴格管理,並沒有融入到世界當中,我們現在也沒資格進入世界市場。因此黃金對於我們來說很重要,但也沒有那麽重要。我們的貨幣本身就不是掛鉤在黃金身上,因此不用太在意黃金。該用的時候就用。”

  中國的貨幣其實是封閉的,沒有融入到世界。

  完全就是紙幣。

  離開中國人民幣就是廢紙,根本就沒什麽用,因為根本就沒有國家承認人民幣。但在中國國內,因為人民幣是代表國家信用,和糧食、食鹽這些生活必需品掛鉤,所以在國內能夠流通。

  除了這個沒任何用處。

  因此那一批黃金不管用不用,都不會影響人民幣。幾年前,國庫當中甚至都沒有幾頓黃金,人民幣是照樣發行。而且張學文也沒想那麽快融入世界經濟。

  現在中國主要問題是如何讓中國國內經濟發展。

  以中國的體量,人口是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和歐洲人口相當。隻要中國發展,很多東西完全可以利用自己的市場就足夠。

  而且現階段的中國是大規模發展重工業的時候,張學文也不希望外國人來打擾中國。

  能夠利用這一批黃金購買大批量的工業機器設備,買來更多的技術,那麽黃金就算是全花了又有什麽關係。等到中國建立起自己完整的重工業體係,再把東亞和東南亞地區納入自己的勢力範圍,世界怎麽樣,張學文還真是不太關心。

  如果因為心疼黃金,放過目前這個抄底歐洲資產的機會,那才是傻子。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