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新一年的準備
作者:隨遇而安寫手      更新:2022-03-25 13:35      字數:3495
  “那麽我最後總結一下大家的報告。今天我們國家的主要幾個任務有以下幾項。”

  又是一年。

  1918年。

  這已經是歐戰第四年,同樣也是人民黨入主中央的第五年。人民黨也已經慢慢的熟悉執政黨的地位,中國內部的很多問題也在慢慢的解決。

  計劃也在不停的變化。

  1913年製定的計劃,和1918年的計劃已經是截然不同。

  當初製定的五年計劃,也是在進行的過程當中不停的評估、改正,製定一個最合乎現在情況的計劃。計劃是死的,人是活的,必須要按照發展情況,進行最合理的修改。

  人民黨其實是一個很年輕的黨。就算是從同盟會成立算起,到現在也不過是十三年的時間。從辛亥革命算起,也不過是過了六年時間,這才是第七年。

  這還是張學文正式總統的第一個任期而已。

  可以說大家都沒有經驗。

  確定五年計劃的時候,大家很多都是沿著滿清、北洋的一些數據,按照他們的發展基礎上,進行的計劃。這是因為大家對於領導一個國家很是陌生。

  不過進入第五年,大家對於國家的運轉已經慢慢的熟悉。製定的計劃也是有根有據,而且也是越來越細膩,具體。

  因為又是新的一年,政府再次開了一次會議,討論今年的目標,討論今年的主要任務。

  “第一,還是外交問題。俄羅斯蘇維埃政府已經發表聲明表示願意廢除跟中國簽訂的不平等條約,但是他們宣布廢除的不平等條約僅限於《中俄密約》和《辛醜條約》的內容。不涉及更重要的《璦琿條約》和《北京條約》。不過我們不能太著急,能拿回多少就是多少。”

  “總理,我希望外交部盡快的和俄羅斯簽訂一份新的條約。就是廢除《中俄密約》和《辛醜條約》,解決中東鐵路和租界、以及賠款的問題。但是關於《璦琿條約》、《北京條約》不能承認,但也不要太過刺激他們。如果他們不願意談,我們也不要太過涉及這部分。就跟他們表示,我們要和俄羅斯新政府重新進行邊界的勘定。”

  俄羅斯現在的情況很不好。

  他們明確表示要跟德國談判,希望退出戰爭。可是德國人瘋了一樣進攻俄羅斯軍隊,讓俄羅斯軍隊接連敗退。俄羅斯軍隊已經是完全沒有戰心,被德國軍隊打的是節節敗退,傷亡慘重。列寧已經是承受不住這樣的失敗,因此已經準備和德國簽訂一份新的條約。

  那就是割讓烏克蘭這些地方,然後徹底退出一戰,好整合內部的事情。

  現在的俄羅斯已經是沒空管遠東的事情,甚至也沒空管歐戰的事情。因為對於俄羅斯新政府來說,他們能不能成功在俄羅斯立住腳都有問題。俄羅斯國內的反對派很多,反對武裝就有幾百萬人。解決這麽多國內的武裝,才是目前俄羅斯新政府的主要任務。因此第一次談判,他們就做出了巨大的讓步。

  那就是願意廢除《中俄密約》和《辛醜條約》,把中東鐵路交給中國,把俄羅斯在中國的租界也交還給中國,以及廢除《庚子賠款》。

  他們不希望現在這樣的時刻,中國也來攙和一腳。雖然俄羅斯看不起中國,但是俄羅斯也不願意這個時候和一個擁有百萬軍隊的國家有什麽衝突。

  俄羅斯希望穩住中國,穩住遠東地區。

  張學文對於未來的俄羅斯總是有擔心。

  因為未來的蘇聯太強大,如果和蘇聯對抗太多,很容易影響中國未來的發展。兩個國家都是人口幾個億的大國,軍隊也是輕易可以擴充到幾百萬的國家。一旦這兩個國家在邊境線有軍事對峙,對於兩個國家都是很大的隱患。因此張學文現在是能拿到多少好處,就拿到多少好處再說。

  以後的事情先看看事情的發展。

  “好,外交部的工作會全都撲在這上麵。”

  和協約國的事情?

  陸征祥已經沒空管這個。去協約國那裏,中國也是打醬油的。中國外交人員去那裏能幹什麽,還不如積極和俄羅斯接觸,廢除一些以前簽訂的不平等條約。

  “第二就是今年工業的主要發展方向依舊是煤炭和鋼鐵行業。”

  這是禹之謨的建設發展委員會的報告。

  按照他們的報告來說,煤炭和鋼鐵是怎麽發展都不夠。因為不說國際上對於這兩個東西的需求,光是國內對於這兩項資源的需求也是與日俱增。

  按照禹之謨的報告,煤炭在幾年之內就算是突破一億噸的產量,也一點不會有什麽積壓的問題。現在的中國對於煤炭的需求,已經是有多少用多少的地步。同樣鋼鐵的需求也是如此,幾年之內就算是突破百萬噸,也不會出現無法銷售的情況。

  因為目前中國工業的發展,對於這兩項的需求非常旺盛。

  幾乎是方方麵麵都需要。

  不僅僅是工業的發展,就是基礎建設的發展,對於這兩樣東西的需求也是驚人。現在的問題是這兩樣東西的產量不足,而不是過量。產量的不足會嚴重製約國家經濟的建設。

  禹之謨和張謇他們進行過計算。

  就算是歐戰結束,其他的行業受到影響,但是煤炭和鋼鐵行業是不會受到任何的影響。因此報告當中要求,1918年的政府投入方麵,依舊是照顧這兩個行業。

  張學文也是同意這個說法。

  這個時代來說,煤炭絕對是最好的能源。而對於中國最有利的是,中國的煤炭資源還是非常豐富的。開采個兩百年不成什麽問題。

  “這方麵的調整,禹副總理和張副總理兩位的報告大家都同意。兩位可以進行分配。今年重點打造幾個煤炭公司,還有建設幾個鋼鐵公司。”

  “好。”

  “第三,就是農業的問題。這個問題剛剛大家都討論過。無農不穩,農業才是穩定國家基礎的東西。農業涉及方方麵麵,現在農村土地國有化、人口普查、水利建設都在進行。我認為有必要成立一個把這些都能夠統籌安排的部門。”

  “我同意。”

  禹之謨雖然隻是副總理,但是現在誰都知道下一屆的總理必然是禹之謨。禹之謨現在也是主持總理辦公會議,隻是沒有總理名義而已。

  雖然禹之謨現在是負責建設發展委員會,但其他的工作平常也會過問。

  “我認為一些大型的計劃,應該要進行協調。有一個機構專門製定全麵的計劃,然後協調各個部門,讓各個部門都能夠有計劃的進行發展。這樣不會浪費,不會出現一些重複性的建設。”

  禹之謨的支持,就基本上讓事情定了一半。

  “我提議成立農業發展委員會,目前的農村土地國有化、人口普查、水利建設,以及即將要建設的化肥工業等等,都由這個部門負責。”

  “同意。”

  “同意。”

  很多人都同意。因為中國是傳統的農業國,雖然這幾年工業發展很快,但在中國這樣的大國比重來說,工業占據的比重還是非常小,和農業完全無法相提並論。大家都是認為現在中國農業是重中之重,最起碼中國成為工業國之前,農業都是第一位的。

  就算是現在國家的財政收入,一半都是農業貢獻的。

  特別是農業稅。

  人民幣能夠順利發行,能夠在中國順利流通,除了國家信用之外,就是因為國家把農產品,特別是糧食和人民幣掛在一起。

  國家每年不僅收農業稅,還禁止民間的糧食買賣,糧食都是國家統購的。

  這裏麵一來一去,國家從農業拿到很多的利潤。而且因為這幾年糧食還算是比較豐收,因此國家也開始儲備糧食。這是害怕出現災荒年份。

  “那麽大家談談這個委員會的構成。”

  因為中國是農業國,一旦成立這個委員會,他的重要性和目前禹之謨擔任主任的建設發展委員會同等重要。這樣的一個部門領導人,可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夠決定的。

  “張靜江,把張靜江調到中央擔任農業發展委員會的主任。”

  張謇開口。

  張學文正式大總統的第一任期隻剩下兩年時間。張謇認為應該要為下一屆的政府組成進行準備。一些下一屆政府重要位置,現在就應該開始布置。

  好讓他們熟悉位置,不至於到時候慌亂。有經驗,到時候可以順利接手。

  “張靜江一直負責西南水利建設,對於這方麵很是熟悉。讓他擔任主任,然後劉靜庵、蔡濟民、劉複基三人擔任副主任。”

  張謇說完之後,禹之謨進行了補充。

  劉靜庵、蔡濟民、劉複基三個人都是部長級別的,讓他們擔任副主任,而張靜江擔任主任。這是準備讓張靜江成為副總理的一個信號。

  “嗯。”

  張學文點點頭。

  張靜江自從辛亥革命之後,就在西南負責水利建設,包括水力發電站的建設,這幾年的成績很是不錯。以他的資曆和功勞,讓他擔任副總理的呼聲很大。

  先讓他到中央熟悉一下情況也是很不錯。

  “我們建設發展委員會也缺少一名副主任。我想李副總理是不是應該可以調回中央,擔任建設發展委員會的副主任。”

  “這個可以。他本來是早就應該調上來,隻是上海的事情太重要。”

  本來這次會議不是要討論人事安排,但會議進程反而慢慢的出現偏差。不過其實很多東西,人民黨高層內部已經有默契。

  就如下一屆禹之謨擔任總理,李燮和擔任第一副總理,掌管建設發展委員會。張靜江也擔任副總理,負責農業發展委員會。

  還有幾個副總理的職務,卻需要在這兩年看看大家的成績。

  “人事上的問題,我們專門開個會議討論。畢竟李副總理一旦調到中央,那麽地方會有一番新的調整。我們繼續談……”

  “總統。”

  張學文準備下一個議題的時候,楊度急衝衝的來到張學文身邊。低下頭輕輕道:“克強在講課的時候突然暈倒,進入醫院搶救。醫生說,很難挺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