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黃興的遺言
作者:隨遇而安寫手      更新:2022-03-25 13:35      字數:4523
  “你父親在裏麵?”

  黃興。

  自從二次革命之後,黃興先是回到了湖南,在湖南隱居了一段時間。後來又是來到了北京,在北京的一所中學當老師。很低調,平常絕對不會亂竄門,甚至不喜歡別人來他家竄門。

  甚至一些小孩子都不知道他們的老師就是當年赫赫有名的黃興大元帥。在辛亥革命初期,黃興可是被譽為締造民國的大元帥。

  可是黃興的影響力不用說。

  畢竟曾經是革命黨二把手,又是兩湖革命黨的領袖人物。目前的人民黨高層一大半都是出自於兩湖地區,大家當年都是在黃興的領導之下革命。黃興在兩湖地區的影響力絕對是無與倫比的。

  因此聽到黃興病重,張學文是非常著急。

  來到醫院,看到了黃一歐,也就是黃興的大兒子。這也是一個資深的革命黨人,是當年同盟會年紀最小的會員,十五歲就加入了同盟會。參加過黃花崗起義,當時才十九歲。參加過陳其美光複上海的起義,當時還是滬軍先鋒隊副司令。參加過光複南京的戰爭。

  辛亥革命之後,留學美國攻讀哥倫比亞大學的經濟外交。

  去年年末剛剛回國。

  “是。”

  張學文和黃一歐不是很熟悉,但當年也是有過交往。當時的黃一歐還很小,當然現在的黃一歐年級也不大,才二十五歲而已。

  “你進去跟他說,我們想見見他。”

  “總統,我父親說,如果您到了,他就想見見你一個人。”

  張學文看了看後麵一大堆的人。

  這裏麵和黃興關係非常好的不是一個兩個。黃興的摯友就很多,包括禹之謨、劉揆一、李書城這些人都跟黃興有很深的私人交情。

  他們有的認識黃興都有二十年時間。

  說句實話,張學文和黃興的交情相比起其他的兩湖革命黨來說,就差了很多。黃興和張學文雖然認識也有十幾年時間,但這段時間真正交往的次數有限。

  不過張學文隻是一瞬間的發愣,但很快整理了一下衣服,然後走了進去。看到了黃興的原配夫人廖淡如,也看到了黃興後來娶得妻子,現在的國家副總統徐宗漢。

  然後把目光放在了黃興的身上。

  臉色蒼白,而且嘴角帶有血絲。醫生已經表示,黃興的胃腸出血嚴重,根本沒有辦法止住。而且據醫生推斷是黃興的肝髒出了問題,已經是回天無力。

  甚至醫生推測,黃興這個問題應該和黃興當年黃花崗起義重傷沒有得到很好的治療和休養有關。

  “子清,你來了。”

  “克強公,子清來了。”

  張學文輕聲的回答。

  張學文當年加入華興會,成為第一批的同盟會。一直到現在見識過形形色色,各種各樣目的而參加同盟會、參加革命黨的人。

  如果說最佩服的一個人,絕對是黃興。

  黃興或許有很多毛病,或者說或許能力非常不足。領導幾百人當突擊隊長非常合適,做一些具體的事情他非常出色。但是讓他領導一個組織,領導一個上萬人的部隊,黃興就會力不從心。

  性格有一些優柔寡斷,大局觀上也有不足。

  不過這隻是他能力的問題。

  但這些問題,無法掩蓋黃興高尚的品德。黃興是一個無私的革命黨領袖,真的是如此。在同盟會的時候,不管是怎麽受到委屈,遇到什麽樣的事情,為了同盟會不至於分裂,每次都是黃興退讓幾步。

  黃興這樣的革命者,張學文是從心底裏佩服。

  “我想和子清單獨談談。”

  廖淡如和徐宗漢聽完之後,沒有說話立馬離開。張學文坐在黃興的病床邊,輕聲道:“克強公,醫生說你應該多休息。”

  黃興搖搖頭,然後笑了笑道:“子清,當年我們都是提著腦袋幹革命,生死早已看開了。不過我比星台幸運,因為我看到了中華民國的成立,看到了現在正在發展的國家。我自己的病情,我也了解。”

  死。

  對於黃興這樣曾經無數次衝鋒陷陣的人物來說,真的不是很在意。

  “克強公……”

  “子清,你先聽我說完。我這輩子最後悔的事情有兩個。一個是當年同盟會成立的時候,沒有采納你的意見。組織,組織,沒有把同盟會打造成一個有戰鬥力的組織。隻顧著起義,到最後同盟會散架了。我現在有時候會想,如果當時同盟會能夠做好組織建設,我們是不是可以更快的推翻滿清,是不是不用死傷那麽多的好同誌,是不是就不用讓袁世凱當總統。或許鈍初也不會死。”

  張學文沒有說話,而是靜靜的聽著。

  “還有一個後悔的事情就是離開南京。他是我這輩子最大的恥辱,我丟下了我們的同誌,我丟下了千萬的同誌。我是個罪人,我差一點就要讓我們的革命功虧一簣。”

  “克強公,當時的情形……”

  “子清,不用安慰我。對就是對,錯就是錯。我黃興這點擔當還是有的。子清,這是自從二次革命之後,我利用幾年的時間寫的關於我們革命黨的一些回憶,特別是我們同盟會的一些事情。我的錯誤我不忌諱別人談。不過這畢竟是我自己寫的,可能有些方麵美化了一下自己。不過不是我有意要美化自己,而是自己寫自己的事情,總是願意給自己做過的事情找一些借口。後來讀起來,我就覺得好像是美化自己一樣。嗬嗬。”

  聽著黃興的話,張學文不知道該怎麽說。

  美化。

  任何人寫的回憶錄,都不可能完全客觀,這是一定的。因為每個人的立場都有所不同,包括黃興這樣的革命者也是如此。但是能夠這樣光明正大的說出來,也隻有黃興能夠做到。

  就是張學文也不敢保證自己會如此。

  “子清,因此我希望你們本著對曆史負責的態度,對我回憶錄一些問題,該批評的地方就批評。有些在我的角度看來應該是我正確,但你們旁觀者清。這件事情我跟宗漢,還有一歐都說過。如果你們對於我的回憶錄進行隨意的刪減,特別是刪掉我錯誤的地方,我就讓他們直接發印原本。”

  “你放心,克強公。你的這份回憶錄,絕對不會有任何的修改。我們就算審編,也隻是對裏麵的一些錯別字和語法問題進行刪改。”

  “我相信你。”

  張學文很尊敬黃興。

  這是一個光明磊落的革命者,他坦坦蕩蕩,敢於在自己的回憶錄當中公開自己的錯誤。黃興如此的坦蕩,張學文也不願意擋住他的想法。

  因為這就是黃興這樣的革命者願意的。他不忌諱自己的錯誤,既然如此張學文又何必枉作小人。

  有錯誤,但敢於承認,敢於反思,反而讓張學文更加敬重黃興。

  “子清,我最後有一個請求,不知道可不可以。”

  “克強公,你嚴重了。你說。”

  “子清,你們人民黨高層當中,有不少人和先生是有矛盾的。包括原來的共進會、文學社,還有光複會,以及不少地方士紳。甚至不少脫離國民黨加入人民黨的黨員,也有很多對先生不是很滿意。有不少人不承認先生的功勞。”

  張學文立馬變得嚴肅。

  因為黃興說的“先生”,是指孫中山。黃興這十多年來,唯一一直叫“先生”的,也隻有孫中山。不過黃興說的也不差。

  人民黨派係其實也不少。

  人民黨的根基是同盟會西南支部,而後加入了共進會、文學社,以及光複會,還有地方實力派和脫離國民黨的黨員。這些人組成了現在的人民黨。

  這裏麵共進會的成立,本來就是劉公、居正他們和孫中山關係不合,所以從同盟會獨立出來的。共進會目前在人民黨內有很多高層人物,包括劉公這個紀律檢查委員會的主席,還有居正這個總檢察長。以及張振武軍委總後勤部部長等等。

  而光複會更是和同盟會勢成水火。

  光複會在目前的人民黨當中,地位很高的倒是不多。但上升勢頭猛烈的不在少數,最典型的一個人就是目前上海市副市長,兼任上海警察局局長的夏超。

  文學社和孫中山沒有絲毫的關係,對他也沒什麽想法。

  倒是不少脫離國民黨的黨員,本來都是孫中山的嫡係人馬。但現在都加入了人民黨,當中有不少人和孫中山意見不合,最後是離開國民黨的。

  有不少和孫中山關係不好的人,都希望重新解讀辛亥革命的曆史。

  “子清,曆史這個東西,或者說看曆史人物一定要看的遠一些,不要試圖把曆史人物所有的事情都去分析一遍。我希望人民黨不要揪著先生的一些問題不放。先生畢竟是我們革命黨的一麵旗幟,畢竟是傳播革命思想的第一人。我希望人民黨能夠給先生一個公正的評價。”

  看著表情凝重的黃興,張學文真的是很感動。

  黃興都已經到了生命的盡頭。

  考慮的卻不是自己,或者是自己後人的事情。如黃一歐剛剛回國不久,還沒有安排工作。以他的資曆,以他的能力,應該是需要有一個好的位置。

  黃一歐是黃興的大兒子,一直跟著黃興出生入死。

  死之前隻要隨便提起自己的兒子,張學文肯定會給他安排黃興希望的位置。可是黃興對於自己的家人絕口不提,卻偏偏提起孫中山的事情。

  其實這不是黃興心血來潮。

  是因為最近黃興在北京教學,發現目前有一股重新討論辛亥革命的思潮。不少人重新研究辛亥革命,認為孫中山的功勞不足以擔任臨時大總統。

  對於辛亥革命的時候,孫中山一直在外國也是詬病很多。

  大家都認為應該是重新審核辛亥革命曆史,對於同盟會西南支部、對於光複會、對於共進會他們的功勞重新審核一遍。

  因此黃興始終是無法釋懷。

  所以才單獨跟張學文提起這個事情。張學文最後點點頭,道:“克強公,你放心。總理是中國近代民族民主主義革命的開拓者,中國民主革命偉大先行者,三民主義的倡導者,創立《五權憲法》的偉人。是終結中國兩千年皇帝製度,創立中華民國的締造者。”

  孫中山的曆史評價,應該說是官方評價,這是一個很嚴肅的事情。

  或者說對於任何一個曆史人物來說,最後的曆史評價都是給他蓋棺定論的事情。今天看到黃興在生命最後一刻的請求,張學文給了黃興一個定心丸。

  聽到張學文的話,黃興的嘴角露出絲絲的笑容。

  因為他知道,人民黨雖然派係也很多,但張學文的話還是最管用的。畢竟人民黨的成立到發展,最後取得政權,張學文都是領導者。現在人民黨的發展也讓張學文的威望在人民黨內非常高。沒有任何一個人有能力挑戰張學文的地位。

  張學文這麽答應,那基本上就是人民黨的態度。黃興相信,人民黨內就算有人有其他的看法,但也不會為了這點事情和張學文對抗。

  “興雖倡導革命,但一直到在東京得遇先生,聆聽三民主義,才豁然開朗。追隨先生一生倡導革命,今看到中華民國蒸蒸日上,幸甚幸甚。”

  聽著黃興喃喃自語,張學文感觸頗深。

  孫中山遇到過多少次的危機。

  陶成章和章太炎要求孫中山下台,讓出同盟會總理的位置。當時的黃興不僅拒絕陶成章和章太炎,在給孫中山的信中魄力十足。“陶等雖悍,弟當以身力拒之”。

  包括共進會的出現、光複會的脫離,都給同盟會帶來了巨大的打擊,給孫中山的威望帶來了空前的質疑。但是黃興就像是他自己說的那樣,“弟當以身力拒之”,所有指向孫中山的明槍暗箭,黃興都是一力阻擋,不讓他們真正的打擊孫中山。

  包括辛亥革命之後,黃興也是拒絕大家讓他擔任大總統,大元帥的提議。一直表示要等孫中山回來。

  黃興沒有自己的想法?

  這是不可能的。

  黃興是實幹派,但他也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主張。可是他一直都是支持孫中山。

  未曾想到在生命的最後一刻,黃興念念不忘的還是孫中山。張學文其實不是很理解黃興的這種狀態,但卻尊重黃興的選擇。

  “克強公,克強公。”

  看著黃興露出笑容,陷入了回憶當中,所以張學文叫了一下黃興。黃興看了看張學文,然後道:“子清,你讓所有人都回去吧,不要耽誤國家大事。我死之後,希望一切從簡。”

  “克強公,你保重身體。”

  黃興是堅強的。

  張學文慢慢的退了出來,看到病房前已經是有一大堆人雲集在這裏。張學文先是跟廖淡如和徐宗漢點點頭,然後對大家道:“克強公累了,大家都回去吧。”

  聽到張學文讓大家都回去,很多人都是驚愕。

  他們都是專門過來見見黃興最後一麵,裏麵有很多人都是黃興的摯友。他們就想見見黃興,想跟他最後說說話。可是黃興隻是跟張學文談了一會。

  “回去吧。都好好工作,就是克強公最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