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化肥工業
作者:隨遇而安寫手      更新:2022-03-25 13:35      字數:5801
  “明俊兄,找你這個大忙人,希望不要介意。”

  和劉複基談完之後,張學文明白農村問題要解決的事情很多。糧食更是中國的重中之重。中國這樣的大國,如果糧食不能自給自足,那麽問題就不是一般的大。

  對於中國來說,其實對於任何一個國家來說,吃飯問題最重要。

  因此農業是必須要重視的。

  農業發展。

  張學文知道的有這麽幾個。完善的水利設施,優良的種子,還有就是化肥的應用。這些都是人類對抗自然,可以讓糧食產量大大增加的幾個重要因素。

  可是這些東西都不是一時半會能夠解決的。

  水利設施,新中國用了三十年時間也沒有完全解決,隻能說是初步解決。而新中國前三十年的水利設施能力,張學文是絕對沒有把握,自己可以用三十年完成。

  因為新中國的動員能力,絕對不是現在的人民黨政府可以比擬的。新中國前三十年的水利設施速度和規模,張學文估計自己要有四十年、五十年才能夠完成。

  現在隻能是重點解決,保障重要地方的水利設施。

  優良的種子?

  這也不是很容易。

  中國人都知道袁隆平的雜交水稻,都知道袁隆平的雜交水稻養活了幾億人。但其實大家知道的很是片麵,因為中國各地的情況都不同,並不是全中國都用袁隆平的雜交水稻。就如東北用的種子,就不是袁隆平的雜交水稻,而是北大荒培育出來的種子。而且袁隆平的雜交水稻,那也不是袁隆平一個人在一塊田地,弄幾下就完成的。

  光是為袁隆平的實驗,選擇優良的種子,國家就動員了好幾千個部門幫忙找種子。當時參與找優良種子的人,都有好幾萬人參與。後來參與袁隆平雜交水稻試驗,篩選、觀察,整個過程當中就有上千個國家部門配合袁隆平。

  可以說這就是國家的力量。就如後來獲得諾貝爾獎的屠呦呦,當時為了篩選各種方案,參與的部門數不勝數。隻是屠呦呦那一組分到的任務正好成功,所以最後成名的是屠呦呦。

  而當時參與這個計劃的其他部門,雖然也參與了計劃,做出了自己的貢獻。但因為最後是屠呦呦一組發現,所以最後拿到諾貝爾獎的就是屠呦呦。

  袁隆平的雜交水稻也是一樣,參與的部門有數千個單位。但最後的代表是袁隆平。

  在國家這樣的支持之下,袁隆平的雜交水稻還用了十多年的時間。

  至於化肥就更不用說。

  中國大規模使用化肥,還是七十年代從美國引進化肥設備。之前中國的化肥工業雖然在發展,但發展速度是非常緩慢的。

  任何一個都不是那麽容易,幾年就能夠完成的。

  但這些東西又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中國農業要有一個大發展,這些是必須的。中國想要擺脫以前那種靠天吃飯的局麵,就必須要在這幾個方麵進行改變。因此張學文邀請範旭東,專業的問題還是要請專業人才。

  “總統,你客氣了。”

  範旭東。

  中國最大的精鹽公司老板。他的精鹽公司已經是把之前很多鹽商都擠出了市場,特別是江淮鹽商本來和範旭東對抗。可是很快都潰敗。

  當然讓他們徹底退出這個市場的還是國家的力量。因為中國的鹽務局在1916年的時候,公布中國食用鹽的標準。

  那些不夠資格的食用鹽都要統統的退出市場,隻有滿足國家公布食用鹽標準的才能夠進入市場。隨著食用鹽標準的出現,那些一直挺著的鹽商都是因為技術原因退出市場。敢於頂風作案的都是處以百倍的罰款,罰的你傾家蕩產。

  畢竟食用鹽是吃的東西,豈容他們亂來。

  當然也有聰明人。

  西南鹽業公司就非常聰明,立馬找到範旭東,希望跟範旭東分享技術。說起來西南鹽業公司是當年張學文為了統一西南的鹽業成立的公司。

  範旭東的公司,也有大量的政府股份,政府還是大股東。

  最後雙方強強聯合,範旭東出技術,西南鹽業公司把西南的鹽田交出來。雙方成立中國鹽業集團公司,股份再次出現大變化。

  範旭東繼續擔任中國鹽業集團公司的董事長兼任總經理。

  中國鹽業集團公司在目前的中國可算是首屈一指,唯一能夠和他們競爭的隻有西北鹽業集團公司。這其實也是國家資本占據主要的一家重要鹽業公司。

  他們兩家幾乎統一了中國的鹽業市場。

  中國是一個大國,擁有幾億人口。而鹽是必需品,他的市場非常大。不然自古以來也不可能鹽商都是最富有的。中國鹽業集團公司目前的資產規模已經是有上億。

  說起來這才是真正的暴利。

  範旭東也因為在中國鹽業集團公司的股份,一躍成為身家千萬的頂級富豪。距離他成立鹽業公司,才不過四年多一點的時間。

  有了足夠的資金之後,中國鹽業集團公司,也開始涉足其他的化學產業。包括製堿公司、製造硫酸的公司等等。範旭東的野心就是讓中國鹽業集團公司成為中國化學工業當中的頂級公司。

  “明俊兄,你是學習化學的。我聽聞歐洲那邊的科學界一直在研究人工化肥,不知是否是真的?”

  “是。”

  範旭東點點頭。

  “德國有個化學家李比希創立養分歸還學說,也叫養分補償學說。該學說認為,作物生長需要從土壤帶走養分,土壤中的養分將越來越少,要恢複土地的能量就應該向土壤施加肥料以歸還從土壤中拿走的全部養分,否則產量將會下降。所以他認為大家要不停的給土地增加養分,也就是要施肥。”

  “以前農業用的都是人畜糞便,用人畜糞便給土地增加養分。可是隨著大家開發耕地越來越多,這些天然化肥根本不夠。而且不少化學家認為,人畜糞便對於土壤增加養分的速度太慢。因此科學界始終是沒有放棄研究人工化肥。特別是1898年的時候,英國物理學家克魯克斯在布裏斯特召開的大英科學協會上發表演說:‘由於人口增加,土地變得狹窄了,長此下去,糧食不足的時代就會到來,解決的辦法是必須找到新的氮肥。’”

  範旭東是日本京都帝國大學畢業的,對於世界化學的發展情況還是很清楚。而且他現在雖然是中國鹽業集團公司的董事長、總經理,但每天都會抽出時間研究技術問題。

  從來沒有放下化學知識的學習。對於世界化學工業的發展,也是非常關注。

  因此說起來頭頭是道。

  “不過氨肥最大的問題是合成氨的問題。在小範圍之內提取合成氨並不是什麽大問題,早在一百多年前很多化學家在實驗室就能夠製造合成氨。但最大的問題是他隻能存在於實驗室,無法進入工廠進行量產。不過二十多年前德國化學家弗裏茨·哈伯成功在空氣當中提取合成氨。而且不僅僅是提取,還有辦法可以進行量產。空氣當中可以說是有無窮無盡的資源。”

  “1913年,德國第一個合成氨裝置建立。這是可以進行量產合成氨的機器。從此刻開始人工化肥算是有了飛躍性的發展。很多國家目前都在進行這方麵的實驗。”

  聽著範旭東的話,張學文點點頭。

  很高興。

  果然是找對了人。這些東西張學文當然是不清楚,聽到範旭東的解釋,張學文才明白目前世界人工化肥的發展情況。因此張學文道:“我聽聞人工化肥可以讓農作物增加百分之十到二十的產量,是不是真的?”

  “不可能。”

  範旭東搖搖頭。

  然後道:“目前來說,人工化肥還沒有完全普及。而且人工化肥的技術還沒有完全成熟,不可能有這麽高的效果。我雖然對他不是很了解,但我想最有可能的是,提高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的產量。以後人工化肥的技術繼續成熟,那麽我想有百分之十、百分之二十的效果應該是沒有問題。而且每個地方的土壤不同,需要的化肥成分也不可能完全相同。這些都需要解決。”

  “看來我想當然了。”

  張學文笑了笑。

  是啊,人工化肥目前也是開始階段。歐美國家已經是走在了前麵,他們研究這個已經是有上百年的時間。但就算如此,現在化肥工業也是初期。

  還無法和後來相比。

  後來化肥都是有各種各樣的,種類非常繁多。

  “總統,怎麽,你這是要投資化肥工業?”

  “是。”

  張學文歎口氣,道:“民以食為天。我們國家和其他國家不同,我們有幾億人口。一旦出現饑荒,那麽就是大事情。七年前,那時候你還是在日本上學,我當時就在長沙。幾萬幾萬的饑民衝擊的場麵,我一輩子也忘不了。幾萬人,中國有幾億人。一旦出現饑荒,你可以想到會是多麽嚴重。”

  “長沙搶米風波,我在日本也聽說過。”

  範旭東也是湖南人。

  長沙搶米風波當年非常轟動,範旭東當然也知道。雖然他當時在日本上學。

  “因此糧食問題是最重要的。既然現在有人工化肥這樣可以增加產量的東西,我們怎麽能夠不去抓住。你是專家,所以我才想問問你。我們國家目前有沒有可能在這方麵有發展。”

  這一下範旭東不敢隨意的說話

  因為範旭東明白,張學文這是問國家決策。自己一句話,會對於張學文的決策帶來很多影響。範旭東想了想道:“總統,我認為國家不應該投入巨資在這裏進行研究。”

  “為什麽?”

  “因為我們都沒有這方麵的經驗。我們國家有很多學習化學的人,但是我們要是自己開始研究合成氨的技術,還是太晚,而且不合算。雖然外國對於這些新東西防著我們,但是隻要我們想辦法,還是可以從國外引進這個技術的。這個比我們自己投入研究劃算很多。”

  張學文沉默。

  “總統,我們在工業基礎上差別的國家不是一星半點。幾乎所有的基礎工業上,我們都是遠遠落後於西方強國。如果我們每個行業都要自己的人慢慢的研究和發展,那麽時間太久,而且會被他們繼續拉開差距。總統,很多技術我們應該大膽的引進。就如合成氨,我們現在研究太慢,而西方強國技術已經比較完善。而且也可以直接引進他們製造合成氨的設備,或者是引進他們的技術。然後讓我們的技術人員慢慢的消化,讓他變成我們的技術。”

  聽著範旭東的話,張學文歎口氣。

  是啊。

  中國的工業基礎太弱,而且不是一個兩個部門的弱,而是整個工業都弱。幾乎是每個行業都比西方國家差了一大截。甚至有些行業在中國是空白,但是西方國家卻已經成為一個產業。

  中國想要用自己的力量,把這些差距一一填補,簡直是天方夜譚。

  “總統……”

  “明俊兄,我明白你的意思。不過就算我們能夠拿到合成氨的資料或者是他們的機器,你也應該讓我有人使喚。讓他們去破解這些東西,來建立我們的化肥工業。”

  現在聽起來,範旭東的話真的很不錯。

  很多東西,現在的中國隻能是拿來主義。然後讓國內的技術人員破解,最後變成自己的技術。現在機械製造進行仿製,其實就是這個過程。

  自己造不出來,就隻能是模仿別人的,學習別人的技術。

  山寨是一個好東西。

  別人可能研究幾十年才有的技術,如果是山寨可能隻需要幾年時間就可以造出來。十來年就能夠吃透別人幾十年的技術,縮短和別人的技術差距。

  目前來說,世界各國雖然對於重要的技術保密,但是也有很多技術,隻要你有錢是可以引進的。

  “的確有幾個人可以推薦。”

  “說說。”

  範旭東就是目前中國化學工業的一個旗幟。他提議創辦的中國化學社,可是雲集了中國目前化學最頂尖的人物。他肯定認識很多學習化學的大牛。就算能夠從國外引進合成氨技術,引進一些機器,沒有技術人員就無法消化這些技術。

  如果無法消化這些技術,中國的化肥工業就不可能發展。

  “有當年從清華大學去美國留學的人才,當年是轟動整個清華大學。因為他十門功課拿到了一千分,門門都是一百分。他去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化工科學習,今年已經是拿到了學士學位,再入普拉特專科學院學習製革。在美國製革行業名氣不小。我和他通過信,聊過一些問題,此人未來絕對是中國化學界的領軍人物。”

  “哦,如此厲害。此人是誰?”

  被範旭東認為是未來中國化學界的領軍人物,這樣的評價實在是太高。有幾個人能夠有這樣的評價。

  “此人是福建人,叫侯德榜。”

  “侯德榜?”

  張學文驚喜。

  誰不知道侯德榜是誰。這可是著名科學家,傑出化學家,侯氏製堿法的創始人,中國重化學工業的開拓者。曆史上近代中國化學工業的奠基人之一,是世界製堿業的權威。

  可是能夠進入中國教科書的人物。

  “他現在能夠回國?”

  “這個不是很確定。因為他現在還在學習當中。而且聽聞參與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

  “好。我會派人和他聯係的。然後問問他的意思。還有呢?”

  “方液仙。”

  “此人是……”

  “總統,你可聽說了‘三星’牌蚊香。”

  “當然。”

  三星牌蚊香,還有三星牌牙粉、雪花膏、生發油、花露水。算是目前國產生活用品當中名氣最大的一個。目前的中國市場上唯一能夠和外國品牌相抗衡的人物。張學文家現在用的也是三星牌的。

  “他的老板就是方液仙。他本人沒有上過大學,在上中學的時候,拜公共租界工部局化驗師、德國人竇伯烈為師,學習化學。十八歲的時候就出來創業,成立了三星這個品牌。此人非常年輕,今年才二十四歲。但是此人經驗豐富,而且非常好學。培養好了,他的未來不可限量。”

  “好,我知道了。”

  十八歲出來創立三星品牌,還是一個野路子出身。

  能力不錯。

  的確是一個值得培養的對象。隻是他有自己的公司,而且這家公司的發展還不錯。這就有一些難辦。

  “還有一個人,叫吳蘊初。此人是一個天才,15歲時考入陸軍部上海兵工學堂半工半讀學化學。因為他的成績非常出色,當時教他的德國老師杜博,非常欣賞他。二十歲就在上海製造局工作,同時在杜博所辦上海化驗室做一些化驗工作。杜博,總統可能不認識。不過此人曾經參與漢陽兵工廠、金陵兵工廠的技術指導,還是相當有名氣的。”

  “吳蘊初,這個人我知道。”

  說吳蘊初,張學文立馬接話。然後道:“他在漢陽兵工廠工作,是喻培倫的得意助手。不僅試製矽磚和錳磚獲成功,而且利用兵工廠的廢料以電解法生產氯酸鉀大獲成功。前些日子我才剛剛看到漢陽兵工廠申請對於他的嘉獎報告。”

  “是,就是他。”

  範旭東點點頭,道:“此人是化學社的成員之一。我跟他聊過,此人是天才,很多東西都能夠舉一反三。他沒有接受過係統的化學教育,所以在一些理論問題上很是缺乏。但是此人動手能力很強,很多理論一學即會。重要的是,此人才二十六歲。”

  “都是人才。”

  “是。總統,現在我們國家的化學人才極其缺乏。而未來的世界,化學是必不可少的。一個國家的強大與否,與他的重化工業的發展有關。現在世界上的那些強國,無一不是重化工業的強國。所以每一個化學人才都是寶貴的。”

  是啊。

  重化工業。

  這是一個國家的基礎,一個國家的核心。特別是對於中國這樣的大國,想要重新恢複往日的榮耀,重化工業是必須要發展的。

  “總統,目前我們自己成立的化學社,有不少人,不過這三個人是我認為最有前途的。因此國家如果想要發展我們的合成氨技術,發展我們的化肥工業。這三個人絕對不能放過。”

  張學文點點頭。

  範旭東敢於這樣推薦,那就表明這三個人是他認為最有前途的。

  “明俊兄,感謝你的幫助。”

  “沒有。我隻是動動嘴皮而已。總統,我認為你要有心理準備。如合成氨這樣的技術,我們中國的化學家要完全吃透,需要好幾年的時間。我們的化肥工業想要有所成就,應該是需要十年、二十年這樣的時間。”

  “我有耐心。我知道我們落後很多,需要幾十年的時間來追趕西方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