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農業發展的因素
作者:隨遇而安寫手      更新:2022-03-25 13:35      字數:4633
  俄羅斯的十月革命,給中國高層很多人措手不及。

  如果說的話,隻有張學文最為淡定。張學文依舊不緊不慢的對於中國進行各種改革。每天的工作如常。

  “是不是動作太快了。”

  當決定全國農村耕地國有化之後,劉靜庵和劉複基,以及蔡濟民從山東省省長的位置上調離,成為了農業改革委員會的副主任。

  三個人組成農業改革委員會的負責人。

  一年半的時間。

  速度還是非常快,快的張學文的有些不可思議。很多事情一旦快,就會不仔細。特別是政府的很多政策,一旦太快就會出現問題。不仔細的結果就是會有很多粗暴的手段。

  雖然張學文知道,任何的改革都會伴隨著很多個人的冤屈。

  這是誰都不能避免的。

  在社會改革的大浪潮之下,肯定有不少個人的利益受到忽略,甚至是受到傷害。可是隻要對大局有利,張學文包括中央政府也不可能一一過問。

  因為為了一些個人的利益,去給工作組施加壓力,會讓下麵的人根本無法施展拳腳。會打擊他們做事情的積極性。

  能做的隻是讓大家的工作細致一點,減少這些事情。

  可是這一次農村耕地國有化的速度太快。

  一年半當中,東北、直隸、山東、河南、山西、陝西、甘肅等地已經是完成了農村土地國有化。加上本來就基礎很好的西南地區,中國一大半的地方已經是完成了這個任務。

  原來的計劃是最少需要五年時間。

  可是現在才過去了一年半。

  “不快。因為我們現在解決的都是比較容易解決的地方。特別是這些地方的人口比較少,政府擁有的土地比較多。剩下的幾個省份,雖然麵積不大,但他們的經濟條件很好,而且政府土地比較少。反而是工作最困難的。剩下的幾個省份我們準備用三年時間。”

  劉靜庵回答。

  張學文點點頭。隻要他們懂得快和慢,懂得低調處理一下矛盾,張學文就不會過問太多。很多時候,張學文這樣的總統插手太多,反而是不利於工作的進展。三年,如果再有三年時間解決中國的土地問題,那麽到時候就是1921年的時候。

  很不錯。

  那個時候的歐洲強國,才有可能回過頭關注中國這邊的問題。到時候中國的大部分改革也已經結束。隻要解決完中國的土地問題,其他的問題都是衍生出來的。

  “土地改革和農村人口的調查要一起進行。然後按照農村人口來分配土地,把這些土地租給他們。”

  “明白。”

  劉複基還負責人口調查。

  這個人口調查,除了其他方麵的原因之外,更多的是為了土地的分配。土地是一個好東西,如果不進行人口調查,不確定農村當地人口,如果很多城市人也想過來分一杯羹,到時候怎麽辦。那就會是大混亂情況。

  城市戶口,農村戶口。

  以前覺得是有些荒唐。但是當真正進行農業改革,進行農村土地改革,張學文才發現新中國很多政策也不是拍腦袋就想出來的。

  都有他的合理性。

  就如現在中國雖然沒有弄成城市戶口和農村戶口的區別,但為了分配土地,也開始進行戶口製度。隻有擁有當地農村戶口的人,才有資格拿到土地。

  “總統,不過有件事情我認為我們應該重視。”

  “說。”

  劉複基此人年輕,今年三十三歲。但是劉複基此人能力很出色,很多問題直指核心。辛亥革命之前,他是做兵運工作,在新軍發展同盟會會員。把湖南一半的新軍基層官兵拉到革命陣營。爭取湖南新軍方麵功勞很大。

  辛亥革命之後,本來是在軍隊,但是很快從軍隊出來做宣傳工作。又因為農村問題,開始做土地改革的工作。都做的非常好。

  “自從我們人民黨入主中央之後,大力剿匪、也把地方權利收了上來,因此少了很多戰爭。國內局勢已經平穩很多。這幾年的收成也不錯。”

  張學文點點頭。

  很多人都表示這幾年是上蒼給中國最好的時候。

  因為歐戰,給了中國喘息的機會。同樣這幾年的老天爺也非常給中國麵子,雖然有些災荒但都是小規模的災荒,沒有動搖國本的那種災荒。

  因此這幾年中國的收成真的不錯。

  “可是這一次我們進行農村人口調查,我發現這幾年新生兒的數量增加很多。我估計辛亥革命之後六七年間,全國人口至少增加了三四千萬。”

  “繼續說。”

  對於劉複基,張學文真是越來越欣賞。

  劉複基的工作紮實。

  現在的劉複基在中央也算是位高權重,但是他去農村調查,做農村工作,就像是一個農民一樣融入到農村。走遍中國各個農村,進行這方麵的調查。

  而且完全不是那種走過場的調查,而是紮紮實實的調查當地情況。

  這是他的工作態度。

  在這個時代,很多人都有不錯的工作態度。如張謇、劉複基、蔡濟民這些人的工作態度,都讓張學文非常滿意。

  重要的是,在繁亂複雜的問題當中,劉複基往往能夠抓住主要矛盾。而且調查某個事情的時候,劉複基往往還能夠發現很多其他人沒有發現的問題。

  就如這一次。

  劉複基是負責調查農村人口情況,負責農村土地改革,但卻發現了另外的問題。人口增加的問題。

  “總統,你想想。現在我們的耕地養活我們國家的人口,已經是非常勉強。很多貧窮農村時常會出現餓死人的情況,包括城市也有很多這樣的情況。這都是因為我們的糧食不夠,或者是分配不恰當引起的。不過最主要的原因還是耕地不足,糧食不夠。如果我們的糧食足夠,那麽就算分配有些問題,也不應該有這些問題。如果人口增加還這麽快,再過十年就會增加一億人口。到時候我們的糧食會嚴重缺乏,再過二十年、三十年到時候我們的糧食就更缺乏。我們根本就養不活這麽多人。”

  人口增加,劉複基沒有什麽好辦法。

  劉複基還能管人家生孩子不成。但是劉複基是有深深地擔心,那就是糧食。現在的中國都缺乏糧食,人口繼續增加,糧食不夠到時候餓死人,就會動搖國本。

  劉靜庵和蔡濟民沒說話,但心中都是佩服劉複基。

  大家都是一樣的資料,一樣的調查,但劉複基就能夠想的更遠。能夠發現他們沒有發現的問題。

  “這是一個大問題。”

  張學文點點頭。

  人口增加的問題,的確是一個大問題。而糧食的問題更是一個大問題。張學文想了想,道:“人口增加的問題,應該是采取幾個方麵。一是宣傳晚婚晚育,現在的婚姻法規定的還是有些保守。下一次大會的時候,我們可以改一改。改成法定結婚年齡男子為二十二周歲,女子為二十周歲。特別是隨著教育的普及,讓大家晚一點結婚,是延遲人口增加的好辦法。而且太早結婚,也會影響年輕人的工作。男女二十五六歲結婚,我看最好。”

  現在的人結婚太早。

  隨著教育普及,很多人就算是大專畢業,也都是二十一二歲。現在很多男女都在二十歲之前就結婚,張學文認為都是太早。

  “還有一個是優生優育。反對一個家庭要太多的孩子,鼓勵一個家庭要兩個孩子到三個孩子。”

  劉複基笑了笑,道:“總統,這生幾個孩子還能控製嗎?”

  劉靜庵和蔡濟民都笑了笑。

  女人生孩子,隻要有性生活,就會有孩子。這個誰能給控製。

  “你們啊,應該加強一下關於醫學方麵的知識,不然以後出去會被人笑話的。女人是有受孕期的,不是什麽時候都能夠懷孕的。而且目前歐洲醫學界一直在發明一種避孕的方法,我們的醫學界也要跟上。這方麵我們國家的文化還是保守,我們的醫學界也沒有研究,未來應該進行這方麵宣傳。要宣傳大家晚婚晚育,優生優育。一個家庭最好不要超過三個孩子,兩個孩子最為合適。這個我們以後討論。”

  計劃生育。

  張學文還沒有這個計劃,也沒有這個條件。而且目前的中國人口也沒有到無法收拾的地步,並不需要嚴格的計劃生育。其實中國有八個億、十個億人口是不錯的。

  很多人說中國有四億、五億最好,其實如果這樣人口是偏少的。

  十三四億,可能人口多了。但是八個億、十個億是非常正常的人口。

  “說說糧食的問題。堯徵,以你說怎麽解決糧食問題。”

  “增加耕地。”

  “開荒?”

  “是。這一次我主持東北的土地改革,也查閱了很多的資料。東北這裏,也有過不少文明。就如唐朝渤海國的貢品‘盧城之稻’,就是現在奉天省安圖縣。此地自古以來就是土地肥沃,但現在人口稀少,整個安圖縣的人口才幾千人,很多都是荒地。”

  “還有北宋期間擊敗過遼人和宋朝的女真人,在現在的黑龍江、嫩江、烏蘇裏江流域發家。此地曾經也是肥沃的土地,因為有黑龍江、嫩江、烏蘇裏江的灌溉,此地是東北最大的平原區。我問過當地一些農民,他們認為那裏的土地可以種出糧食,而且認為土地非常不錯。”

  張學文點點頭。

  劉複基說的女真人的發源地,這個張學文是知道的。在新中國這裏非常有名氣,可謂是大名鼎鼎。因為這裏就是著名的北大荒,後來成為了北大倉。光是北大倉的糧食,就足夠中國北方很多省份吃的。

  是中國著名的糧食產地。

  沒想到這都被劉複基找到。

  “可是因為滿清入主中原之後,號稱東北是龍興之地,不允許任何人進入東北。因此東北耕地幾乎全都荒廢,雖然滿清末年有很多人進入東北,但是目前東北總人口才兩千萬。當中一大半人口都集中在奉天省,特別是沈陽和新民、錦州地區。而吉林人口不到五百萬,黑龍江人口更是隻有三百萬上下。”

  此時的中國省份的劃分,和後來新中國有一些不同。

  後來遼寧省的一部分在直隸省的管轄之下,同樣奉天省也管轄後世一部分的吉林省地盤。而吉林省最厲害,幾乎囊括了新中國吉林省大部分地盤和黑龍江大部分地盤。而黑龍江省則是管轄後來內蒙古的很多地方。

  也就是說,東北主要的糧食產地,現在都應該是在吉林省境內。

  吉林省目前的麵積非常大。

  可是吉林省人口就少的可憐,還不到五百萬。而這些人大部分都是集中在一些城市,農村人口非常稀少。

  “吉林省荒地很多,但是曆史記載這裏的農業當年還是不錯的。我認為我們應該組織人口,在吉林省開墾新的田地。包括西北那邊也是如此,荒地很多。我們應該把這些地方都開發出來,這樣我們的耕地數量才能夠跟上人口的發展。不至於因為缺少糧食,出現大問題。”

  “可是東北那邊條件艱苦,會有人願意去嗎?”

  聽到張學文的問題,劉複基笑了笑道:“總統,你出生於富裕之家,並不清楚現在中國底層貧民的想法。對於他們來說,隻要能夠生活,隻要有一個保證,他們是什麽都不會怕的。在底層貧民那裏,餓死的、賣兒賣女的都不在少數。條件艱苦算什麽,隻要政府給他們許諾,開墾田地之後,把田租借給他們。而且願意減免前幾年的農業稅,會有很多人願意去開發東北的。”

  聽到劉複基的話,張學文臉色一紅。

  劉複基說的沒錯。

  張學文說實話從來沒有在艱苦的環境當中長大過。不說這一世是長在張家這樣的大地主之家,前世雖然家裏隻是普通的工薪階層。

  但是從小也不愁吃喝,別人有什麽,張學文也是有什麽。一直都是輕輕鬆鬆的上學,念完小學,念中學,念完中學上大學。然後還準備考研究生。

  就是如此。

  和中國千百萬的學生一樣。

  從來沒有感受過那些時時刻刻被生存困擾的基層貧民的生活。

  “東北移民,是一個好辦法,還可以增加對於東北的控製。”

  “還有呢?”

  “我和很多農民談過。河流的兩邊土地永遠是最好的耕地,而且耕地麵積也最大。可是這些耕地隨時都有被淹沒的危險。現在我們的農業都是靠天吃飯。幹旱、洪水無時無刻不在威脅著我們的農業。一旦有什麽大的幹旱,或者是大的洪水,極大的影響我們的糧食產量。因此想要真正擺脫這些,加強水利設施的建設是必須的。”

  劉複基自從負責農業之後,對於農業方麵可以說是做了很多功課。

  從開荒開始說道水利建設的問題。

  張學文點點頭。

  “繼續。”

  “還有一點。那就是我發現目前很多地方種植的農作物和當地的耕地不是很適合。我認為我們農業學校畢業的學生,應該去各個地方的農村看看,看看這些地方最適合的是什麽演的農作物。隻有最合適的農作物,才能夠有高產量。”

  “嗯。”

  劉複基的確是想了很多。

  關於農業的問題交給劉複基真的很適合。不過最近劉複基的工作太忙,如果繼續讓他負責,他的事情就太多。因此張學文想了想,道:“這些事情我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