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邊疆鐵路的計劃
作者:隨遇而安寫手      更新:2022-03-25 13:35      字數:4162
  “達朝先生,你可要注意身體。”

  邊疆問題。

  陸征祥說的最好,那就是趁著現在解決邊疆問題是最合適的時候。其他人不是很清楚,張學文可是知道。1918年的時候,第一次世界大戰才會結束。

  1919年的時候,就是協約國開始瓜分勝利果實,要開始巴黎和會。

  當然這個時候的歐洲強國,包括美國他們依舊是沒空搭理中國。因為在俄羅斯發生了一件大事情,那就是1917年也就是今年,俄羅斯將會發生十月革命。

  轟動全世界。

  俄羅斯的革命,本身就讓歐洲和美國都不滿意。更不滿意的是俄羅斯在發生十月革命之後,就跟同盟國簽署協議,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因此協約國本來就不喜歡俄羅斯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又有了這樣的事情,因此他們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俄羅斯的身上。

  不僅僅是要援助俄羅斯國內的反抗勢力,還要親自帶兵過去幹涉俄羅斯的革命。

  等到俄羅斯的問題解決,那就要到1920年或者是1921年的時候。俄羅斯一直到這個時候才穩定國內局麵,而協約國也會退出幹涉俄羅斯的革命。到了那個時候,歐美國家才有機會真正把精力重新放到遠東,重新關注中國的事情。

  也就是說,中國還有四五年的發展黃金期。

  可是四五年看起來時間很長,但要真的說起來四五年也很短。對於一個中國這樣的大國,四五年時間能夠發展很多,但也不可能發展到可以完全無視世界列強的地步。四五年的發展,也頂多能夠讓中國有更多的自保之力而已。

  想要達到無視世界列強的地步,中國最少要發展二十年時間才可以。

  四五年。

  因此張學文的心中比較迫切。以英國這個攪屎棍的行為,還有俄羅斯包括後來蘇聯的野心來說,中國的邊疆絕對是不穩定。等到他們穩定局麵,到時候一定會幹涉中國的邊疆,會扶持那些邊疆的分裂勢力。

  因此張學文必須要在他們回過神之前,牢牢地控製中國的邊疆。把中國的邊疆和祖國牢牢地綁在一起。

  而沒有其他更好的辦法。

  最好的辦法除了剪除那些分裂勢力之外,就是增加內陸地區和邊疆的聯係。而增加聯係最有效的辦法就是運輸能力。隻有運輸能力的增加,才能夠保證軍隊的後勤。保證軍隊的後勤,才能夠保住中央政府在邊疆地區軍事威懾能力,才能夠真正的杜絕分裂。

  滿清沒有辦法,但不代表張學文的新政府沒有辦法。

  鐵路。

  這是最好的辦法。

  鐵路的運輸能力,相比起古代靠著騾馬運輸來說,簡直是天上地下的差別。要想牢牢地控製邊疆,就必須要在邊疆地區修築鐵路。

  因此張學文開了一個小範圍之內的鐵路會議。

  看到詹天佑的時候,張學文是很自然的站起來。目前中央很多大員,張學文也不會如此熱情的接待。但是對於詹天佑,張學文是發自內心的崇拜。

  這種崇拜,也和張學文的前世有關係。

  因為張學文上學的時候,就聽著詹天佑的故事長大的。

  詹天佑老了。

  隻能是這麽說。詹天佑的年紀已經不小,但其實也不是很大,詹天佑今年是五十五歲。可是為了中國的鐵路到處奔波,身體情況並不是很良好。

  “沒事。我這個身體還能活二十年,我要看到中國鐵路全國開花的局麵。”

  詹天佑無所謂的擺擺手。

  高興。

  真的很高興。自從辛亥革命之後,中國的鐵路發展讓詹天佑非常高興,每天都處於興奮之中。其實辛亥革命之後,中國鐵路的發展速度,並不比滿清那個時候快多少。

  一年也就比滿清多了幾百公裏而已。

  但詹天佑為什麽高興。

  是因為滿清修的鐵路,當中有一半都是外國人修的。修完之後,鐵路沿線都是外國人的軍隊,火車內部則是外國的警察。這些鐵路權利都是外國控製。

  外國靠著鐵路,把他們的勢力滲進鐵路沿線的各個地方。

  滿清自己修的鐵路,隻有五千公裏左右。而且這裏麵還有不少是中外合資的,有外國人的股份。完全是滿清自己修的,那就少得可憐。

  可是辛亥革命之後完全不同。

  目前修的每一條鐵路都是中國人修的,百分之八十都是中央政府出錢修的。包括詹天佑非常自豪的川漢鐵路、粵漢鐵路,正在修最後的京倫鐵路,也就是北京到庫倫的鐵路。這幾條鐵路,加上津浦鐵路、京漢鐵路,以及京哈鐵路,讓中國從南到北可以有主幹線。以後的很多鐵路,隻是對他們的補充而已。

  剩下的百分之二十是地方政府和民間資本修的。

  全是中國自己的鐵路,權利也都是中國人自己掌握。

  這才是詹天佑最高興的。詹天佑從事鐵路工程這麽多年,這幾年是他最興奮、最高興的幾天。因此雖然身體勞累,但詹天佑的精神是亢奮的,每天都超負荷的工作。

  詹天佑目前是中國鐵道部的總工程師,參與製定全國鐵路發展計劃。同樣他還是教育部成立的中國鐵道大學的校長,為培養中國鐵路人才努力。

  “達朝先生,國家的鐵路發展還離不開先生的指導。你要是把身體累垮了,那不僅僅是你的事情,也是國家的損失。你就算不為自己考慮,也要為國家的鐵路建設考慮。”

  張學文是真的希望詹天佑能夠身體健康。

  現階段找一個詹天佑這樣出色的鐵路專家絕對不是那麽容易。現在中國鐵路工程師,有一半都是詹天佑的學生。

  “總統,你說的太對了。我跟達朝先生幾次這麽說過,但他都聽不進去。”

  梁士詒接話。

  “那就要批評。身體才是革命的本錢。”

  “是。”

  “哈哈哈。”

  在座的人都是哈哈大笑。簡單寒暄之後,張學文對於詹天佑道:“達朝先生,請坐。今天我們這些人都是學生,是有一些問題想要跟你谘詢。”

  “是。”

  “達朝先生,是這樣。我們想問的是,如果我們修築一條蘭州到烏魯木齊的鐵路,還有進入西藏的鐵路,你認為可能嗎?”

  張學文當然明白,沒有真的無法通過的鐵路。

  新中國的幾條鐵路,就都進入過新疆和西藏。但是當時的技術條件和現在的技術條件完全不同。新中國那個時候能夠修築鐵路,和現在能夠修築鐵路完全是兩個概念。

  因此張學文還是問問詹天佑這位專家。

  詹天佑沉吟片刻之後道:“從理論來說,隻要找到方法,就沒有修不過去的鐵路,但現實情況卻是變化複雜。就如西藏那邊是高原地區,想要修一個鐵路非常困難。當然也需要實際考察一下。從甘肅進入新疆的鐵路,我雖然沒有實地考察過。但是按照我對於甘肅和新疆地區的認識,想要進入鐵路,估計需要打穿很多隧道,還有搭設不少橋梁,施工難度應該非常大。新疆和西藏想要通鐵路,絕對不是四五年可以完成的,可能需要十年以上的施工。”

  聽到詹天佑的話,大家都是非常沉默。

  十年。

  修一條鐵路十年,絕對應該是難度非常高的鐵路。

  詹天佑繼續道:“其實說起來西藏也好、新疆也好,在經濟上都沒有多少有用之處。鐵路最重要的是物流的速度,是為了流通的方便,因此我認為短時期內西藏和新疆沒有建設鐵路的必要。”

  詹天佑是全國鐵路發展委員會的委員之一,還是相當重要的委員。對於中國鐵路發展的規劃,詹天佑是直接參與,而且他的發言權很重。

  在他的計劃當中,中國的鐵路應該是先把西南各省和江南各省、以及直隸地區完全連起來。因為目前來說西南的重工業最發達,那裏的礦產最多。江南各省則是最富裕,是輕工業最發達的地方。而直隸地區有北京這個首都,這個政治中心,因此這三個地方最應該率先連上。

  這樣就能夠幫助中國經濟進行一定程度的整合。

  至於新疆、西藏,在未來十年的計劃當中,都是沒有對他們的計劃。因為施工難度大、回報率低。

  “達朝先生,經濟上看是如此。”

  張學文歎口氣,道:“可是我們政府不能隻看經濟上的回報。英國、俄羅斯這些年一直在西藏和新疆搞小動作,想要讓西藏和新疆從中國脫離出去。而保住這兩個地方最保險的方法就是,加強他們和內地的聯係,加強軍隊在這些地方的控製能力。我們認為鐵路應該是最好的辦法。”

  詹天佑沒有說話。

  因為詹天佑完全是以一個鐵路工程師的角度想問題,可是聽到張學文的話,明白政府這麽著急的原因。因此詹天佑想了想,道:“總統,我願意帶領一部分人去實地勘測一下。”

  “不,不,不。達朝先生,你的身體並不是很好。新疆也好、西藏也罷,都是氣候條件和我們內地完全不同的地方。而且那裏的環境惡劣,你怎麽能親自去勘測。你可以選擇幾個年輕人去。”

  張學文立馬攔住。

  詹天佑這樣的都是國寶,豈能為了一條鐵路讓他長途跋涉。新疆、西藏,都是環境相當惡劣的地方。而且鐵路沿線的勘探,那更是風餐露宿,一般的年輕人都受不了。

  更何況是詹天佑這樣已經五十五歲的人。

  “總統,你太小看我了。我這個身體還硬邦邦的。而且我們的一些年輕人,還都是剛剛畢業不久、經驗上也是缺乏很多。如果不是親眼看看,我無法製定一個最有效的計劃。”

  “胡工程師……”

  “他在忙著隴海鐵路,最好不要影響他。”

  胡棟朝。

  胡棟朝是目前中國僅次於詹天佑的頂級鐵路工程師。而且目前四十四歲,比詹天佑小了十歲。不過胡棟朝目前擔任隴海鐵路的總工程師。

  隴海鐵路。

  這是滿清當年開始設計的,甚至修築過一段路程。後來袁世凱的北洋軍也修築過一些,但因為沒錢所以跟比利時達成協議,讓比利時出錢幫忙打造隴海鐵路。

  後來北洋政府倒台,張學文都沒有搭理比利時。比利時幾次找張學文,都被張學文直接打發走。

  當年滿清落魄,英法德俄日,包括後來的美國都過來摻合一腳,張學文也就認了。誰讓這幾個國家都很強大,實力也非常不錯。

  中國打不過他們。

  可是你比利時是個什麽東西。

  你也配過來趁火打劫,你也配過來中國分一杯羹,比利時的舉動讓張學文是惱怒不已。所以根本沒有搭理比利時,而比利時也沒有其他辦法。在川漢鐵路和粵漢鐵路通車之後,張學文就開始重新修築隴海鐵路。

  隴海鐵路一旦修築成功,那將會是一個東西的大動脈。

  所以胡棟朝就帶著川漢鐵路的人馬,開始轉戰隴海鐵路。中國的鐵路工程師有一半是詹天佑的學生,那麽還有三分之一就是胡棟朝的學生。

  這兩個人是中國鐵路工程的兩位頂級大佬。

  “那也不應該是你親自出馬。”

  “沒事,總統,你放心。我會找到一個能夠修築到新疆和西藏的路線。西藏和新疆都是我們的國土,應該要保住。”

  開始雖然反對,但是詹天佑聽到這條鐵路關係到祖國的邊疆,因此立馬是義不容辭,要親自出馬。

  張學文歎口氣。

  中國在這方麵的人才還是太少。雖然從辛亥革命之後開始培養,但這一批大學生現在也不過二十五六歲。還完全沒有經驗,無法獨當一麵。

  “達朝先生,那麽你一定要聽從我們的安排。我們會給你安排一個連的保衛,還會給你配備醫生護理。你絕對不能拒絕。”

  “那我就接受。”

  對於這些詹天佑倒是沒有說什麽,直接就接受。

  “達朝先生,辛苦你了。”

  “給自己國家設計鐵路,給自己國家建設鐵路,沒什麽辛苦的。我反而很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