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邊疆問題
作者:隨遇而安寫手      更新:2022-03-25 13:35      字數:5439
  “總統,這些民族的事情我們是不是應該謹慎一點。”

  李根源遲疑。

  李根源生長在雲南,雲南那邊有很多少數民族。他們世代都有自己的一套生活方式,和外麵社會接觸不是很多。甚至不少民族都是住在深山當中。

  想要和他們接觸,並不是那麽容易。

  因為他們這些人不是很相信漢人。曆史上民族之間的矛盾也不少。這些民族,這些部落厭惡聰明的漢人總是騙他們,而同樣漢人也是排斥這群野蠻的部落。

  雙方的隔閡很大。

  “是啊。以前的中央王朝,他們對於這些民族地區的處理都是以拉攏他們的上層貴族為主。隻要穩住了他們,那麽也就穩住了這一地區的形勢。我們也可以學習。”

  熊希齡也是有些反對。

  雖然隻是教育部部長,但熊希齡也是成為內閣委員。因為熊希齡的資曆,誰也不敢把他當作是一個普通的教育部長。

  “新政府就要有新氣象。”

  劉複基立馬開口駁斥他們。

  “我們是共和政府,是一個現代政府,不是滿清這樣的皇權政治。既然是共和,那麽所有百姓都是我們國家的公民,應該受到國家法律的保護,應該有自己的權利。而奴隸,這是最違反共和精神的。奴隸,是一個最落後的象征,就連皇帝在的時候,也已經開始廢除奴隸製。更何況我們是革命黨,難道要看著國家存在奴隸,還睜一眼閉一眼。”

  “至於和西南各部族的隔閡,這是肯定有的。但如果我們政府不去努力的消除這些隔閡,那麽這些隔閡就會始終存在。難道我們要把這個問題交給我們的後代去解決?不應該如此。正是因為大家有隔閡,所以政府才更應該積極的和他們接觸,跟他們宣傳我們的政策,讓他們信任我們政府。這才是解決之道,如果回避,那麽矛盾反而是積累下來,未來有一天爆發的時候,造成更大的危害。”

  劉複基比較激烈。

  當然這也和劉複基的出身有些關係。劉複基是出身農民家庭,從小就知道底層生活的艱難。而且這幾年他一直都在做農村工作,比誰都明白底層百姓的困苦。

  而相比起中原的這些百姓,西藏、蒙古還有一些西南少數民族,奴隸都是沒有任何權利。

  劉複基認為國家絕對不能放任不管。

  如果國家放任不管,那麽有什麽資格說自己是共和政府。還有關於西南各地的少數民族,包括一些在山上生活的部落。劉複基在湖南的時候,是跟他們有接觸的。

  說句實話,他們的文化很落後,相比起漢人來說生活條件不好、受到的教育也差,因此很不聰明。

  正是因為如此,他們總是會擔心,他們是不是被漢人騙了?當然漢人騙他們的也不少。但他們這樣的防範心理,會導致他們和漢人之間的關係繼續僵持。

  這不是好辦法。

  政府必須要積極和他們接觸,宣傳政府的政策,也要讓他們的孩子接受教育。這樣才能夠徹底解決雙方的隔閡,才能夠真正解決這些矛盾。

  “我也是這麽想的。”

  陸征祥很意外的支持劉複基。

  其實這就體現陸征祥的一個特點。那就是陸征祥書生氣很重,或者說比較理想化。陸征祥其實很有能力,很有眼光,但是他總是希望所有事情都能有最理想的結果,這就會讓人覺得太書生氣。

  反而無法和下麵的部門磨合成功。

  奴隸製?

  這是陸征祥堅決反對的。作為一個有良知的讀書人,陸征祥認為奴隸製簡直是罄竹難書的事情。陸征祥雖然沒有人人生而平等這樣的想法,但他依舊認為人應該有最起碼的生存權利、自主權力。而奴隸,這些權利都不屬於自己。

  奴隸主對待奴隸,就是跟對待自家的畜生沒什麽區別,都是奴隸製的資產而已。

  這是陸征祥最看不慣的。

  而陸征祥認為那些西南的,還處於野蠻狀態的部落,他們也應該有受到教育的權利。

  “而且現在是最好的機會。英國、俄羅斯都深陷歐戰,在短時間之內是很難重新關注我們這裏。如果他們重新關注我們這裏,到時候西藏也好、新疆也好、蒙古也好,很多事情處理起來就會問題很多。趁著現在這些強國沒有時間、沒有精力關注我們內部事情的事情,我們早點搞定這些邊疆,穩定這些邊疆,消除和各大民族、部落之間的隔閡。這樣未來就算歐美國家重新回到這裏,再也無法影響我們對於這一帶的控製。”

  陸征祥是外交出身。

  想問題,都是從國際形勢出發。目前的中國真的是遇到了千載難逢的一次大好機會。如果張學文入主中央之後,歐戰沒有爆發,那麽張學文的人民黨政府發展也會非常困難。跟袁世凱的北洋政府一樣,處處都會受到他們的牽製。

  因為列強是不會讓你安安穩穩的發展。

  可是人民黨的運氣就是這麽好。

  剛剛入主中央不到一年時間,歐戰就爆發。給了中國一次騰飛的機會,也給了中國一個慢慢梳理國內事情的時間和空間。

  歐戰三年中國的發展超過之前二十年的發展。

  現在歐戰已經是進入了第四個年頭,但目前還沒有任何可以結束的征兆。美國雖然要參戰,但是美國需要在國內進行動員,需要做準備。

  真正派兵參加歐戰,還需要半年左右的時間。

  大家都發現,歐戰今年是很難結束。但歐戰打的時間越長,對於中國就越有利。而一旦歐戰結束,中國的壓力就會到來。因此陸征祥才會說現在是最好的時候。

  現在沒有人會關心中國邊疆的一些變化。

  包括英國和俄羅斯這兩個一直對於中國邊疆虎視眈眈的國家。他們實在是沒有精力,也沒有能力關注中國內部的事情。任憑朱爾典怎麽著急也沒用。

  “總理說的不錯。”

  禹之謨也是站出來支持陸征祥。

  “邊疆問題一直是大問題。以前的中央政府之所以選擇拉攏邊疆地區上層貴族,是因為中央政府對於邊疆地區的控製力有限。那個時候交通不方便、後勤壓力大,中央政府的軍隊很難控製這些地方。因此他們拉攏上層貴族,隻是一種無奈之下的妥協辦法。可是我們現在不同,我們的軍隊就駐紮在邊疆地區。那裏已經沒有可以威脅我們軍隊的力量,這樣的情況之下我們的政策不必必須要學以前的王朝。”

  以前的王朝,他們不是不想控製邊疆。

  是實力不夠。

  特別是因為交通的原因,後勤壓力太大。太多的軍隊根本就無法駐紮邊疆,對他們進行有效的控製。所以他們采取最簡單的方法。

  拉攏當地的上層貴族。

  就如中國的地盤。

  到了清朝之後,中國的版圖達到最高峰,之後版圖不再擴大。除了清朝內部自己的原因之外,最大的原因之一就是這個。以清朝軍隊,或者說以中國封建時代的軍隊控製力來說,清朝的版圖已經是他們能夠控製的極限。

  版圖再擴大,清朝的中央政府也無法控製這些邊疆。因為你軍事無法輻射到這些地方,那麽這些地方就隨時有可能脫離你的控製。

  中國每個朝代基本上都是如此。再強大的朝代,版圖規模達到一定高度之後,就無力繼續開疆擴土。

  可是現在不同。

  不管是西藏、新疆、蒙古地區,中央政府都駐紮很多部隊。很多強大的部隊,可以直接碾壓當地地方實力的部隊。因此不用考慮那麽多。

  “但是我們得罪當地的實力派,怎麽穩住當地的局麵。”

  張謇問了一句。

  “實力派?”

  此時張學文開口。隨著陸征祥、禹之謨、劉複基他們的讚成,這個提案基本上沒有問題。因此張學文才道:“季直先生,你高看他們的實力。西藏目前初步統計有一百萬人口上下,占據統治地位的隻有百分之五。包括他們的地方政府,寺院和貴族。他們占有西藏全部土地、山林和大部分牲畜、農具、房屋、其他生產資料。最近的土地調查顯示,西藏地方政府占實耕土地的31%,貴族占30%,寺院占39%。”

  在場的所有人都非常吃驚。

  雖然知道西藏那邊是農奴製,但也沒有想到會是這樣的情況。中國內陸地區地主雖然很多,但也有數目很多的小地主、自耕農、半自耕農。他們也占據很大一批的土地。

  但是西藏完全不同。

  所有東西都是地方政府和寺院、貴族擁有。那些農奴根本就沒有什麽東西,就是人都是人家農奴主的財產。

  “政治是個什麽?那就爭取大多數,孤立少數人。看起來我們會得罪很多當地的上層貴族。但是我們爭取當地最廣泛,人數最多,受到那些貴族欺淩的百姓。我們給他們權利,我們給他們資產,給他們自由。我相信隻要我們做好了他們的工作,隻要他們支持我們新政府,一小撮的上層貴族翻不起大浪。真有人不服,我們的軍隊也不是擺設,手中的東西也不是燒火棍。”

  “西藏如此,蒙古也如此。其實自從辛亥革命以來,想要分裂的主謀都是當地的這些上層貴族。那些願意擁護中央的,我們也不去一棒子打死。反而要好好的拉攏他們。但是抗拒中央政策的,就不必哄著他們。這些底層的貧民,隻要我們給他們足夠的自由、權利、尊重,還有美好的生活。他們一定會自覺的跟著我們,這是人性。”

  自古分裂勢力,從來不是底層百姓。

  因為對於他們而言,生存才是最重要的。皇帝是誰,對他們的影響其實並不大。因為皇位怎麽變化,他們依舊是要給地主交租,依舊是那樣生活。

  相反鬧事的,從來都是這些地方實力派。

  搞定西藏、蒙古的分裂勢力,也是如此。爭取最廣大的平民百姓支持,把他們綁在中央政策之上。那麽一小撮的分裂勢力,是掀不起大浪。

  “可是很多貧民都是盲目的。他們很多人更相信自己身邊的人。就算那些地主對他們不好,但他們有時候更願意相信他們的話。”

  李根源再次提出了問題。

  張學文點點頭。

  因為李根源說的非常正確。很多基層百姓因為知識儲備不夠,眼界不夠,因此隻能是別人說什麽就跟著行動。這是一個大問題。

  因此張學文道:“解決邊疆問題要快,但在具體問題的解決上卻是需要細致。這就需要我們的幹部要有魄力,同樣要有耐心。還有想要穩定這些地方,我們也需要培養一批這些地方的幹部。我們的黨校應該著手培養一些藏族、蒙古族、維吾爾族的人民黨幹部。讓他們配合我們一起做這些地方的工作,會事半功倍。”

  “我會注意這方麵的情況。我們目前的確有這些民族的幹部,我會進行統計,然後進行一些這方麵的培訓,分派到邊疆地區。”

  劉道一目前是組織部部長、黨校校長,這是他的工作。

  “現在大家都說說,看看解決西南那邊的不少民族部落的問題,還有西藏、蒙古,應該派遣誰比較合適。”

  “西南那邊,我認為黎天才非常合適。”

  張謇推薦黎天才。

  “此人可以。此人在西南各民族,各部落當中都有很高的威望。”

  劉公也是點點頭。

  黎天才,這也是辛亥革命的功勳人物。是雲南人,更是一個彝族出身的將軍,今年已經是五十二歲。十六歲的時候參軍,跟著岑毓英參加了中法戰爭,戰功頗大。雲桂總督岑琉英親自給他“嘉喜一等奮勇”,破格越級提拔為軍官,“奏準以千總補用”。後來的戰爭當中,他繼續立功。

  等到中法戰爭結束,黎天才帶兵駐守滇緬邊界,功績顯著,升任都司銜藍翎守備。

  後來岑毓英和兒子岑春煊開始發跡,就一直帶著黎天才這個自己父親非常喜愛的大將。

  岑春煊擔任山西巡撫、四川總督、兩廣總督的時候,黎天才都是岑春煊手下的頭號大將。岑春煊每到一個地方,那裏的土匪就會遭殃,而領兵的都是黎天才。黎天才此人不僅在陸上剿匪,到了兩廣地區之後連海盜都在他的剿匪範圍之內。辛亥革命的時候,他在上海,駐守吳淞口。

  後來參加辛亥革命,不僅參與了光複上海,也參與了後來光複南京的戰鬥。後來在南京擔任第一師師長,而黃興在南京整編部隊的時候,黎天才的部隊也在整編當中。

  因此黎天才就來到長沙,加入了張學文的部隊。

  因為黎天才在中法大戰開始,在西南各地都駐守過。因此名氣很大,是彝族將軍當中目前地位最高、名氣最大的。來到長沙之後,黎天才一直都在總動員部工作。

  張學文入主中央之後,黎天才更是總動員部西南專員。很多西南地區的少數民族,他們不少都是慕名而來,過來參加軍隊。

  “可以。”

  張學文同意。

  黎天才這樣有名望,而且本身又是彝族出身。目前彝族的人口還真不少,讓他去做西南各民族、各部落的工作,應該是比較容易。

  “西藏那邊,我認為田應詔合適。想要打破西藏農奴製,需要一個有魄力的人。”

  田應詔。

  辛亥革命之後在西南做禁毒的工作,後來張學文入主中央,田應詔就成為了公安部副部長兼任禁毒局局長。全國的禁毒工作卓有成效,田應詔的貢獻是很大的。

  很多毒品生意,和不少地方實力派,和洋人都有關係。

  但田應詔卻是大魄力,完全不在乎那些。敢於和毒品有關係的,他都是嚴厲追查。這些年樹敵不少,但也有很多人讚賞他魄力十足。

  “西藏建省在即,田應詔非常適合擔任西藏省省長。”

  西藏地方大,但人口少,才一百萬。可是西藏的位置重要,因此西藏也變得重要。所以中央準備西藏開省,新的省長人選還沒有確定下來。

  “可以考慮。”

  對於田應詔當年在西南的禁毒工作,張學文是非常滿意。田應詔此人不僅魄力十足,手腕也非常強。

  “蒙古那邊,我認為陳調元非常合適。”

  劉複基推薦陳調元。

  “雪暄?”

  “是。蒙古那邊有分裂勢力,但也有親中央的勢力。我想對於蒙古可以慢慢的進行調整,先拉攏支持中央的這一批人,打擊那些分裂勢力。這方麵陳調元很合適。”

  劉複基這段時間做農村工作,和陳調元合作不少。

  發現陳調元此人左右逢源、拉一個打一個的能力實在是太強。到了農村做土地工作也是,拉一派打一派,輕輕鬆鬆就把那些地方實力派的聯盟給擊潰。農村工作進展非常順利。

  有時候劉複基都懷疑,陳調元到底是給了什麽好處。竟然有不少地主願意自主和中央合作,讓出自己的土地。一下就在某些地方打開了突破口。

  反正陳調元這樣的能力,讓劉複基是大開眼界。也明白當年張學文為什麽那麽器重陳調元。

  “雪暄,是不是太年輕?”

  “經驗已經很豐富。”

  “可以提名。”

  提拔陳調元,張學文當然高興。畢竟陳調元是張學文辛亥革命時候開始的嫡係。可正是因為自己和陳調元的關係太近,張學文反而要考慮其他因素。

  三十歲,陳調元才三十歲。

  馬上就要成為邊疆大臣,不由得張學文不謹慎。因為一旦陳調元在蒙古工作卓有成效,到時候他要是回到中央,你不給他升官都不行。

  那樣的話陳調元的升官速度就會非常快。

  “通知下去。開一個中央委員會議,確定一下這些東西。”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