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選擇
作者:隨遇而安寫手      更新:2022-03-25 13:35      字數:4981
  “日本人挺搞笑。”

  1917年3月4日。

  德國人進行的無限製潛艇戰,終於是激怒了美國。美國幾次警告德國,德國都沒有理會美國。因此美國在2月份正式和德國斷絕外交關係。美國這個舉動已經讓全世界矚目,因為美國是世界第一工業國,目前協約國百分之七八十的工業品,都是美國提供的。美國的一舉一動,都被全世界在剖析。

  美國和德國斷絕外交關係之後,立馬就聯絡中國這邊。

  中國是一個弱國,但是這幾年憑借著歐戰的機會,大發戰爭財。如果說美國是協約國的主要工業品提供國,那麽中國是主要資源提供國。

  協約國一半的銻、鎢,幾乎所有的桐油、豬鬃,還有占據很大一部分的煤炭、麵粉、棉紡,這些都是中國在提供。幸虧中國目前沒有發現石油,如果中國現在有石油,那麽石油也會是中國主要提供。

  正是因為如此,中國的出口也在迅速的增長。

  1914年歐戰開始半年之內,中國對歐洲的出口額就猛增兩千萬英鎊。到了1915年,全年對於歐洲交戰國的出口在六千多萬英鎊以上。而進入1916年之後,對於歐洲交戰國,主要是協約國的出口已經是突破了一億英鎊,達到了一億四千萬英鎊,竟然是1915年的兩倍還要多。

  不說其他的,就說說湘潭銻礦。

  1916年一年從湘潭銻礦這裏運走的,有六百多艘船。一艘一艘的船,進入湘潭從這裏運走銻,然後到了上海賣給英法這些協約國。

  因為到了1916年,協約國和同盟會一樣,根本就沒有戰爭儲備。而且英法兩國本身就沒有多少資源。還好英國人的海軍強大,他們在世界各地就是買買買。中國也在這個過程當中,掙無數的錢。

  現在進入了1917年。

  更不用說。

  前兩個月的出口,就已經是突破了四千萬英鎊,按照如今的發展來說,今年對於協約國的出口額很有可能突破兩億英鎊。這是多少錢,換成人民幣都是四十多億。

  英法這些協約國已經是看到了德國越來越力不從心。從西線戰場就可以看出來。英法在西線已經是聚集了四百多萬人,但德國在這裏僅僅隻有兩百五十萬軍隊。

  英法兩國也實在是耗不起。

  兩年半的時間,英法兩國傷亡幾百萬。協約國目前傷亡一千五百萬以上,這是什麽樣的傷亡。真的是耗不起。

  因此英法兩國希望能夠在西線一局定輸贏,開始囤積戰爭物資,準備發動一場決定性的戰役。所以進口也是猛然增加,讓中國的出口非常活躍。

  除了賣給歐洲,日本也從中國引進大批的資源。1916年日本從中國引進了超過千萬噸的煤,光是這部分的出口收入就是快三億人民幣。

  除了煤之外,日本人對於其他的資源需求也很大。

  中國不是工業國,賣不了那些工業產品。所以隻能是不停的開采各種礦廠,然後賣資源。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目前這個階段想要聚斂資金,隻有這個辦法。

  還有美國這邊從1916年開始,慢慢的重視軍隊,以及美國工業的發展也是需要大量的資源。而目前的世界來說,資源最豐富的估計就是中國。

  因此1916年,把中國對於歐洲、美國、日本、東南亞的出口都算起來,超過了四十億人民幣。

  也帶動中國的財政收入猛漲,差一點就要突破30億人民幣。而從1917年的開始來看,今年的出口很有可能輕易突破五十億人民幣。出口的猛烈增加,也帶動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

  中國的這些變化,美國也看在眼裏。

  美國邀請中國一起參加歐戰。

  當然美國也好、協約國也好,他們都看不上中國的軍隊。別看中國目前號稱擁有百萬陸軍,但對於他們來說,中國軍隊根本就打不了仗。

  他們對於中國的要求很簡單。

  那就是中國加入協約國,然後把目前的物資價格再降低一點。協約國現在實在是承受不住,中國這些資源高昂的價格。畢竟歐戰已經打了兩年半時間,就算是英國再怎麽厲害,他也頂不住了。

  兩年半的時間,英國光是從外國買東西,就已經花了六十多億英鎊。

  當然中國也就分到了兩個多億英鎊而已,加上日本、東南亞這些地方加起來,也不超過十億英鎊。其他的近五十億英鎊的錢基本上都進入了美國的口袋裏。

  不過美國、日本他們和中國不同。

  因為美國和日本是買英國的國債,然後英國就用這筆錢買美國和日本的工業產品。但是中國不管那個,中國根本就沒有買英國的國債。

  中國哪裏有錢買他們的國債,中國現在的錢恨不得都要投入建設當中。

  中國人做生意就是,你拿錢就有東西,沒有錢滾蛋。

  因此從中國買東西,英國動用了不少的黃金儲備。這讓英法國家都非常鬱悶。如英鎊,如果黃金流失太多,會造成英鎊大貶值。

  而且從現在的情況來看,1917年還要從中國買更多的東西。

  美國也是如此。

  之前美國沒有動員,但是一旦美國要參戰,他也需要很多戰爭物資。美國是工業強國,當然也是資源強國。資源非常豐富,相比起英法來說資源並不缺乏。

  但再豐富,有些東西還是要從中國進口的。

  如銻、鎢這些美國雖然也有,但論質量、論數量,能夠穩定提供的也隻有中國。至於桐油、豬鬃這些東西,世界上就隻有中國能夠提供。

  因此美國人現在考慮參戰之後,也是希望中國能夠降低這些物資的價格。

  唯一的辦法是什麽?

  就是拉攏中國人一起參加協約國。

  除了這個條件之外,英國又提出一個條件。那就是中國能夠組織六十萬到一百萬的民工,參加目前的歐戰。英法兩國青壯年損失太大,想要挖戰壕都找不到多少人。

  因此他們希望中國組織一些人幫助他們。

  所以美國在和德國斷絕外交關係之後,立馬就和中國聯係,希望中國也參加協約國,跟美國一起對同盟國宣戰。不過很快就有非常好笑的事情發生。那就是美國剛剛和中國談加入協約國的事情,日本聽到消息之後,立馬也摻和進來。

  表示日本要給中國當介紹人,介紹給他們的英國主子。

  還願意給中國一些其他方麵的好處。如中國留學生,還有可以低價賣給中國幾艘船,增加從中國引進資源。這讓美國是勃然大怒,立馬跟中國表示,隻要中國願意和美國一起參加協約國,那麽美國賣給中國的機器,可以便宜一點。

  “日本和美國目前是勢成水火。”

  陸建章這個總理過的還是比較舒服的。

  什麽時候世界列強這樣拉攏過中國。雖然現在隻是因為中國的資源很足,所以他們想要讓中國便宜的賣這些資源。但光是這一點,就已經讓陸建章非常高興。

  想當年陸建章剛剛進入中國外交的時候,真是到了哪裏都會受到輕視。

  “目前我們得到日本內閣的一個會議記錄,他們很多人都把美國當成是未來日本最大的敵人。他們認為美國一直對於遠東虎視眈眈,因此日本未來在遠東最大的對手就是目前發展很快的美國。”

  “我們呢?”

  “那個……”

  陸征祥停頓了一下,才道:“日本軍方的評估,認為日本想要讓中國政府屈服,想要打進北京,隻要調動六個師團到八個師團就可以。因此他們認為中國政府不足為懼。”

  張學文哈哈大笑。

  日本夠張狂。中國陸軍目前已經擴軍百萬,日本陸軍加起來也不過三十多萬而已。竟然表示隻要六個師團到八個師團,就能夠擺平中國的事情,就能夠進入北京。

  果然夠張狂。

  當然這也可以理解。畢竟日本在甲午戰爭的時候,中國軍隊一觸即潰的情景深深地印在他們腦海當中。之後又有八國聯軍打進北京的事情。

  以及日本在日俄戰爭的勝利,都讓日本越來越驕傲。

  看不起中國是肯定的。

  六個師團?八個師團?

  真的太瞧不起中國。

  “這是好事情。別人越是不在意我們,我們就越要悄悄的發展。總理,對於目前美國和日本的拉攏,你們準備怎麽應對。”

  “上一次開會,譚市長的意思我認為很對。不過現階段,我認為我們兩方麵都不用得罪。日本人對於煤炭的需求越來越大,而且對於其他資源的需求也很大。日本希望我們能夠放開對於資源的出口,我認為我們可以同意。”

  陸征祥雖然不管經濟,但也不是什麽都不懂。

  畢竟他在袁世凱在的時候,就已經當過總理。又在張學文政府當了四年的總理,對於經濟方麵也是了解的。日本的工業是一種畸形的工業。

  因為軍隊要資源、百姓要資源、工業要資源,可是偏偏日本卻沒有資源。煤要引進、鐵礦石也要引進、其他工業需要的原材料,日本基本上都是需要進口。

  等到未來石油占據主要位置的時候,石油也要進口。

  其實日本的下遊,也就是銷售做的也不好。本來日本的大市場是在中國,可是自從中國民族工業的崛起,然後政府、民間有意無意的對於日本商品的打壓,弄的現在中國市場國貨大盛。

  當然日本現在沒事情。

  因為歐戰正酣,所以賣東西不用愁。可是這個問題始終存在。

  日本的工業是需要外麵的支持。

  首先他們需要原材料,因為日本是一個資源匱乏的國家。再有就是日本是一個小國,而且他們的百姓還非常貧窮,因此日本市場是非常小的,他們必須要開拓其他的國外市場。

  當中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日本的經濟都會崩潰,日本的工業都會停滯。

  他不像美國、中國這樣的大國。

  美國和中國一旦發展工業,資源不是問題,市場也不是問題。和世界合作,當然是一個趨勢。但就算是因為什麽事情被製裁,美國和中國的經濟、工業依舊能夠運轉。

  “國內的需求呢?”

  有些並不是中國不想出口,而是國內也需要很多。具體情況陸征祥當然不清楚,因此禹之謨接話道:“目前來看,我們的發展還是太慢。因此我們現階段還是需要擴大這些礦產的開采規模。但是機器方麵很是缺乏,需要我們進口。”

  現在真是黃金年代。

  隻要你開采出來,就不怕沒有銷路。

  可惜現實是,你開采的速度,趕不上市場需求的增加速度。

  “國家是不是可以適當的發行一些國債?”

  張學文提了一下意見。

  禹之謨搖搖頭,道:“我們在辛亥革命前後發行的國債已經不少,而且我們還繼承了南京臨時政府和北洋政府時期的國債。現階段我們的經濟發展很好,需要的是穩定。如果國債發行太多,利息太多,會影響經濟的正常發展。一旦國際環境有任何的變化,都會沉重打擊我們的經濟。”

  張學文點點頭。

  其實這方麵張學文不是很懂。但既然是禹之謨這麽說了,張學文就尊重禹之謨的意見。因為在這方麵來說,張學文比不了禹之謨他們。

  陸征祥看到禹之謨解釋,繼續道:“而美國這邊,包括協約國,我們可以再次采用降低價格的方式。隨著這幾年我們的礦產開采經驗越來越豐富,還有我們的航運、鐵路的發展,我們的成本也在下降。我認為可以讓一步。”

  “那麽我們得到什麽?”

  “收回同盟國在中國的特權,和協約國談判,收回我們能夠收回的一些權利。”

  陸征祥為了今天的會議準備很多。

  “同盟國不用說,把他們的租界都收回來,把他們的資產,包括他們政府、個人在中國的資產都要沒收。取消同盟國在中國的一切特權。”

  大家都是點點頭。

  中國如果加入協約國,那麽和同盟國就是打仗的關係。管你是什麽,把他們在中國的權利都收回來,是應該的。

  “和協約國談判。取消協約國在中國的領事裁判權、取消協約國在中國的軍警部隊、取消協約國在中國的電台和郵局、取消協約國的租界、取消協約國在中國境內鐵路沿線的勢力範圍、收回協約國在中國鐵路的股份、不允許協約國軍艦和商船在長江各口岸自由航行,協約國的教會想要在中國傳道必須要到當地政府注冊、協約國的銀行必須要接受銀監會的監查。當然這些條件當中,隻要能夠爭取一半,我認為就是成功的。”

  不說不知道,一說就讓很多人氣憤。

  因為外國人在中國的特權太多,這幾年已經是收回不少權利,沒想到還有這麽多權利在外國人手中。聽聽這些權利,本該都是屬於中國的主權。

  “還有一點。”

  禹之謨補充。

  “可以得到美國的支持。美國現在是世界第一工業強國,如果我們降低物資的價格,美國願意降低他們機器的價格。我們現在需要這些機器,不管是中國工業的發展,還是對這些機器進行仿造學習,也都需要從美國引進大量的機器。還能夠拉近和美國的關係,引入美國勢力和日本對抗。在遠東地區形成新的平衡,給我們中國和平發展爭取更多的時間。”

  張學文看了看其他內閣委員,看到他們都是非常同意。

  因此點了點頭,道:“做生意的人都有一句話,叫不做賠本買賣。我們也是如此。總理,你要多辛苦。不管是日本還是美國,不給點好處我們是不會跟著他們走的。有好東西,我們才上。估計英國人也在等待我們降低那些物資的價格,可是不給我們一點好處,我們憑什麽答應他們。現在協約國打的筋疲力盡,急需一些新鮮力量的加入。趁著這個機會,能要回來多少權利,就要回來多少權利。”

  “是。”

  “至於他們需要的民工,告訴他們,我們是不會同意讓我國的國民去打仗的地方。如果美國和日本,願意幫助我們武裝部隊,願意支援我們大炮機槍。我們倒是可以考慮派軍隊上去。當然前提是他們必須要給我們最好的武器。不然這些免談,我們加入協約國,隻會在物資上對於協約國進行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