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陸軍部隊的憤怒
作者:隨遇而安寫手      更新:2022-03-25 13:35      字數:3951
  “支隊長,什麽是海軍陸戰隊?”

  龍雲看著自己的調動報告,很是疑惑的問唐生智。唐生智沒好氣地道:“我怎麽知道。”

  “我能不能不去?”

  龍雲是真的不想去。

  他已經適應了特種支隊,而且在這裏真的是如魚得水。更重要的是,這裏立功的機會很多。而且自己還受到直屬領導的喜愛。

  別看目前隻是一個中隊長,是一個副團級級軍官。

  但按照現在的發展,成為團級也隻是時間問題。特別是目前擴大特種支隊,增加一個特種支隊的快速反應大隊。龍雲是最有可能的。

  一旦成為這個快速反應大隊的大隊長,那麽成為團級指日可待。

  本來現在有這樣大好的機會,龍雲都開始計劃,應該怎麽打造這個快速反應大隊。沒想到突然之間莫名其妙的就要被調到什麽海軍陸戰隊。雖然不知道這是個什麽部隊,但是一看就知道跟海軍有關係。

  海軍?

  那是個什麽東西。

  對於龍雲來說,海軍就是一個垃圾。在中國還是他們陸軍為王,陸軍的將軍一個個威風凜凜。師長級別的軍官都是指揮上萬人,一個重要的軍,軍長那就是指揮四五萬人。集團軍的司令都是領導十萬軍隊。

  放在地方都是跺跺腳,能夠影響一大批的人。

  在目前的中國軍方,陸軍才是決定一切的。

  可是海軍呢?

  雖然海軍將軍不少,但就是領導幾個破船。就連海軍總司令,他才領導幾個人。總共加起來也不過二十來條破船,甚至都不敢出海太遠。

  自己怎麽要去這裏。

  “廢話。看看這上麵蓋的是什麽,是軍委陸軍部軍務部的蓋章。你一個小小的副團級幹部的調動,都蓋上了軍務部的章,你牛啊。”

  “那我非去不可?”

  “快點收拾收拾,交接一下。好好看看上麵的時間,到時候可別遲到。到了新部隊,可不要丟了我們特種支隊的臉。”

  “是。”

  龍雲無精打采的離開唐生智的辦公室。等到龍雲離開之後,唐生智才道:“潘鷂子,你個混帳東西。挖人挖到我這裏來,下一次見到你非好好收拾你不可。”

  唐生智已經是知道了,潘文華即將要成為新成立的海軍陸戰師師長。

  沒想到這小子第一個伸手的竟然就是自己的老部隊。把自己最喜歡的一個軍官給弄走。對於龍雲,唐生智是非常喜歡的。

  因為龍雲不說個人單兵實力強,帶兵能力也非常出色。

  是唐生智定好的快速反應大隊的大隊長,沒想到被潘文華給挖走了。這樣這個部隊的主官,還需要重新考慮。

  潘鷂子,潘文華。

  混賬,翅膀硬了。

  …………

  “副司令,你找我。”

  “伯承,坐。”

  熊克武臉色不是很好看。

  熊克武的革命資曆是非常深的。他也是四川革命黨的一個代表人物,當年黃花崗起義的時候,但懋辛還是人家熊克武的手下。

  他當時是身先士卒。

  在四川革命的時候,他也是四川革命黨當中的領導者。四川獨立之後,僅僅整編了三個師,其中一個師的師長就是熊克武。

  這也是他在四川革命黨當中地位的表現。

  可是也僅僅是如此。

  熊克武資曆很深,其他方麵的能力也不錯。但獨獨就是打仗的本事一般,包括治軍本事也一般。因此和他同期的川軍將士一個個都升官的時候,熊克武的處境就變得非常難堪。

  程潛不用說,已經是成為了東南軍區司令員。林德軒目前也是集團軍總司令,軍區副司令。其他從川軍走出去的,尹昌衡成為空軍總司令,孫兆鸞、潘文華也都成為師長。

  還有其他四川革命黨人,李湛陽是直隸省長、李龢陽成為中央銀行行長、楊維是北京警察局長、但懋辛是河南副省長。一個個都身居高位。

  和他們相比,熊克武的位置就非常尷尬。

  熊克武在軍隊沒有什麽軍功,帶兵也沒有什麽特點。但他的資曆又很深,因此最後軍委也是看在熊克武資曆份上,給了他一個中部軍區副司令員的位置。

  不過熊克武自己明白。

  這隻是因為大家看在自己革命資曆深的份上。熊克武感到很恥辱,所以熊克武就發誓,一定要好好做。他明白自己實力不足,畢竟自己不是正規學習軍事出身。

  一下就成為師長、副司令,根本就沒有什麽打仗的經驗。

  之前也隻是小打小鬧。

  所以他決定要好好做。不是好好學習怎麽打仗,怎麽治兵。而是好好培養幾個人,讓他們幫自己打仗。熊克武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不是打仗的料。所以熊克武比其他的將軍,更加注重對於年輕軍官的培養,對於年輕軍官的提拔。

  因此他手底下還真是聚集了一批出色的年輕軍官,弄的他的老部隊戰鬥力是直線上升。

  很多年輕軍官都非常喜歡熊克武。

  為什麽。

  因為熊克武喜歡提拔年輕軍官,隻要你有能力,從來不會把你的功勞給吞了。這麽多年輕軍官當中,熊克武最欣賞的就是自己的作戰處參謀劉明昭。

  這麽說很多人不清楚是誰,就是後來共和國大名鼎鼎的元帥劉伯承。

  劉明昭是辛亥革命的時候參加熊克武的部隊的。後來受到熊克武的賞識,推薦到武昌陸軍大學學習,畢業之後回到熊克武的部隊。

  從一個小小的小排長,幾年之內已經是成為了團級軍官。

  是熊克武最喜歡的年輕軍官。

  熊克武每次開會,都會跟人吹噓自己擁有的參謀怎麽怎麽厲害。而每次幾個部隊進行軍事演習對抗,熊克武的老部隊總是能夠勝利。而每次作戰計劃都是出自這個隻有二十四歲的小參謀。

  因此讓劉明昭在中部軍區名聲大震。

  可是現在的熊克武恨不得狠狠地抽自己嘴巴。自己那麽顯擺幹什麽,好不容易撿到一個寶貝,就這樣被人給挖走了。這個什麽狗屁海軍陸戰隊。

  竟然能夠調動軍務部,讓軍務部直接下達命令。

  真是該死。

  “伯承,這是軍務部下來的調令。”

  “我?”

  劉明昭腦袋有些蒙。自己一個才二十四歲的團級,而且這個團級還是因為自己在幾次軍事演習當中表現出色,越級提拔的。

  自己一個團級的調動,軍裏麵就能夠決定。

  甚至隻要自己的師有決定,那麽軍基本上是不會反對。甚至都用不著通過集團軍,更不用說是上麵的軍區。可是怎麽就驚動了軍務部。

  軍務部的命令,應該都是什麽軍長、集團軍司令這個級別的調動才會用得到。

  “海軍陸戰隊?”

  “今天剛剛下達的命令。限你一周之內趕到山東青島,接受新的任命。”

  “是。”

  雖然是想不明白,但劉明昭是軍人,立馬接受了命令。看著自己的愛將馬上就要去別的部隊,熊克武心中怒火中燒。這個他奶奶的海軍陸戰隊是幹什麽的。

  竟然要把我如此辛辛苦苦培養的年輕軍官拉走。

  看起來要好好打聽一下才行。

  格老子的,氣煞我也。

  …………

  “仲山,人不能太貪心。”

  趙又新在辦公室看著潘文華在那裏不停的劃圈,最後是忍不住提醒一下潘文華。潘文華實在是太過分,竟然把武昌陸軍大學成績好的人,已經劃了快三十多人。

  看起來依舊沒想停止。

  這讓趙又新無奈。

  目前中國隻有三所陸軍大學。一個是保定陸軍大學改編的中國陸軍大學,一個是武昌陸軍中學改編的武昌陸軍大學,還有就是雲南講武堂改編的雲南國防大學。

  改編之後,招收學員人數在增加。

  每個大學,一年的畢業生在千人上下。

  可是相比起軍隊的需要來說,這還是比較少的。畢竟陸軍一直在擴軍,今年擴軍目標是陸軍百萬。需要的基層軍官非常多。

  但因為畢業生太少,所以很多優秀的士兵提拔為基層軍官。然後讓他們到學校進行學習,用這樣的辦法來彌補基層軍官的不足。

  可是他們畢竟和這些正規陸軍大學的畢業生差了不少。

  所以陸軍大學的學生都是陸軍的香餑餑。是各個部隊都會過來搶人。雖然上麵規定是統一分配這些學生,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各個部隊為了搶這些畢業生,可是打破了腦袋。

  可是你一個小小的師長,來到武昌陸軍大學,竟然是短時間之內已經是劃了三十多個人。還在那裏繼續劃,趙又新怎麽會同意。

  更讓趙又新生氣的是,潘文華劃走的都是能力很強、成績很好的學生。

  太過分。

  “老師,我的部隊不是剛剛成立嗎?嚴重缺乏基層軍官。”

  潘文華立馬是笑著給趙又新解釋。

  趙又新今年三十五歲,是日本士官學校第六期的畢業生,和程潛他們是同學。先是分配到雲南講武堂當教官,很快又調到四川督練公所。

  而當時的潘文華在四川新軍是鼎鼎大名的兵王。

  當時去隨營學堂學習,趙又新是給潘文華講過課。所以潘文華才會叫趙又新老師。

  “那你也不能這樣劃拉。你不知道這一批學生都是各大軍區都虎視眈眈。你這一下得罪的可不是一個兩個人。”

  “嘻嘻。”

  潘文華笑了笑,然後小聲道:“老師,不瞞你,這個也不是什麽機密。我馬上就要調到海軍,在那裏成立一個海軍陸戰隊。以後不歸陸軍管了。”

  “哦?”

  趙又新先是一愣,但很快道:“你個潘鷂子。你知不知道你這一次會得罪多少人。”

  “老師,我已經從全軍挖走了很多出色的軍官。這些將軍,估計早就在背地裏罵娘,恨不得吞了我。既然如此,我還怕什麽。”

  潘文華這一次真的是得罪了無數的陸軍大佬。

  因為潘文華從全軍挖走的,基本上在每個軍區都是掛上名字的年輕軍官。都是相當出色的年輕軍官,但都被潘文華給挖走。

  潘文華更是準備在中國的三大軍校,挖走最少兩百名應屆畢業生。

  “潘鷂子,你要記住。你目前劃走的,可是本屆畢業生當中最出色的學員。而且這一批學生很多都是參加過辛亥革命,有不少甚至是參加過漢口保衛戰的。當時因為他們不少人太年輕,所以總統就讓他們回來繼續上學。他們是武昌陸軍大學改名之後的第一批學生,今年正好是第四年,是第一批的畢業生。你可要好好愛惜他們。”

  趙又新的心情變得沉重。

  當年漢口保衛戰的時候,因為軍隊不夠,張學文最後隻能是讓民軍和學生軍也上前線。學生軍也是損失慘重,死傷很多。

  後來很多年紀比較小的,隻有十七八歲的學生,張學文強行命令他們進入學校繼續學習。

  因此當時武昌陸軍大學接受了將近兩千人的學生。不過其中不少人都隻是進行了短期的學習,然後被原來的部隊要走。留下來讀完四年課程的,隻有一千來人。

  這都是寶貝。

  參加過戰爭,又在陸軍大學接受四年完整課程。其實雲南國防大學那邊也是這樣的情況。這一批的畢業生,質量是沒的說的。

  有很多甚至是讀過陸軍小學、陸軍中學,最後讀陸軍大學。

  在軍校就度過了十年生涯。還參加過辛亥革命,和北洋軍在戰場上交過手。

  “老師,你放心。我一定把他們培養成最好的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