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辯論
作者:隨遇而安寫手      更新:2022-03-25 13:34      字數:5167
  “蔡先生,您是浙江人。清末中國紡織廠大規模的破產,我相信你應該知道。”

  “是。”

  劉道一說的很不錯。

  蔡元培是一代大家,雖然剛剛被吳稚暉諷刺一頓,讓他是勃然大怒。但他很快就穩定情緒,說了自己的一大套道理。得到了那些學生陣陣的掌聲。

  不過禹之謨和劉道一一點沒有緊張,而隻是仔細的聽著蔡元培的發言。

  張學文在上麵也是很鎮定。

  就如劉道一說的那樣,蔡元培他的發言,鼓動性非常強。因為蔡元培當年在報紙上也是鼓吹過革命,宣傳過革命。對於宣傳還是知道一些。而且他的文學功底很好,寫出來的文章非常優美。但仔細分析之後,就可以發現蔡元培說的都是一些空洞的宣傳。比如什麽學術自由、大學自由、教育不受行政幹擾等等。

  都隻是這些。

  並沒有其他什麽實質性的內容。

  當然這是所有讀書人共同的毛病。他們總是認為自己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年。三百六十行,他們都懂。可是真正實質性的建議,卻沒有幾個。

  因為他們沒有真正的在施政上有過經驗,他們的很多事情都是憑借著自己的想象來考慮,隻是按照自己的立場來考慮問題。現在的政府報告和後世完全不同,不少內容都是比較機密的。

  就如中國目前的很多數據都是不會公開的。如鋼產量、兵工廠的發展都不會對社會公開,隻有在小範圍之內的政府高官當中傳達。

  蔡元培是沒有渠道能夠得到一些隻有政府部門才有的數據。因此很多都是根據小道消息和他自己的觀察拿到手中的。

  因此一個沒有準確的數據,沒有施政經驗的蔡元培,隻能是在發言當中多一些鼓動性的內容,少了一些實質性的內容。糊弄糊弄一些年輕學生還可以,要糊弄禹之謨、劉道一這樣的人物,確實差了很多。

  等到蔡元培說完之後,劉道一完全不受影響,就問了一個簡單的問題。

  “蔡先生,我想問問,到底是什麽原因導致了這樣的事情。江浙的紡織產業一直非常發達,他的曆史有上千年,也是江浙經濟的一大支柱。紡織廠曆來也是非常掙錢的行業。為什麽中國的紡織廠會大規模破產。”

  “因為外國的紡織品便宜。”

  蔡元培皺了皺眉,不明白劉道一是什麽意思,但還是回答了劉道一的問題。劉道一點點頭,然後對下麵的學生道:“外國的紡織品便宜,為什麽便宜。有沒有人知道原因。”

  有幾個學生舉手。

  張學文就點了他們,讓他們回答。

  “外國的機器好。”

  “外國人勾結當地政府。”

  反正各種各樣的答案都有。劉道一這才道:“我來說說原因。首先就是外國的機器好,他們的生產效率高。我舉個例子,我們的紡織廠是手工生產,一個人一天能生產兩三尺的布。但你們知道當時英國人的紡織廠,他們的機器一天能生產多少布?我告訴大家,他們的機器一天能夠生產幾百尺的的步。比我們的紡織廠一百多工人生產的布還要多。”

  “再就是他們的稅比國產布更便宜。因為什麽?因為我們的海關在人家手裏,他們規定海關的關稅稅率必須要和他們協商。自從中國海關成立之後,海關一直被英國人控製,關稅一直是百分之五,幾十年都沒有變過。而且隻要是洋布,進入中國之後,中國政府不允許再征收他們任何其他的稅收。也就是說他們隻要交完百分之五的關稅,那麽什麽商稅也好、厘稅也好,洋布都統統不用交。因此他們要交的的稅其實比我們自己的國產布稅更少,而且少很多。”

  “正是因為如此,光緒十三年的時候,國產布一包三百斤是八十七兩。但是同樣的洋布價格是五十七兩,價格相差三十兩。你說我們的國產紡織廠能不破產嗎?當時幾乎全國所有的紡織廠,不管大小,就沒有能夠幸免的。”

  聽著劉道一侃侃而談,數據更是張嘴就來。

  很多人都是沉默。

  江浙地區當初紡織廠大規模破產的事情,有不少人是記憶猶新。當然對於現在的學生來說,還是比較遙遠的事情。但他們也是感同身受。

  不要說光緒十三年的事情,就是辛亥年左右的時候,中國的民族工業也是搖搖欲墜。不說那些重工業,就說說大家最熟悉的輕工業。

  辛亥年左右,什麽麵粉廠、造紙廠、紡織廠這些廠子,基本上都快要倒閉。能夠堅持下來的,都是擁有雄厚資金支持才可以。但就算是有雄厚資金背後支持的,也是處於虧損狀態。

  一戰,可以說是挽救了中國民族工業。不然繼續讓外國貨大量進入中國,中國的民族工業很難活下來。

  這就是當時的現實。

  “為什麽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為什麽外國人的生產效率比我們高,就是因為他們的織布機比我們先進。我們還在用手工織布的時候,他們已經是開始用機器織布。為什麽我們的海關一直掌握在外國人手中。那是因為外國人的槍炮比我們先進,外國人的軍隊比我們強大。我們被人家打敗了,我們打不過人家,隻能是割地賠款、道歉、讓出國家主權。那麽為什麽我們就沒有那樣好的織布機,為什麽我們就沒有那樣好的槍炮,為什麽我們的軍艦都隻是買的?為什麽?到底是為什麽?誰能告訴我答案。”

  和蔡元培不同。

  蔡元培都是從一些思想上、文學上進行自己的主張。但劉道一完全擯棄了那一套,直接就是從實際出發。在報紙上,蔡元培這樣鼓動性的文章,更能夠受到大家的喜愛。

  一些幹巴巴的數據,不可能引起大家的興趣。

  但是在現場就不一樣。隨著劉道一最後一句句的問“為什麽”,把所有的學生情緒都給調動起來。就是學生自己也不由自主的問“為什麽”,為什麽中國就不行。劉道一可不是蔡元培。蔡元培雖然曾經是光複會會長,也做過一些革命宣傳,但幾乎沒有怎麽參與當年革命黨的活動。

  長時間都是在留學。

  也就是偶爾在報紙上鼓吹一下革命而已。

  但劉道一十七八歲就是華興會的宣傳幹事、組織幹事,做的就是宣傳工作、組織工作。到了日本之後,為了團結留日學生,宣傳更是第一要務。

  這方麵劉道一是有足夠經驗。

  他懂得這些年輕學生的想法,知道應該怎麽去調動他們的情緒。

  “其實就是一個原因。因為我們國家落後了,是真正的落後了。其實我非常不好意思說,但今天有些話必須要說。現在全中國的鋼鐵廠、煤炭廠、銻礦廠這些礦廠,還有什麽紡織廠、榨油廠、造紙廠,甚至是麵粉廠。你們自己可以親自去調查調查,所有這些廠子用的機器基本上沒有國產。因為我們國家根本就不能製造這些,隻能是求爺爺告奶奶,花大價錢到外國人那裏買這些東西。自從歐戰之後,我們國家拚命的挖礦,然後把他們賣給歐洲國家。但是賣礦之後掙到的錢,政府幾乎隻是看一個數字,然後全都用在了購買機器上。因為什麽?因為沒有外國的機器,我們國家的工廠都要停工。”

  劉道一從一個紡織廠倒閉的事情,都扯到了機械製造上。

  但卻牢牢地吸引了所有學生的注意力。

  “蔡先生,我想問問這樣的情況之下,我們應該怎麽辦?我們怎樣才能夠和外國廠家競爭,發展我們自己的國貨,發展我們自己的經濟。我們連自己需要的機器都無法生產,我們怎麽發展工業。”

  蔡元培一下一頓。

  對於蔡元培來說,他是很想搞好大學教育的。

  但是這些問題,蔡元培從來沒有想過。他本來以為這一次政府要跟他談一些大學教育的問題,沒想到劉道一開始大談其他方麵。

  弄的蔡元培有些措手不及。

  “大家現在應該都關注歐戰。我給大家說一組數據,前段時間德國和法國兩軍在凡爾登爆發了激烈的戰爭。德國軍隊在戰爭第一天,動用一千二百多門大炮,裏麵重炮五百多門,整整轟炸了法軍陣地八個半小時。八個半小時之內打出了一百萬發以上的炮彈。”

  禹之謨立馬接著劉道一。

  “我也不滿大家,我們中國全國的炮彈加起來都沒有一百萬個。也就是說,我們全國儲備的炮彈還沒有人家一天打出去的炮彈多。自從看到這個數據之後,我包括總統,我們這些人都是成宿成宿的睡不著覺。這個隻是歐戰的一次戰役,如果我們和他們打起來呢?我們就有亡國的危險,難道同學們沒有感到害怕嗎?”

  “蔡先生,難道你就沒有一點點的擔憂嗎?”

  蔡元培很鬱悶。

  你們這完全是不按套路出牌。就是揪著蔡元培對於很多實際情況不了解的一麵,猛攻蔡元培。這些問題又不是蔡元培的考慮範圍之內。

  蔡元培隻想做教育。

  這些東西他什麽時候想過。

  不過蔡元培還是硬著頭皮道:“歐戰是公理和強權的戰爭。我相信公理終究會戰勝強權。公理戰勝強權,世界終將會趨於和平。”

  “不知道蔡先生說的公理是哪一方?強權是哪一方?”

  “協約國代表公理,同盟國是強權。正是因為同盟國咄咄逼人,他們挑起戰爭,才會有如此慘烈的歐戰。”

  聽著蔡元培一本正經的回答,張學文在上麵隻能是苦笑。

  公理?

  公理是個什麽東西。

  歐戰就是一群強盜狗咬狗,為了利益大打出手而已。和公理有個屁關係。

  “蔡先生,你說的協約國,我就說說英國。鴉片戰爭、八國聯軍哪一個沒有英國人,英國什麽時候開始代表公理了?”

  “那是因為滿清愚昧落後,沒能和現代文明接軌,所以才會出現戰爭。”

  蔡元培開始有些口不擇言。

  劉道一立馬冷笑道:“蔡先生的意思是,我喜歡吃麵食。有一天有個人來我家裏,把我狠揍一頓,然後告訴我說我必須要吃大米,不然我就是不文明。我是不是還要感謝他。”

  劉道一是真的非常惱怒的。

  迂腐。

  因此劉道一站起來麵對學生道:“英國,英國是世界第一強國,英國號稱是‘日不落帝國’。那麽他們是怎麽成為世界第一強國的。他們先是當海盜,在海上搶奪別人的財物。等到有了足夠實力之後,先後戰勝荷蘭和西班牙,成為海上霸主。然後他們從非洲販賣了幾千萬的黑人奴隸,賣給了美洲的農場主。為了鴉片貿易,他們發動了鴉片戰爭,用鴉片從中國拿走大量的金銀。用這些錢發展他們自己的經濟。同樣,英國的後人在北美屠殺了幾千萬北美原住民印第安人。然後在他們的屍骨之上建立了一個國家,那就是美利堅共和國。”

  “嗡——”

  劉道一的這些話,對於年輕學生還是有很大的衝擊。

  就如蔡元培說的那樣,英國、美國都是學生心目當中的文明國家,是一個發達的文明。對於他們來說,英國、美國這樣的文明國家是中國需要學習的榜樣。這個時候的中國資訊還不算很發達,因此對於英國、美國的曆史也很少涉及。

  很多學生對於兩個國家的曆史並不熟悉。他們隻知道這兩個國家強大,經濟很是發達。

  現在劉道一的話顛覆了他們心目中的英國和美國。

  原來英國和美國是這樣發家致富的。這不就是強盜嗎?

  “為什麽?為什麽他們能夠橫行世界,英國人目前占領了加拿大、澳大利亞,還有我們曆史上說的天竺,也就是印度。這些都是英國人的殖民地。他們靠的是什麽。靠的就是他們強大的工業,靠的就是他們精良的槍炮。”

  “八國聯軍當年把滿清的京城都給占領,還給我們強加了‘庚子賠款’。這不是因為滿清的愚昧,不是因為八國聯軍要給中國帶來文明。而是因為八國聯軍他們強大,而滿清落後,僅此而已。同學們,你們要記住一點,那就是落後就要挨打。”

  擲地有聲。

  說的所有學生都忘記,他們今天來這裏的目的。

  實在是因為劉道一已經把大家的情緒往另外一邊引了過來。劉道一頓了一下,然後道:“一個國家的命運要自己掌握,把國家的安全放在敵人的憐憫上,放在一個虛無縹緲的公理之上,這是一個幼稚的想法,也是一個愚蠢的想法。想要國家安全,想要讓我們的人民不再受到洋人的欺辱,隻要一個辦法。那就是我們的國家要強大。”

  “敵人的軍艦比我們厲害,我們就要造和他們一樣好的軍艦。敵人的槍炮比我們厲害,那麽我們也要造一樣好的槍炮。敵人的機器先進,我們的民族工業想要生存,那麽我們也必須要有和他們一樣出色的機器。這才是我們的生存之道。”

  “可是呢?同學們,我們不行,真的不行。這些都是空話,我們國家的軍艦不可能和洋人一樣好,我們國家的槍炮也不可能和洋人一樣好,我們國家的機器也永遠不可能比洋人好。”

  “為什麽?”

  “憑什麽?”

  情緒調動起來的學生,突然聽到劉道一如此沮喪的話,都渾然忘記聽證會的紀律,都是直接問劉道一。張學文在上麵笑了笑,劉道一掌控大家情緒果然是有一套。

  “因為什麽?因為造軍艦、造槍炮、造機器,他是需要我們的學生掌握這些技術。我們要掌握造軍艦的技術,要掌握造槍炮的技術,要掌握造機器的技術。洋人造這種機器已經有兩三百年的曆史,但是我們國家到現在都沒有這方麵的技術儲備。可是我們的學生看起來更喜歡坐而論道,卻沒有多少人願意踏踏實實的去學習這些富國強兵的技術。政府希望大學增加理工科,讓更多的學生去學習這些技術,好將來可以讓我們國家也擁有這些技術,可以讓我們國家富國強兵。可是很明顯大家都不滿意增加理工科,很多人把他列為奇技淫巧,不屑為之。”

  “這樣的情況之下,大家認為我們未來能跟洋人比軍艦、比槍炮、比機器嗎?我看我們永遠落後於他們。當他們的軍艦速度越來越快、體積越來越大,他們的槍炮威力越來越強,機器越來越好的時候,我們的軍艦都不敢出海、我們的軍人隻能稱為他們的槍炮的靶子、我們的民族工業會被他們一一摧毀。相信等到歐戰結束,英法各國重新回到遠東,重新來到我們中國的時候,滿清末年的事情會繼續發生在我們的身上。一代又一代,我們中國永遠無法擺脫洋人的控製。”

  整個大禮堂隻有劉道一的聲音在回響。

  下麵所有的師生,包括那些學界大佬,這個時候都是靜靜的聽著劉道一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