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最後的準備
作者:隨遇而安寫手      更新:2022-03-25 13:33      字數:3648
  “大話剛才說出去了,也已經部署完畢。但是在座的都是我們人民黨高層,我就跟大家說句實話,對於和日本的戰爭我沒有信心。我沒有信心能夠戰勝日本軍隊。”

  決定不退讓之後,張學文反而是選擇針鋒相對。

  立馬開始進行軍事準備。

  進入江蘇的彭遂良第五師重新回到山東,整編盧永祥第八師的部隊和陳複初第二師從河南進入山東,彭光烈的二十五師、劉樾西的二十六師、馬鴻賓的騎兵旅從直隸進入山東。

  一下就調動六萬人進入山東,開始準備即將開始的戰爭。

  而且林德軒帶領兩個師的部隊,作為預備隊進駐直隸,隨時準備支援山東。

  然後緊急下達擴編命令。

  西南軍區、西北軍區每個軍區根據軍委的命令,各自擴編兩個師。然後給直隸軍區增加三個師的編製。

  也就是說短期之內,張學文命令擴編七個師,是張學文從辛亥革命冒頭以來,最大的一次軍隊擴軍的行為。總共擴軍近七萬人。

  其實看起來人數不少,但並沒有太大的難度。

  因為張學文從西南開始,總動員部就一直培養新兵,有非常完善的預備役製度。而且目前的張學文不缺武器,雖然漢陽造的質量不如外國貨。

  但還是能用的。

  其實最缺的是錢。

  財政困難。

  打一場仗,需要的錢太多太多。

  但張學文不能輸了氣勢。因此才會進行了這麽多針鋒相對的命令。這其實是跟大家表明自己的決心,表明中央的決心。不希望讓中國各部位的人,立場搖擺不定。

  越是這個時候,越是需要萬眾一心。

  但留下了幾個人民黨高層和軍隊高層之後,張學文卻說出了自己的擔心。

  “我們從來沒有和日本軍隊交過手,並不是很清楚他們的底細。但是日俄戰爭他們能夠勝利,能夠戰勝俄羅斯,表明他們還是有實力的。不說其他的,我們目前的高級將領,多少人都是從日本士官學校畢業的。日軍實力比我們強,這是毋庸置疑的。因此不管如何,我們要做最充分的準備,但同樣我們都要做最壞的打算。”

  “對。”

  張其鍠立馬接話。

  “一旦我們不後退,日本人是絕對不會善罷甘休。到時候交戰,最好的結果當然是我們守住了山東,從德國人的手中拿回青島。這是最好的結果。”

  這是大家都盼望的。

  可是世界上的事情,並不都是會按照自己的想法走。特別是戰爭,更是有數不清楚的變數。

  “但也有其他很多可能。”

  “第一,一旦我們守不住山東,被日本人打出山東,日本人要直接占了我們的山東,到時候我們怎麽辦?”

  張其鍠說這個話,大家的臉色都非常凝重。

  甲午戰爭。

  二十年前的甲午戰爭浮現在大家的腦海當中。二十年前,日本人從朝鮮開始,一路擊潰中國的軍隊。陸軍、海軍可謂是全軍覆沒,最後是恥辱性的割讓了台灣,還給日本人驚人的賠款。

  這件事情大家都經曆過。

  這一次如果在山東打了大敗仗,被人給推回來,到時候怎麽辦。

  特別是日本人占了山東,然後不走了,那麽應該怎麽辦。

  “第二,我們在山東守住了。再給日本人一個巨大的傷亡,到時候日本人惱羞成怒增兵怎麽辦?他們到時候直接在東北鬧事情我們怎麽辦?”

  張其鍠把能夠想到的局麵都想到了。

  打仗就是如此。

  一定要把能夠想到的東西都想到,把最危險的後果也要想到。聽著張其鍠的分析,在座的一個個臉色都是非常難看。

  “那我們應該怎麽辦?”

  張謇很是擔心的道。

  連張學文也是如此。雖然是下達了針鋒相對的命令,但張學文絕對沒有想和日本全麵開戰的想法。而且就如張其鍠說的那樣,如果被日本人打出了山東,到時候怎麽辦。

  作為一國總統,這些問題張學文都必須要考慮清楚。隻有想到最壞的結果,大家才能夠做出最完美的計劃。

  所以張學文看了看張其鍠。

  “拖。”

  張其鍠站起來,來到地圖旁邊,道:“按照目前日本人的兵力調動情況來看,他們大約會調動兩個師團,五萬人上下,或者沒有這麽多人。看起來兵力很多,其實放在整個山東根本就不算什麽。我們在山東集結部隊,能有十萬人,就算我們不是日本人的對手。但我們可以和他們耗。”

  “日本人的財政情況並不比我們好多少,甚至可以說比我們還要差。日俄戰爭時期的債務,他們還沒有還完。首先,我們的部隊絕對不能被打出山東,也不要跟日本人有太過激烈的戰爭,千萬不要指望把日本人打出山東。慢慢打、就把日軍耗在那裏。一旦戰爭的時間越來越長,日本財政肯定是要崩潰的。到時候我們就要看誰更能夠忍。”

  “最後我們就邀請英美各國,來調停這件事情。”

  張學文點了點頭。

  明白了張其鍠的意思。那就是在山東跟人家日本人對峙,該打的時候打幾仗。但不去奢求把日本人打出山東,但也絕對不能被日本人打出山東。

  就是在山東耗。

  跟日本人耗。雙方不時的打幾仗,不讓戰爭結束。

  就這麽拖著。

  日俄戰爭,日本人雖然是拿到了東北的管理權。但是這場戰爭對於日本人是非常慘痛的。因為他們一毛錢賠款都沒有拿到,相反為了這場戰爭他們光是從英美國家借錢就超過八億日元。

  每年光是利息就要還一億日元。

  弄的日本目前的財政是狼狽不堪。

  “拖?耗?”

  張學文想了很久,然後對禹之謨道:“稽亭兄,你看呢?”

  “目前來看,是一個比較不錯的方針。和日本人打,我們不能勝,不能敗。敗了,就有可能丟失整個山東。勝了,可能就激怒日本這個瘋子。不勝不敗是一個很好的策略。”

  禹之謨點點頭。

  這就是弱國的難處。

  勝了,小日本如果往東北增加兩個師團,或者在山東增加兩個師團。那麽說不定第一次世界大戰,要在遠東地區也要打響。

  張學文可是希望利用一戰的機會,掙到足夠的資金,然後投入到建設當中。

  雖然日本人目前財政麵臨崩潰,但如果真的激怒他們,說不定他們還真是孤注一擲。因為日本就是這樣的國家。他們的近代史,就是不停冒險的曆史。

  但還不能敗。

  敗了,就有可能丟失山東,讓中央威信大失。不說張學文的總統位置,就是人民黨目前的統治地位都會受到威脅。

  兩難的選擇。

  “那我總結一下。日本人的優勢是他們的軍隊戰鬥力比我們強。但他們的弱勢是,他們的財政極其脆弱,稍微不注意就會崩潰。我們集結優勢兵力跟日本人耗,耗到他們沒有錢繼續打仗。耗到我們的戰爭影響到英法的利益。這樣的話,日本人想要結束戰爭,英法也希望我們結束戰爭。這樣我們就可以體麵的結束這一次的戰爭。”

  “是。”

  張其鍠點點頭。

  張學文這樣總結,大家都是聽懂了。戰爭就是避開對方的優勢,打擊對手的劣勢。

  “不過我們的財政呢?”

  張謇問出了更重要的東西。

  日本財政不好,中國的財政一樣不好。一場涉及十萬人的大仗,需要的資金更是海量。估計這場戰爭打下來,一個月就需要大約一千五百萬的數目。

  這麽多資金,對於中國也是一個巨大的負擔。

  而且誰知道會打多久。

  “發行公債。”

  錢,又不能變出來。張學文隻能是借錢,可是跟外國人借錢條款太多。因此張學文隻能是跟國內的人借錢。

  “仙霞兄,關於目前的局勢,《人民日報》天天都要更新消息。讓全體國人都知道現在是什麽情況。我們受外國人欺淩太長時間,大家都憋著一口氣。發行公債,跟國人借錢。我相信他們。”

  “好。”

  “季直先生,這次公債就有你來負責。在全國的大城市立馬開始公開發行公債。”

  “嗯。”

  張謇點點頭。

  國家沒錢,幹什麽都是這麽困難。

  “裴知兄,那一批出售文物的錢,還在銀行裏。”

  “是。”

  “還剩多少錢?”

  “還有七百二十三萬多一點。”

  李燮和組織出售文物,在三個月內籌集了超過三千七百萬的資金。當中三千萬已經被張學文用在了各種地方,大部分都用在了鐵路建設、教育基金、擴大各大礦場。當然這一次解決江浙滬的馮國璋北洋軍,也用去了近千萬。

  “都調出來。”

  “好。”

  本來這筆錢張學文是要投入到建設當中。特別是一戰開始,很多輕工業的春天到了。張學文也要分一杯羹,準備和一些江浙滬的商家合作成立一些戰爭需要的東西。

  可是現在來不及了。

  “張其鍠。”

  “到。”

  “我任命你為此次山東前線的總指揮,讓張鈁負責蓬萊、煙台一側的日軍,讓林祖坤負責嶗山灣的日軍。日本人打德國我們不管,但是他們要是從我們的防區過,就堅決不能忍。具體怎麽打仗,我不下命令,你們自己根據前線的情況布置。”

  “是。”

  “我隻說幾句。不要怕丟失陣地,丟失城池。山東那麽大,形勢不利的時候完全可以選擇後退,可以誘敵深入。到時候有任何的壓力,我在後方都替你們扛下來。”

  “是。”

  按照張其鍠的想法,張學文可以想到。

  張其鍠是不可能在海岸線和敵人拚殺,因為日本人的海軍可以炮擊。張其鍠肯定是邊打邊退,把戰線拉長。一旦日軍的戰線拉長,到時候日軍的行動就會出現漏洞。然後跟日本人打消耗戰,這樣的話前期會丟失不少地方。

  壓力會很大。

  所以張學文願意給他撐腰。

  “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如果有好機會的時候,千萬不要放棄,給驕狂的日本人也嚐嚐我們的厲害。還有就算再怎麽後退,到了青州絕對不能繼續後退。”

  “我明白。”

  “你不用擔心政府的情況。你跟日本人耗一天,我們就支持你一天。你跟日本人耗一年,我們政府就陪日本人一年。日本人肯定會虎視眈眈膠濟鐵路,如果局勢實在是不可控,到時候我允許你們把膠濟鐵路給我拆了。”

  為了勝利,張學文才不在乎什麽膠濟鐵路。

  隻要這一次保住了山東,那麽未來恢複膠濟鐵路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