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咄咄逼人
作者:隨遇而安寫手      更新:2022-03-25 13:33      字數:3678
  “對於日本人的要求怎麽看?”

  1914年8月17日。

  中南海。

  一戰已經爆發。

  1914年7月23日,奧匈駐塞爾維亞公使吉斯爾男爵向塞爾維亞當局遞上了最後通牒,提出了10項苛刻的條件。塞爾維亞政府高層讀罷後無不麵麵相覷,眾人一致認為,奧匈最後通牒措詞之嚴厲,條件之苛刻是前所未有,接受了這些條件幾乎等於亡國,而拒絕則必將意味著戰爭,塞爾維亞畢竟隻是一個小國,以弱博強,勝算不足,高層陷入了混亂。

  他們想要討價還價。

  英國外長愛德華·格雷指出,此項最後通牒是“有史以來一個國家對他國發出之最可怕的文件”。奧匈帝國在最後通牒中開出10個條件,塞爾維亞隻接受其中8個條件,剩下兩個是無論如何都不能接受。因此奧匈帝國在7月28日向塞爾維亞宣戰。

  7月30日俄國動員,出兵援助塞爾維亞。8月1日,德國向俄國宣戰,接著在3日,向法國宣戰。8月4日,德國入侵保持中立的比利時,比利時對德國宣戰;同日,英國考慮到比利時對自己國土安全的重要性,和早前為了確保比利時的中立,而在1839年簽署的《倫敦條約》,於是向德國宣戰。8月6日,奧匈帝國向俄國宣戰,塞爾維亞對德國宣戰,意大利宣布中立。8月12日,英國向奧匈帝國宣戰。

  至此歐洲主要國家都卷入了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正式開始。

  一場波及十幾億人口的世界大戰,一場傷亡幾千萬人的世界大戰,就在歐洲開始。

  雙方軍隊加起來有一千五百多萬人,這可是人類曆史上空前的一次大戰爭。不過雖然戰爭開始,但這些歐洲列強還沒有人意識到,這次戰爭會有多大的影響。

  因為大家的想法都非常簡單。那就是速戰速決,然後逼迫對手低頭,然後簽訂一份條約。這是雙方開始的目標。

  不過對於中國來說,遙遠的歐戰還沒有給中國帶來實質性的好處。

  但更加急迫的事情出現在大家麵前。

  1914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向德國政府下了“最後通牒”,以將膠州灣租界地全部交還給中國為由,要求德國政府必須無條件地將青島交由日本暫管,德國陸海軍撤出中國,否則日本將采取必要的行動。

  而德國人是這樣回答的。

  “可以考慮把青島交還中國,但是日本也應將台灣交還中國。”

  而且麵對日本的強硬立場,德國擺出了一副一戰到底的架勢。德皇威廉二世親自電告身兼青島要塞司令的邁爾瓦德克總督:“務必保衛青島要塞,戰鬥到最後一人。”

  因此日本人開始封鎖青島,開始戰爭動員。

  不過麵對德國人的要塞,日本人也感到頭疼。為了減少損失,日本準備從德國人的背後襲擊。而選擇的地方就是嶗山灣和蓬萊。

  可是這地方目前都是中國軍隊控製。

  在世界大戰開始之後,中國就宣布中立。按照世界規則,任何部隊都不允許從中立國家通過。

  因此這對於日本人是一個難題。

  可是狂妄的日本人根本沒把中國放在眼裏,因此日本人要求中國軍隊後撤,宣布山東不屬於中立的範圍。因為日本人的這個要求,張學文才會緊急召開會議,中央各部門部長不用說,人民黨高層,軍方高層都參加了會議。

  大家的臉色都不好看。

  畢竟中國剛剛宣布這一次世界大戰中立,你日本就過來跟中國說,把山東讓出來。他們要在這裏打仗,這是赤裸裸的打中國政府的臉。

  “不能,絕對不能答應。”

  新任工商總局局長孫寶琦第一個出來反對。

  孫寶琦今年四十七歲,但他做過駐法大使、駐德大使,做過順天府尹,做過津浦鐵路總辦,做過山東巡撫。也是在他擔任山東巡撫的時候,山東先是宣布獨立,但很快取消獨立。

  民國成立之後,擔任外交總長,還短暫擔任過總理的位置。

  雖然孫寶琦在辛亥革命的時候,有過蛇鼠兩端的表現。但是他本人能力很出色,而且非常識時務,加上擁有很豐富的施政經驗,因此成為了新成立工商總局局長職務。

  北洋軍的很多高層都是如此。

  他們有能力、有經驗,但他們很多都和人民黨關係一般。他們當中有很多舊讀書人,對於現在的共和政體並不是特別了解。

  當中不少人願意出來做官,相比起人民黨的黨綱,他們更看好張學文這個人。

  他們不少人還有那種找到明主的想法。

  這些人張學文起用不少,但又不想給他們太重要的位置。害怕他們合作起來,形成一個新的北洋勢力。

  孫寶琦是做過外交總長的,更是在山東做過巡撫。因此第一個開口。

  “總統,日本人狼子野心。就算德國人歸還膠州,也應該是給我們,而不是他們。他們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千萬不能答應。”

  “對,千萬不能答應。”

  目前擔任內務部部長的譚人鳳站了出來。

  其實自從人民黨入主中央之後,譚人鳳慢慢的淡出政局。倒不是因為他能力不夠,而是他開始擔任內務部。新政府的內務部和之前的內務部大不相同。

  這個部門開始管轄的是之前的安全部。

  國家安全部。

  權力太大。

  是比較忌諱的職務。因此人民黨內部也認為,譚人鳳不適宜繼續在人民黨常務委員會。如果譚人鳳負責國家安全部,再擔任人民黨常務委員會的職務,並不是什麽好事情。

  因此譚人鳳已經開始慢慢的把自己在人民黨當中的權力移交出來。

  “我們人民黨黨綱第一條就是民族主義,我們人民黨的目標就是國家民族徹底取得獨立。如果這一次我們退了,我們如何麵對全國百姓,如何麵對廣大的人民黨黨員。”

  “可是,我們在任何方麵都落後於日本。”

  陸宗輿開口。

  陸宗輿是中國駐日公使,對於日本的強大很清楚。不管是在工業、教育,還是軍隊武器、訓練上,中國都是遠遠不如日本的。

  正因為陸宗輿是日本通,所以才會參加這一次會議。不然以陸宗輿的級別是無法參與這樣的大會。

  “國家剛剛安定,如果和日本打起來,我們……”

  “是啊。”

  這也是很多人的擔心。

  這裏麵很多人的年紀都在四十歲以上,還有不少五十歲以上的。都是經曆過當年的甲午戰爭。當時的中國被一個一直小看的日本打的狼狽不堪,也把中國人的自信心打入了穀底。

  二十年前。

  大家可是都經曆過的。就算是張學文這樣三十歲的年輕人,甲午戰爭的時候都已經是十歲,已經是記事的年紀。甲午戰爭把洋務派多年的成果毀於一旦。

  甲午戰爭帶給中國人的震撼絕對是超過任何一場戰爭。

  “這個有什麽可以討論的。”

  仇亮看到不少人都是退縮,因此立馬站了起來。

  “現在不是我們要打仗,是人家把屠刀架在了我們身上。現在我們伸頭也是一刀,縮頭也是一刀。既然如此,我們有什麽選擇。日本人已經幫我們選擇好了,我們根本就沒有選擇餘地。”

  “對。”

  林祖坤站起來道:“我們當初為什麽要革命,就是為了不讓我們的國家繼續受到欺淩。現在日本人欺人太甚,想要重現當年日俄戰爭的情況。難道我們要跟滿清一樣看著。”

  “但你們最起碼應該看看我們的現狀。”

  “我們的財政也負擔不起一場戰爭。”

  大家都有足夠的理由。

  “我們可以選擇臥薪嚐膽。”

  看著大家不一樣的意見,張學文也是深深皺眉。張學文一直以為隻要一戰開始,中國就有了發展的好機會。自己竟然這麽糊塗,沒有想到旁邊還有一條惡狗。

  這個時候張學文是真的感受到剛剛解放的時候,中央高層選擇的艱難。

  中國目前是百廢待興,張學文正在有條不紊的收拾國內的諸侯,情況緊張非常順利。這個時候和日本衝突,對於張學文並不是一件好事情。

  不過想起抗美援朝,再想起現在的情況,張學文深吸一口氣道:“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我們準備利用歐洲戰爭的機會,和歐洲各國談關稅的問題、租界的問題、賠款的問題。但是就算他們深陷歐洲戰場,但他們憑什麽就跟我們談判。當年他們僅僅憑借著幾千人就在中國橫行,八國聯軍不到兩萬人就占領了我們的京城。在他們的眼中,我們中國就是一個積貧積弱的國家,是一個軟弱的國家,是一個可以隨時隨地欺負的國家。我們國家的軍隊是一個沒有戰鬥力的軍隊。這就是我們在他們眼中的形象。”

  “既然我們在他們眼中是如此之弱,他們憑什麽要和這樣的我們談判,他們憑什麽要讓步。”

  張學文越說越快,聲音也是越來越高。

  “談判,這個世界上的任何談判,都是基於實力上的。一隻老虎是不會跟一隻兔子談判,因為兔子根本就沒有和老虎談判的資格。想要讓這些歐洲強國坐下來和我們談判,必須要讓他們看到我們和滿清是完全不同的政權,我們的軍隊也不是當年那個一觸即潰的滿清部隊。”

  “為了未來談判當中能夠占據有發言之地,這一次我們也不能退讓。”

  任何一個大國的崛起都不可能是和平的。

  當然現在的中國沒有資格成為強國,甚至連很多三流強國都不一定能夠擊敗。但中國想要擺脫列強的控製,就一定需要一些戰爭。

  這一次一定不能退讓。

  “總統說得不錯。我們已經退了太多,有些問題能退,但有些問題不能退。現在我們正是加強中央權利的時候,如果我們這一次退讓,會讓中央威信大降。到時候輿論鼓噪,會極大的影響我們的計劃。因此這一次無論如何都不能退讓。”

  禹之謨也是支持張學文。

  雖然禹之謨心中對於日本也是很忌憚,但這個時候真的不能撤。一旦中央退讓,那麽目前進展順利的很多工作都會出現麻煩。

  如收拾地方實力派,靠的是什麽。靠的並不僅僅是人民黨強橫的實力,更多的是占據中央的名義。但一旦中央威信大失,有什麽資格去收拾那些地方實力派。

  還有很多人民黨的黨員。

  他們憑什麽相信目前的人民黨高層。

  這些都需要考慮。

  “對。從任何一方麵來說,我們都不能退讓。有再大的困難,我們也要頂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