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人民日報
作者:隨遇而安寫手      更新:2022-03-25 13:33      字數:3424
  “總統,這是今天的報紙。”

  中國現在有幾份重要的報紙。張學文作為總統,每天早上都會看報紙。而張學文的秘書組會先整理這些報紙,拿出一些張學文需要看的,給做個標記。

  那麽張學文就會看那些重要的新聞。

  “一群腐儒。”

  張學文看完之後,把報紙直接就仍在桌子上。

  “生什麽氣。”

  禹之謨看到張學文生氣,立馬是笑著拿過報紙看了看。發現上麵寫了“革命黨斷絕中國文化”,一堆學界大佬人物出來批評張學文,批評人民黨。

  一些人更是直接罵張學文“不尊祖宗”。

  主要是張學文目前開始整頓大學,提倡大力發展理工科,限製目前大學的文科。特別是公立大學,隻要是國家出錢養活的大學,教育部更是以行政命令的形式,讓大學進行改造。

  這一下可是捅了馬蜂窩。

  全國的報紙,有一大半都在大罵張學文,說張學文這是刨中國文化的根,說張學文崇洋媚外。看的張學文是火冒三丈。這群酸腐文人知道個屁。

  說起來前世,張學文也是文科生。如果有辦法,張學文怎麽會選擇這樣極端的方法。

  “這已經是群起圍攻之勢。”

  禹之謨笑了笑。

  “看看,他們說的我們好像是挖了他們祖墳一樣。”

  張學文也是忍不住笑了出來。

  “這群人根本就沒有發現我們當下最大的事情是什麽。世界上任何事情都有輕重緩急,我也是中國人,我怎麽會去斷了我們中國文化的根。隻不過現在的中國需要的是發展,等到我們有錢了,就可以有的是時間去研究中國文化,有的是錢支持他們發揚中國文化。可是現在我們哪裏有錢養他們天天風花雪月。”

  矛盾,矛盾。

  張學文還記得主席寫過的矛盾論,很多具體的記不太清楚。但一些概括的內容還是記得。就如要學會抓住主要矛盾。現階段的主要矛盾是中國要獨立。

  從目前的半殖民地的情況之下,完全獨立自主。

  這才是主要矛盾。

  生存。

  說句實話,如果沒有一戰連張學文也沒有多少信心,幾年之內可以擺脫歐美列強。現在中國需要的是生存,需要讓中國成為一個擁有完全主權的國家。

  為了擺脫這些,中國現在需要的不是吟詩作對,不是去研究中國古文化。如果張學文現在把有限的資金弄出什麽夏商周斷代工程,要研究中國古代曆史,要提高民族自尊心。

  後世一定會把張學文當成是神經病。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要做的事情。現在的張學文需要的就是快速的讓中國發展,快速的發展中國的工業,快速的讓中國強大起來。

  再過三四十年,中國的工業能夠和先進國家相比的時候,中國就完全可以好好地發展中國文化。好好地提高軟文化。可是現在不行。

  “這些人都是不當家不知柴米貴,站著說話不腰疼。”

  禹之謨也是歎氣。

  禹之謨雖然隻是副總理,但是禹之謨負責中國建設發展委員會,這個建設發展委員會囊括了中國大部分的部門。什麽土地資源部、鐵道部、交通部、水利部、工業部、農業部等等。

  禹之謨是最感受到缺錢的一個人。

  任何一個部門都要錢,而且要的錢數不勝數。禹之謨又不是孫悟空,上哪裏弄那麽多錢。因此禹之謨是最渴望中國工商業快速發展的。

  隻有他們快速發展,才能夠給政府帶來最大的收入。

  可是限製太多。

  中國太多太多的東西無法自己造出來。可以說中國最基礎的工業都非常差。因此隻能是從外國不停地進口。可是歐美國家把工業品弄成白菜價賣給中國,讓中國的民族工業一個接著一個破產。但是歐美國家的機器設備卻是天價,一個比一個貴。

  歐美國家就是用這樣的方法限製中國的發展,欺負中國工業的落後。

  中國本來就沒錢,哪裏能夠進口那些好的機器設備。

  這樣就嚴重的限製中國的發展。

  禹之謨是真真切切的可以感受到中國的落後。所以雖然是舊讀書人出身,卻是非常支持張學文的做法。

  “可是這樣的輿論很有可能就會影響我們國家年輕學子的選擇。”

  這是張學文最擔心的。

  這些敢於在報紙上抨擊政府,抨擊張學文的,都是這個時代學界大佬,學界領袖。甚至人民黨自己的一些學界大佬,也反對張學文這樣用行政命令的形式來幹涉大學教育。

  反對力量很強大。

  張學文是有魄力,敢於繼續推廣自己的政策。但是如果反對力量他太強大,很有可能影響現在的年輕人。他們才是中國的未來。

  他們的選擇會直接影響中國的未來。

  張學文怕就怕他們受到影響。畢竟這些反對力量在學界的影響力太大,一定會影響一大批人。

  “是啊。這股風氣我們必須要刹住。”

  兩個人都比較為難。

  現在民主、自由、共和這種思潮泛濫,他們自己都不懂這些到底是什麽意思。他們隻知道一點,那就是政府部門管的不能太多。

  不能幹涉太多。

  這就是他們追求的東西。

  因此張學文稍微用行政命令,到時候就會群起而攻之。這讓張學文也是非常頭疼,因為現在的張學文還無法太過得罪這些人。

  束手束腳。

  可是如果不把這股風氣壓下去,很容易帶動人民黨內的一些反對勢力。他們也會反對張學文對於大學的改造。這樣會真的影響張學文政策推廣。

  “要反擊,反擊。隻能是輿論對輿論。”

  張學文想了想,沒有什麽更好的辦法。最好的辦法還是用輿論壓製住他們,在輿論這個陣線上戰勝敵人。

  “可是對方筆鋒太銳利,我們這邊不好辦。”

  對方太強大。

  這一次炮轟張學文的主力幹將就是國學大師章太炎,每一句都能夠讓人難受。章太炎此人罵人太厲害,沒有髒話,但是把你埋汰的不行。

  目前的中國,有幾個人能夠跟章太炎打筆仗。

  梁啟超號稱是為了打筆仗而生的人。可是在日本的時候,也是被章太炎罵的是節節敗退。到了最後梁啟超都隻能是舉白旗。

  “沒有什麽好辦不好辦的。我們人民黨是靠打仗起來的,還對付不了幾個文人。我們避其鋒芒,不跟他們談大道理。我們就玩最樸實的。”

  “最樸實?”

  “對。”

  真打筆仗,張學文這邊的筆杆子也不少。不說馬君武這個大炮,如寧調元、楊守仁,還有蔣翊武、劉複基都是做報紙出身。

  可是想要勝過章太炎還真是比較困難。

  既然是直接交鋒比較困難,就隻能是劍走偏鋒。

  “我們不跟他們直接交鋒。我們公布我們和歐洲列強,特別是和日本的差距。我們就用一些實實在在的東西。就如鋼產量別人是多少,我們是多少。煤炭產量我們是多少,他們是多少。別人的電有多少,我們有多少。別人能夠製作大炮、汽車、飛機,而我們卻是一個都造不了。讓這些人親眼看看我們的差距。用數據,用最簡單、最直接的數據,讓他們看看我們又多落後。”

  “可是,子清。有些不能太透徹。”

  禹之謨提醒了一下張學文。

  張學文在西南兩年的建設,加上入主中央半年時間,也是不停地往西南投資。弄得西南鋼鐵廠的鋼產量是節節攀高。漢治平公司在清末的時候,鋼產量一度達到了七萬噸。

  不過質量太差,是外國鋼鐵的百分之七八十的價格,還賣不出去。

  不過張學文入主西南之後,大力支持漢治平公司。特別是成立了西南鋼鐵集團公司,下轄武鋼和湘鋼。就是大治鐵廠和湘潭鐵廠。

  今年的鋼產量估計能夠達到十五萬頓上下。

  雖然不多,但也不少。日俄戰爭的時候,也就是八年前日本的鋼產量也不過是剛剛突破十萬噸。當然這幾年日本發展很快。

  不過和其他強國比起來,中國就是螞蟻。

  人家美國在八年前就是兩千萬噸,德國是一千萬噸。就連俄羅斯這個比較差的工業國,他們當時的產量也是兩百多萬噸。

  這就是差距。

  禹之謨並不是擔心這些列強,因為對於他們來說,現在中國這點鋼鐵產量就是毛毛雨。禹之謨是擔心日本。

  “我們的數據就縮小一些,說的越差越好。反正讓全國百姓看看,我們這個所謂地大物博的國家,現在是什麽情況。讓他們看看,我們現在有多麽落後,讓他們看看外國現在已經發展到了何等地步。讓那些還沉浸在天朝上國的腐儒看看,我們現在真正需要的是什麽。”

  “如果目前大學的老師,也反對我們推行的政策。那麽也沒有問題,我們也不打擊他們。讓他們離開公辦的大學,反正現在私辦的學校也多。他們完全可以去那裏教書。”

  拿著國家的錢,就要服從國家的戰略。

  張學文可沒空伺候這些大爺。私立的學校張學文不會管,更不會動用行政命令。但是公立的學校,既然是拿著國家的財政,有些時候就需要服從國家的大局。

  “這樣,稽亭兄。我們把原來我們控製的一些報紙進行一些整編。我們也要有我們的發言渠道,跟人打筆仗也要有衝鋒陷陣的。以後國家有什麽政策,可以從這些報紙當中放出風,看看大家的反應。”

  “應該如此。”

  “我們是人民黨,就叫人民日報吧。這一次跟他們打輿論戰,就算是我們第一次出擊。讓仙霞兄組織我們的人,一定要狠狠地打下他們的主張。告訴他們,如果他們當中有誰有能力讓中國的工業發展,國家強大,人民富裕,那麽他們想怎麽樣就怎麽樣,我張學文天天給他們磕頭燒香。如果沒有這樣的本事,就好好教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