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賣文物?
作者:隨遇而安寫手      更新:2022-03-25 13:33      字數:3733
  “柱中兄,來,坐。”

  張勳的事情出來之後,得到了全國的唾棄。別管他們心中怎麽想,這個時候都是表態反對張勳,希望中央嚴懲張勳。還是那句話,政治正確是很重要的事情。不管和張勳有沒有交情,不管心中怎麽想張勳,這個時候大家都要表現自己的立場。

  同樣隨著張學文對照名單抄家,很多人趕緊是擺脫自己。一些和張勳來往密切的人,都表示自己和複辟沒有關係。包括那些滿清的遺老遺少也是如此。

  很多牽涉到這一次複辟案的滿清王公大臣,大部分都跑進了青島的德國租界區。而很多遺老遺少則是跑進了上海的租界區。

  張學文是最高興的。

  因為張勳的事情,張學文的部隊都推進到了江蘇淮安府。如果不是馮國璋的反應快,讓王占元堵住了張勳。張學文的部隊是繼續南下,要進入揚州府的。

  段芝貴也是如此。

  看到張紹曾的部隊猛衝過來,段芝貴反應也是非常快,抓住了倪嗣衝。

  而且最近大肆抄家,短時間之內就弄到了上千萬。都是這一次的收獲。

  “總統,怎麽這麽客氣。”

  李夑和最近的心情也很好。

  人民黨正在上升勢頭,連馮國璋這一次都受了一記悶棍。丟失了江蘇一半地盤,很多布置在這裏的部隊都來不及撤退,被張學文的部隊堵在了那裏。北洋軍第四師一大半的軍隊都被張學文給繳械俘虜。

  本來他們的戰鬥力不弱,不應該是這樣被人俘虜。隻不過他們接到的命令模棱兩可,既沒有讓他們阻擊張學文的部隊,也沒有讓他們撤退。因為張學文的動作太快,他們還沒有接到上麵的命令。

  然後全國都在聲討張勳,弄得這些部隊稀裏糊塗,就被張學文的部隊給包圍繳械。

  馮國璋目前還在跟張學文談判。

  希望讓海州和淮安府那邊沒有來得及撤退的部隊可以撤回來。張學文這邊就咬定他們阻止抓住張勳,因此是包庇張勳。雙方是你來我往,口吐飛沫。

  張學文一邊談判,一邊悄悄地把那些小兵放走。

  就算未來談判成功,張學文這邊也已經遣散了大部分人。馮國璋重新組建部隊也都是新兵,戰鬥力會大大下降。

  “柱中兄,有件大事需要你負責。隻不過這件事情說出去不好聽。甚至說不定你我要遭受曆史的謾罵和非議,不知道你敢不敢。”

  “這麽嚴重。”

  李夑和一愣。

  曆史的謾罵?

  什麽樣的人會受到曆史的謾罵。漢奸?賣國賊?

  張學文看起來也不像是要當漢奸和賣國賊的,有什麽事情會讓兩個人遭受曆史的謾罵和非議。

  “你先說說。”

  李夑和雖然很支持張學文,但也不是說他是張學文的奴隸。相反李夑和此人是有自己主見的人。也有自己的政治主張。雖然做事情果斷、不折手段,但不是卑鄙小人。

  如果讓李夑和做出一些違背他信念的事情,他是不會做的。

  他當年就是華興會的大佬,和江浙地區的光複會都有很深的關係。當初他就是因為支持張學文的觀點,才會留在湖南的。

  李燮和現在是副總理,如果他不同意張學文的某些政策,他是會直接反對的。

  “最近我給滿清皇室施加壓力,把他們趕出紫禁城。但我的要求是,紫禁城的一草一木都不許帶走。隻能帶走他們內務府的錢。而且以後滿清皇室的太監、宮女、侍衛的工錢國家不管,讓他們滿清皇室自己解決。”

  “本該如此。其實內務府的錢也不應該讓他們帶走。”

  雖然因為滿清後期沒落,提供給皇室的內務府也是虧空很多。但裏麵還是有不少錢的,這一下溥儀就能夠帶走幾百萬的資產。

  當然如果可能,張學文也希望如此。

  但張學文是一國大總統,有些事情是不能按照自己的性子隨便做。張學文手底下也有很多滿清時期的官員,如果做得太過分,他們心裏也會不舒服。

  總不能讓滿清皇室出去撿破爛,那樣大家反而是認為是張學文刻薄。

  “紫禁城,裏麵有很多寶貝。”

  “你要賣紫禁城的文物?”

  李夑和非常聰明,張學文剛剛說了開頭,他就猜到了張學文的意思。但猜到之後,李燮和這樣膽大的人都是楞了一下。

  “是。”

  張學文在李夑和這邊毫無隱瞞,因為相比起其他人來說,李夑和性格更加果斷,膽子更加大。張學文是真的缺錢,所以才會把主意打到了紫禁城的寶貝當中。

  裏麵有很多國家寶物。

  太重要的寶物,張學文不敢出售。畢竟有些寶物,他是國寶,真正的國寶。如果出售了,曆史上一定會留下千古罵名。但是其他的東西,張學文可不在乎。

  “裏麵的好東西不計其數。現在我們政府財政困難,這兩年戰爭頻繁。加上國家建設也需要大筆資金,交通、教育、工業都是需要大筆資金的。袁世凱借的那筆錢,我們入主中央才三個月,就已經快被我們用完了。那是四千多萬的錢,說沒有就沒有。你想想我們現在用錢的速度。對於我們來說,幾百萬這樣的都是杯水車薪。”

  張學文非常頭疼。

  袁世凱國庫留下了四千多萬,這才多長時間就被張學文揮霍一空。養兵需要錢、修鐵路需要錢、整編各大學需要錢、普及基礎教育需要錢、建設工業需要錢。

  而且需要的不是十萬、百萬。是需要千萬、上億,甚至這樣也不夠張學文花。

  這裏要錢,那裏要錢。

  雖然很快就年末,會有一筆新的錢收上來。但是張學文還是認為不夠。

  “子清,裏麵可是有無數的寶貝,而且很多都是國寶。”

  李夑和開始是很震驚,但很快還是恢複鎮定。李夑和是見識過大場麵的。雖然開始的時候很驚訝,但想了想之後也明白張學文的意思。

  國家財政困難,李燮和作為副總理當然比誰都明白。

  要不是如此,張學文怎麽會想到這樣的方法。

  “我知道。”

  張學文點點頭,道:“裏麵有國寶。我希望聘請專家好好地鑒定一下,鑒定一下一些真正的國寶。把他們放在曆史博物館。其他的,我準備成立一個拍賣行,把他賣出去。中國人,外國人都不在乎。隻要出得起錢。而且最近因為牽涉複辟案被我們抄家的王公大臣那裏,也是搜出了很多文物。”

  這些王公大臣現金很多,土地很多,寶貝更多。各種文物之多,讓張學文都是大開眼界。這群人真是有錢,也不知道從哪裏收集了這麽多的文物。

  “子清,你想過後果嗎?”

  李夑和直接問道。

  拍賣國寶,這可不是什麽好名聲。估計會被讀書人一代又一代的批評。張學文站起來,道:“我當然明白。這件事情一旦做出來,到時候肯定會被罵的非常厲害。甚至未來的曆史上,他們會把你我當成是糟蹋中國文物的混蛋。我都明白。”

  張學文豈會不懂。

  戰爭年代就有很大的爭議,等到未來中國穩定,中國富強。到時候那些讀書人重讀曆史,就會天天臭罵張學文幹過的事情。

  但張學文還是道:“國家積貧積弱,這些所謂的文物再怎麽有價值也不過是一堆死物而已。如果國家繼續這樣呢積貧積弱,到時候不是我們賣這些文物,而是要跟八國聯軍的時候一樣,被人家直接搶走。如果能夠利用這筆文物,籌集一大筆資金,來發展我們國家。讓我們國家成為民富國強的強大之國,那麽千古罵名又能如何。”

  紫禁城的寶貝不是一個兩個,也不是一百、兩百,而是上萬件的寶貝。加上抄家拿到手的,目前積壓在張學文手上的寶物數都數不清楚。

  如果出售很好,籌集幾千萬都不是問題。

  幾千萬?

  張學文如果有這筆錢,可以擴大目前湘潭和武漢的兩處鐵廠。這裏在新中國可是出來了兩個赫赫有名的鋼鐵公司,一個是湘鋼公司,一個是武鋼集團公司。

  湘鋼、武鋼。

  就是在湘潭和武漢。

  張學文在西南的時候,也是著重發展湘鋼和武鋼。當然武鋼是大治鐵廠。現在中國大規模的發展鐵路,需要的就是鋼鐵。還有其他的礦。

  一戰的時候價格都會猛漲。

  為了迎接一戰,很多東西中國必須要做好準備。

  他們兩家現在都是西南鋼鐵集團下麵的兩家最出色的鋼廠。目前全中國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鋼鐵,都是出自這兩個鐵廠。

  “你到底想要籌集多少錢?”

  “越多越好。”

  李夑和沒有說話。

  其實李夑和是讚同張學文的。文物不過是死物,也就是盛世的時候,有錢人玩的玩意。但這樣的事情,最多就是心理想想。把文物賣出去,特別是賣給外國人,這件事情的壓力很大。

  李夑和這樣果斷的人,也是沉默好長時間,才緩緩道:“子清,名聲是什麽東西。如果真的對於中國的發展有利,賣幾個古董算什麽。真要逼急了我,我把滿清皇陵給刨了。”

  “這我還真想過。”

  張學文笑了笑。

  “不過我們還沒有到那個時候。我們隻要堅持一段時間就可以。一年之內我們要擴軍,我們最少要擴軍到五十萬,來應付未來的事情。我們還需要建設,特別是在礦產上投入更多的錢。在機械製造上投入更多的錢。隻要挺過這一陣,歐洲那邊打起來,我們就想個辦法收回海關。隻要海關在手,我們的財政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關稅。

  這個時代的關稅錢非常多,不是一般的多。

  可是關稅都在外國人手中,中國根本就拿不到多少。估計目前全中國的關稅一年能夠拿到上億,如果政府能夠從外國收回關稅,到時候財政問題真的可以迎刃而解。

  “柱中兄,你這是要答應了。”

  “當然。你都不在乎名聲,我在乎什麽。你說得對,這些都是死物。如果能夠利用這些東西,助推中國的發展,我願意擔這個罵名。”

  李夑和是果斷的。

  張學文很高興,果然還是李夑和。因此張學文道:“不過雖然是如此,但我們也不能做的太過分。特別是賣給外國人,我們還是要謹慎。特別是賬目不能出現任何的問題,一定要杜絕其中有人中飽私囊。不然你我真的要背負千古罵名。”

  “我知道。”

  “柱中兄,那麽我就把這個事情交給你。我相信你。你這一次可要為我們籌集幾千萬的款子。”

  “你放心。”

  張學文想了想道:“這樣。我把駐紮承德的馮玉祥部隊調配給你。這批東西都是寶貝,可千萬不能出現差錯。然後好好去整頓一下目前的古玩市場。”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