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決定國家機構
作者:隨遇而安寫手      更新:2022-03-25 13:33      字數:3158
  “總算結束了。”

  1913年8月21日,第一屆中國政治協商會議開始。

  為了這個會議,張學文甚至是推遲了就任臨時大總統的時間。張學文宣布政協大會開完之後,才會就任臨時大總統的位置。

  政協會議。

  什麽是政治協商。

  就是張學文把中國目前的各黨派,以及各大地方實力派都叫到北京,大家好好談談。

  都說說自己的要求。

  最後大家進行協調,保障一下大家的利益。當然實力強的這些人合作起來欺負一下實力弱的那些人。目前來說,中國目前的政治勢力依舊是三足鼎立。

  張學文實力最強,馮國璋在江浙滬傭兵十萬,國民黨雖然大受打擊,但實力依舊不容小覷。再怎麽說國民黨能夠拿到國會第一大黨的位置,實力是不錯的。

  至於梁啟超他們建立的共和黨、民主黨這些,就是一群社會名流組建的黨派。雖然他們的名氣很大,在國會的席位也不少,但他們的組織能力比國民黨還要扯淡。

  正是因為一個個名氣太大,所以誰也不服誰。加上一個個都是舊讀書人,所以非常清高。讓他們適應新時代,很多人都不適應。

  扯皮。

  所謂的政協會議就是扯皮。

  都在為自己利益扯皮。最後實力強的人拿到的多,實力弱的人也會拚命反抗,來保住自己的利益。最後會議足足開了九天的時間,大家算是達成了一係列的妥協方案。

  在張學文擔任臨時大總統的年間,政治協商會議就是大家平時商量的機構。

  每個黨派,都按照國會名額的比例,在政治協商會議有他們的位置。同樣各個地方實力派的代表也會進駐政治協商會議,平常有什麽事情就在這裏扯皮。

  經過九天的扯皮之後,會議上承認人民黨組閣,承認張學文的臨時大總統職務,也承認國家要實行軍民分治。這些都是人民黨的主張。不過馮國璋的主張是要承認既成事實。

  意思很簡單。

  目前誰占據地盤,那就應該任命誰擔任地方長官。

  張學文也同意。

  這些地方本來就不是張學文控製的地方,隻要他們同意軍民分治,那麽張學文的目的就達到了。

  最後等於是雙方各讓一步。馮國璋他們告訴張學文,你控製的地方你愛怎麽玩就怎麽玩,我們承認你中央的名分。同樣,我們的地盤我們愛怎麽玩就怎麽玩,你也不能幹涉我們。

  九天時間就這樣結束。

  等到政治協商會議結束,已經是進入了九月份。張學文也是立馬召開了人民黨高層會議。

  “不過成果不錯。”

  大家都是心情很不錯。這一次的政治協商會議,成功的避開了國會,讓國民黨在國會的優勢根本就沒有發揮出來。而且這一次大家確定了各自的地盤。

  人民黨在二次革命得到的最多。

  不僅鞏固了西南五省的地盤,還有甘肅、陝西、山西西北三省,加上直隸、山東、江西都納入人民黨的統治範圍,以及河南大部分、安徽、廣東都有張學文的勢力。

  控製的地盤,一下就增加了一倍。

  “我認為現在我們應該要做的就是快速決定政府的組成。”

  李夑和也從西安來到了京城。

  因為張學文開始撤了地方局,因此李燮和、劉複基、蔣翊武、何成浚這些地方局的幹部都調到了中央。

  “我們不能簡單的把以前西南巡閱使的機構升級。畢竟之前的中央政府機構已經非常完善,因此我們需要融合。當然目前最重要的還是決定各部門的一把手。”

  功臣。

  打天下坐天下。

  這是中國最樸素的一種觀念,是中國幾千年來留下來的想法。不會因為人民黨是革命黨,人民黨怎麽怎麽樣,就會出現改變。

  他們的想法也是受到幾千年中國曆史的影響。

  對於目前人民黨的高層來說,天下就是人民黨自己打下來的。人民黨能夠入主中央,就是靠著人民黨的國民革命軍。因此現在到了瓜分中央權力的時候,大家的想法很簡單。就是權力應該是屬於人民黨的。

  所以人民黨會議,直接就可以決定未來政府部門的一把手。

  沒有任何人感覺有什麽不對。

  包括張謇也是如此。

  “那我們一個位置一個位置的討論。”

  張學文點點頭。

  目前張學文把政協會議常態化,反而是淡化了國會的作用。其他地方實力派也讚同如此,弄得現在在中央人民黨是一家獨大。

  “從總理的位置開始選擇。”

  “稽停兄。我認為稽停兄不錯。”

  “對。”

  大家都選擇禹之謨。因為禹之謨一直以來的地位就是如此。可是聽到大家的舉薦,張學文搖了搖頭。讓下麵的人都很驚訝,張學文和禹之謨兩個人配合默契,從來沒有聽說過有什麽矛盾。

  難道兩個人鬧翻了?

  這可是大事情。

  雖然現在的張學文已經不是剛剛回國的時候,地位已經穩固。但就算如此禹之謨也是人民黨頂級高層,在人民黨實力很強。如果和張學文不和,鬧出的事情就會很大。

  “我不合適。我們人民黨剛剛入主中央,如果總統、總理的位置都是我們的人,就會受人詬病。我推舉陸征祥擔任總理位置。”

  禹之謨第一個出來推辭總理位置,推舉陸征祥擔任總理的位置。

  “對,我也認為陸征祥最合適。”

  張學文同意禹之謨的意見。

  張學文和禹之謨兩個人一唱一和,讓大家都是莫名其妙。這個問題張學文在常務委員會當中,已經和大家商量過。今天開的是擴大會議,因此下麵很多人不清楚而已。

  陸征祥。

  這是一位才子,去俄羅斯當了十多年的公使。民國成立之後的外交總長,也做過民國總理的位置。但陸征祥此人書生氣十足,並不算是一個合格的政客。

  性格也比較軟弱。

  因此張學文才會讓他擔任總理位置,而不是選擇唐紹儀。唐紹儀此人脾氣倔強,自己認為正確的事情,就會硬頂。而且唐紹儀是絕對不會願意當一個沒權利的空頭總理。

  “至於稽停兄,我認為可以擔任副總理的位置。同時擔任中國建設發展委員會的主任,負責國家的建設問題。”

  總理又如何,副總理又如何。

  還要看管轄的範圍。

  張學文讓陸征祥當總理,就是看重他的軟弱性格,同時看重他的才氣。除了當個擺設,主要希望他管外交部門。陸征祥此人在外交方麵還是有很高的成就,讓他以總理身份管理外交,也算是用對人才。而把建設發展委員會交給禹之謨,就等於是把總理的實權交給了禹之謨。

  這樣表麵上好看,實質內容也很好。

  “外交總長,唐紹儀如何?”

  “唐紹儀?他可是一直都不同意我們的總統製。”

  有人立馬發出了質疑。

  唐紹儀是支持宋教仁的責任內閣製的。因此張學文要進行總統製之後,唐紹儀就一直不出山。張學文笑著道:“這位,我過去親自邀請他。畢竟在外交戰線上,他比我們任何人都有經驗。”

  “可以。”

  “前段時間我跟熊希齡談過,我邀請他擔任教育部部長。”

  大家對於如何安排北洋軍的高層,是有一定的默契的。北洋軍的很多人要用,畢竟他們能力很強。可是要用歸要用,但對於他們還是要有限製。

  那就是重要的部門不能讓他們擔任。

  所以很多重要的部門,其實人民黨早就有了人選。就如成立的警察部部長就是張本,軍事部的領導權直接就在人民黨軍事委員會的手中。

  “熊希齡可以擔任教育部部長。”

  “我提議一下。”

  譚人鳳開口。

  “我們人民黨的監察部、組織部,把他弄出來成為政府部門。劉公擔任政府監察部部長,可以監管所有政府官員,不僅僅是我們人民黨。劉道一擔任組織部部長,不再是僅僅管我們人民黨內部黨員的晉升問題。應該是直接管轄全國各級幹部的晉升問題。”

  “我同意。我們人民黨要有執政黨的自覺。”

  蔣翊武同意譚人鳳的意見。

  張學文在上麵隻是點點頭。大家開始在中央設立各種部門,但都是為了加強人民黨的實力。如監察部、組織部這種,一旦被人民黨控製,那麽人民黨的控製力是進一步提升。

  “我們以前的考慮當中成立土地部和資源部,不過我想我們可以把兩個部門合並起來,成立一個國土資源部。讓黃忠浩擔任部長,陳炳煥擔任副部長。全權管理政府部門擁有的土地和礦產。”

  大家幾下之間,就已經是完善了中央各個部門。

  因為西南巡閱使的機構,本來就已經非常完善。因此經過大家的討論之後,很快各個部門都有了雛形。

  中央各部門就在大家的會議當中完善。

  如果是按照原來的“臨時約法”,這都是非法的。因為這都需要和國會商量,可是張學文巧妙的避開國會,也等於是避開了“臨時約法”。

  所以才能夠自己決定這麽多部門的一二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