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布局蒙古
作者:隨遇而安寫手      更新:2022-03-25 13:33      字數:3426
  隨著張學文倡導政治協商會議之後,國內實力派很多都積極響應。包括梁啟超、章太炎這些人物都是響應。最憤憤不平的就是國民黨。

  畢竟國民黨是國會的勝利者。

  為了國民黨在國會的勝利,宋教仁甚至把命都給丟了。甚至到現在都不知道到底是誰幹的這件事情。趙秉鈞就是幹警察的,在看到京城危機之後,就跟洪述祖一樣,一溜煙跑到了青島。讓張學文沒能夠抓住他。

  國民黨這麽困難的拿到了國會的勝利,現在張學文要弄什麽政治協商會議。

  但是他們不滿也沒有用。

  因為這一次的二次革命國民黨損失太大,甚至可以說是傷及根本。首先國民黨掌管黨務的宋教仁被暗殺,國民黨高層黃興因為南京的事情心灰意冷,不願意出山。

  孫中山更是因為國民黨的不團結惱羞成怒。

  而二次革命剛剛結束,何海鳴、韓恢、張堯卿幾個人就宣布,邀請張學文派人進入南京,願意接受張學文的命令。而且也提了要求,表示想要加入人民黨。

  這還好說。

  畢竟南京的事情,國民黨高層做的確實不怎麽樣。從黃興開始,下麵的國民黨高層跑的跑、投降的投降。留下了上萬官兵留在南京。

  因此他們都很生氣。

  而且對於他們來說,他們都是同盟會出身。國民黨也好、人民黨也好,其實說起來都是同盟會的兩支分支。雙方觀點不合,所以最後分道揚鑣而已。

  因此他們立馬就轉投人民黨。

  可是很快一位重量級人物的宣告,讓國民黨非常受傷。江西都督,國民黨目前最大的實力派人物李烈鈞突然宣布加入人民黨,給了所有人一個巨大的衝擊。

  不僅僅是國民黨,也包括馮國璋這些地方實力派。

  因為李烈鈞可不是普通人,也不是何海鳴、韓恢這些人能夠相比的。李烈鈞作為士官學校第六期的畢業生,本人擔任過江西都督、安徽都督,也是目前國民黨地方勢力當中,實力最強大的一個人。

  李烈鈞在江西有近兩萬人的部隊,還有他在江西培養的革命黨組織。

  他這樣倒向張學文之後,加上歐陽武,一下就讓整個江西都倒向了張學文這裏。不僅僅是李烈鈞的部隊倒向了張學文,就連李烈鈞在江西打造的革命黨組織也都倒向了人民黨。李烈鈞的選擇,讓國民黨是損失慘重。

  而且隨著二次革命,很多國民黨黨員開始脫黨,都在往人民黨靠攏。因為他們不相信國民黨,但很多人都是同盟會出身,找來找去人民黨是最合適的。而且很快大家才發現國民黨原來的錢袋子張靜江,也已經是投奔了張學文。

  打擊太大。

  孫中山也是說服國民黨,希望國民黨參加這一次的政治協商會議。

  所以很多代表已經陸陸續續的來到北京。張學文的想法很簡單,在政治協商會議之前,盡量的整理好自己這邊的部署,也有很多東西要弄成既成事實。

  張學文把王廷楨派到黑龍江之後,依舊在商討蒙古的問題。

  “也就是說蒙古王公既想獲得更多的權力,又沒有足夠的膽量。”

  陳毅。

  和共和國元帥一樣名字的這位,是袁世凱政府時期的總統府秘書,蒙藏事務局參事、蒙藏院參事。是目前北洋政府當中對於蒙古了解最深的幹將。

  張學文要考慮蒙古問題,當然要問他的意見。

  而且曆史上,陳毅對於穩定外蒙古的局勢貢獻非常大。要不是因為北洋軍內戰,不停地抽調駐紮外蒙的軍隊,外蒙不可能那麽快就脫離中國。

  “是。”

  陳毅今年四十歲,也是湖北人。

  “烏裏雅蘇台,這裏人非常稀少。騎馬一天一夜有時候也看不到一個人。這裏的生存環境也比較惡劣。對於這裏的蒙古王公來說,他們既想要更多的權力。但是讓他們真正獨立,他們又沒有那個膽子。甚至也有不少人是希望中央承認他們的自治,卻又希望我們支援他們的日常用品。”

  “承認中國的主權?”

  “目前來說還是如此。很多蒙古王公大臣並沒有真正想要脫離中國。但是這裏的人,現在不停地受到俄羅斯的支持。俄羅斯希望烏裏雅蘇台獨立出來,所以不停地支持蒙古王公的激進派。”

  張學文點點頭。

  任何一個地方都是如此。

  有激進派,那麽就會有穩健派,同樣也會有反對派。俄羅斯現在頂多就是在背地裏耍手段,還無法明目張膽。等到列寧革命之後一段時間之內,俄羅斯根本就沒有餘地可以管蒙古的事情。

  因此這段時間最大的任務就是保持穩定。

  等到俄羅斯自顧不暇的時候,把外蒙古收回來才是最好的事情。

  “士可兄,我認命你為庫倫大臣,你有沒有膽量過去。”

  “義不容辭。”

  雖然是書生,但陳毅一點沒有畏懼,甚至還有隱隱的興奮。他這麽了解蒙藏的事情,一旦邊疆有事情,他這樣的人本來就是國家代表。因此張學文任命他擔任庫倫大臣,他早就有準備。

  “我給你的任務隻有一個。那就是外蒙古必須要承認中國的主權,隻要死死咬住這一點,其他的不用太擔心。隻要留下一個借口,我們未來就能夠重新控製那個地方。”

  保持現狀。

  後世有句話說得好。

  弱則,共同開發。強則,自古以來。

  現在中國弱,隻能是先維持現狀。就連西藏也是如此。中國軍隊如果發力,可以直接進入拉薩。可就是為了不刺激英國,張學文才會讓尹昌衡沒有進入拉薩。

  外蒙古也是如此。

  張學文想要收複外蒙古簡直是輕而易舉。但張學文不能這樣,因為這樣很容易激怒俄羅斯。

  所以現在的張學文隻能是盡力的維持,保留這些地方的主權。

  等到老子強大的,就把這些地方都給收回來。

  “是。”

  “二庵將軍。我想任命你為庫倫將軍,管第一師、第二十師、第十六師。當然二庵將軍,你應該明白,這幾個部隊都很難調動。所以我讓薑登選的旅擴編的一個師,擔任庫倫師。隨你調遣。”

  陳宧。

  張學文現在準備把陳宧也給放出去。

  之所以選擇陳宧,就是因為陳宧此人出身北洋軍。他是第二十師的前身二十鎮的統製出身,和王廷楨、何宗蓮這些北洋軍大將也熟悉。二十鎮不少軍官,還是當年陳宧的老部下。

  雖然沒指望陳宧真的收服他們,但比起讓其他人過去,可以減少很多矛盾。

  他們三個師當中,隻要有一個師願意配合,陳宧的工作也好幹很多。為了支持陳宧的工作,張學文又是把薑登選的旅,擴編為一個師,送給陳宧調用。

  “沒問題。”

  陳宧這一次放出去,也是獨當一麵。雖然手底下的軍隊並不是都聽自己的話,但這不就是一個機會。如果幫助張學文搞定其中的一兩個師,那麽自己不僅可以穩定邊疆的功勞,還有幫助張學文消滅地方實力派的貢獻。

  不僅僅是對於自己的未來有很大的好處,更是會青史留名。

  因此陳宧點點頭。

  “還有,二庵將軍。駐守庫倫期間,對於俄羅斯那邊的軍隊情況也要隨時關注。”

  “俄羅斯?”

  “世界上誰都有可能成為我們的對手。我們要做的就是防範於未然。以後不打仗最好,一旦打仗我們也能有準備。當然要秘密的做,慢慢的做。可千萬不能真弄出什麽外交事件。”

  俄羅斯。

  中國和俄羅斯的邊界線很長,張學文是真不願意和俄羅斯這樣的大國產生太多的衝突。畢竟一旦中國和俄羅斯對抗,對於中國也是元氣大傷。

  那麽長的邊境線,就是擺上百萬大軍也不夠。

  除非一下能把俄羅斯打殘。可是這也是不現實的。俄羅斯目前擁有一億七千萬人口,而且還是老牌大國。中國根本就不可能真的打殘俄羅斯。

  既然如此,張學文就要考慮和俄羅斯的關係。

  千萬不能進行軍事對抗,那樣太耗費精力,太耗費財力。會嚴重的影響中國未來的戰略。可是中國在外蒙古、東北、新疆,甚至已經被俄羅斯吞並的西伯利亞,處處都有利益的對抗。

  這個度想要把握真是困難。

  和俄羅斯軍事對抗不合算,可是目前又不能不對抗。

  “我知道了。不過,想要真正控製蒙古地區,還有一個更直接的辦法。”

  “說。”

  “修路,最好是修鐵路。隻有我們的軍隊隨時隨刻可以進入蒙古,才會徹底斷了外蒙一些人的想法。”

  張學文點點頭。

  是啊。

  連接各邊疆,不讓他們出問題,最好的辦法的確是這個。鐵路能夠通到各個邊疆,這是加強中央統治最好的辦法。

  “這個我會考慮。”

  “巡閱使,我還有一個要求。”

  “請講。”

  陳宧的任務有些重。主要是因為陳宧隻能帶走一個師的部隊,在那裏不占優勢。

  “把鄧漢祥給我吧。”

  “你想帶他走?”

  “是。”

  張學文想了想,有些明白陳宧的意思。雖然鄧漢祥能力很出色,但陳宧這一次去庫倫,並不是一定要帶走鄧漢祥。但是他帶走鄧漢祥,也是從另一個側麵跟張學文表忠心。

  畢竟是去邊疆,還是一個隨時隨地都有可能脫離中國的邊疆。

  鄧漢祥是張學文第一嫡係。

  帶他一起走,是表示自己沒有其他的想法。對於陳宧這樣的小聰明,張學文心知肚明。但說實話,張學文也希望把鄧漢祥放出去。

  在張學文的旁邊,鄧漢祥已經不可能繼續升上去。還是需要去地方鍛煉。鄧漢祥馬上就是二十六歲,到地方鍛煉幾年,三十歲左右的時候就可以獨當一麵。

  對於跟著自己的嫡係,張學文也是很大方。

  “可以。讓他也去見識見識一下邊疆的大好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