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孫中山回國
作者:隨遇而安寫手      更新:2022-03-25 13:33      字數:3516
  “總理,克強先生的電報。”

  二次革命失敗。

  應該說是還沒有失敗,孫中山就去了日本,黃興去了香港。他們兩個人在二次革命還在進行的時候,就都離開中國,讓很多人詬病。胡漢民、廖仲愷、陳其美這些人則都是來到了日本。可是國內局勢變化很快,張學文突然出手,就搞定了袁世凱。

  而且張學文和國內各方實力派已經達成了一致。

  孫中山的國民黨連反應的機會都沒有。因為張學文根本就沒給他這個機會。

  甚至這一次二次革命的主力軍李烈鈞和柏文蔚兩個人,並沒有和國民黨高層商量,自己就和張學文達成了協議。更重要的是江西革命黨的大老人物,歐陽武公開宣布加入人民黨。

  這都讓國民黨這邊很是氣餒。

  “克強對於自身過於嚴苛。”

  孫中山歎口氣。

  黃興在電報當中自責自己在南京的失誤,檢討自己的錯誤。最後表示自己已經沒有精力繼續插手政治,隻希望好好地教教書,當個教書先生。忘孫中山能夠原諒自己。

  “輿論對他也不是很好。”

  廖仲愷回答。

  真的是如此。

  如果南京最後陷落,大家可能不說什麽。隻能認為是黃興當初無法力挽狂瀾而已。但南京奇跡般的抵抗了二十天,最後因為張學文的出擊,到最後都沒有陷落。可以說是創造了二次革命的一個奇跡。

  在馮國璋、張勳等四個師的圍攻之下,重創北洋軍,給他們造成萬人的傷亡。可謂是轟動全國。

  這樣鮮明的對比,讓輿論就對於黃興非常不利。

  以至於有人給黃興取個外號叫“逃跑將軍”。

  黃興是什麽人。

  那可是從加入同盟會開始,兩廣幾次的起義都是拿著槍衝鋒陷陣的人物。甚至幾次都差一點就要重傷而死。黃興是一個實幹派,更是一個把名譽看的非常重要的人物。

  這樣的人物被人諷刺為“逃跑將軍”,他豈能不受傷。

  因此意誌消沉,大家都是可以理解的。

  “那就讓克強先休息一段時間。讓他自己想通。我們立刻準備回國。”

  “總理,你有沒有想過我們回去要如何?”

  陳其美問了問孫中山。

  陳其美雖然是反對過孫中山武力討袁,但畢竟是孫中山的幹將。陳其美也是因為二次革命的牽連所以離開上海,但是他在上海的勢力很強大。孫中山回國還需要倚重陳其美。

  所以並沒有冷落陳其美。

  “先見見子清再說。”

  “總理,按照‘臨時約法’和國會選舉,我們國民黨可是大獲全勝。總理回去努力一下,完全可以以此進行組閣。”

  陳其美絕對是腦袋瓜相當好用的。

  在國民黨二次革命如此慘敗的情況之下,還是能夠準確的找到重新崛起的方法。不管二次革命如何,國會選舉是受到大家承認的正式選舉。

  而國民黨的確是大獲全勝。

  當然以國民黨單獨組閣很是困難,但是稍微拉攏一些小黨派,還是有足夠能力組閣的。拉攏人,不就是國民黨的拿手好戲。而且張學文是革命黨出身,肯定不能像袁世凱那樣。

  他一旦踐踏“臨時約法”,就會把自己在辛亥革命當中積累起來的名望全都輸掉。

  所以張學文不管心裏怎麽想,一定要承認國會選舉的正當性和合法性。既然如此,這一次國民黨大大方方的回去,讓張學文承認國會選舉,讓張學文重開國會。

  然後讓孫中山也好,讓其他國民黨大佬也好,進行國民黨為主的內閣。到時候國民黨照樣能夠崛起。

  宋教仁的願望不就達成了。

  袁世凱可以不折手段,陳其美看來張學文總不能使用武力手段。

  “我認為不妥。”

  陳其美的話剛剛出來,廖仲愷就反對陳其美的主張。

  “總理,對於這一次的事情我想了很多。總統和內閣總理之間的權力爭奪,會導致大家永無寧日。難道之前唐紹儀、陸征祥他們內閣的倒台,這一次的二次革命,大家一點沒有反思。張學文雖然不是袁世凱,但兩個人都有一樣是共同的。那就是兩個人都擁有絕對的實力。”

  廖仲愷是真的反思過這一次的二次革命。

  反思過為什麽會出現宋教仁的暗殺事件,為什麽會出現二次革命。為什麽袁世凱成為臨時大總統之後,內閣總理幾乎是幾個月換一次。

  廖仲愷對於這些都考慮過。

  “我們想用責任內閣製限製總統的權力,可是結果呢?袁世凱沒有讓步,袁世凱麾下的那些北洋軍將軍也不同意。其實張學文又何嚐不是如此。就算張學文同意,他麾下的二十萬軍隊怎麽想。和他一起入主中央的人民黨高層怎麽想。總理,我們要看到現實。目前的現實是我們如果再一次跟鈍初一樣,強硬的要組閣。那麽上一次的事情就會再次出現。”

  “哼。他張學文不是袁世凱,他也做不了袁世凱。”

  陳其美冷笑。

  “他張學文能夠到現在的位置,靠的就是同盟會出身,靠的就是首義功臣的名望。如果他把這些都拋棄,他還剩什麽。他不敢,不敢的。”

  對於張學文的問題,陳其美看的很準。

  張學文本人的確是非常不滿意“臨時約法”。但是張學文本人是絕對不會主動去否定“臨時約法”,也不會去廢除“臨時約法”。因為張學文入主中央的法理基礎就在這裏。

  “英士兄,你自己也說張學文能夠走到現在這個位置。他能夠走到這個位置,豈是簡單人物。當初仇蘊存在湖南大開殺戒,弄得湖南士紳膽戰心驚。你能說這裏麵沒有張學文的意思?如果真的逼得狠了,誰能夠保證人民黨就不會再次出現仇蘊存在湖南大開殺戒的事情不會再次出現。”

  “不要吵了。”

  孫中山製止了陳其美和廖仲愷的爭論。

  “我要先跟張學文談談。如若張學文真是開明領導,是一個可以領導中國的人。那麽支持總統製,也不是不可以。先回國吧。”

  …………

  “鬆坡,你和張學文有過合作。此人到底是什麽樣的人?”

  張學文正式成為中國的最高層。

  引起了國內外所有人的目光。包括各方實力派。梁啟超本人也是如此。本來梁啟超和袁世凱合作的很好,但沒想到袁世凱這位大人物說沒就沒了。

  弄得梁啟超都措手不及。

  現在張學文對於國內各大實力派都發出了邀請。裏麵有國民黨的孫中山、黃興等人,也有共和黨的章太炎、伍廷芳、孫武等人,統一黨的湯化龍、湯壽潛等人。

  其實共和黨和統一黨黨員非常重合,領導層都非常重合。

  然後就是民主黨的梁啟超。

  梁啟超並不認識張學文,對於張學文突然成為中國最高執政者,不知道應該怎麽對待。因此才會問自己最喜歡的弟子蔡鍔。

  “怎麽說呢?”

  蔡鍔頓了一下,道:“老師,張學文此人和同盟會的孫中山、黃興、宋教仁他們完全不同。孫中山、黃興、宋教仁都是理想主義,那麽此人就是實用主義。此人做事情非常縝密,每次出手都是一擊必中。他做計劃都是十年、五年、三年,甚至我聽聞他們人民黨連三十年計劃都有。此人從來不會隻看眼前的事情,一路走來都是有縝密的計劃。這個從他蟄伏湖南六年,在辛亥年間光複西南五省就應該知道。”

  “梟雄。”

  梁啟超立馬就說出來這句話。

  “謀定而後動,乃是亂世梟雄。年輕人不可小覷。張學文還沒有到三十歲?”

  “是。馬上就是二十九歲。”

  梁啟超是有大抱負的人。就如楊度說的那樣,玩政治的都是婊子,又有幾個願意從一而終。梁啟超也是如此,本來他和袁世凱合作很好。

  梁啟超甚至是自視甚高。

  “項城坐鎮於上,理財治兵,此其所長也。鄙人則以言論轉移國民心理,使多數人由急激而趨於中立,由中立而趨於溫和,此其所長也。分途赴功,交相為用”

  認為就是袁世凱和自己兩個人合作治理國家。

  可是他和袁世凱最多就是合作者。現在袁世凱死了,梁啟超當然是要找另外一個人繼續合作。張學文現在冒出來,梁啟超當然要考慮如何和張學文合作。

  “對於責任內閣製呢?”

  “他一定會堅決反對的。學生和他最大的分歧也是這一點。他雖然不是獨裁者,但同樣他也絕對不會把權力讓給其他黨派。國民黨想要責任內閣製,在他那裏絕對通不過。如果國民黨想要硬來,就不知道會發生什麽事情。”

  梁啟超歎口氣。

  總統製和責任內閣製,在目前的中國來說絕對是一個巨大的矛盾,是一個無法調節的矛盾。

  正是這個矛盾,才弄出了二次革命。

  “此人手段如何?是不是很激烈?”

  “這個說不好。”

  蔡鍔搖搖頭。

  然後道:“仇蘊存,老師應該知道。”

  “當然。”

  仇亮和蔡鍔他們關係很熟,當年留學日本的時候還是一起去的。仇亮在湖南留學生當中名氣很大,梁啟超更是大人物,所以梁啟超和仇亮是熟悉的。

  仇亮他們當年還去拜訪過梁啟超。

  “此人在辛亥革命之後,在湖南以雷霆手段處理了湖南會黨老大,還有不少士紳。殺的是人頭滾滾,一下處理了湖南會黨問題,震懾了湖南士紳。所以當時被撤職。要不是如此,這一次人民黨入主中央,他最低也能夠拿到一個重量級的內閣總長的位置。”

  “哦,還有這樣的事情。”

  “是,老師。張學文和仇亮兩個人是摯友,在日本的時候聽說是形影不離,回到湖南之後也一直是擔任組織的三把手。因此很多人都傳聞,仇亮那個事情就是張學文的命令。”

  梁啟超聽完之後點點頭。

  並沒有什麽反感。玩政治的,特別是爬到最高位置的人,如果沒有一點雷霆手段是不可能的。梁啟超最怕的反而是孫中山他們這些幼稚的政治家。

  “既然張學文邀請,那麽去看看。看看是何等人物。”

  “老師,我陪你一起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