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善後大借款
作者:隨遇而安寫手      更新:2022-03-25 13:32      字數:3271
  “看起來這仗是無法避免了。”

  林述慶剛死,才過了十來天,袁世凱跟五國銀行團簽訂了善後大借款。本來袁世凱是和四國銀行團談判,後來加入日本和比利時的銀行,就變成了六國銀行團。

  後來美國臨時退出六國銀行團,最後就變成了五國銀行團。

  袁世凱政府剛剛宣布和五國銀行團達成了善後大借款的協議。袁世凱為了善後大借款,和國際銀行團已經是談了快一年半的時間。

  這一次終於談妥了。

  “這簽的是個什麽玩意。”

  寧調元在一旁大怒。

  “借了兩千五百萬英鎊,還沒有到手就隻剩下兩千一百萬英鎊,少了四百萬英鎊。再看看這裏麵的規定,最後到我們中國政府手中的也不過是八百萬英鎊,七八千萬而已。但是我們以後要還多少錢,要還近七千萬英鎊。是可忍,孰不可忍。這不是賣國條約,什麽是賣國條約。”

  寧調元勃然大怒。

  激動地情緒根本就無法控製。因為這個借款實在是太離譜,對於中國實在是太不好。

  這筆借款,隻要簽下來,中國未來一段時間就根本緩不過來。這個未來一段時間可能是五年、可能是十年,反正短時間之內中國根本就看不到任何的希望。

  本來說是兩千五百萬的借款。

  可是這筆錢還要打八四折,也就是說實際給中國的隻有總款的百分之八十四,最後來到中國政府手中隻有兩千一百萬英鎊。但也不是說這就結束了。相反就是兩千一百萬英鎊,也不可能全部落到政府手中。因為五國銀行團規定,中國政府貸款這筆錢,先要還錢。

  滿清政府欠了外國很多債,因此袁世凱拿到錢之後必須得先把外債還了。這部分錢就是六百萬英鎊。

  然後就是賠款。

  他們表示因為辛亥革命,這些國家在中國都損失很多,因此袁世凱首先要賠償各國在這次革命當中的損失。這筆錢就是兩百萬英鎊。

  當然接下來還是還債。

  這一次還的不是滿清政府欠的債,而是中國各省政府欠他們的錢。其實說起來也是滿清政府欠的債,很多因為政府沒有錢,就攤給了每個省份。規定每個省份一年要還多少錢。不過因為辛亥革命,這筆錢也耽擱了不少。這筆錢是287萬英鎊。

  接下來就是裁撤各省軍隊的錢。

  袁世凱要拿出其中的三百萬英鎊作為遣散各地軍隊的費用。其實這筆錢袁世凱早就付了,是五國銀行團先給袁世凱墊款的,現在隻是收回去而已。然後就是政府辦公的費用,半年當中政府辦公費用需要五百五十萬英鎊。這也是有墊款,這一次都要收回去。

  然後就是全國鹽務整頓的費用兩百萬英鎊。

  之所以要整頓鹽務,是因為借這筆錢袁世凱就是抵押了中國鹽稅、海關稅及直隸、山東、河南、江蘇四省所指定的中央政府稅項。

  而且還有特別條款:今後未經銀行團允許,不得向他國借債;由外國人參加鹽稅征收,在審計處設華、洋稽核員,凡關於借款款項之領款單須有華、洋稽核員會同審核,簽押後方可提款;中國政府在北京設立鹽務署,由中國總辦1員、洋人會辦1員主管;各產鹽區設稽核分所,設中國經理、洋人協理各一員,共同擔負征收存儲鹽務收入之責任:人員的任免,由華洋總辦、會辦會同定奪;鹽區之鹽納稅後,須經華洋經理、協理會同簽字後方可放行;鹽務進款存於指定銀行,非有總辦、會辦會同簽字的憑證不得提用。

  看起來很多,其實說白了就兩個意思。

  一個就是以後如果沒錢還,不著急。我們繼續給你貸款,你不能去跟其他人貸款。反正這幾個銀行團願意不停地給中國貸款,然後用後一筆貸款還前一筆貸款。就這樣把中國的財政、金融牢牢地掌握在手中。

  另外一個就是,以後中國鹽務就是他們管。雖然說是中國和他們一起派人,但沒有他們的同意,連人員的任免中方都無法掌控。也就是說中國的鹽稅,以後就不掌握在中國手中。包括關稅都是如此。

  這樣扣來扣去,最後袁世凱真正能夠到手的資金隻有八百萬英鎊。也就是說袁世凱簽下這份善後大借款,看起來是兩千五百萬英鎊,實際拿到的隻有八百萬英鎊。

  可是最後要還多少錢。

  近七千萬英鎊。這筆善後大借款,中國要還五國銀行團七千萬英鎊。是目前中國一年財政收入的好幾倍。

  屈辱。

  隻能是這麽說。

  和當初孫中山僅僅為了一千萬銀元,把漢治萍公司賣給日本人一樣,都是恥辱。

  七千萬英鎊。

  將近七億銀元。這要怎麽還,才能還完。如果還這筆錢,加上庚子賠款,還有一大堆其他的賠款,中國政府真是什麽事情都不用幹。

  每年的財政收入大部分都要還錢。

  “八百萬英鎊,也不少了。”

  禹之謨臉色陰沉。

  他當年是湖南實業救國的領袖,當時也領導過西南商界的人反對從外國借款,反對讓外國占據中國的礦權等等。因此對於善後大借款他也是非常反對的。

  因為這樣的貸款利率太高,高的離譜。最後還錢,要還好幾倍的錢。不比民間的高利貸差多少。

  但他更擔心。

  的確,這一次名義上借了兩千五百萬英鎊,最後落到袁世凱手上的也隻有八百萬英鎊。但八百萬英鎊也不是什麽小數目,如果擴軍擴個四五十萬都不成問題。

  武器?

  隻要有錢,袁世凱立馬就可以從日本買進武器。有了八百萬英鎊,袁世凱就可以從容的對付國內的這些實力派。

  “是啊。”

  李根源也是臉色沉重的點點頭。

  “袁世凱一旦拿到這筆錢,一定會大肆拉攏南方手握軍隊的將領。然後會大肆進行擴軍。袁世凱本來就有近二十萬人,如果有了這筆錢,短時間之內擴軍到三十萬也不成問題。雖然可能都是新兵,但人數就足夠嚇人的。他這是在一步一步做著戰爭準備。”

  李根源是真的擔心。

  錢。

  隻要有錢,在目前的中國打造幾萬、十萬部隊都是輕鬆的。就如辛亥革命南京當初聚集十幾萬部隊,如果孫中山、黃興有錢,那麽直接北伐。

  別看當時袁世凱很牛氣,北洋軍很牛氣。可是當時的北洋軍沒錢,而且人數太少。一旦南京真的北伐,袁世凱還真不一定能夠撐得住。

  歸根結底都是錢的問題。

  一直製約袁世凱的也是錢。現在有錢了,這樣的袁世凱太可怕。

  劉公忍不住道:“我們怎麽辦?”

  “等吧。”

  張學文想了想道:“我們都能夠看出來,國民黨沒有理由看不出來。而且這才剛剛簽訂這份貸款合同,這筆錢要到位還需要時間。國民黨肯定不會坐以待斃。先看看局勢。我們繼續釋放一些善意,督促雙方坐下來談判。如果袁世凱的代表過來,就跟他們談判。告訴他們我們要廣西,還有甘肅、陝西、新疆都要名正言順的讓給我。”

  “拖。”

  譚人鳳一下就明白張學文的想法。

  “子清,我知道你的意思。你放心,我會和袁世凱的代表談判。跟他獅子大張口,一定會麻痹袁世凱。”

  “好。”

  張學文點點頭,道:“我們不能輕易動。但一動就要直擊敵人的命脈。袁世凱暗殺宋教仁、暗殺林述慶,現在又為了擴軍備戰,簽下這樣一個賣國求榮的大借款。實在是不配繼續擔任臨時大總統。”

  其實和李鏡清的暗殺一樣,宋教仁、林述慶的死都有一大堆的疑問。

  可是政治暗殺就是如此。

  就看你需不需要。

  張學文以後出兵,也是需要借口。張學文現在不停地呼籲袁世凱和孫中山坐下來談判,但也一直表示趙秉鈞必須要接受審判。不管和他有沒有關係,他都必須出現在法庭當中。不允許任何人破壞“臨時約法”。

  就是留了一個口子。

  一旦袁世凱和國民黨開始打起來,張學文就可以用袁世凱破壞“臨時約法”的名義出兵。

  而且隻有把宋教仁、林述慶的案子都扣在袁世凱身上,張學文未來的行動才會有合法性。因此對於張學文來說,宋教仁也好、林述慶也好,他們的死到底是怎麽樣的,並不是很關心。

  模糊就模糊吧。

  反正自己需要他們是袁世凱殺的,那麽就是袁世凱殺的。

  “現在我們做一下分工。譚老主要負責和袁世凱、國民黨的人談判,譚老談判的內容你可以自己掌握。仲文兄、雪生兄,越是這個時候越要約束好我們黨員的一舉一動。”

  “好。”

  張學文繼續道:“仙霞兄,我們的報紙要始終關注袁世凱和國民黨的消息。不能太溫和,但也不能太激烈。可以有激烈的文章,但也要有穩重的文章。既不能讓人忘記,如果忘記了,以後我們怎麽動員大家。可是也不能太激烈,讓袁世凱注意。我們的態度一直都是袁世凱和國民黨坐下來談談,盡快的解決宋教仁的案子。”

  “我明白。”

  寧調元點點頭。

  張學文然後對禹之謨和張謇道:“雖然看起來戰爭一觸即發。但我們西南不能亂,我們的建設不能亂。兩位要繼續按照我們之前的規劃,建設我們西南。”

  “好。”

  “那我們就按照分工,希望不要出現太多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