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孫中山的代表
作者:隨遇而安寫手      更新:2022-03-25 13:32      字數:3487
  “仲愷兄,何不先發個電報,也好讓我去迎接你。”

  張學文最近除了川漢鐵路重新開工之外,就是來到武昌視察。當然名義上是視察,但張學文準備在武昌和軍隊高層談談。戰爭並不是說張學文說一句打,就能夠順利打起來的。

  要讓前線的軍隊將軍們都能想明白。

  這樣才能夠積極。

  而且要讓他們有所準備,才能夠順利打起來。

  武昌這邊張學文是囤積精銳部隊。有張其鍠的第一軍,有林祖坤的第四軍,還有彭遂良的第五師。在武昌周圍總共有七個師的部隊。

  一個個都是滿編的部隊,而且是一個師兩個旅一萬人的部隊。總共有七萬人放在這裏。

  因此張學文要先統一一下這裏的思想。

  沒想到在武昌見到了廖仲愷。

  廖仲愷也是孫中山的嫡係,一直跟著孫中山革命。辛亥革命之後先後任廣東任都督總參議、總統府財政部長兼廣東省財政廳廳長。

  是目前廣東地區同盟會的大佬之一。

  張學文其實和廖仲愷不熟,因為廖仲愷一直和廣東地區的革命黨關係很好。張學文在日本的時候活動範圍也不廣。並不是太熟悉廖仲愷。

  “不敢有勞巡閱使。”

  “仲愷兄,你這麽說我就生氣了。我們之間何必這麽生分。”

  廖仲愷隻是笑了笑。

  生分?

  兩個人本來就不熟悉。而且你這位西南王都公開退出同盟會,成立一個新黨派,還有什麽生分不生分的。可以說大家都已經是分道揚鑣了。

  如果自己太親熱,說不定你先不高興了。

  “來,仲愷兄,嚐嚐我湖南毛尖。”

  茶。

  是個好東西。

  自從張學文開始嚴格控製茶、鹽、酒、煙幾個東西,然後收重稅之後財政收入是蹭蹭的往上漲。西南五省這幾樣東西的產量很多,收入也非常高。

  也讓張學文明白,為什麽自古以來這幾個東西都是國家嚴控的。

  因為利潤實在是太豐厚。

  未來自己入主中央之後,一定要更加嚴控這幾個東西。現在外國人從中國買走茶,都是相當低廉的價格。張學文未來控製茶葉,一定會提高一倍的價格賣給外國人。

  “巡閱使,我今天來是有件事情想和你談。”

  “說。”

  廖仲愷一個廣東省財政廳長,千裏迢迢來到武昌,怎麽可能沒有事情。而且廖仲愷是從廣東直接進入湖南,來到長沙的。在這裏聽到張學文在武昌,又從長沙來到了武昌。

  “宋教仁被暗殺,現在有證據表明是趙秉鈞和洪述祖。巡閱使,你們人民黨是什麽意思?”

  張學文早就想到了這一點。

  現在最大的事情就是宋教仁被暗殺的事情。廖仲愷是孫中山的嫡係人馬,來到這裏找張學文除了這件事情還能有什麽事情。

  “仲愷兄,我們人民黨開會討論過。我們認為現在既然是共和,首先要盡可能的在‘臨時約法’的框架之內解決問題。要讓趙秉鈞和洪述祖接受法庭的審判,如果袁世凱真的牽涉在內,我們就在國會彈劾袁世凱。然後審判袁世凱的罪。”

  聽到張學文一本正經的話,廖仲愷是目瞪口呆。

  對於張學文他不熟悉。

  因為兩個人以前沒有什麽來往。但是對於張學文,廖仲愷是不會小看的。張學文本來是同盟會的小輩,但是蟄伏湖南六年時間,辛亥年一飛衝天,成為西南王。

  這樣一個心思縝密,一步一個腳印的人,絕對是精明過人的人。

  可是這句話說的太幼稚。

  廖仲愷一個書生都看的很明白。“臨時約法”是個什麽東西,能約束得住袁世凱這樣手握十幾萬大軍的人。也隻有那些幼稚的人相信,廖仲愷都不相信。

  張學文能相信?

  “巡閱使,總理希望武力討袁。希望人民黨和我們一起,徹底推翻袁世凱的統治。我們國民黨願意推舉巡閱使為大總統。”

  張學文搖搖頭,道:“仲愷兄,我們最起碼應該先要努力一下,在‘臨時約法’範圍內解決問題。如果袁世凱破壞‘臨時約法’,到時候我們再去考慮付諸武力。”

  “巡閱使怎麽還對袁世凱抱有期望。總理一直認為袁世凱是‘軍政’、‘訓政’的最佳領袖,可是他公然暗殺宋教仁,公然踐踏‘臨時約法’,讓總理是失望透頂。我們怎麽還能相信他。”

  廖仲愷急切的道。

  不過廖仲愷這句話,突然讓張學文明白了一些東西。

  一些張學文之前無法理解的問題。

  甚至張學文突然有些開始理解孫中山前後態度的變化。對於孫中山的主張,張學文是了解很多。孫中山在1906年製定了同盟會的《革命方略》,裏麵詳細介紹了中國革命未來政治演進的模式。

  分為“軍法之治”、“約法之治”、“憲法之治”,這三個模式後來孫中山總結為“軍政”、“訓政”、“憲政”。

  因為孫中山認為中國幾千年的帝製,帶來的是“暴政”和“愚民”兩隊雙胞胎。兩者的相互配合,使得中國封建社會維係了幾千年時間。暴政之下,隻有愚民才能是“順民”,否則便是“刁民”。所以最後活著的都是“順民”,也就是“愚民”。真正敢於質疑的暴政的,基本上都已經被殺光。

  所以對於他們不能立即實行民主,因為他們是不可能理解民主。

  正因為中國存在如此的問題,所以孫中山才弄出了“軍政”、“訓政”、“憲政”的共和三個階段。在孫中山眼中,“軍政”、“訓政”時期需要的是開明專製。聽起來有些別扭,但意思很簡單。

  那就是讚成強人政治,希望一個開明的強人帶領中國走過“軍政”和“訓政”階段,讓中國可以順利的過渡到“憲政”。因為孫中山認為剛剛革命之後,全國動蕩,為了穩定全國政局,是需要強人政治。

  一個能夠穩定中國局麵的強人。

  而且希望這個強人是一個開明的人,穩定中國局勢的同時,還能夠教育人們。讓他們從“順民”,變得明白什麽是共和、民主。之後帶領大家走入“憲政”階段。到了這個時候,中國就可以結束強人政治。

  當然孫中山提出這些《革命方略》的時候,是希望同盟會來完成這個任務。也希望自己就是那個強人政治人物。所以才會在南京臨時政府成立的時候,極力讚成總統製。

  後來為了限製袁世凱的權力,同意責任內閣製。

  但從孫中山後來的表現來看,依舊是讚成強人政治。孫中山北上和袁世凱幾次交談之後,認為袁世凱真的很有能力。因此從那個時候開始,孫中山非常推崇袁世凱,認為袁世凱可以成為孫中山心目中的那個強人。

  因此他到處都說袁世凱的好話。

  反過來安撫那些同盟會激進派,希望他們放下成見,支持袁世凱。

  當然孫中山雖然推崇袁世凱,但認為袁世凱隻能擔任“軍政”、“訓政”時期的領導,等到“憲政”就需要一個更加開明的領導。不需要袁世凱這樣的強人政治。這個時候需要的是自己這樣擁有現代政治意識領導人。

  這麽一想張學文有些豁然開朗。

  其實孫中山的想法從來都沒有變,他一直認同的都是強人政治,認同的是一個開明專製。就算是後來孫中山在廣東成立廣東革命政府,也是讚成這個想法。

  這就能夠說明孫中山在前後對於袁世凱態度的變化。

  同樣宋教仁也是如此。

  他也是始終如一。

  從開始他就讚成責任內閣製,隻不過同盟會反對太多,沒能夠通過。他積極促成南北和談,並不是真的害怕北洋軍,也不是陳其美、馬君武批評的那樣出賣革命黨利益。

  而是他認為責任內閣製才是中國走向文明政治的第一步。

  他在南北和談的時候,他積極努力促成和談,和袁世凱友善。但國會選舉之後,他的態度越來越硬朗。其實很多人看起來宋教仁前後態度大變。

  之前害怕袁世凱,害怕北洋軍。選舉勝利之後得意忘形,狂妄無邊。

  被很多人批評。

  但仔細想來,宋教仁不管是什麽時候,他的政治主張一直沒有變化,那就是責任內閣製。所謂的對待袁世凱有變化,也隻是在這個主張的基礎上。

  看來自己當初看事情很多也是隻看到表麵。

  不管是孫中山、宋教仁他們的行為多麽幼稚,但他們其實都沒有放棄自己的主張,都是按照自己的政治主張行事。他們都是一個有自己政治主張的政治家。

  自己以前真的小看他們了。

  一瞬間張學文想的很多。

  “巡閱使,巡閱使。”

  “哦。”

  張學文反應過來。

  然後看著廖仲愷有一些慚愧。不管是孫中山,還是宋教仁,相比起他們自己想的太多、考慮自己利益太多。孫中山、宋教仁不敢說他們都是心底無私的革命家,但比張學文純粹很多。

  不過張學文很快讓自己忘記這些。

  有自己的革命主張是一回事情,能不能實現又是另一回事情。

  宋教仁已經為自己的責任內閣製付出了性命。雖然後世對於他的死有很多爭論,但他一定是死於政治暗殺,這是毋庸置疑的。

  而孫中山的強人政治,甚至他的“軍政”、“訓政”、“憲政”的說法,還是有很多可取之處。隻不過孫中山想的很美好,但真正付諸行動卻差強人意。

  他希望自己是那個政治強人,讓中國慢慢的成為真正的共和國家。

  可惜他能力不夠,無法成為那個政治強人。

  因此張學文道:“仲愷兄,如果袁世凱破壞‘臨時約法’,我們人民黨絕對不會置之不理。但是現階段我認為還應該是在‘臨時約法’的框架內解決問題。如今貿貿然起兵反袁,我認為是不正確的。”

  最終廖仲愷是失望當中離開了武昌。

  如果張學文願意起兵,那麽國民黨加上人民黨的力量,還是很有可能擊敗袁世凱的。可是看到張學文的態度,廖仲愷是非常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