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川漢鐵路
作者:隨遇而安寫手      更新:2022-03-25 13:32      字數:3573
  1913年1月18日,湖北荊州。

  熱熱鬧鬧。

  因為今天是川漢鐵路正式開工的日子。本來張學文的計劃當中,川漢鐵路不會這麽快開工。但是因為1912年的財政情況比1911年好了好幾倍,財政收入猛增三千多萬。

  當然這些錢主要是該收的稅都收上來,然後隨著那些地主投資商業的熱情大漲,弄得西南五省的經濟非常活躍。不過這還是開始。

  1913年的情況,肯定會比1912年好很多。

  因為株洲經濟園區的發展越來越好,開始帶動湘潭、衡陽、長沙這一區的發展。這裏會成為張學文著力打造的工業園區。西南重工業會在這裏誕生。

  其實如果滿清政府稅收能夠嚴格,他們每年在西南五省也會比原來多收一千萬。現在張學文嚴厲打擊逃稅的情況,然後根據情況重新製定了一套稅收政策。

  所以財政收入才會猛增三千萬。

  這還是張學文裁撤了西南五省的厘金局之後的收入。如果厘金局沒有撤掉,估計今年的稅收還能增加千萬。

  當然支出也跟著增加。皇權不下縣,等於說是縣一下並沒有朝廷正經的幾個機構。但是現代工業社會,想要控製地方,那麽權力要深入到鄉鎮。

  而權力要深入到鄉鎮,那麽國家部門就要深入到鄉鎮。

  還有以前滿清的做法是,一個縣令要養活很多人。包括自己的師爺幕僚等等。但是新政府的架構是,這些人都會成為政府工作人員,工資都是政府來管。

  因此行政支出多了很多。

  然後就是軍費。

  本來西南五省,包括陝西、甘肅等地的軍隊加起來,能有十萬就不錯。但是辛亥革命之後,部隊數量猛增,變成了近二十萬。而且都是槍炮這類武器,花費就更多。

  因此看起來財政收入增長很快,但剩餘並不算很多。

  不過也可以新開一條鐵路。反正川漢鐵路兩千多公裏,想要修起來也不是一時半會能夠修完的。估計少說也需要五六年、七八年甚至更長時間。

  而且更重要的是,張學文準備用這樣的做法告訴袁世凱,自己隻想當一個西南王。

  最起碼最近一段時間並不想跟你打仗。

  “岑公,這條鐵路如果能夠連上,一定能夠帶動四川和湖北共同發展。”

  岑春煊作為西南鐵路總辦也參與了今天的儀式。張學文每次麵對岑春煊都是非常尊重。不過岑春煊是鬱悶的。因為他先是跟西南富豪談,但沒有一個人願意投資。

  他們一個個都看人民黨,看張學文的臉色。

  你岑春煊以前很厲害,但是掉毛的鳳凰不如雞。現在的你算個什麽。

  這讓岑春煊很是鬱悶。

  “是啊。希望能夠順利,不要再出現變故。”

  岑春煊搖了搖頭。

  川漢鐵路其實是早在十年前就開始規劃,三年前湖北段的宜昌府就已經開工。可惜後來的保路風波、辛亥革命都影響了川漢鐵路的建設。

  國家安定,才能夠進行建設。

  “巡閱使,宋教仁被暗殺,會不會從政治風波進入戰爭?”

  岑春煊隨口問道。

  張學文也是隨口答道:“那要看事情的發展。我是非常反對用武力解決問題,現在中國好不容易穩定下來。你看現在西南這邊建設的如火如荼,我真不希望影響西南的發展。我們人民黨會努力周旋在總統和國民黨之間,希望大家能夠心平氣和坐下來談談。”

  切。

  岑春煊這是個老狐狸。

  既不是袁世凱的人,也不是國民黨的人,更不是張學文的人。這位老奸巨猾的,任何一個問題都不可能是隨意的問,都帶有一些試探。

  張學文也不是傻子。

  不會給岑春煊交底。

  “是啊,別打仗最好。”

  岑春煊像是毫不在意。

  張學文跟著岑春煊兩個人到處看看,突然看到一個人,張學文立馬走上前去,道:“姚琴先生,川漢鐵路就拜托你了。”

  姚琴先生,說的是李稷勳。

  李稷勳今年都已經五十一歲。李稷勳此人在考中舉人之後,並沒有直接去參加會試。而是在家鄉秀山任秀山鳳鳴書院院長,於當年冬月開始撰寫《秀山縣誌》。

  李稷勳用了幾年的時間完成了這邊《秀山縣誌》。全誌十一篇,二十四卷21萬餘字,勘稱當時秀山之巨著。就是後世研究曆史,這都是會引用的正史材料。

  後來他參加考試,正好是戊戌年。但是他拿到了二甲第一名,所以有個稱號叫“戊戌傳臚”。此人雖然是傳臚,但是很務實。

  因為當時正是變法的時候,他回到家鄉辦理礦務局,當時查勘清溪、孝溪溝有銻礦,縣人集資開采,推舉李主其事,發展銻礦業。隨後李稷勳進京,皇帝欽批在翰林院任庶吉士,授編修。1904年任郵傳部左丞參議。

  川漢鐵路開辦的時候,讓李稷勳負責湖北宜昌的修築。

  但是才剛剛開始修起來,就有了保路風波和後來的辛亥革命。當時他手底下有幾萬工程工人,因為大亂根本就無法下發工資。

  李稷勳當即就表示“我有一日命在,決保諸君不死,我有一日飯吃,決保諸君不饑。”,以此來安撫建築工人。而且還把當時的護路部隊八百人送給進入宜昌的熊克武部隊。

  因此張學文重新開始川漢鐵路之後,任命李稷勳擔任川漢鐵路湖北段執行總辦。

  “不敢,隻希望能夠在有生之年看到川漢鐵路正式通路。”

  “哈哈哈。”

  張學文大笑,然後握住李稷勳的手道:“姚琴先生,你說的太消極了。未來十年中國最少應該修建萬裏的鐵路,未來的中國鐵路事業還需要你。你可不能說這種喪氣話。”

  “希望如此,希望如此。”

  “不是希望如此。姚琴先生,時不我待。中國太大,想要發展首先就要發展交通。而發展交通,首要就是發展鐵路。以後我就寫一個標語:國家要強大,人民要想富,首選修鐵路。”

  “如果是那樣就太好。”

  李稷勳連連點頭。

  對於李稷勳來說,孫中山說的十年修十萬英裏這樣的話,他根本不相信。因為他本人就是修鐵路的,修鐵路有多困難,沒有人比他更清楚。

  雖然張學文的目標小了很多,隻有十年修一萬裏。但就算是這樣,李稷勳都知道不是那麽容易完成的。

  一萬裏。

  需要投入的資金會是上億,這麽多的錢,目前中國的情況想要籌集是非常困難的。

  “姚琴先生,我想跟你提出一個意見。”

  “巡閱使,請講。”

  “川漢鐵路,我知道他非常困難。但我希望在修建這條鐵路的同時,你能夠培養一個出色的工程團隊,千萬不要讓他們解散了。以後想要全國修築鐵路,就需要這樣有經驗的工程團隊。我準備以他們為核心,以他們為種子,擴大工程團隊。這樣以後我們修築鐵路,才不會缺少這方麵的人才。”

  “這沒有問題。”

  李稷勳一下明白了張學文的意思。因此他拍拍胸脯保證道:“現在這裏的六萬人,當中有三萬多人都是曾經參與過宜昌段的人。隻要完成湖北段的工程,這些人都會有足夠的經驗。我保證,不會讓他們離開。”

  “我代表中國的鐵路工程,謝謝姚琴先生。”

  張學文不希望這些有經驗的工人,在結束這裏的活之後,就都回家。那樣就太浪費。應該是組建一個專業的工程團隊,未來繼續修築中國的鐵路。

  “還有,多多觀察一下有能力的人。提拔一些有能力的人,能夠領導這些工程團隊的人。未來都是一顆顆小種子。”

  “我明白。”

  張學文對於川漢鐵路是寄予厚望的。希望從這裏走出未來鐵路工程的苗子。所以繼續道:“姚琴先生,我還準備在這裏成立一個鐵路大學。不要錢,隻要是想學習鐵路方麵知識的,都可以來參加。我希望那些工程師抽出一點點的時間,來教教這些學生。而且讓這些學生跟著大家實地學習。”

  幾年幾年那樣學習,張學文沒有時間。

  沒有時間、沒有金錢、沒有人才讓他們舒舒服服的學習。張學文隻能是讓他們邊幹活邊學習。張學文相信學生當中會有人願意學習鐵路,這些工人當中的一些聰明人也會願意學習。

  在實戰當中學習,是最快的。

  李稷勳這一次沒有痛快的答應,而是沉默片刻道:“這個你應該和胡棟朝商量。他同意,那麽我也沒有意見。”

  胡棟朝。

  川漢鐵路湖北段的總工程師。

  張學文點點頭,道:“隻要你沒有意見就好。胡工程師那邊我會商量的。”

  …………

  “胡工程師,對於我的提議你怎麽看。”

  胡棟朝。

  這是畢業於天津北洋大學堂,取得了工科學士。然後留學美國,在美國康奈爾大學拿到了土木工程碩士學位。在這裏他就是專攻鐵路橋梁。

  是目前川漢鐵路的總工程師。

  “提議是不錯。但我沒有那麽多時間。因此我對於學生有以下要求。”

  “請講。”

  胡棟朝的脾氣不是很好。

  不過張學文不在乎。胡棟朝算是目前的中國除了詹天佑之外,最好的鐵路工程師之一。這樣的人才未來有大用。有點脾氣怕什麽。

  “我不要那些亂七八糟的學生。我的學生必須要參加川漢鐵路的建設當中。在實踐當中學習,這是最快的辦法。我有七名助理工程師,都可以擔任老師的職位。”

  “可以。所有學生都參加建設。”

  “最好是那些學習過測繪的。還有我準備從這些一線工人當中選擇一些學生。”

  “可以。”

  張學文都是點點頭。

  “我如何教學生,不能幹涉。”

  “沒問題。”

  張學文明白了胡棟朝的意思。

  鐵路大學可以在這裏辦,但你隻要給錢就行。其他的怎麽選擇學生,怎麽教他們,都是他的事情。包括張學文在內,都不許幹涉。

  但張學文還是都同意。

  “胡工程師,那麽我就拜托了。我希望你能夠培養出未來和你一樣出色的人才。讓他們能夠為祖國的鐵路發展盡一份力。”

  張學文就這樣在川漢鐵路沿線不停地晃蕩。

  告訴袁世凱,比起宋教仁的案子,我更關注西南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