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工業發展的模式
作者:隨遇而安寫手      更新:2022-03-25 13:32      字數:3836
  “真的這麽快?”

  “隻要有錢,什麽都不是問題。”

  1913年1月6日,張學文是再一次來到了株洲。

  因為一件讓張學文都吃驚不已的事情在株洲發生。自從五月份在這裏成立西南發電機公司之後,到現在也不過是過了七個來月,但第一台發電機竟然是研製成功。

  這讓張學文是怎麽想都想不明白。

  發電機?

  這可是發電機。

  在張學文想來,這裏的技術人員怎麽也應該努力幾年時間才能夠造發電機。沒想到才剛剛過了半年時間,發電機就造出來了。

  “巡閱使,其實發電機並沒有多少技術含量。隻要懂得裏麵的原理,做一個簡單的發電機還是沒有問題的。隻要有能力,就是一個人在家裏弄一個小型的發電機都是有可能的。而且我們還邀請了不少外國技術人員。”

  鄧澤如給張學文解釋。

  鄧澤如是廣東人,十八歲的時候來到馬來西亞打工。後來他認識了一個貴人,那就是陸佑。後來他開始擔任陸佑的代理人,開始憑借著陸佑發家致富。

  1907年的時候認識孫中山,加入同盟會,成為孫中山在南洋很出色的幫手。開始擔任同盟會馬來西亞分會的會長,給孫中山多次籌款。

  辛亥革命之後,孫中山邀請他擔任廣東都督府實業司司長、官錢局總辦,但他都是拒絕。然後繼續在馬來西亞做生意。

  鄧澤如認為自己不是做官的材料,反而更喜歡做生意。

  這一次陸佑和南洋富商投資兩百萬在發電機公司,鄧澤如也投入二十萬。成為了這家公司的總經理,負責公司的日常事務。陸佑和很多南洋富商對於這家公司寄予厚望。

  他們都認為中國未來對於電力的需求很大,因此相信對於發電機的需要也很大。

  目前因為都是從國外引進發電機,特別是從西門子公司引進。

  所以發電機很貴。

  一個小小的二百千瓦的發電機,賣給中國人都是十幾萬銀元。如果是一些大型的發電機,那就更貴。中國人買這些發電機價格就貴了好幾倍。

  這麽大的一個市場,誰不眼饞。隻不過之前他們都不願意投資這樣的公司,因為這樣會得罪洋人。而且中國國內更信任外國人。

  他們就算是早了發電機廠,也不知道應該賣給誰。

  現在有張學文撐腰,他們當然是願意插足這個生意。

  張學文一邊聽著鄧澤如的介紹,一邊來到發電機旁邊,仔細看了看。相比起石龍壩水力發電廠引進的西門子發電機來說,西南發電機公司打造的發電機看起來很是笨重,而且外觀也不好看。

  但對於張學文來說這不是什麽大事情。

  “裝機容量是多少?”

  “七十千瓦。”

  張學文點點頭。

  七十千瓦應該是容量非常小的小型發電機。不過對於現在的中國來說,這樣的發電機也是自己無法造出來的。現在這個發電機,估計算是中國第一台自己建造的發電機。

  “這樣的話,我們發電機公司就能夠生產發電機了?”

  張學文真的是非常高興。

  雖然裝機容量很小,但也是自己公司生產的發電機。如果未來我們自己能夠生產發電機,那麽就算是質量有些不如西門子這些歐洲公司,但張學文也一定會大力采購自己企業的發電機。

  好讓他們有足夠的資金,進行技術上的革新。

  張學文未來計劃是五年之內,在西南五省那些大城市最起碼都要有發電廠。就算無法供應全城的電,但最起碼應該要有電廠。

  如果按照這個計劃,張學文需要的發電機是不少的。

  最起碼裝機容量超過一萬。

  如果買西門子的發電機,也需要買好幾十個。幾十個幾百千瓦的發電機,這個時候價格可是相當昂貴。要是全買的話,光是買發電機就需要上千萬的資金。

  因此張學文是迫切希望中國能夠有自己的發電機。

  “巡閱使,不是這樣的。”

  鄧澤如並沒有因為張學文問的有些業餘,就小看張學文。反而是非常耐心的給張學文解釋道:“能夠造出來和能夠生產是兩種概念。我們雖然製造了第一台的發電機,但這完全是大家手工製造的。而且現在製造的發電機也是一個裝機容量才七十千瓦的小發電機。我們現在還沒有大規模生產的能力和技術。”

  “也就是說,我們還不能批量生產?”

  “是。”

  張學文忍不住歎口氣。

  聽說製造了第一台的發電機公司,張學文還以為我們終於擁有了可以製造發電機的能力。但是按照鄧澤如的意思,現在僅僅是有了製作第一台發電機的經曆,還無法進行批量生產。

  無法批量生產的意思就是無法賣出去。

  不過張學文很快就恢複信心。能夠造出第一個,就能夠造出第二個。因此笑著道:“遠秋兄,不怕。既然有了第一次,那麽我相信離批量生產不遠。你跟我說說,有什麽需要政府幫助的沒有?”

  “人,我需要人。”

  “人?”

  “是。我需要掌握一些工業知識的人。至於要批量生產需要的一些及其設備,我們會從歐洲引進。”

  聽著張學文是再次苦笑。

  雖然打造出了第一台發電機,但是造發電機的機器卻要從國外引進。

  機床。

  號稱是工業母機的機床,這才是工業的基礎。看起來自己在工業的想法上也出現了一些偏差,而自己下麵的這些人,也沒有幾個人真正懂得工業化,懂得工業。

  大家本來都是想要打造一些廠子,打造一些工廠。或者是弄幾個礦場,那就是工業化。但是張學文突然感受到了,大家都太過小看工業。

  和之前的那些洋務派是一樣的問題。

  工業要發展,看起來要從最基礎開始。難怪新中國的重工業會是那麽艱難的起步,艱難的發展。因為工業不是幾個工業廠的問題,而是一個發展的體係。

  這麽一想,張學文開始有些豁然開朗。

  是啊。

  不能太著急。

  工業也好,經濟發展也好,都是需要一步一步的走。饅頭要一口一口的吃,不要想著一下吃成胖子。還是要沉住氣,中國落後實在是太多。

  就說說機床。

  中國還沒有可以製造機床的。目前的漢陽兵工廠用的機床也都是國外引進的。而機床的發展曆史是怎麽樣的。機床的曆史很久,但以前都隻是一些設想或者是簡易的。

  而第一次出現精密機床還是一百四十年前的英國。隨著蒸汽工業的發展,開始出現精密的機床。經過一百多年的時間,英國、美國他們的機床已經發展到了一個驚人的地步。

  特別是1900年進入精密化時期。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單一的車床已逐漸演化出了銑床、刨床、磨床、鑽床等等,這些主要機床已經基本定型

  而中國很多人連機床的概念都沒有。

  包括張學文開始也是沒有想到關於機床的問題。

  這就是差距,這就是落後。

  不過雖然感到感慨,但張學文並沒有失去信心。我們落後是明白的事情,隻要我們找到一個正確的方法,我們是可以追趕他們的。

  短時間之內張學文想的很多。

  “遠秋兄,你應該知道。我們現在也是到處都缺人。這樣我去大學那裏給你找幾個人。”

  “好。”

  鄧澤如是需要產業工人,需要技術員。

  可是這些東西在中國是稀罕物。產業工人,沒有工業的中國去哪裏找產業工人。中國見到過機床的人,加起來能有幾萬人、幾十萬人?

  技術員就更不用說。

  “遠秋兄,我希望你們的發電機能夠快點批量生產。到時候我們需要的發電機不是一台兩台,而是十台、二十台,甚至是上百台、上千台。當然這個僅僅是西南五省,如果放在全國那需要的就是幾千幾萬台。因為到時候需要的裝機容量會是幾萬、幾十萬、甚至隨著發展會是幾百萬千萬。”

  “所以遠秋兄,發電機的市場非常廣大。隻要你們有本事,那麽未來是光明的。”

  張學文可不是扯淡的。

  2013年的時候,中國的總裝機容量是十二億五千萬千瓦。不說這個時候,就說說新中國成立三十年到1978年的時候,裝機容量已經是超過了五千萬千瓦。

  這是一個多大的市場。

  隻要拿下其中的五六分之一,那麽銷售額就是驚人的。

  “巡閱使,你放心。有了第一次的經驗,我估計也就是一兩年之內我們就能夠大批量的生產發電機。當然技術上可能不如西門子這些公司,但應該是能用的。”

  “好。”

  張學文視察完發電機廠,回來的時候還是比較高興。這個時代還沒有技術封鎖,雖然重要的東西他們還是保密,但比不上後來。

  因此這個時代隻要你敢於學習,還是能夠學到很多東西。

  派遣留學生就是如此。

  如果是後來新中國的時候,你就算是派遣留學生到西方大國,他們也不會把真正的高端技術交給你。但是現在隻要你有實力,是有可能學會的。

  什麽高端機床,隻要你給錢,他們就都會賣給你。

  “少屏,你認為如何?”

  “雖然落後,但我們正在追趕。”

  “哈哈。”

  朱少屏此人是文人,很多這個時代的文人,更喜歡在辦報紙、辦學校等等。如果不是職業革命家,是很少參加政治。但是朱少屏是一個非常純粹的文人,卻加入到新政府當中。

  目前擔任張學文的秘書,張學文幾乎所有的文稿都是他幫著潤色的。

  “少屏,回去跟陳嘉庚陳先生聯係。告訴他,我需要目前世界前言科學、目前世界技術發展方向的所有資料和發表的文章。當然還有西方理工科大學使用的各種教材,有多少要多少。隻要他給我運送過來,我就會高價收購這些書。”

  科學技術。

  光是留學,人數還是太少。國內的教育要發展。

  大規模的引進外國的書籍,讓國內的科學家、技術人員有參考資料,這是必須的。就如發電機的原理並不複雜。後世隻要是畢業中學,都知道大概的原理。

  但是對於這個時代的中國人來說,發電機?

  這是什麽東西。百分之九十多的人聽都沒聽過什麽是發電機。

  “好。”

  “你再派人到兩廣地區和江浙滬那邊,隻要是會洋人話的,不管是英語、法語、德語還是其他語言都可以。我要組織人翻譯這些書籍。”

  “是。”

  大規模翻譯,如果沒有足夠的知識,很多翻譯會出現問題。但張學文沒有辦法,隻能是選擇這樣的本辦法。如果當中出現什麽問題,需要以後慢慢的改正。

  但現在隻能如此。

  大規模普及現代教育,可是國內都沒有什麽成熟的書本。還是從外國人那裏取經最為迅速。

  “回去吧。看起來我們要做的事情還很多。”

  工業,工業。

  看起來自己要耐下心,從最基礎開始慢慢的做起。不要老想著一口氣吃成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