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緊張的氣氛
作者:隨遇而安寫手      更新:2022-03-25 13:32      字數:4040
  “宋鈍初,這是有些得意忘形了。”

  張學文放下報紙搖了搖頭。

  後世很多人都在分析宋教仁的暗殺,到底是誰幹的。有說是袁世凱的,也有說是孫中山的,還有說是陳其美的,反正各有各的理由。

  不過看了最近宋教仁的一番言論之後,張學文反而認為袁世凱是真有殺害宋教仁的動機。

  實在是宋教仁太狂妄。

  自從國民黨取得了大勝,張學文的人民黨支持國民黨組閣、支持宋教仁擔任內閣總理之後,宋教仁開始在全國講演。他的內容隻有一個。

  那就是責任內閣製。

  開始他隻是表示,總統是虛位的。因為按照南京臨時政府公布的“臨時約法”,其中規定的國務員的副署權、內閣用人必須經過臨時參議院同意、凡加重國庫負擔的契約需要臨時參議院批準等規定。

  其實說白了,總統可以提名國務員,可以製定一些政策,但是參議院有權力否認。

  光是這條規定,就是嚴重的製約總統的權力。而隨著宋教仁離內閣總理越來越近,他的一些言論也是越來越出格。

  就如這次在上海的發言。

  這次算是宋教仁比較詳細的介紹自己的政治主張。他認為中國應該完全實行責任內閣製,國家的權力應該隸屬於內閣總理。總統隻應該是一個象征性的職位。

  更狂妄的是,宋教仁竟然是直接表示。如果袁世凱不遵守“臨時約法”,不尊重內閣,那麽完全可以重新選舉一個新的總統。

  國會選舉結束了,但是民國大總統的選舉還沒有開始。

  袁世凱目前隻是一個臨時大總統。如果宋教仁成為內閣總理之後,在接下來的總統選舉當中,否定袁世凱的總統位置,那麽袁世凱就不是總統了。

  那麽袁世凱算什麽?

  宋教仁就算有這樣的想法,也不應該現在就說出來。等到他真的成為內閣總理之後,給袁世凱一個突然襲擊,到時候袁世凱就更加驚慌失措。

  何必現在這樣狂妄。

  連張學文看了都皺了皺眉。

  這一次的選舉北洋軍絕對是潰敗。

  應該說袁世凱根本就沒有想到,一個小小的國會選舉會對他帶來這麽大的影響。他根本就沒有在意所謂的國會選舉,甚至他根本不懂得現代政治當中的國會選舉。因為宋教仁完全是按照“中國民國臨時約法”來行事。

  沒有絲毫越軌。

  宋教仁就是要用合法的手段來架空袁世凱,讓袁世凱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宋教仁玩的就是堂堂正正,玩的就是名正言順。

  我就是要用內閣來限製你總統的權力,你能怎麽的。因為這就是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規定的,我這都是按照民國約法來做事情。

  “是啊。”

  譚人鳳有些不高興。

  宋教仁和譚人鳳之間,應該說關係還是很不錯。或者說在兩湖地區和宋教仁關係很好的革命黨人不少。但是他現在如此得意忘形,還是讓譚人鳳有些生氣。

  “要出大事情。”

  張學文歎口氣。

  袁世凱和國民黨的矛盾,到了這個時候已經是無法調節,真正的無法調節。

  因為這是權力之爭,除非有一方退卻,不然根本就不能調節。

  中國自古以來為了權力,就是父子兄弟之間都是拔刀相向,沒有絲毫骨肉親情可講。更何況是袁世凱和國民黨之間。宋教仁現在的想法已經非常明確,做法也非常明確。

  就是利用內閣組閣的形式,讓自己成為中國真正的施政者。

  也是用合法的方式讓國民黨奪取權力。

  應該說非常成功。

  現在宋教仁握有很大的主動。隻要一步一步的做下去,袁世凱幾乎是毫無辦法。可惜宋教仁他們忘記了一點,那就是袁世凱的北洋軍是一個武人集團,他們都不相信所謂的選舉,也不會玩什麽選舉。

  所以這一次才會潰敗。

  但潰敗,不代表北洋軍就輸了。因為北洋軍擁有絕對實力,擁有十幾萬的部隊。他們因為不懂內閣這些東西,讓宋教仁大獲全勝。到了現在隨著宋教仁亮出自己的底牌,袁世凱才有些大驚失色。

  他沒有想到,沒有想到一個自己根本看不上的書生,竟然會有如此的辦法。

  可惜弄到現在就成為了無解的局麵。

  袁世凱是肯定不會讓出權力的。這不是袁世凱讓不讓出權力的問題,是整個北洋軍集團不會允許袁世凱讓出權力。為了不讓出權力,袁世凱一直強調自己是從滿清接受的江山,不應該是受到“臨時約法”的限製。

  這是一種結構性的矛盾,也是一個無法通過所謂的“妥協”就能夠解決的矛盾。

  南北議和。

  結果是南方革命黨大量裁撤軍隊,讓出了中央權力。但是南方革命黨依舊掌握南方很多省份的軍政大權,還擁有著革命大義。而袁世凱拿到了中央的軍政大權,軍事力量比革命黨人強,在地方上也比較有實力,但它是從清朝的軍政體係中蛻變出來的,並不掌握革命的道義資源,更傾向於訴諸與清朝的連續性。

  一輪的妥協之後,雙方算是安穩了一段時間。

  可是這種安穩並沒有多長時間。因為現在國民黨在選舉大勝,宋教仁是步步緊逼,想要從合法的渠道跟袁世凱爭權。袁世凱不會放棄權力,國民黨則是一定要爭權。

  這就是最大的矛盾。

  怎麽解決。

  “我們怎麽辦?”

  宋教仁歡呼雀躍,不少國民黨高層也是如此。

  但長沙這邊不同。

  不管是張學文,還是禹之謨、譚人鳳、李根源、張謇幾個人反而都是臉色凝重。因為矛盾的積累已經到了相當地步。畢竟國民黨希望用這次的會議,正式登場,拿到中國的最高權力。

  而袁世凱可不會把權力交出來。

  就算袁世凱是個大聖人,願意把權力交出來,北洋集團也不會同意。因為袁世凱代表的不是他一個人,他做任何決定都要考慮北洋集團的利益,北洋集團的想法。

  就如曆史上袁世凱稱帝,那就是因為沒有考慮北洋集團高層的想法,所以最後才慘淡收場。

  北洋軍的高層他們那些人本來都是考慮,等到袁世凱退休,或者死了,他們也上去混一個總統當當。可是你袁世凱竟然稱帝,這不就是堵住了其他北洋軍高層未來成為總統的可能。而且他們還要世世代代給你們袁家當奴才,他們怎麽會滿意。所以才會一個接著一個的反水。

  目前也是如此。

  一旦袁世凱真的是大聖人,把權力交出來。那麽北洋集團絕對會撤掉袁世凱,另找一個代表來爭權力。

  宋教仁太幼稚。

  以為隻要選舉勝利,那麽就真的能夠合法的獲得權力。他的一切想法都寄希望於袁世凱真的是個君子,北洋集團真的是國家武裝,他們這個武人集團真的會遵守“臨時約法”

  但一旦袁世凱不遵守“臨時約法”,其實宋教仁根本就沒有製約的手段。這才是問題。

  如果宋教仁手上有製約袁世凱的能力,那麽他的這些做法真的能夠給中國帶來共和也說不定。

  可惜了。

  其實並不是沒有人看到這一點。

  著名記者黃遠庸就在報紙上直接寫到:“其新者以法律為萬能,但能全本抄錄外國法科全書,吾國便不難立時變成黃金世界。其舊派則任有何種法律,然我曹自有我曹之窟穴,自有我曹之本領及伎倆,一切國法,弁髦視之。此二派水火之不相容。”

  意思非常簡單。

  中國有中國的國情,宋教仁你把外國政體和法律直接抄錄,然後套在中國,根本就會是水土不服。這是黃遠庸在答辯中國當時比較流行的“法律萬能論”的時候做的諷刺。

  雖然有些過分,但事情大體不差。因為對於目前這個時代的實力派、野心家來說,任何法律對自己有用的時候,他們會高喊法治。當任何一項法律對自己不利的時候,隨時都會“弁髦視之”,使它成為一張廢紙。

  黃遠庸的確看的比較準。

  “但能全抄錄外國法科全書,吾國便不難立時變成黃金世界”,這隻能是虛幻的夢想。

  但這是宋教仁的夢想。

  宋教仁在江西國民黨支部會議上,直接就表示:隻要有“強有力之政黨內閣主持於上,決定國是”,又將中央行政與地方行政的分劃有條理地加以確定,“不五年間,當有可觀;十年以後,則國基確定,富強可期,東亞天地,永保和平,世界全體亦受利不淺矣”。

  以至於黃遠庸不僅抨擊“法律萬能論”,還抨擊宋教仁跟孫中山一樣,是一個幼稚的革命黨。

  “靜觀其變。繼續進行建設,建設不能中斷。多增加一些軍費,給部隊提供更多更出色的武器。一旦出現任何問題,我們都要迅速反應。”

  建設才是目前的重要目標。

  最近的情況很不錯,西南五省的發展很好。從財政收入當中就可以看出來,馬上就是1912年的年末。西南五省的財政比去年多了三倍以上。

  當然這個和稅收的改革有關。

  不過雖然財政收入提高,但是支出也提高很多。

  “不錯。袁世凱和國民黨即將會有一場龍爭虎鬥,我們就靜觀其變。”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這個道理大家都明白。現在袁世凱和國民黨爭鬥的越激烈,其實對於人民黨是越有利。因為人民黨的實力其實很強大,如果袁世凱針對人民黨,那麽人民黨反而會非常困難。

  可正是因為袁世凱和國民黨從開始就爭鬥頻繁,反而給人民黨一個穩定發展的機會。

  “子清,入藏的部隊都準備好了。”

  “恩。該讓他們出擊。現在正好大家的目光都在國會選舉的結果當中,是一個比較好的機會。”

  尹昌衡已經進駐四川雅州府有些日子。

  在那裏已經聚集了八千多人的部隊。尹昌衡到了那裏開始研究西藏的問題,開始籌集後勤物資。就等著張學文一聲令下,就再次進入西藏。

  “不過我想,我們不應該做的太絕。隻要狠狠地打擊一下西藏部隊,然後坐鎮西藏,威懾就可以。最好不要惹得英國人太生氣。”

  譚人鳳是老憤青。

  但不代表他不知天高地厚。相反雖然平常的觀點看起來是老憤青,但譚人鳳絕對是老奸巨猾。譚人鳳看到現在西南局勢很不錯,因此不希望得罪英國人過甚。就算英國人過段時間會打仗,但打仗之前依舊有實力幹涉中國的革命。依舊有實力狠狠地打擊一下人民黨的勢力。

  該做縮頭烏龜的時候還是要做縮頭烏龜。

  “譚老,你放心。我們有的是時間,就跟英國人耗下去。”

  現在已經是1912年的年末,再過一個多月就是1913年。離第一次世界大戰也是越來越近,張學文現在要勤修內功。等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候,狠狠地賺一筆錢。也給國內工業化籌集資金。

  因此現在主要問題還是建設。

  “季直先生,你們的建設委員會,一定要注意一點。要多多注意目前在其他地方不受重用的人才,特別是那些手上有技術的人才。一定要大力引進,隻要他們願意來我們西南,我們給他們一筆安家費,還有很高的薪水。”

  全國各地,留學歸國的人才也不少。

  張學文要把本來就不多的這些人才都收羅,發揮規模效應。不少從國外學習技術的人才,來到中國之後都找不到發揮餘地。中國可不想白白浪費這些人才。

  “我會的。”

  “季直先生,一定要專門成立一個部門。隻要能夠引進人才,花多少錢我都不怕。”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