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甘肅問題
作者:隨遇而安寫手      更新:2022-03-25 13:32      字數:3804
  “馬軍門,你可是有一個非常出色的兒子。”

  “那就是一個頑劣小子。可千萬別讚揚他。”

  馬福祥雖然是這麽說著,但心中卻是非常高興。現在自己那個兒子的名氣,不比他這個老爸小多少。十九歲就帶領一個團的騎兵,跟著程潛加入過圍殲唐天喜第五協的戰鬥。

  然後又是跟著孫嶽,在陝西圍堵王占元的第三協,迫降了王占元的騎兵標。

  二十歲已經是坐鎮陝西,擔任騎兵團團長。當然一個小小的團長不算什麽,畢竟張學文麾下團級幹部擁有幾百人。問題是張學文本人極其缺乏騎兵,馬鴻逵帶領的騎兵團,算是張學文麾下少有的成建製的騎兵團。光是這一點就讓馬鴻逵在西南軍隊當中有一號。

  可以看出張學文對於馬鴻逵的器重。

  “怎麽可能。就是巡閱使對於馬團長都是讚譽有加。要不是馬團長年輕,巡閱使害怕會害了他。不然巡閱使甚至希望他能夠組建一個騎兵師。”

  “小孩子,不能太寵。”

  馬福祥擺擺手。

  心中卻在考慮。如果張學文未來擴充軍隊,自己那個年輕的兒子真有可能成為騎兵師師長。說不定自己這個兒子升官速度超過自己。

  心中得意。

  因此直接道:“不知道巡閱使找我有什麽事情。”

  馬福祥是土鱉。

  但也是見過世麵的土鱉。想當初年輕的時候,他跟著哥哥一起駐守山海關,後來保衛京城。可是真刀真槍的和八國聯軍幹過仗。

  光是他們家族親戚死了一百多人。

  馬福祥算是僥幸撿了一條命。然後帶著殘兵一路護送慈溪,見識過不少人。隻不過後來在甘肅,一待就待了十年時間,才會被人認為是甘肅的土鱉。可是馬福祥並沒有因為窩在甘肅多年,就真的變成土鱉。腦袋瓜還是非常好使的。

  從李炳之過來找自己,他就知道張學文有事情找自己。

  “也沒什麽大事情。馬軍門應該聽說過,巡閱使已經退出同盟會,在西南五省組建了人民黨。人民黨下屬各地方局,甘肅、青海、新疆、陝西、山西都屬於人民黨西北局。人民黨西北局準備在蘭州建立人民黨甘肅省黨部,希望馬軍門支持。”

  馬福祥沒有立即回答。

  張學文建立新黨的事情,馬福祥也是聽說過。對於馬福祥來說,他並不知道什麽人民黨、同盟會、國民黨這些東西。也不太懂總統製、內閣製等等東西。

  甚至在他看來,所謂的議會就是那些地方大老爺換個名稱討論事情的地方。

  馬福祥願意投靠張學文。

  不然他的兒子也不會送到張學文那裏。

  可是什麽人民黨西北局,這樣的東西他是真不明白。他投靠張學文,是因為他認為張學文實力強,有可能問鼎天下。並沒有誌同道合的意思。因此也不知道應該怎麽表態。李炳之一看就明白馬福祥心中的疑惑。因為李炳之本人也是這樣的想法。

  李炳之並不讚成人民黨的綱領,或者說他並不在意人民黨的綱領。

  李炳之是為了發揮自己的才能,雖然不讚同人民黨綱領,但依舊是投靠了張學文。對於李炳之來說,有人給自己一個展示才華的平台,他就願意聽誰的話。因此他格外理解馬福祥的想法。所以微笑道:“馬軍門,現在甘肅的情況越來越明朗。你應該能夠感受得到。”

  甘肅地處西北,袁世凱的手根本就伸不進來。

  袁世凱最多隻是利用甘肅內部的勢力,來攪渾一下甘肅的水。袁世凱能做的也就是大力支持趙惟熙,然後大力提拔馬安良和他手下的將軍。以此來牽製張學文的勢力擴張。

  可惜沒有北洋軍真金白銀的支持,這些東西效果都非常有限。

  甘肅窮。

  不是一般的窮。

  甘肅的財政枯竭,早在甘軍進入陝西的時候就是如此。現在更是如此。甘肅這邊根本沒有多少收入,現在養著這麽多軍隊,更是沒錢。以前甘肅也有幾萬部隊,但都是國家財政撥款養活這些部隊。

  現在沒有了撥款,甘肅財政根本就養不起這麽多兵。

  雖然袁世凱大力提拔馬安良的部下,讓那些人雖然坐鎮一方,但他們控製的地方都是非常窮困的甘肅西北。

  馬安良又能如何。

  沒錢,就無法招募軍隊。而且就算是招募軍隊,馬安良手上也沒武器。現在全中國唯一武器充沛的隻有張學文,就是袁世凱的北洋軍現在都缺乏武器。

  加上李鏡清和周務學都是很認真的人。

  李鏡清自從成為甘肅民政長之後,頭發都白了一圈。因為甘肅實在是沒有錢,對於他來說弄錢太困難。沒有錢,你就算是有天大的本事也沒用。

  因此李鏡清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裁軍,或者說重新整編軍隊。

  李鏡清第一個盯上的就是馬安良的部隊。因為周務學的忠武軍是蘭州最好的部隊,也是李鏡清需要依靠的部隊。因此這個部隊不能減。

  而馬福祥的部隊,這段時間根本不要甘肅財政的錢。因為自從馬鴻逵在張學文那裏之後,馬福祥部隊的軍餉和武器都是張學文提供的。

  就算沒有甘肅財政的支持,馬福祥也是活的非常快活。李鏡清也沒有借口縮編馬福祥部隊。

  因此隻剩下馬安良的部隊。

  這支部隊軍紀很差,而且大部分都是回民。他們隻認馬安良,不聽從甘肅政府的命令,而且還需要甘肅財政養活。因此李鏡清就準備和周務學合作,對馬安良部隊進行裁撤。

  馬安良當然反對。

  對於馬安良來說,在甘肅得罪人太多。如果自己手上沒有軍隊,早就被人砍了幾百遍。因此他是絕對不會放棄自己的軍隊。

  可是李鏡清此人脾氣大得很,就是趙惟熙都不給麵子,你馬安良算個什麽東西。因此李鏡清開始控製馬安良的軍費,開始拖欠馬安良的軍費,想讓馬安良自己裁撤部隊。這樣你好我好大家都好。

  而周務學更認真。

  認認真真的在計劃整編全省的軍隊。應該說是認認真真的在做如何裁撤馬安良部隊的計劃。

  這兩個人弄得馬安良非常惱怒。而馬福祥的日子就好過很多。因為有張學文的支持,他的軍隊並不缺少軍餉,武器也不缺。反而實力繼續增長,軍隊實力已經是蓋過了周務學的忠武軍。

  因此現在甘肅的大權在李鏡清和周務學的手上,趙惟熙幾乎變成了一個擺設的都督。而受到打擊最大的是馬安良。

  相比起來,張學文任命的平涼鎮守使那邊的情況就好了很多。

  李湛陽此人雷厲風行。

  擔任平涼民政長之後,先是邀請擔任湖南警察大學校長的王文豹入甘,擔任平涼鎮守使下屬的警察廳廳長。讓王文豹迅速組建完善的巡警係統。王文豹進入甘肅,從湖南警察大學帶走了好幾十個學生。就是為了迅速在甘肅組建警察係統。

  然後開始丈量土地。

  甘肅和湖南不同。湖南士紳太多,把湖南好的土地都給占了。但是甘肅因為常年的戰爭,還有常年的旱災,很多地方都已經是無主之地。

  就如慶陽府,當年有百萬人,現在隻有十萬人。平涼當年也是人口非常多的地方,但是現在隻有四十萬人。因此甘肅有很多耕地也好、房子也好,都是沒有人的。

  還有不少好地,被人占了。但是追根溯源,這片地並不是他的。這樣的地都屬於無主之地。

  李湛陽速度很快。

  隻要是沒有人的,全都收歸政府。甘肅的耕地雖然質量不如湖南,但是甘肅的耕地並不比湖南少,相反比湖南還要多。隻不過旱田居多。

  當然收了這麽多土地也沒什麽大用。因為根本就沒有人過來耕地。

  但他還是收了。

  因為他相信以後人口多了之後一定有用。這些地現在價格低,但以後價格一定會升上來的。

  然後李湛陽下一步就是成立了西北煤礦集團。政府以沒收的煤礦和四川商人合作,開始在平涼和慶陽建立煤炭公司。平涼和慶陽兩地煤炭資源豐富,甘肅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煤炭資源都在這裏。

  而這裏生產的煤炭就供給給四川。

  李湛陽在四川的號召力還是很強的。讓四川不少富商投資到西北煤礦集團,解決了目前政府缺錢的危機。

  李湛陽僅僅利用幾個月的時間,就已經讓平涼鎮守使下轄的地方秩序安定、農業穩定、經濟穩步發展的地區。雖然經濟不可能有飛躍的發展,但穩定局麵還是沒有任何的問題。

  這就是甘肅的問題。

  特別是李湛陽宣布,政府擁有的土地隻收百分之二十的地租,沒有其他土地稅之後,甘肅內地的很多人湧進平涼這邊。本來甘肅就是東邊人多,西邊人少。

  現在的情況弄得東邊的人口是越來越多,西邊則是越來越少。

  而且還有很多四川人也進入甘肅,因為百分之二十的地租,已經是相當低了。比張學文在西南公布的百分之三十還要低。一下就吸引很多沒有土地的流民湧入。

  這就是甘肅現狀。

  雖然趙惟熙和馬安良投靠袁世凱,李鏡清和周務學希望甘肅人治理甘肅。他們兩方人馬都在防備張學文,但是張學文的勢力在甘肅越來越膨脹是很明顯的事情。而且張學文的勢力在甘肅開始壓倒這兩方人馬,也是越來越明顯。李炳之沒有用什麽理想之類的東西說服馬福祥。

  因為李炳之眼中,馬福祥和自己一樣,都不是那種為理想奮鬥的熱血人士。

  因此李炳之是直接告訴他現在甘肅的情況。

  利益。

  告訴馬福祥,現在甘肅這種局麵,你應該站在哪邊。

  “巡閱使希望我幹什麽?”

  “等到黃鉞宣布加入人民黨之後,馬軍門也宣布加入人民黨。接受人民黨的任命。”

  李炳之過來第一個找的是甘肅同盟會。

  雖然同盟會已經成立了國民黨,但地方上的同盟會並不是完全加入國民黨。同盟會還沒有那樣的執行力,很多地方同盟會都在觀望。

  特別是張學文退出,然後成立人民黨之後。

  李炳之說服的就是甘肅同盟會的黃鉞。黃鉞考慮之後,知道自己沒有其他的選擇。現在的甘肅有趙惟熙和馬安良這兩個投靠袁世凱的力量,有李鏡清和周務學兩個支持地方自治的。還有張學文留在甘肅的平涼鎮守使。

  反而是自己這個甘肅革命的領導者實力最差,僅僅是擔任甘肅警察廳長。還有魏紹武擔任秦州鎮守使。但是魏紹武的部隊從軍餉到武器彈藥,都考張學文提供。

  加上黃鉞本人在同盟會高層,也就是現在的國民黨高層並沒有太多的人脈。相反黃鉞和人民黨二把手禹之謨的關係卻是非常好。

  因此黃鉞左思右想之後,選擇加入人民黨。

  反正大家之前都是同盟會。

  拉攏了黃鉞之後,李炳之才選擇說服馬福祥。馬福祥最後也是點了點頭,道:“我聽從巡閱使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