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張學文的承諾
作者:隨遇而安寫手      更新:2022-03-25 13:32      字數:3757
  “陳先生,半年未見,你還好吧。”

  南洋商團。

  來了一大堆的南洋富豪。有不少人的資本,遠遠超過陳嘉庚。就如印尼糖王黃仲涵,馬來西亞“錫礦大王”、“橡膠大王”陸佑等人。

  這些人的資本額都是相當強悍的。

  這一次來的南洋商團,這些人的資產加起來估計能有七八千萬,甚至達到上億也說不定。跟江浙地區的商團相比,也一點都不遜色。或者可以說,從流動性的資本額來說,他們有可能還超過江浙商團。因此張學文回到長沙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和這些南洋商團談談。

  陳嘉庚在這一批南洋商團當中還是小字輩。

  “巡閱使,你好。”

  陳嘉庚也是和張學文問好。

  陳嘉庚他們是從南洋坐船到上海,然後從上海經過湖北來到湖南。雖然西南這邊,包括湖南經濟都是偏弱的。但是進入湖北,進入湖南之後,陳嘉庚他們最大的感受就是,兩湖地區非常穩定。

  相比起其他地方還有些混亂,兩湖地區有勃勃生機。

  他們來了之後,因為張學文剛從雲南進入貴州,因此他們受到邀請去看了看株洲的建設。看完之後,這些人都是非常驚訝。同樣他們都看到了商機。

  大商機。

  西南五省是窮,但是這地方人口多。加起來有一億兩千萬的人口,一旦開始發展,到時候所需要的一切都是商機。對於這些南洋富豪來說,他們是真正的經曆過苦難。

  就如陸佑,早年因為太窮,是當做“賣豬仔”賣到馬來西亞的。在那裏什麽活都幹,才慢慢的明白怎麽掙錢。經曆幾十年的努力,才有了現在號稱“錫礦大王”,號稱是“橡膠大王”。

  這些人很多都沒有多少文化。

  靠的就是拚搏、韌勁,加上出色的眼光。對於捕捉商機,這些人個頂個都是頂級大人物。在湖南雖然是短時間,但他們已經是感受到了西南這邊的勃勃生機。

  修鐵路、城市發展、工業發展,這裏麵關係到的商機讓人眼紅。

  “幾位願意到我們西南這個偏僻的地方投資,我代表西南億萬人民感謝幾位。”

  隻要給錢都是大爺。

  因此張學文並沒有任何的倨傲,當然現在的張學文需要這些資本,更是不可能倨傲。相反張學文非常謙卑,希望這些人能夠在這裏留下更多的資金。

  “巡閱使,我有一個問題想問一問,不知可否?”

  坐在幾乎是最下麵的黃奕住開口。

  對於這一批南洋商人的資料,張學文和他們見麵之前已經是看過。這位黃奕住算是這一次南洋商人當中,資金實力比較差的一個。

  今天來的這些南洋商人,基本上都有自己的工廠,自己的莊園。

  要麽是擁有大片的土地,在那裏種植各種掙錢的東西。要麽就有自己開設的礦場。但是黃奕住不是那樣的人。黃奕住是一個批發商,一個中間商。

  此人是從一個小販開始做到現在上百萬資金的大富豪。

  他的公司主要做糖的生意。從中小製糖公司當中低價買過來,然後批發給其他各地。因為這幾年糖價格是穩步上升,因此在這中間他掙了很多錢,身價三百萬。

  已經是相當厲害。

  畢竟他是白手起家的。而且這一次來的南洋商團不少人都是五十多歲,快六十歲的年級。很多都是在南洋奮鬥四十年。但是黃奕住才四十三歲。去南洋的時間也不過二十六年,而且是十六歲就去南洋開始掙錢。

  “黃老板,請講。”

  “當年孫先生在南洋發行過革命公債,許諾買十銀元,償還一百銀元。當時孫先生說過‘此於公私皆有裨益,各有鹹具愛國之誠,當踴躍從事,比之(向清政府)捐頂子買瓴枝,有去無還,洵隔天壤。且十可報百,萬可圖億,利莫大焉,機不可失也。’。”

  南洋商團幾個人臉色都是一變,明白黃奕住要說什麽。

  而坐在上麵的張學文是緊皺眉頭。因為黃奕住說的事情,張學文也是有所耳聞。當年孫中山手中沒錢,但是想要革命就需要海量的錢。

  對於孫中山來說,維持同盟會這樣一個組織需要錢,宣傳革命辦報紙需要錢,起義購買武器需要錢,給那些會黨武裝軍費需要錢。

  反正到處都需要錢。

  但孫中山本人並沒有什麽錢,因此隻能是發行革命公債。

  可是他吹的有些大。

  竟然表示買一還十,也就是十倍的利。這簡直是比高利貸還要高利貸。

  孫中山在南洋多年,從南洋不知道借了多少錢。估計把錢都算起來應該有幾十萬,甚至有上百萬也說不定。要真是按照買一還十,那就是要還幾百萬,還上千萬。

  這是多大的一筆錢。

  大家都看到張學文皺眉,因此有些人給黃奕住使了眼色。希望黃奕住不要繼續說下去。可是黃奕住好像是完全沒有看到其他人的表情一樣,繼續道:“孫先生還許諾在共和國建立之後,按照分等級的辦法給人們以特殊的榮譽和利益:購買100元中國幣者,保證公民資格;1000元者,享有經營企事業的優先權;這樣依次遞升到100萬元,就可以獲得對公園的冠名權並樹立雕像。”

  張學文沒有插話。

  一直都是靜靜地聽著。心中也有些明白黃奕住的意思。

  最後黃奕住提高聲音道:“巡閱使,孫先生的這些話算不算數。”

  張學文有些為難。

  張學文沒有想到會出現這樣的事情。其實孫中山借的錢何止是南洋這邊,其實還包括北美那邊。這些錢如果都算上,絕對會超過百萬,具體多少錢就是張學文也不清楚。但肯定不會是小數目。畢竟孫中山倡導革命近二十年時間。

  難道要還上千萬?

  “黃老板,孫先生是同盟會。巡閱使早就退出同盟會,孫先生借的錢不應該讓巡閱使還。”

  有的人一看張學文不說話,因此勸著黃奕住。

  “是啊,是啊。”

  “這筆錢應該跟政府要。”

  雖然張學文猶豫了一下,但是張學文很快就分析了一些利弊得失。因此立馬道:“不,黃老板說的沒錯。我不知道其他人會如何。但隻要是為了革命,給革命黨借錢的。不管是借給過總理,還是借給過光複會的陶成章。隻要拿出當初的借款條子,我張學文都認。當時決定是多少利息,就是多少利息。當然我現在沒錢,可是這筆錢我都認。不管是五年,還是十年。我一定兌現這筆錢。在還完這筆錢之前,如果我無法還本金,大家每年都可以到我這裏拿利息。我張學文說話算話。”

  其實張學文是真的不想還這筆錢。

  畢竟這筆錢自己可是一個子都沒用過。這筆錢都是孫中山用在同盟會身上,特別是大部分應該是用在同盟會南洋支部那裏。但這關係到革命黨的信譽,關係到革命黨的名聲。張學文雖然成立了人民黨,但歸根結底還是同盟會出身。同盟會借的錢,張學文應該認。

  而且南洋富豪有錢,張學文要給他們一個負責人的形象。不管他們現在是投資西南,還是未來自己有機會入主中樞,他們投資中國,信譽是必須要遵守的。

  別看自己要還他們幾百萬、上千萬,但是他們能夠給國內投資的會遠遠超過幾百萬。而且他們都是南洋一代影響力巨大的大富豪,如果溝通好了,未來中國在南洋地區擴大影響力,還需要他們的支持。

  這是一個長遠的買賣。

  現在來看上千萬可能很多,但對於一個國家來說,上千萬畢竟還是小數目。真要還這筆錢,也不是不能還。因此張學文這一次是大包大攬。

  “至於什麽公民資格、經營企事業的優先權、冠名權、樹立雕像等等,我現在無法答複。因為這種承諾,我不能隨便兌現,很是抱歉。但是我會組織人做一個辛亥革命元勳手冊。到時候隻要是支持過革命的人,都會編錄進去。讓我們的後人知道大家對於革命的貢獻。”

  “好。”

  下麵的幾個南洋富商都是鼓掌。

  因為今天來的這些南洋富商基本上都給革命黨捐過錢。包括黃仲涵、陸佑這些頂級大富豪,他們都資助過孫中山。對於他們這樣的大富豪來說,給孫中山的幾萬銀元,其實並沒有放在心上。

  他們最大的心願不是孫中山還錢,而是希望孫中山當政之後,可以保護他們這些人在南洋的安全。當然裏麵更有一些樸素的愛國理想。

  因此黃仲涵站起來道:“巡閱使,你一言九鼎,讓我大為感動。不過我資助革命,不是為了發財。因此你不用還錢,我隻希望以後國家能夠越來越強大,以後能夠保護我們。”

  “不,不。既然是總理當年借的錢,我們有義務還錢,不然我們不就是失去信譽。我們革命黨不是出爾反爾之輩,並不是取得政權就要過河拆橋之人。我馬上就會成立一個部門,專門統計這件事情。這是大事情,我們不能忘恩負義,忘了支持過革命,支持過我們的人。隻要有人拿著借款單據,而且我們證實是真的,那麽一定會兌現。”

  “巡閱使,你一言九鼎,我也不是唯利是圖的人。”

  剛剛質問張學文的黃奕住站起來,先是給張學文一禮,然後道:“有巡閱使這樣的人,我相信西南的發展一定會是一日千裏。本人資本能力有限,但也準備投入百萬建立一個現代的製糖公司。希望巡閱使能夠讓我和雲南、四川的甘蔗產地聯係。”

  製糖公司,這是黃奕住一直的夢想。

  他不想隻當一個中間商,他希望有一個自己的製糖公司,成為真正的糖王。雲南是甘蔗的發源地之一,隻不過之前都不怎麽重視。還有四川也是國產糖的重要地方。

  但國產糖一直以來都是質量不好,加上層層的交稅,成本太高。

  黃奕住卻看上了製糖行業。他相信西南經濟會快速發展,到時候人們對於糖的需求會越來越大。這裏可是一個多億人口的大市場。

  潛力巨大。

  “感謝黃老板的慷慨。”

  黃奕住隻是一個小輩。

  他都開口百萬,可以想象目前南洋富商的財力。其他的富豪其實很多已經跟禹之謨談過,隻有黃奕住一直沒有開口。但是今天聽到張學文的話,黃奕住才真的下了決心。

  其他人看到如此,也是紛紛要投資。

  讓張學文大喜。

  江浙的資金剛剛進入,再有南洋商團的資金湧入,對於西南的發展絕對是有巨大的推進作用。短時間之內,就會讓西南有一個跨越式的發展。

  不過張學文也有深深地憂慮。

  西南畢竟地處偏僻,最大的問題還是交通問題。看起來要掀起一番交通熱,讓西南各省的交通再好一點。才能對得起這麽多的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