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大額投資
作者:隨遇而安寫手      更新:2022-03-25 13:32      字數:3905
  “造紙廠?”

  張學文有些疑惑的道:“青城兄,我雖然並不熟悉這方麵。但也知道這幾年物美價廉的洋紙衝擊國內市場。我們湖南這邊用的,也都是洋紙。你投資這麽多錢建一個造紙廠,你認為能賺錢嗎?”

  其實張學文有句話沒說。

  就是龐家為首的一些南潯富豪投資的上海龍章造紙廠,幾年前投資的時候也是投資了四十萬。而且還是滿清政府給很大的優惠,稅收方麵的優惠是非常大的。

  可就是這樣的一個造紙廠,現在也是負債累累。因為是四十萬成立的中國最大的造紙廠,所以還是比較轟動的。張學文偶爾也在報紙上看到這個廠子的情況。

  國產的造紙廠,根本就擋不住日、加、德等國向中國傾銷進口洋紙。

  不僅僅是龐家投資的造紙廠,整個上海的造紙廠都有這個問題。而且這個時代的中國,造紙廠都在上海。因為造紙廠需要的大型機械,中國自己根本就弄不出來。

  都是從國外引進的。

  “是。賠很多錢。”

  龐元澄一點沒有隱瞞。對於龐家這種家族來說,賠點錢真不算什麽。他們這些年光是給革命黨的經費,就是上百萬。一個小小的造紙廠,隻是他們家族眾多產業當中的一個而已。

  如果繼續賠錢,大不了關了就可以。

  “我們的質量低於洋人,效率也低於洋人。因此弄得他們的紙比我們的便宜,比我們的質量好,就造成了現在的情況。但我認為這是技術問題,隻要我們努力,一定能夠提高質量和效率。我也一直在找這個問題,也從國外請來了不少技術人員,正在進行升級改造。”

  龐元澄主要是不服氣。

  雖然隻是他們龐家眾多生意當中的一個,但是龐元澄就是不想認輸。特別是不想輸給洋人。

  “好。”

  張學文欣賞龐元澄如此敢幹。雖然龐家是巨富,甚至傳聞他們家資產在兩千萬以上。但就算如此八十萬也不是小數目。因此道:“青城兄,既然你有如此的想法,那麽我也給你一個承諾。隻要你的造紙廠出來的紙質量沒有問題,那麽我可以代表西南五省保證。西南五省所有的政府機關還有學校,都統一的采購你們廠子的紙。”

  “感謝巡閱使。”

  龐家雖然發家很早,但是真正讓他們家族成為頂級富豪家族的,還是官商合作的結果。他們家開設了“龐怡泰行”,在經營中,結識了杭州胡慶餘堂國藥店老板,人稱“紅頂商人”的胡雪岩,在合夥做蠶絲生意的同時,還與胡雪岩同做軍火生意,為左宗堂向洋商購買軍火。

  這是他們家真正發家的開始。而且後來龐家還搭上李鴻章這條線,跟李鴻章做生意。

  這樣他們才能夠積累上千萬的財富。

  因此龐元澄比誰都明白和政府做生意的好處。政府這邊的生意才是大生意。就如張學文說所有政府機構和學校都使用他們廠的紙,龐元澄簡單計算一下都明白這是一份巨大的生意。

  而且龐元澄來之前已經聽張謇說過。

  張學文準備在西南大力投資教育,會投入巨資。教育的發展,對於紙張的需要肯定也是成倍的增長。還有政府部門需要的紙張,更不是一個小數目。

  “不用感謝我。如果你們的紙質量明顯不好,價格不對,我是不會接受的。”

  “巡閱使,請放心。我已經重金聘請外國技師,一定會改造我們的技術。而且也會引進目前最先進的機器。我來這裏之前,已經吩咐人辦了。”

  “青城兄,有句話我說出來希望你不要介意。外國人畢竟是外國人,我們還是要培養我們自己的技術員。隻有技術掌握在自己的手上,才不會被人抓住命門。”

  “這個我明白。”

  龐元澄點點頭。

  然後繼續道:“我還要出自六十萬,建立一個輪船公司。我已經提前派人和這邊的輪船公司接觸,已經有收購的目標。我準備讓他成為兩湖地區最大的輪船公司。”

  “好。”

  “還要出資二十萬,建立一個電燈公司。”

  “感謝。”

  對於任何過來投資的富豪,張學文都是感謝。因為現在的張學文最缺乏的就是資金。

  當然這些人過來投資,也不僅僅是因為張謇一個人的麵子。對於這些人來說,他們雖然相信張謇,但是他一個人的麵子還不足以讓他們投入上百萬。

  他們之所以選擇株洲是因為他們都看到了商機。

  特別是起義之後的中國,現在最穩定的就是西南五省,而且最有生氣的也是西南五省。現在很明顯張學文要以西南五省之力打造一個株洲,以此來帶動周圍城市的發展。

  而且他們都了解過株洲。

  株洲往東走有萍鄉煤礦,往西走有湘潭煤礦、湘潭鐵廠、湘潭銻礦,往北是長沙,往南是衡陽。而且此地交通發達,不管是水路還是陸路都是如此。

  的確是絕佳的發展地點。

  而且張學文接連成立西南煤礦集團,西南鋼鐵集團,西南銻礦集團等等公司。很明顯就是要大力發展西南礦業。加上已經策劃修築鐵路,這些都是需要大筆配套公司。

  因此他們也想分一杯羹。

  “巡閱使,我聽聞你把西南五省的茶都給……”

  “是。”

  張學文沒錢。

  所以就開始整頓鹽茶,還有煙酒。這些都是收入相當高的行業。湖南是茶之鄉,在全國來說產量都是數一數二的。還有雲南、貴州都是最古老的產茶的地方。

  張學文封了西南茶道之後,整個中國都缺茶。弄得茶的價格突然攀升。

  當然張學文整頓茶是要賣,因此整頓之後開始往外賣。這樣的收入,比光是收茶稅高了很多。但這個隻是臨時的辦法,是為了籌集資金。

  張學文總不能把茶也收歸國有。

  “如果巡閱使願意放開一條道,我願意成立一個茶葉貿易公司。從你們這裏收茶,然後把他賣給外國人。”

  茶。

  這個不敢說是暴利,但也絕對是利潤非常龐大的行業。誰看著都會眼紅。

  張學文搖搖頭。

  看到張學文的表態,龐元澄很是失望。自從張學文開始封了茶葉之後,茶的價格是節節攀升。畢竟中國大半的茶都產自西南。

  不過張學文笑著道:“青城兄,不用這麽麻煩。我隻是因為臨時缺錢,才會封了茶道。現在我也度過了最困難的時候,不會繼續如此。如果你願意,你完全可以成立一家茶葉公司。從茶農手中買茶,然後進行加工,最後賣出去。不過茶葉公司,我跟你說,是沒有稅收上的優惠。是多少,你必須要足額交出來。”

  “太好了。”

  龐元澄非常高興。

  如果隻是成立一個貿易公司,那麽就需要從張學文這裏收茶葉,利潤就會少了很多。直接成立一個茶葉公司,那麽利潤就會高很多。

  “沒有。我已經準備放開茶行業。歡迎各位來投資這些行業。隻要遵守我們的法律,隻要按時繳納稅,那麽就沒有任何問題。”

  其實在龐元澄之前,張學文已經批準了好幾家的茶葉公司。

  西南本地的士紳也要投入這個行業。

  中國的富豪喜歡有錢就買地,有錢就存起來。這樣不利於經濟。隻有這些士紳把錢拿出來,進行投資,讓錢流動起來,經濟才會活躍。

  而且隻有他們的錢流動起來,張學文在中間才能夠收稅。

  因此張學文已經和龍璋、黃忠浩、梁煥奎這些湖南士紳領袖有過多次交談。那就是在西南五省鼓勵這些士紳投資到各行各業。

  可能是民國的建立,對於他們的刺激很大。他們非常願意投資那些什麽麵粉廠、紗廠、火柴廠。一時之間想要辦廠的人越來越多。

  “既然巡閱使這麽慷慨,那麽我會在株洲投資一家醫院。”

  張學文真是佩服這些人的好爽。

  舉手之間就是幾十萬,幾十萬,很快就是幾百萬的投資。當然張學文其實並不清楚,不管是朱葆三也好、龐元澄也好,他們並不是一個人,也不是一個家族。

  他們各自代表的是一個地方的實力。

  他們的投資,並不是一個人的投資,也不是一個家族的投資。他們是一個商會的投資。就如龐元澄,他代表的是南潯富豪群。南潯的那些富豪資產加起來甚至是上億的資產。

  龐元澄在株洲的投資,就是南潯富豪聯盟的投資。所以才會幾十萬、幾十萬,最後有幾百萬的投資。如果僅僅是龐元澄一個人,他是不可能調動這麽多資金的。

  “子清,我這一次並不是為了投資而來。我是因為你們人民黨的黨綱而來。”

  朱葆三和龐元澄說完之後,張靜江開口。但他並不是說投資的事情,而是直接說黨綱的問題。張學文很重視張靜江此人。因為此人也是南潯大富出身。

  而且重要的是,張靜江此人是孫中山的忠實信徒,更是同盟會重要人物。屬於同盟會的大佬,和張學文一樣都是革命黨出身。

  “你們的黨綱我仔細看了。本質內涵是從總理的三民主義拓展而來。既然如此,你又何必退出同盟會。”

  隻要仔細研究過人民黨黨綱,大家都能夠發現這個問題。那就是張學文頒布的總綱領,其實就是孫中山的三民主義擴展的。

  如果說有什麽不同,那就是孫中山的三民主義比較籠統。

  畢竟孫中山提出的三民主義隻是開始,很多方麵都不完善。但是相比起孫中山的三民主義,張學文擴展的三民主義卻是已經非常完善。

  畢竟張學文是在課本上學習過孫中山後來最為完善的三民主義,加上tg的綱領,做的還是非常不錯的。所以張靜江看完之後,認為張學文是理論大家。

  甚至把張學文以前發表的一些文章都找出來看了看。

  “總理的三民主義,我是非常認同。加上我的看法,就成為了我們人民黨的綱領。我當初是因為讚成總理的三民主義,才會加入同盟會。可是宋鈍初為了爭奪議會位置,兼並一些小黨派。當然這沒有問題。但是他為了達成合作,向那些人妥協,拋棄同盟會的主張,拋棄總理的三民主義。這是我無論如何都無法接受的。既然他為了組閣,拋棄同盟會的主張。我自然要繼承同盟會的主張,繼承真正的三民主義。”

  雖然張學文退出同盟會的初衷並不光彩。

  因為張學文想要另立門戶,張學文已經不能容忍自己上麵還有同盟會總部的人指手畫腳。但是話要說的漂亮。而且張學文成立的人民黨黨綱本來就是繼承了三民主義。

  雖然因為張學文加入不少tg的綱領,開始和三民主義也有不少區別。但畢竟是三民主義的內核。

  因此到了哪裏張學文都敢這麽說。

  麵對張靜江更要如此。因為張靜江也是孫中山三民主義的忠實信徒。張靜江正是因為支持三民主義,所以才會一直支持孫中山。對於孫中山的要求幾乎是有求必應。

  所以張學文更是想給張靜江留下好印象。告訴張靜江,自己並不是同盟會叛徒,反而自己是同盟會的繼承者。

  “子清,不知道你們人民黨接不接受我們這些人。”

  “你要參加我們人民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