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張謇回歸
作者:隨遇而安寫手      更新:2022-03-25 13:32      字數:4176
  “袁世凱的速度很快。”

  張學文搖了搖頭。

  袁世凱在中央弄得焦頭爛額,但一點沒有耽擱其他一些事情。知道自己在西北不占優勢,袁世凱就開始攪渾西北的水。袁世凱任命馬安良為甘肅觀察使,馬麒為西寧鎮守使,馬麟為涼州鎮守使,馬占奎為中營協統,馬國仁為肅州鎮守使。

  這樣一下讓馬安良的權力大增。

  觀察使。這是在唐代出現的職位,全稱是觀察處置使。有些類似於欽差大臣,八府巡按這些,有權利視察甘肅任何地方,然後進行處置。

  還有馬麒、馬麟、馬占奎、馬國仁都是馬安良手底下的將軍。他們都鎮守一方,就讓馬安良在甘肅的話語權大大增加。

  袁世凱是看到自己無法插手甘肅的事情,所以培植一些其他力量抗衡張學文。

  而在山西也是如此。

  山西的情況,他一時之間無法梳理。因此就任命閻錫山為山西都督,但是同時任命盧永祥為山西護軍使,任命溫壽泉為山西民政長。

  弄得山西現在都不知道誰在統治。

  因為晉北地區有蒙古的勢力,有當地的士紳,還有閻錫山這個隻有兩千軍隊的所謂山西都督。但是盧永祥擔任山西護軍使,軍隊就駐紮在太原,閻錫山都沒有膽量回到太原。在太原地區,盧永祥的部隊已經升格為師,擁有一萬多人。盧永祥把當地原來的巡防營都給兼並了。這樣的情況之下,山西都督閻錫山哪裏有膽量回到太原。

  而溫壽泉則是在晉南,也不會拋棄自己的部隊去當什麽民政長。

  這樣一來,袁世凱是承認山西革命,承認閻錫山的都督。但是山西的政治中心太原依舊在北洋軍的控製之下。弄到現在閻錫山在晉北、盧永祥控製太原、程潛和溫壽泉各占晉南一半地方。

  還有袁世凱繼續強硬的跟陝西那邊打嘴仗。他是一定要任命張鳳翽擔任陝西都督。

  雖然陝西那邊每次都頂回去,但是袁世凱依舊跟他們在那裏扯皮。西北的事情,袁世凱目前沒有實力擺平,因此隻能是從內部開始分化。

  甚至袁世凱已經任命退入漢中的哥老會部隊老大張漢三為鳳翔鎮守使。不允許陝西政府剿滅他們。

  這就是大總統的好處。

  他可以名正言順的插手地方事務。雖然那些地方實力派把他的命令當做是廁紙,但是他依舊可以惡心那些地方實力派。而且一旦某個地方實力派統治不穩,他就可以策反他的手下。

  可以給錢、給官,這是誰也沒有的優勢。

  因為袁世凱掌握著中央的名義。

  “肯定如此。”

  陳宧點點頭。

  “不過袁世凱也隻能做到這裏。袁世凱自己沒錢,沒武器,拿什麽支持他們。現在全中國有錢、有武器支援周邊省份的隻有我們。”

  坐在下麵的鄧漢祥冷笑。

  鄧漢祥隨著張學文地位的提高,也是水漲船高。畢竟鄧漢祥是張學文最器重的參謀之一。從開始時候的營級小參謀,到現在已經是軍中很多大將都不敢小覷的地步。

  中國的兵工廠很多,但是真正有實力生產武器的,也隻有漢陽兵工廠。北洋軍兵工廠生產炸彈、子彈、炮彈數目都不少,但是真不是生產槍械的地方。

  北洋軍在辛亥革命當中也是損失很大,目前想要擴軍但是需要幾萬杆槍甚至是十萬杆槍。而且如果按照之前北洋軍的裝備,還需要大炮、機槍等等。

  可惜這都需要錢,而且有錢也買不了。

  袁世凱就算是跟外國買,沒有幾個月時間是不可能買這麽多的軍械。當然袁世凱也沒有錢買武器。隻能是跟外國借款,然後用這筆錢再買武器。

  袁世凱都如此,其他部隊就不用說。

  唯獨張學文這邊沒什麽大問題。

  因為張學文的部隊光複武昌的時候,不僅僅是從武昌截留了近五千萬的款子,更是直接繳獲了兩萬杆槍械。之後攻占漢陽兵工廠,又從他們的倉庫繳獲了八千杆槍。而且各省的兵工廠都有一些庫存,西南五省的庫存加起來有也有兩萬杆。而且張學文光複荊州的時候,荊州的駐防八旗那裏繳獲了六千杆長槍,還有四門大炮,十幾挺機槍。

  還接連殲滅第五協和第三協,也是繳獲了上萬杆長槍,還有六十多門大炮,五十來挺重機槍。

  占領漢陽兵工廠之後,張學文立馬任命石陶鈞負責漢陽兵工廠。幾天之內他就恢複正常,目前漢陽兵工廠的造槍速度是一天八十杆。

  辛亥革命之後都已經是快八個月時間,漢陽兵工廠造出了快兩萬杆的槍械。甚至還有少量的機槍,和少量的山炮。

  要不是有這麽多的軍火支持,不然張學文哪裏來的那麽多軍火,可以支持擴軍。隨著石陶鈞對於漢陽兵工廠的改造,造槍的速度是越來越快。

  整個中國目前最不缺少軍火的隻有張學文這裏。

  “整個甘肅都沒有錢,沒有武器。而且平涼鎮守使管轄的地方人口是甘肅人口的百分之六十,馬安良占據的都是一些人口非常稀少的地方。”

  “恩。”

  張學文站起來道:“不管了。這個事情就留給西北局去處理,我們給他們提些意見就可以。如果我們事事都插手,地方的同誌們無法放開手腳。”

  後世可是有一個現成的例子。

  有一位是放開讓手下人盡情發揮,有一位什麽都要管。最後結果所有人都明白。張學文知道如果什麽都插手,下麵的人就無法放開手腳,發揮他們的能力。

  “巡閱使。”

  “有事?”

  “張先生到了。”

  “哦,那得過去迎接。”

  張學文立馬站了起來。張謇去江蘇已經有一個半月時間。他離去的時候,袁世凱擔任臨時大總統不久,而現在張學文都已經是成立了新黨。

  因為張謇本人的特殊身份,大家甚至已經提名張謇成為人民黨常務委員會的一員。

  他從江蘇歸來,張學文是寄予很高的期望。

  “季直先生,終於把你盼來了。”

  張學文真的是一直盼望張謇。

  張謇可是保證過,自己出馬一定能夠弄到千萬資金。如果真的能夠引入千萬資金,對於湖南絕對是巨大的好處。對於一個城市來說,更是一筆巨款。

  貴州、雲南每個省都有千萬人口,但是他們一年的歲入加起來不到五百萬。一千萬是什麽概念。

  因此看到張謇過來,張學文非常欣喜的握住了張謇的手。

  “子清,你做的大事情。我在南京看了你們發布的新黨黨綱。真的很出色,你們黨的黨綱是我見過上百個政黨黨綱裏麵最嚴密,也是最有計劃的。”

  張學文並沒有遮遮掩掩。

  除了一些反帝反封建,容易激怒國外勢力的東西之外,其他的都是如實的公布。其實目前中國公開的政黨有幾百個,有的政黨隻有小貓兩三隻,也組成一個政黨。

  他們都有自己的黨綱,有些甚至非常可笑。張學文公布的黨綱算是最嚴密,而且最完整的一個。

  因為張學文準備在全國各地公開吸收人民黨黨員。當然需要讓他們知道人民黨綱領。

  “謝謝,孝直先生的肯定。”

  “子清,給你介紹兩位南潯大亨。張靜江,龐元澄。這位是定海商界領袖,朱葆三。”

  “久仰大名。”

  張學文立馬抱拳致意。

  因為這幾位都是大名鼎鼎,是中國最頂級的大富豪。張靜江不用說,這位可是孫中山的財力後盾。當年張靜江在英國認識孫中山之後,立馬介紹很多南潯富豪子弟加入同盟會。

  在孫中山剛剛回國,手上一個子都沒有的時候,正是張靜江發動南潯富豪給孫中山提供百萬巨款,才讓孫中山喘口氣。不然孫中山在南京一天都撐不下去。

  至於龐元澄,這位也是南潯大富之家的後人。

  龐家和張家一樣,都是號稱擁有千萬資產。而且龐家和張家聯姻,龐元澄是張靜江的舅父。在上海起義的時候,陳其美和光複會革命軍一半軍費都是龐元澄一人付的。

  可以想象龐家的資產規模。

  龐元澄僅僅是龐家的一個直係子弟,就能夠動員這麽多錢,支援革命。孫中山剛剛回國,下榻的別墅就是龐元澄的別墅。

  至於朱葆三更是中國金融界的大佬。

  孫中山成立臨時政府,手上實在是沒有錢。因此想要跟一些洋行借錢,但是洋行根本就不信任他。南京臨時政府的官員不管再怎麽說也沒有用。最後這個事情驚動了朱葆三。

  所以朱葆三寫了一封信給他們,說自己願做擔保。

  事情立馬解決。這些一直推脫的銀行,立馬就借錢給南京臨時政府。

  以至於上海傳出“道台一顆印,不及朱葆三一封信”這樣的話。可以想象朱葆三在金融界的地位,可以想象他的財力。那些銀行僅僅是接到他的信,立馬就改變態度。

  這幾位可都是中國商界執牛耳的大人物。

  孫中山在南京,如果沒有這些江浙滬的富商支持,臨時政府哪裏能夠堅持幾個月時間。連半個月都無法堅持。

  “各位請進。”

  看到他們幾個,張學文就明白張謇此次江蘇的結果非常好。不然也不可能有這樣的大人物來到長沙。

  “巡閱使,幸不辱命。這一次我為株洲引來了大批資金,預計超過千萬,一兩個月之內會陸陸續續有人過來。今天他們跟我過來,也是有建廠的意向。”

  “季直先生,你辛苦了。”

  張學文大喜。

  能夠認識張謇,簡直是太好了。如果真有千萬的資金流入湖南,對於湖南經濟的發展一定是一日千裏。畢竟那可是千萬資金。

  湖南一年的歲入才多少。

  “巡閱使,我聽聞你成立了西南銀行。西南銀行管西南五省所有的借貸業務,還有其他保險業務。我如果想要成立一家銀行,不知道可不可以。”

  朱葆三突然問了問張學文。

  “當然沒問題。”

  成立銀行。

  這是好事情。隻要朱葆三有能力經營銀行,張學文是根本不在意的。湖南想要發展,就要充分調動湖南民間的富商投入商業。到時候他們肯定也是需要錢,銀行是必須的。

  “隻要銀行遵守我們的法律,遵守我們製定的規矩。我們歡迎朱先生成立銀行。有任何的問題,你直接跟季直先生反應。他會全權負責。”

  “那麽有什麽優惠嗎?”

  “哈哈。”

  果然是商人。因此張學文笑著道:“這一次到株洲的廠子,我們會以低價把土地交給工廠,在稅收上也會有所傾瀉。第一年收正常的百分之三十,第二年是百分之五十,第三年和第四年百分之八十,第五年開始正常收稅。”

  “好氣魄。”

  朱葆三哈哈大笑。

  然後直接道:“我擬定投資三十萬,建立一個麵粉廠。再投資四十萬,建立一個榨油廠。還有投資五十萬,建立一個水泥廠。最後我想在株洲投資一百五十萬,成立株洲商業銀行。”

  “朱先生,你真是大氣魄。”

  張學文深吸一口氣。

  之前賣公債的時候,還以為西南的富豪挺厲害。但是今天看到來自江浙的富豪,張學文才明白什麽是大富,什麽是財力。幾下之間,朱葆三就要投資兩百七十萬。

  這樣的資本額如果放在西南都是數一數二的大富豪。

  麵粉廠、榨油廠、水泥廠,雖然都是一些輕工業。但對於經濟的貢獻還是蠻大的。雇傭的人也會很多,帶動株洲經濟的發展。

  “這隻是目前初步的打算。我還要親自去株洲看看,看看還有什麽其他項目值得我們投資。”

  “退廬先生大氣魄。看來我也不能甘居人後。”

  聽到龐元澄的話,張學文立馬來了精神。朱葆三一口氣灑出兩百七十萬,還表示這不是結束。張學文非常好奇龐元澄會如何。

  畢竟龐元澄是南潯四龍家族的龐家出身。

  “我投資八十萬,在株洲成立中國最大的造紙廠。”

  “哦?”

  開口就是八十萬。

  這才是真正的富豪,資金實力真是強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