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西北局的安排
作者:隨遇而安寫手      更新:2022-03-25 13:32      字數:3571
  “彪臣,二庵將軍說你是當代奇才。我相信二庵將軍的眼光。他既然認為你是奇才,對於解決民族問題非常有能力。那麽我有一件棘手的事情需要你解決。”

  李炳之。

  陳宧親自給張學文介紹的人才。

  陳宧的確是厲害。當他開始給自己的那些老部下寫信,邀請他們南下之後,原來在北洋軍任職的很多人都開始南下來到長沙。

  也讓張學文明白陳宧的的力量。

  有很多本來二十鎮的軍官也南下投靠張學文。張學文這邊缺少很多中層軍官,隨著這些人的南下,對於張學文有很大的幫助。

  不過對於這些人,陳宧的說法是能力不錯的軍官,鍛煉鍛煉之後可以當不錯的軍官。但唯獨對於李炳之的評價最高,認為他是一個出色的軍官,同樣也是一個可以平衡各方勢力的人物。

  文武雙全。

  這是陳宧對於李炳之的評價。

  “巡閱使過獎。”

  李炳之很矜持。

  其實李炳之是一個非常矛盾的人。

  他今年三十三歲,年輕時候是一個秀才。如果按照他內心來說,他是忠誠於滿清的。從小的忠君愛國思想,讓他一直都忠於滿清。或者說他認為中國現在的情況不適合搞共和,應該是需要保留帝製。

  君主立憲製或許更適合中國。

  李炳之雖然不是鐵杆的滿清死忠,但也一直認為自己是滿清的臣子。

  同樣他是真正的北洋軍出身。從北洋武備學堂畢業,然後又從保定陸軍大學第一期畢業,接著進入北洋軍。後來成為軍諮府科長、參謀本部第3局科長。

  所以他對於北洋軍有很深的感情。

  當然他本人也欣賞袁世凱。

  李炳之認為現在的中國隻有袁世凱能夠成大事,認為隻有北洋軍才是壓服一切的實力。

  可是同樣,李炳之是一個有抱負的人。李炳之認為自己才華出眾,應該有更大的舞台。他從小就非常有自信,認為自己有足夠的實力。可是現在的李炳之已經是三十三歲,很多比他年輕的人,已經是身居高位。

  因為革命的興起,革命黨很多二十多歲的年輕人驟然崛起。一個個團長、旅長,甚至有師長、軍長等等。

  這都讓李炳之很不服。

  在李炳之看來,那些人又有多少能力。二十來歲,他們知道什麽,就已經左右國家的政局。不過就是鼓吹幾天革命,就如此身居高位。相比起來,北洋軍這邊占據高位的都是五十歲上下的人。而他們下麵他還有一大堆四十歲以上的人等著升職。李炳之看到這些人就知道,自己想要在北洋軍升值,需要等待。等到自己四十多歲,有了足夠的資曆。

  可是看到那些年輕人都占據高位,因此李炳之不想等,而且他也等不起。

  所以陳宧給他寫信之後,想了很久還是功業心占據了上風,他終於決定南下投奔張學文。張學文手底下也有一大票的年輕高層。

  李炳之相信以自己的能力,張學文一定會重視。

  “彪臣,不用謙虛。我把你推薦給巡閱使,是因為你確實很出色。”

  陳宧在旁邊很高興。

  對於張學文如此重視自己介紹的人,他當然高興。因為這代表張學文重視自己。這一次張學文另立門戶,讓陳宧更讚成。因為張學文從同盟會手下大將,到現在已經是成為真正逐鹿天下的力量。

  而且這一次成立人民黨之後,陳宧就成為了人民黨中央軍事委員會的秘書長,雖然比不了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副主席這些人物,但也是相當重要的位置,更是直接聽命於張學文。甚至陳宧在軍事委員會內部,都不需要聽其他人的命令。

  “巡閱使,有什麽事情盡可以讓他辦。”

  “那我就直說。甘肅情況複雜,除了我們的人之外,還有其他的力量。如甘肅同盟會的黃鉞,還有幾個回族將軍,也有李鏡清、周務學這些地方實力派。我希望趁著這一次建立新黨,拉攏他們進入我們人民黨。當然如果他們不願意進入人民黨,也不能讓他們投靠其他人。具體的情況,你到甘肅之後,我會讓人告訴你。”

  張學文現在的目的就是派出人,穩住甘肅、陝西、山西的同盟會,還是當地的實力派。

  為了這個目標,張學文已經任命何成濬擔任西北局的統戰部長。立馬部署穩定這三省實力派的計劃。為了穩定甘肅局麵,張學文就準備讓李炳之出馬。

  也看看李炳之的實力。

  “我接受。”

  李炳之躍躍欲試。

  雖然不清楚甘肅的具體情況,但處理這種事情李炳之也不是一次兩次。當年蒙古那邊出現問題,李炳之代表朝廷過去安撫他們。幾下之間就搞定這些蒙古實力派。

  因此李炳之很有信心。

  “彪臣,去那裏周旋你就以我的特使身份。如果甘肅的事情你能夠迅速敲定,我在軍委定會給你留下一個好位置。當然如果你想到地方帶兵,我也一定給你一個好位置。”

  “是。”

  李炳之領命,離開張學文的辦公室。

  “二庵將軍,甘肅的事情很重要。”

  “其實巡閱使已經有先手。我相信周旋好了,甘肅很快就要進入人民黨的管轄。”

  “希望。”

  …………

  “柱中兄,西北局就交給你了。今天隻有你和我兩個人,我可以很直接跟你說。我不相信袁世凱,也不相信北洋軍。北洋軍是一個典型的武人集團,而他們的將軍現在並沒有幾個人參與組閣,相反都是手握兵權。等到哪一天宋教仁他們逼人太甚,到時候這些人就會告訴鈍初兄他們,什麽是武人集團。”

  李夑和此人心思縝密。

  做事情一直都是滴水不漏。當時好幾萬軍隊出征湖北,需要的後勤情況非常複雜。說起來革命黨誰有這樣的經驗。但是交給李夑和之後,他卻能夠組織幾千人,後勤組織的井井有條。

  當然更重要的是,李夑和此人在革命黨內資曆很深。別看現在僅僅是擔任裝備部部長,但隻是因為軍改的時候,他的位置正好是如此。

  其實之前,他的權力很大。

  同盟會西南支部的資金都在李夑和手上,前線一眾後勤都是他負責。因此李夑和在同盟會西南支部一直是幾個重要領導之一。

  這一次讓他去西北局,就是應付複雜事情的。

  “書記,其實我也不相信袁世凱。現在黃興在南京大肆裁撤軍隊,原來十幾萬的軍隊現在就剩下了四個師。整個南方軍隊目前都在裁撤,而袁世凱的北洋軍卻一點沒有裁撤。我甚至聽說,袁世凱甚至準備擴大北洋軍的規模。以後一旦翻臉,他們拿什麽抵擋北洋軍。”

  “就是如此。”

  張學文點點頭。

  “想要掌握主動,西北一定要掌握在我們的手中。甘肅、陝西和山西,情況其實對我們很有利,我們在這些地方其實已經占有先機。因此我希望柱中兄,一步一步把這裏納入我們的掌控範圍。一旦西北在我們手中,在未來和袁世凱的爭鋒當中我們會占據優勢。”

  “明白。”

  “不過比起這些事情,有件事情更重要。”

  “你說。”

  “其實這些都是大方向上的問題。我更在意的是,我們人民黨在西北的發展。一個人的力量終究有限,一個組織的力量才是巨大的。我承認一些偉大人物的貢獻,但離開了大家的幫忙,誰也不可能做成事情。因此相比起其他事情,我希望你在西北盡快的完成人民黨機構的建設。隻有一個成熟的、完善的人民黨機構,才是我們不斷走向成功的基礎。拉攏西北的實力派加入人民黨隻是第一步而已。我更希望你在西北建立一個完善的人民黨組織。隻要有完善的組織,就算西北實力派不加入我們,我們一樣能夠掌控西北局勢。”

  西北的實力派當然重要。

  但張學文更相信一個組織的力量。一個強大的組織,他能夠發揮出來的實力,遠遠不是一兩個勢力能夠比擬的。

  李夑和想了一會之後,直接道:“書記,我有一個條件。”

  “說。”

  “書記,我要一個人。”

  “誰?”

  “劉複基。”

  張學文沒有回話。

  因為劉複基已經是從軍隊出來,開始在劉道一的組織部工作。這一次人民黨成立,劉複基是擔任組織部副部長,是劉道一的左膀右臂。

  李夑和要劉複基,張學文一下就明白什麽意思。

  當然不是李夑和和劉複基有多少私人關係。其實李夑和此人當年是華興會外圍組織的負責人,和譚人鳳的關係非常好。相反劉複基是因為和宋教仁同鄉,所以受到宋教仁的影響才進入華興會。

  而且同盟會西南支部成立之後,李夑和就一直是組織的領導人物,奔波在商場,為同盟會籌集資金。而劉複基先是在寧調元手上玩宣傳,然後進入新軍做動員工作,一直都在軍隊服務。

  軍改之後,才從軍隊出來。

  兩個人並沒有什麽很深的私人關係。

  李夑和要劉複基,當然是因為看中劉複基的組織建設能力。他在湖南新軍幾年之內拉攏大部分的基層官兵。他們不是同盟會會員,就是同盟會外圍組織。

  這樣強悍的組織能力,讓大家都是有目共睹。

  李夑和要去西北局,希望帶走一些幹將。第一個點名的就是劉複基。李夑和希望劉複基能夠在西北完善人民黨組織。張學文想了片刻之後,點了點頭:“我們的根基不在西北,你們要在西北開展工作的確是很難。好,就讓劉複基過去擔任西北局組織部部長。讓但懋辛撤回來。”

  劉複基是大人物,不能隨意的安排。

  隻要他去西北局,肯定是要進入西北局委員會。因此隻能是撤回一個人。程潛、孫嶽都是軍方代表,李湛陽是民政長,何成濬則是要負責和西北各方麵周旋。想了想隻有把但懋辛撤回來。

  不過既然撤回來,但懋辛也要好好安排。

  因為他的貢獻很大。先是跟著尹昌衡伏擊第五協,後來進入陝西又是跟孫嶽一起包圍第三協。而且但懋辛是張學文指揮室走出去的,算是張學文的嫡係。不能太過委屈他。

  “謝謝。”

  “既然帶走幹將,你們的工作要迅速展開。時間不多。”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