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人民黨成立
作者:隨遇而安寫手      更新:2022-03-25 13:32      字數:4393
  “經武,現在怎麽辦?”

  宋教仁大驚。

  現在的宋教仁不是一般的焦躁。同盟會雖然是一盤散沙,但畢竟是中國唯一的全國性的革命黨組織。在中國任何一個組織都無法和同盟會相比。

  不管是之前的光複會、共進會他們的地域色彩太濃厚,和同盟會這樣全國性的革命組織還是有很大的差距。同盟會在全國各地都有自己的組織,會員人數遠遠超過其他的黨派。

  現在全國幾百個政黨,當中影響力稍微大的政黨很多都是同盟會分出來的。裏麵的黨員都是原來的同盟會會員。

  正是因為如此,宋教仁才要改組。

  現在的情況是同盟會一家在議會隻能占據百分之三十左右的席位,再多也很難超過百分之四十。而宋教仁的夢想是拿到絕對優勢的席位,讓同盟會組閣。

  所以他才會聯係其他幾個小黨派,跟他們合作。

  可是這個提案,同盟會內部有很多人支持。但同樣得到了很多人的反對,包括胡漢民、陳其美都非常激烈的反對。不僅僅是他們,包括李烈鈞、柏文蔚這些人也都是反對。

  宋教仁不是很理解。

  同盟會上去組閣領導國家不是很好的事情。不僅僅是對於宋教仁的理想有好處,對於同盟會其他人也有好處。畢竟一旦同盟會組閣,那就是說同盟會是這個國家的領導人。

  陳其美、胡漢民、李烈鈞、柏文蔚都是同盟會大佬,同盟會成為中國的領導者,他們都會跟著沾光。為什麽就反對呢?

  想法很好,但宋教仁根本沒有完全找到這些人反對的原因。因為宋教仁的責任內閣製也好,總統製也好,都是加強中央集權。

  可是陳其美、胡漢民,還有李烈鈞、柏文蔚這些人都是地方實力派。在南方省份有錢、有地盤、有軍隊,都已經是一方諸侯。如果加強中央的權力,就等於是要削弱諸侯的實力。

  你宋教仁認為可以利用內閣製約袁世凱。

  但是這些實力派以己推人,更明白北洋軍的想法,更能夠準確的把脈北洋軍將軍們的想法。看看目前中國的政治大環境當中,北洋的將軍很少參加政治的。因為北洋軍本身就是一個武人集團,對於他們來說,什麽都沒有他們手中的實力來的有保障。

  這樣的情況之下,同盟會那些實力派也是不願意讓出權力。他們不相信北洋軍,認為想要製約袁世凱,就隻能是靠著手中的實力。而不是那個虛無縹緲的所謂內閣製約。

  這其實就是一個無解的矛盾。

  宋教仁認為隻要組閣,那麽事情都能結束。可是他就算組閣,他又能如何。他要是幫助袁世凱削藩,那麽得罪的都是同盟會內部的實力派人物。因為目前的地方實力派當中,一大半都是同盟會的人。削藩會得罪一大批同盟會的激進派,得罪同盟會實際的實權派。他要是得罪了這些人,那麽他在同盟會內部的支持,立馬就會消失。沒有了同盟會的支持,宋教仁本身也就失去了成為內閣總理的基礎。因為宋教仁是掌握同盟會黨務工作,才有機會成立新黨派。如果同盟會的同誌不支持宋教仁,到時候宋教仁就失去了一切實力的基礎。

  但是一旦他支持同盟會實權派,支持他們的地方自治,那麽就會得罪北洋軍,得罪袁世凱。而且也不符合宋教仁的政治理想。宋教仁手上沒有實力,如果北洋軍不配合,那麽宋教仁就算是組閣也不可能有任何的權力。

  所謂的政治是什麽。

  政治就是一種博弈,是一種妥協的過程。

  可是沒有實力後盾,永遠不可能拿到博弈的勝利。宋教仁手上現在是要什麽沒什麽,他拿什麽在政治圈和袁世凱博弈。沒有袁世凱的命令,宋教仁在北方一兵一卒都不能調動,就是警察他也一個都無法調動。因為他們都是聽從袁世凱的命令。

  博弈是需要實力。

  可惜宋教仁看不到這一點。

  他隻是認為隻要照搬外國的責任內閣製,自己就能夠限製袁世凱,自己就能夠解決中國所有的問題。雖然有同盟會實權派的反對,還有田桐這些激進派的反對,但宋教仁還是一往無前的完成自己的夢想。

  開始捏合幾個小黨派,成立新的黨派。

  現在所有的問題都已經談好了,就等孫中山和黃興兩個人來開新黨成立大會。

  可就在這個時候張學文宣布退出同盟會。

  一聲霹靂。

  張學文現在可是控製西南五省,也是同盟會最大的票倉之一。特別是兩湖地區,本來就革命黨很多,聲望高的革命黨也非常多。雖然西南五省在南京臨時政府成立的時候,並沒有很積極的參與。但依舊派了人參加南京臨時政府的成立。如果西南五省當時積極參與,那麽南京臨時政府的參議院,估計三分之一的人都是來自西南五省。

  以後西南五省參與國家議員的選舉,人數也絕對不會少。估計能夠占據國會議員的百分之二十上下,這是一個巨大的力量。

  這樣的情況之下張學文退出同盟會,對於宋教仁的未來構想打擊很大。

  宋教仁並不在乎目前這些同盟會實力派半獨立的狀態。隻要幫助自己在國會拿到足夠的席位,讓自己組閣,他就非常滿意。

  張學文也是如此。

  宋教仁隻在乎張學文控製地區的同盟會拿到的票數。可是沒想到張學文突然宣布退出同盟會,成立新黨派。這對於宋教仁的組閣打擊很大。

  “鈍初,不用這樣。”

  胡瑛也是臉色難看。

  上一次去長沙,張學文的態度雖然激烈,但胡瑛沒有想到張學文真的選擇退出。不過胡瑛此人在臨時政府做了很多外交工作。相比起宋教仁的鋒芒畢露,胡瑛更擅長長袖善舞。

  “張學文就算退出同盟會,但是他的西南支部和我們同盟會依舊是擁有千絲萬縷的聯係。這是一種打斷骨頭連著筋的關係。就算他們另立新黨,我們其實也可以和他們合作。大不了讓出幾個內閣總長的位置。隻要他們支持我們組閣就可以。”

  “也隻能如此。”

  宋教仁臉色難看。

  從張學文崛起之後開始,宋教仁就一直很擔心。擔心張學文不受控製,現在看來果然是如此。在這麽重要的時刻,竟然是退出同盟會。

  不過胡瑛說的也不差。

  大家都是同盟會出身,就算你建立新黨。大家也可以合作拿到足夠的票數,然後合作組閣。隻要張學文支持自己組閣,那麽問題就不大。

  宋教仁為了組閣已經是得了魔怔。

  “霖生呢?”

  宋教仁突然想起劉揆一,所以問了問胡瑛。和張學文私人關係最好的就是劉揆一。而且劉揆一的親弟弟劉道一,目前是張學文成立新黨的主要頭目之一。

  “他也剛剛宣布退出同盟會。想要找他和張學文聯係不太可能。”

  “革命軍起,革命黨消。”

  宋教仁忍不住說出這句話。然後突然狠狠地道:“可是我們現在已經從革命黨,轉變為公開活動的政黨。霖生怎麽能退出同盟會?”

  劉揆一可是同盟會大佬人物。

  不說他一直是同盟會本部的庶務,負責同盟會本部日常工作。就說說他回國之後,在同盟會轉變為公開的、以從事議會政治為目的的政黨,劉為十幹事之一。是同盟會頂級大佬。

  這樣的人物怎麽能退黨。

  “那麽……”

  “蔡鍔,選擇蔡鍔。張學文和蔡鍔有過一段很好的配合,而且蔡鍔在湖南、雲南都有很高的聲望和人脈。讓他跟張學文談談。”

  “好人選。”

  宋教仁點點頭。

  張學文因為並沒有在同盟會活動太多時間,大多時間都是在湖南。因此認識張學文的人非常少,和張學文有交情的也是少之又少。

  要找一個和張學文溝通的人,真的不是那麽容易。

  蔡鍔不錯。

  是雲南昆明起義的新軍總指揮,光複昆明有很大的貢獻。之後來到長沙,和張學文一起去武昌,擔任武昌光複總司令。緊接著又成為漢口保衛戰的總指揮。

  張學文和蔡鍔兩個人雖然最後分道揚鑣,但兩個人的交情並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兩個人隻是想法不同,沒有影響兩個人的交情。

  就如蔡鍔離開之前,給張學文推薦的戴湛,張學文就很重視。戴湛剛剛成為新成立的鹽業局的局長,負責整頓西南五省的鹽業。為張學文帶來了巨大的資金。

  還有和蔡鍔情同手足的石陶鈞,目前也在張學文這裏擔任總裝備部副部長。

  兩個人的交情依舊很好。

  而且蔡鍔還有一個非常合適的理由。

  蔡鍔是統一共和黨的魁首,這一次宋教仁聯合的黨派當中,統一共和黨也有份。統一共和黨在議會當中也有十來個席位,是目前中國的第三大黨派。

  既然要成立一個新黨派,蔡鍔作為統一共和黨的魁首,在新的黨派當中肯定也會有很重要的位置。這個時候當然應該出些力。

  “我跟鬆坡兄談談。首先要勸張學文不要退出同盟會。如果張學文堅持,那麽我們就邀請張學文的新黨派和我們攜手,在議會並肩作戰。”

  “行。”

  …………

  “子清,目前來說幾個地方局,最先要弄出的是西北局。你有什麽人選沒有。”

  人民黨各機構成立的速度很快。

  雖然黨綱寫的是,需要下級部門一級一級的選舉,最終在中央委員會開會任命。但現在是特殊時期,沒有那麽長的時間一級一級的選擇。

  因此節約時間,把之前擴大會議參加的人自動轉成中央委員。

  繼續開會。

  選擇中央常務委員會。最後是張學文、禹之謨、劉道一、劉公、李根源、寧調元、譚人鳳,選舉結果出來是一片嘩然。因為湖南人太多。

  七個人當中出來了五個湖南人。

  實在是湖南人太多,選舉結果出來之後,劉道一自動辭職,推薦張謇進入。

  這次選舉最意外的是楊庶堪。

  本來楊庶堪一直是四川革命黨的負責人,在西南支部也一直是領導人。他本來應該是可以自動成為人民黨高層。可是因為他在治理四川期間成果太差,慢慢的失去了很多會員的支持。就是四川本地會員,這一次也沒有選擇他。弄得楊庶堪的票數很低,根本就沒有進入中央常務委員會。

  劉道一自從辭職,推薦剛剛進入人民黨不久的張謇。當然這個是張學文和劉道一緊急磋商的。湖南人太多,會出現一些流言蜚語。

  張學文不希望剛剛成立人民黨,就出現什麽問題。所以劉道一才會自動辭職。

  中央常務委員會的選舉結束之後,就選擇二十三人組成的中央政治局委員。

  最難的是地方局。

  目前張學文的勢力隻是局限在西南五省,還有甘肅、陝西、山西的一些地方。其他的地方局可以緩一緩,但是甘肅、陝西、山西的工作必須要抓起來。

  因此西北局的成立就在眼前。

  西北局情況複雜,需要一個幹將。而且那裏有很多同盟會會員,他們現在估計也在考慮,是應該跟著同盟會加入宋教仁成立的新黨派,還是應該加入張學文這邊。

  這個時候,張學文需要人坐鎮西北,拉攏這些人。

  “李夑和如何?”

  “是一個不錯的人選。”

  李夑和。

  一直都是負責同盟會經費的人,後來更是負責軍隊後勤,軍改的時候成為了總裝備部部長。不過這個位置,反而是限製李夑和的能力。

  因為他組織過暴動,組織過學校,還做過生意。

  綜合能力很強。

  張學文準備讓李夑和去西北主持大局。

  “其他人呢?”

  “李夑和擔任西北局書記,程潛和李湛陽擔任副書記。程潛擔任西北局軍委主席,主要負責西北局的軍事。李湛陽負責西北局民事。孫嶽、何成濬、但懋辛加入西北局,留一個位置給西北本地的同盟會。同時管理甘肅、陝西、山西、青海、新疆的事情。他們的主要工作就是團結甘肅、陝西、山西的革命黨,就算不加入我們,也要跟我們保持友好。你們覺得如何。”

  “不錯。”

  “那樣的話,李夑和應該進入政治局的。”

  譚人鳳皺了皺眉。

  因為李夑和之前是軍方,軍方進入政治局的人數有限。因此李夑和沒能夠進去。但是李夑和要去擔任西北局的書記,那麽他的位置應該提高。

  “候補吧。讓他擔任政治局候補委員,算是未來政治局的第一順位。”

  “這個不錯。”

  “以後我們每次開會選舉的時候,都選擇兩到三人的候補。如果有任何的變故,就立馬可以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