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勃然大怒
作者:隨遇而安寫手      更新:2022-03-25 13:31      字數:3534
  “混賬。袁世凱這是要幹什麽?這是在試探我們的底線。”

  本來大家開會開的好好地。為了規劃未來五年計劃,幾天之內都是沒日沒夜的開會討論。召集各部門負責人,各部門的專家進行討論。

  可是會議還沒有結束,就接到了一個讓很多人都無法接受的消息。

  楊庶堪憤憤不平。

  “就是。”

  “該死。”

  “巡閱使,我們絕對不能這樣看著。如果這次的事情放過去,我們怎麽對得起死去的烈士。”

  “巡閱使……”

  一個個都跟張學文說話。

  張學文坐在上麵也是臉色難看。袁世凱和南京扯皮幾個月,袁世凱終於就任臨時大總統。這些都受到全國民眾的關注,因為對於大家來說,滿人的江山終於結束。

  好日子就要到來。

  所有人都在期待一個和平,期待國家能夠從此不在打仗,迅速恢複正常。甚至希望中國從此走向康莊大道。

  這是現在的民心所向。

  到了這個時候,就連張學文這樣激進的人都不在說北伐的事情。除了自己實力不足之外,更多的是因為現在的情況。逆民心而動,是不可能成功的。

  現在的民心就是盼望和平。

  因此張學文也已經準備好了。在未來一兩年之內,主要的工作就是發展西南經濟。隻有財政富裕,張學文才會有錢擴兵,才能夠擁有足夠的軍事力量。

  所以這段時間,張學文主要做的就是和西南五省的省長,製定未來五年的計劃。鐵路計劃、公路計劃、工業計劃、農業計劃等等。

  但一件事情,卻讓整個西南省份的同盟會會員義憤填膺。

  西南同盟會的大佬人物,一個個都聚集在張學文這裏。其實就是為了一個小事情,一個之前就讓張學文惱怒不已的案子。是江蘇的姚榮澤案。

  因為姚榮澤案前些日子剛剛宣判。經過三次庭審,陪審團認定姚榮澤謀殺罪成立。12月19日,法庭判處姚榮澤死刑,三個星期內執行。

  本來案子到這裏應該說有了一個完美的結果。

  或者說案子從此結束。

  可是法庭“特假五分鍾,準姚榮澤發言”。姚榮澤稱殺死周、阮兩人“係受紳團逼迫,非出己意,哀求輕減”。7名陪審員“共表同情”。經承審官認可,由陪審員集體稟請大總統“恩施輕減”。審判官陳貽範、丁榕也表示同意減刑,然後電告袁世凱。

  袁世凱接到電告之後,將姚榮澤特赦,改為判處監禁10年,附加罰金而結案。姚榮澤繳款一萬元,作為對周實、阮式撫恤以及建祠安葬的費用。

  1911年12月23日,姚榮澤活了,死而複生。

  僅僅判了十年,這讓同盟會會員都是勃然大怒。

  這是開玩笑。

  姚榮澤血腥鎮壓了同盟會會員,殺害那麽多人,竟然僅僅判了十年監禁。對於同盟會的會員來說,一個個都是義憤填膺。這個到底是什麽意思。

  南京那邊已經是炸鍋。

  南京那邊的同盟會一個個都在指責伍廷芳,指責伍廷芳濫用職權、實行專製,破壞民國法製與民權。柳亞子說:“因為司法總長的幹涉,滬軍都督府便組織起混合裁判法庭來,還居然用了陪審員製度呢。”

  這還是開始。

  南京的革命黨一陣炮轟伍廷芳,弄得七十歲的伍廷芳急火攻心,一怒之下辭職離開南京臨時政府。

  看的張學文也是火冒三丈。

  本來一個簡簡單單的事情,叫他們弄得這叫什麽事情。姚榮澤一個小人物,當初抓的時候,直接就槍斃,哪裏有這麽多事情。現在事情的影響力是越來越大,牽涉的人物是越來越多。

  本來是想要什麽普及現代法律,但是到了現在都成什麽樣子了。

  現在已經變成了袁世凱和同盟會角力的舞台。大家誰還記得案子本身。

  “少屏,以我的名義給袁世凱發電報。我們絕對不會同意袁世凱身為臨時大總統濫用特赦的權力。告訴袁世凱,他是臨時大總統,不是中華民國的皇帝,沒有資格特赦一個殺害革命同誌的劊子手。措辭可以嚴厲點。”

  “是。”

  和楊庶堪說的一樣,張學文也認為這裏麵有袁世凱試探同盟會的想法,也有挑釁同盟會的意思。

  如果這次的事情同盟會自己沒有表現出強大的力量,或者說同盟會沒有表現出團結一致的態度,袁世凱就能夠試探出同盟會的情況。而且一旦同盟會沒能夠阻止這次的判罰,就會嚴重打擊同盟會會員的士氣。

  畢竟自己同誌被殺了,最後法院判了一個監禁十年。說是監禁十年,但裏麵有什麽貓膩,大家誰不知道。

  豈有此理。

  “給總理發電報。這件事情總理如果不管,可以讓出同盟會總理的位置。一個無法為同誌伸張正義,還親自插手這件事情,導致這樣結果,總理有無法推卸的責任。總理必須要負起同盟會總理的責任。”

  張學文對於這些幼稚的同盟會高層也是大為不滿。

  當時讓陳其美直接宣判就可以。孫中山身為臨時大總統,支持伍廷芳,親自插手這次的事情,弄成現在的情況,讓張學文是非常不滿。

  “給宋教仁發電報。他不是一項主張憲政,主張共和。姚榮澤殺人如此確鑿,讓他告訴我們,他有什麽理由隻判十年。”

  張學文對於這些大人物都要一個個質問。

  “然後以西南巡閱使的名義發布:我們絕對不承認姚榮澤案的結果。他袁世凱沒有資格隨便特赦。我們承認他是民國臨時大總統,不承認他是民國皇帝。如果袁世凱想要做民國皇帝,我們堅決反對。這件案子袁世凱可以特赦,是不是以後隻要是你的人你都可以特赦。這個跟皇帝有什麽區別。這是民國,這是共和的國家,不是袁世凱獨裁的國家,不是袁世凱當皇帝的國家。這樣的例子絕對不能開。”

  現在的袁世凱也算是眾望所歸。

  所有人都希望中國和平,目前來說能夠完美過度的也隻有袁世凱。很多地方實力派都是不願意打仗,而目前中國能夠擺平各個山頭的也隻有袁世凱。

  就是同盟會高層也有很多人對於袁世凱帶有好感,或者說寄希望於袁世凱。

  這是一種大勢。

  正所謂天下大勢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就是張學文也是如此。

  姚榮澤案本來就是一件小事情,被伍廷芳他們弄大了。既然已經弄大了,張學文就要讓他變得更大。袁世凱特赦,你有什麽權力隨便特赦一個劊子手。

  攻擊袁世凱總得有理由。

  正好袁世凱把把柄送到張學文這裏,張學文不好好利用一下,那才是笨蛋。就算無法阻止這件事情,但是給袁世凱增加罪名的事情,張學文是不會放過的。

  “仙霞兄,我們所有的報紙火力全開。”

  “是。”

  …………

  姚榮澤,一個小人物而已。

  伍廷芳想要用這個案子,樹立中國人法治的觀念?

  太幼稚。

  到了這個時候,這個案子已經成為各大勢力角逐的舞台。各方勢力都把這個案子當成是籌碼。袁世凱特赦姚榮澤,是想要試探一下同盟會的反應,試探一下同盟會的實力。

  同盟會內部是有很大的分歧。

  有激進派,有穩健派,更有妥協派。說起來激進派一般都是一些地位比較低的人,官兵和學生為主。穩健派大都是宋教仁、汪精衛這些推崇政黨內閣的人,妥協派大都是地方實力派、地方士紳。

  大家開始都是為了推翻滿清,所以聚在一起,成立了同盟會。可是現在滿清已經推翻,大家的想法開始分化。同盟會本來就不是組織嚴密的政黨,這個時候就更是如此。

  一件事情他們的看法完全不同。

  同盟會的妥協派直接開始退出同盟會,想要去找袁世凱找個官做做。而穩健派大都是希望和袁世凱達成協議,不要有太多的衝突。

  而激進派在同盟會地位太低,而且他們也太激進,反而沒有太多的市場。

  因此對於姚榮澤案也是如此。

  激進派在報紙上喊打喊殺,而妥協派都已經投降袁世凱,穩健派希望不要因為這點小事情就影響現在的和平。這樣的情況之下,同盟會根本就無法合力。

  隻有張學文這裏的反擊最為銳利。

  張學文根本就不管那些,矛頭直指袁世凱。質問袁世凱是民國臨時大總統,還是民國皇帝。問他有什麽權力特赦姚榮澤。張學文和南京方麵截然相反的態度,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同盟會會員來到長沙。

  同盟會開始分化已經越來越明顯。

  甚至開始散架。

  因為同盟會最大的敵人滿清沒有了,大家各有各的想法。

  但張學文這裏這麽努力,還是沒能夠阻止南京那邊的決定。南京那邊反而是希望大事化小,小事化無。12月31日,南京臨時政府正式決定整體搬遷到北京。同時宣布南京臨時政府正式解散,孫中山的臨時大總統職務也是正式結束。

  同一天,同盟會也宣布把同盟會本部從南京搬遷到北京。

  一係列動作弄下來,讓張學文惱怒不已。本來這是一次多好的機會,隻要大家僅僅咬住袁世凱特赦這一點,猛打下去,一定會讓袁世凱狼狽不堪。

  現在大家希望和平,這個時候就是袁世凱也要收斂一些。這是最好的時候,可以讓袁世凱低頭,甚至是讓步。

  可是同盟會根本就不配合,弄得張學文一個人孤軍奮戰。

  雖然張學文現在也是大人物,但是一方勢力還是太弱。沒有同盟會高層孫中山、黃興、宋教仁、汪精衛他們的配合,依舊是影響力太低。

  西南。

  西南終究不是中國的中心。一直到同盟會本部要搬遷到北京之後,同盟會已經是用行動表明自己的態度。好好地一個機會變成這個樣子,張學文隻能是長長的歎息。

  豎子不足為謀。

  一群眼光短淺的人。

  一步步的妥協,一步步的讓袁世凱拿到權力。都沒有看到袁世凱就是試探同盟會。現在這麽一下就完全暴露同盟會的虛弱,同盟會的不團結。

  這樣的同盟會怎麽可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