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張謇到來
作者:隨遇而安寫手      更新:2022-03-25 13:31      字數:4936
  “季直先生,歡迎你來到長沙。”

  南京臨時政府整體搬遷到北京,同盟會本部搬遷到北京,這是最近的一件大事情。也是表明北京再次成為中國政治的中心,南京臨時政府的曆史使命徹底結束。

  不過隻能說是袁世凱取得了暫時性的勝利。

  僅僅是暫時性的勝利。

  因為南京臨時政府雖然遷往北京,但是因為國會正式選舉還沒有出來,因此南京臨時政府的參議會繼續發揮功能。而南京臨時政府的參議會,那就是革命黨雲集。他們還有近十個月的任期。

  什麽時候國會正式選舉,這個臨時參議會才會結束他們的功能。

  也就是說袁世凱還要忍受這個臨時參議會近十個月時間。對於袁世凱的權力絕對是一個巨大的製約。不過對於信奉實力的袁世凱來說,相比起這個臨時參議會更讓他難以忍受的是地方實力派。

  同盟會總部北遷,但同盟會大佬黃興依舊坐鎮南京,張學文坐鎮長沙統領西南五省,胡漢民擔任廣東都督、李烈鈞擔任江西都督、柏文蔚擔任安微都督。甚至為了限製袁世凱的權力,南京臨時政府一直表示各省有權利推舉自己省份的都督。

  如果這樣一來,那就是地方自治。

  這個和中國的傳統不符合,也不符合袁世凱的利益。因此袁世凱反對。但是很多地方卻非常讚同這個。就連袁世凱的統治區直隸、山東、河南的士紳也都歡迎這個做法。

  因為這樣,他們的權力可以進一步提升。畢竟自己選擇自己的都督,那麽那些士紳當然是選擇自己的代表。

  這讓袁世凱是焦頭爛額。

  一個個地方的谘議局都給袁世凱上書,說應該讚成南京臨時政府的決定。

  本省就應該推舉本省的人。甚至南京這邊還表示,既然我們讓了總統的位置給你,那麽在地方都督的任命上,你也應該讓步。因此南京臨時政府在北遷之前,就認命王芝祥為直隸都督,胡瑛為山東都督,黃興擔任陸軍總長。

  弄得袁世凱惱怒異常。

  袁世凱的勢力本來就在北方,南方沒能夠插上手。既然如此他也認了。可是這幫革命黨得寸進尺,竟然把手伸進了袁世凱的老巢直隸省和山東省。是可忍孰不可忍。

  隻不過現在大家都在高喊共和,就是袁世凱也不願意得罪輿論。因此一步步退讓,也在積極考慮如何應對南京這邊的進攻。

  可就算是如此,也有很多人不滿意南京這邊。

  不滿意南京臨時政府投降袁世凱,不滿意同盟會總部遷到北京。

  因此當中有的人去找袁世凱,有的人就來到張學文這裏。今天來到張學文這裏的,是一位大人物,真正的大人物。在中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大人物。南京臨時政府的實業總長張謇。

  張謇是當年光緒帝的老師翁同龢的得意弟子,更是滿清狀元。本來是一個立憲派的領袖,但辛亥革命之後很快就轉向革命,在江蘇立憲派當中是第一個剪辮子的。然後還參加了南京臨時政府,擔任實業總長。

  轉變速度很快。

  張謇是一個頭腦清醒的人,一看革命形勢已經是無可逆轉,立馬就轉向革命。因為他是一個非常務實的人,是目前中國非常著名的實業家。

  南通的發展,張謇的貢獻很大。以至於有人說南通周圍幾十萬人,都因張謇而生活。

  這樣的大人物來到張學文這裏,張學文當然是大力歡迎。現在已經不是剛剛革命的時候,張學文對於西南五省的控製也已經非常穩固。

  因此張學文已經準備大力使用一些舊官員。

  畢竟他們有經驗、有施政能力。他們可以不認同革命,隻要在自己的位置上好好幹工作就行。甚至他們也不用加入同盟會,張學文不會強求。

  當然這些人不加入同盟會,無法成為真正的決策層。而且張學文也不會隨意的讓這些舊官員進入同盟會,這樣會影響同盟會的團結。

  但是具體做事情方麵,這些人的能力還是很出色。張學文也在考察這一批人。

  “這裏真是欣欣向榮。”

  張謇這是辛亥革命之後第一次來到長沙,發現這裏非常安定。長沙碼頭非常繁忙,一點看不出是經曆過革命的樣子。相比起南京和江蘇的混亂,從湖北開始到湖南,都是一片安定。

  這讓張謇很是驚訝。

  “季直先生,隻能說是穩定了局勢。離欣欣向榮還有一段距離。”

  長沙因為有碼頭,本來就是非常繁華。可是也僅僅是如此,離欣欣向榮還遠得很。畢竟這裏是西南,不是江浙這樣的富裕省份。那些想要一革命,國家經濟就能夠發展的都是扯淡而已。

  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

  建設反而更難。

  “季直先生,我聽說袁世凱已經邀請您擔任農商總長,你怎麽沒有跟著臨時政府北上。”

  這是張學文比較疑惑的。

  南京臨時政府整體搬遷,張謇也應該是北上才對。而且袁世凱對於張謇也是很客套,畢竟張謇的名氣也不小。代表一大批人。

  “北京也不穩定。你應該知道袁宮保和南京還會有好幾個月的扯皮,哪裏有功夫好好做事。”

  袁世凱和南京之間的羅圈官司連張謇都看不慣。

  雙方為了爭奪權力,你來我往。為了自己的利益,今天說過的話,明天就可以否定。就如南京開始是總統製,換了袁世凱就是內閣製。開始是希望中央集權,但是到了袁世凱這裏就希望是地方自治。

  張謇希望國家快速安定,然後大家合作建設國家。

  可是張謇發現袁世凱和南京政府之間,估計還有很長一段時間的扯皮。哪裏有空想怎麽建設國家。

  “哈哈。”

  張學文哈哈一笑。

  不過張學文是非常喜歡看到袁世凱和南京扯皮。正是因為他們這幾個月一直扯皮,才給張學文足夠的空間整合西南。不然如果沒有他們互相扯皮,他們早就聯手對張學文下手。

  如果他們雙方聯手,張學文的西南根本就扛不住。名義上來說張學文是哪一方的話都要聽。從國家的角度上,袁世凱是臨時大總統,張學文僅僅是西南巡閱使。袁世凱有的是正當理由幹涉西南五省的人事任命。

  從黨派來看,孫中山他們是同盟會總部領導。而張學文僅僅是同盟會西南支部的負責人。他們是有資格幹涉同盟會西南支部的事情。

  因為他們扯皮,才給張學文喘口氣的機會。

  而且正是因為他們一個讚成中央集權,一個就開始鼓吹地方自治。這種政策之下,張學文就有足夠的法理依據當自己的巡閱使。

  “季直先生,那麽我們同盟會的總理,你怎麽看?”

  “不知崖畔。”

  張學文立馬明白張謇的意思。“崖”即“邊際”,這是說孫中山不知困難,不知建設的難度。孫中山把事情想得太簡單和浪漫,他不知道建設比革命更加困難,以為一革命,什麽問題都解決了。可是革命之後的建設才更加難。

  “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難。”

  張學文也忍不住歎口氣。

  “季直先生,我們同盟會成立的時候,目標就是為了推翻滿清,建設一個民富國強的中國。但是我們同盟會很多人在革命還沒有成功的時候,已經是準備享受革命果實。認為目標已經完成,革命黨可以解散。他們完全不清楚,建設國家,讓我們國家成為一個經濟發展、軍事力量強大,才是更困難的。這才是我們革命黨以後的目標。我們應該用當年不怕犧牲、不怕困難的精神,去建設我們的國家,而不是認為我們的使命已經結束。”

  “是。建設國家更難。”

  張謇點點頭,同意張學文的說法。

  “季直先生,我現在想要建設西南,可是我缺人才、缺錢、缺技術,幾乎什麽都缺。但我無所畏懼,因為我相信隻要我們有決心,人定勝天。未來我們的經濟,我們的軍隊,都不會弱於歐洲和美利堅。”

  “好氣魄。巡閱使,如果你願意,我這把老骨頭願意為西南建設出一份力。”

  短短的接觸,但張謇對於張學文這個年輕人好感度很高。

  比起袁世凱的世故,孫中山的天真,張學文多了一份朝氣。畢竟是年輕人。而且張謇知道張學文不是一個衝動的人,從張學文的崛起就能夠看出來。

  這是一個謀定而後動的人。

  更重要的是,張謇環顧四周,也隻有張學文控製下的西南五省最為安定,有能力把一切都投入到建設當中。所以他才會選擇張學文。

  “感謝,感謝季直先生。”

  張學文大喜。

  張學文是真的欣喜,因為張謇是江蘇士紳的領袖,是江蘇實業派的領袖。本身不敢說是巨富,但也是大富。而且他認識的人很多都是江蘇富豪。他代表的就是江浙地區一大批的富豪集團。

  張學文的西南窮困,想要建設就需要大筆資金。

  張學文雖然一直和外國接觸,但他們胃口太大,投資的背後都有不少附加條件。很多都是張學文無法接受的。因此張學文隻能是從中國的其他地方,如江浙地區這樣富裕的地方引進資金。這裏麵資產上千萬的富豪不敢說比比皆是,但也是非常多。至於幾百萬資產的富豪,那就真是多的數不勝數。

  “季直先生,你過來看看。”

  張學文拿出了湖南的地圖,然後道:“你看看這裏是株洲。株洲位於湘江下遊,東接江西省萍鄉,南連省內衡陽,西接湘潭,北與長沙毗鄰。而且長沙和株洲鐵路已通。株洲位置非常好,正好處在交通樞紐。我準備在這裏成立經濟園區。讓更多的工廠進入這裏,整體規劃,成為我西南工業的中心地方。”

  “我們已經成立西南鋼鐵集團,西南銻礦集團。而且準備在株洲成立第一家拖拉機工廠。為了這個工廠,我們也準備在周圍成立一大批的配套工廠。而地點就在株洲。”

  這不是張學文異想天開。

  拖拉機早在八十年前就有人開始研究,六十年前蒸汽拖拉機就開始出現。二十年前內燃機拖拉機在美國發明,開始出現更輕便的拖拉機。

  說起來中國還沒有能力製造拖拉機,就是配套設備也沒有。

  但現在的拖拉機技術含量,和幾十年後那樣成熟的拖拉機是不可比的。張學文已經聯係了美國的霍爾特公司,因為霍爾特創辦的拖拉機製造公司在1906年製造出世界上最早的以汽油內燃機為動力的履帶式拖拉機,這種拖拉機已經開始批量生產,是目前最成功的拖拉機。

  當然目前拖拉機市場,還是蒸汽機更多,市場更大。

  但張學文知道,內燃機取代蒸汽機是未來的趨勢。目前霍爾特公司的銷售情況並不能說很好,因此很樂意和張學文合作。畢竟張學文給的報酬不低。

  製造拖拉機,也在張學文的五年計劃當中。

  不過這些都是噱頭。五年計劃當中,張學文隻是希望能夠研製成功,可以製造拖拉機。並沒有想過能夠真正的量產,因為那還需要時間。而且張學文希望通過打造一個拖拉機廠,來整合很多配套的工業。當然目前來說,張學文成立這個株洲經濟園區,更多的是想要吸引投資。

  特別是江浙地區富豪的投資。

  “季直先生,我希望你能夠負責這個經濟園區。把他打造成全中國最好的經濟示範園區,讓他成為西南各省的中心。這個地方要人我給人,要政策我給政策。當然我們沒有多少錢,我們有限的錢隻能是投在重工業,如鋼鐵企業、煤礦企業。投在關係國家安全的軍事工業上。因此關於民生的企業,就需要讓民間資本來。”

  “這是好想法。”

  張謇點點頭。

  他本人在南通就是這樣。

  “是的,季直先生。我們國家積貧積弱,想要在一兩年之內,甚至是五六年之內成為世界強國,和歐美比肩那都是妄想。我們不能著急,需要一步一步慢慢來。我希望以株洲為中心,輻射周圍,帶動周邊的經濟。我們的資金有限,隻能是先發展重點城市,然後以點帶麵。”

  “恩。”

  張謇明白張學文的意思,也非常讚同張學文這種穩健的想法。因此他忍不住問道:“巡閱使,如果讓你擔任國家元首,你認為我們多少年能夠成為如英格蘭、法蘭西、美利堅共和國這樣的強國。”

  “我的規劃是,利用十年時間擺脫歐美國家對於我們國家的控製。也就是廢除滿清和歐美國家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廢除那些租界、還有強加在我們身上的賠款。能夠跟他們平等對話。再利用十年時間,讓我們國家經濟和他們並肩,讓我們恢複我們在亞洲的地位。再利用十年時間,讓我們國家成為世界強國。”

  “三十年啊。”

  張謇忍不住歎氣。

  張學文笑了笑道:“季直先生,三十年說長很長,但說短也不長。人家英格蘭已經發展了幾百年,利用幾百年搶別人的錢,販賣黑人,掙最肮髒的錢。就算是美利堅共和國,也是屠殺幾千萬印第安人,把他們的地據為己有。發展工業百年,才有了現在的經濟,現在的地位。而我們國家從鴉片戰爭開始,一直受到這些強盜的侵略。丟失土地、賠款,我們的經濟命脈掌握在列強手中。我們要做的第一步不是發展,而是擺脫他們對於我們的控製。三十年,說不定我們需要五十年。因此我們更是不能著急。”

  “好。巡閱使,我就信你一把。”

  “謝謝,季直先生。”

  張學文成立株洲經濟園區,最渴望的就是江浙地區的資金。一旦張謇振臂一呼,幾百萬都是小數目,說不定上千萬、幾千萬的資金湧進來。

  有了大筆資金,那麽株洲短時間之內就可以有巨大的發展。而且這是一個輻射的效果。株洲的發展一定會帶動周圍城市,特別是擁有碼頭的湘潭、長沙的發展。

  “季直先生,如果十年後我沒有完成我的承諾。十年後外國人依舊橫行在我們中國,我們依舊要賠款,我們的國家依舊有租界的存在,到時候你可以在報紙上罵我是騙子。我本人絕不會反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