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四川奇才
作者:隨遇而安寫手      更新:2022-03-25 13:30      字數:3799
  “莘野,你好。久仰大名。”

  “不敢,巡閱使。沒想到會在這裏見到你。”

  楊維看到張學文那一刻非常驚訝。

  現在的同盟會西南支部已經不是草台班子,軍事行動有軍事部負責。這一次秘密調動部隊,都是以總參謀部的名義下達命令。

  當然張學文就是總參謀部的部長。

  而楊維則是接到了調動命令,來到了程潛的十一師。沒想到來了十一師之後,看到了張學文,讓他大為驚訝。楊維不認識張學文,甚至出獄之後才聽到了張學文的大名。

  可是這個一點都不妨礙楊維對於張學文的恭維。

  “你猜猜,我為什麽在這裏。”

  看到年輕的楊維,張學文忍不住考考這位。因為張學文對於這個楊維久仰大名,非常希望見一見他。楊維此人今年才二十四歲,和這個時代的革命黨人一樣,都是非常年輕。

  自幼好學,善為詩文,膽識過人,尤喜談兵。十八歲東渡日本,學習巡警,還學習軍事。二十歲的時候回國,本來想要參加萍瀏醴起義。因為萍瀏醴起義失敗,就離開湖南。膽大包天的楊維,順道還去天津和北京,觀察一下清廷中心的虛實。

  然後回到四川,繼續準備暴動。不過被叛徒出賣,被四川官府關進了監獄。和劉靜庵一樣,一蹲就在監獄呆了四年時間。後來革命浪潮席卷西南,趙爾豐才把楊維放了出來。

  楊維出獄之後,給四川政府提出來五條意見。

  第一條就是遣趙氏,絕隱患。意思就是把趙爾豐趕緊送出四川,別讓他留在四川。因為趙爾豐留在四川,就是一個巨大的隱患。趙爾豐的哥哥趙爾巽在四川多年,為官還算是相當不錯,因此威望很高。趙爾豐來到四川之後,做的也很好。兩個兄弟在滿清末期來說,都是能吏。最重要的是,兄弟兩個在軍隊當中都的威望很高。

  不說新軍,就是巡防營、邊防軍這些部隊,對於趙爾豐都非常信服。像邊防軍這樣強大的部隊,隻聽趙爾豐的話。

  因此楊維的第一條意見就是,趕緊把趙爾豐轟出四川。不然根本就無法平定四川的局麵。

  第二條撫藏番,彌邊釁。之前趙爾豐派人進入西藏,平定西藏叛亂。楊維認為現在的情況首先應該和西藏結好,讓部隊撤回來。

  這個時候不應該和西藏繼續摩擦,不應該和西藏那邊打仗。

  第三條就是散民兵,去要挾。主要說的就是袍哥組織。因為袍哥在四川影響力太大,如重慶那邊的部隊很大一部分都是袍哥組織的部隊。

  還有一個就是各地方民軍。除了袍哥組織的軍隊之外,就有一些地方實力派自己招募的部隊。他們搖身一變都是革命功臣。

  但楊維認為,應該整編一下四川的部隊,統一一下號令。地方實力派和袍哥組織的軍隊都要重新裁撤整編。不能讓他們用軍隊要挾政府,要錢要官。

  第四條就是協陸防,肅軍紀。四川革命成功之後,到現在地方都沒有穩定。有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軍隊軍紀不好。新軍還好,那些巡防營、袍哥部隊、民軍他們的軍紀也就比土匪好一點。

  第五條護外僑,避幹涉。民間的中外矛盾是比較厲害的。楊維認為現在革命剛剛興起,絕對不能讓外國人有借口幹涉革命。為了避免給外國人借口,應該保護好那些外國人,不要讓有些人利用革命的機會衝擊他們。

  這些提議,就連張學文在武昌看到之後都是拍案叫絕。

  雖然在監獄呆了四年時間,但是楊維的腦袋並沒有生鏽。相反他提出的五條意見,真是字字千金。完全是切中時弊,真的死金玉良言。不過楊維的五條意見,有些被采納,有些沒有被采納。

  楊庶堪和張培爵畢竟是文人,讀書人。

  並沒有太過淩厲的手段。而張學文一直在武昌前線,也沒來得及整編四川這邊。這一次軍改之後,張學文知道整編四川軍隊迫在眉睫,沒有任何理由。

  所以也見見楊維這個讓張學文佩服不已的大才。

  楊維聽到張學文的問話,微微一笑,道:“甘肅。”

  “哈哈,對。”

  楊維反應很快,張學文非常高興。張學文原來的參謀長張其鍠現在是第一軍軍長,目前帶著三個師和北洋軍對峙。而張學文倚重的謀士鄧漢祥,目前正在黃鉞那裏,作為張學文的軍事聯絡官。

  看到楊維,張學文突然很有興趣,讓他進入自己的參謀團。

  “莘野,四川獨立快兩個月,但還是比較亂。你認為從哪裏著手最適合。”

  雖然張學文也有了一定的腹稿,和楊庶堪、張培爵也討論過。但張學文還是想聽聽楊維的意見。

  “警務。”

  “警務?”

  “是。”

  楊維開始見到張學文有些激動,但很快就鎮定下來。然後侃侃而談:“四川目前之所以無法恢複正常,就是因為政府無威嚴,無威信。袍哥組織無視新政府,地痞流氓無視新政府,商人無視新政府。這樣地痞流氓滋擾地方,袍哥組織公然開堂收徒,商人囤積居奇。導致普通市民怨聲載道,開始質疑新政府。所以四川才會一直無法恢複正常。”

  張學文很認真的聽楊維的話。

  “亂世需用重典。該殺就殺,該關就關。這樣才能夠迅速的平定地方,迅速的恢複正常。所以四川現在需要的是一個正常的、強有力的警務係統。”

  “說得好,說的太好了。”

  張學文大喜。

  楊維果然是大才。年紀輕輕,看問題非常準確。從剛剛出獄到今天,提出來的所有建議都是直指本質。現在四川的混亂局麵就是因為新政府沒有威信。

  湖南能夠迅速恢複正常,就是因為張學文這些年在湖南建立完善的巡警係統。

  心中高興,但張學文又有些猶豫。楊維這是一個大才,甚至比張學文在湖南培養的林支宇更聰明。而且楊維本身就是在日本學習巡警的。

  這樣的大才應該放在地方上大顯身手,而不是給自己當個幕僚。

  這讓張學文有些難舍。

  “莘野,其實我本來很希望你進入我的西南巡閱使參謀部。可是現在我改變想法。如果讓你擔任四川警察廳長,你可敢在短時間之內讓四川恢複正常。”

  “敢。”

  楊維從來不懼艱險。在監獄四年時間,他都沒有屈服。

  “好。莘野,但有些事情你要知道。現在四川這邊應該沒有多少經費,也沒有多少人可以分配給你。而且亂世重典,你可能會得罪一大批人。這裏麵會有四川地方實力派,會有袍哥組織,你很可能有危險。你可敢。”

  “自從決定革命以來,就從來不知道還有害怕兩字。”

  “好。”

  張學文心中對於楊庶堪和張培爵有些不滿。兩個讀書人,魄力不行。害怕得罪地方實力派,害怕得罪袍哥,不敢大肆整頓四川。

  不然四川怎麽會這麽亂。

  四川現在就需要楊維這樣敢想敢幹的人。

  “莘野,你放心。我們軍事部很快就會整編四川的部隊,也會設立軍法處。任何一個軍方高層敢於幹涉地方事物,你直接和我同盟會西南支部軍法處的總巡查何遂投訴。”

  “是。”

  楊維聽到張學文的支持,心中非常感動。

  作為四川人,看到四川這麽長時間無法恢複正常,他心裏是非常著急。可是他提出的意見,楊庶堪和張培爵都不敢實行。

  而作為目前成都實力派林德軒,卻是以自己是軍隊將領為由,拒絕自己的一些提議。

  今天見到張學文,楊維非常滿意。

  突然想到了什麽,楊維道:“總指揮,你剛剛說想要讓我進入巡閱使參謀部?”

  “恩。我在武昌看到了你給新政府提出了五條意見,字字千金。我這邊也需要你這樣的大才。不過比起留在我這裏,我更希望你在四川大顯身手。讓四川趕緊恢複正常。”

  雖然有些遺憾,但楊維如果能夠恢複四川的正常,張學文一定會重用這位。四川人口四千多萬,快五千萬人口。而且四川關係到未來控製西藏,往北則是控製甘肅和青海。而甘肅和青海有關係到新疆、蒙古地區。

  因此四川必須要盡快的安定。

  “巡閱使,我給你介紹一人如何?”

  “誰?”

  楊維要推薦,張學文相信不會是無名小輩。肯定能力很出色,才會讓他推薦。

  “但懋辛。”

  “介紹一下。”

  這個名字有些陌生,特別是這個姓氏非常稀少。甚至百家姓當中,都沒有這個姓氏。

  “黃花崗起義他也參加了。”

  “哦?”

  張學文意外。

  孫中山和黃興在兩廣地區革命多年,但一直沒有成功。最後來了一個軍事大冒險,那就是弄個敢死隊攻打廣州。一個一點希望都沒有的軍事冒險。

  參加的一百多人,都是同盟會的骨幹,同盟會的精英。

  可以說這次的起義,葬送了無數的同盟會骨幹,葬送了同盟會最精銳、最核心的成員。這些人如果放到地方,那都是統領一方的同盟會大員。可惜就這樣讓孫中山和黃興當做是敢死隊使用。

  而這樣的軍事冒險,怎麽可能成功。正是因為這次起義的失敗,孫中山、黃興都失去了信心。一個跑到美國,一個在香港。

  而很多激憤的同盟會會員聽到黃花崗起義失敗的消息,都對於未來感到迷茫,也對於親朋好友的犧牲感到痛心。就在這次起義之後,同盟會有不少會員都選擇自殺。就是因為打擊太大。

  “不過他被捕。廣東那邊說他自首,所以押送他回到四川。經過貴州的時候,貴州起義,所以他也被放了出來。他回到四川,很多人都認為他變節,所以讓他在招待所當招待員。”

  “那他到底有沒有叛變?”

  張學文雖然心中認為,他應該沒有叛變。不然楊維怎麽會推薦他,但還是問了一下楊維。

  “當然沒有。四川獨立之後,很多在廣東的四川籍革命黨回到了四川。廣東巡警道王秉恩是四川成都人,而且黃花崗起義他手底下的巡警也有人參加。他不希望自己受到連累,所以就說但懋辛自首,判罰他回到四川,讓四川官府嚴加看管。不讓他在廣東接受審訊。”

  “此人如何?”

  “長袖善舞。口才好、宣傳能力強。上學的時候,誰要是有矛盾,隻要他過去周旋,就立馬消除矛盾。和熊克武的關係很好。”

  “他現在在哪裏?”

  “還當他的招待員。”

  “表現如何?”

  “任勞任怨。”

  張學文點點頭。

  雖然對於但懋辛不是很熟悉,但能夠參加黃花崗起義,本身就不缺少革命的熱情,不缺少膽量。而且按照楊維的說法,此人調節大家矛盾的能力相當強悍。

  是一個人才。

  而且僅僅這點本事,肯定不會讓楊維這樣鄭重其事的介紹。應該還有很多其他本事。

  “好。我見見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