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土地問題
作者:隨遇而安寫手      更新:2022-03-25 13:30      字數:3779
  “樹藩先生,這段時間對於我們湖南財政有什麽看法。”

  孫中山回國。

  對於整個中國來說都是大事情,對於張學文也是如此。因為孫中山回國就是表明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在即,對於這些獨立省份來說,都是需要考慮的。不過這個時候的張學文忙的腳不沾地,要做的事情千頭萬緒。

  不管未來的臨時政府怎麽樣,張學文知道川湘滇黔鄂才是自己的根本。立足這五個省才是最重要的。如何整合這五個省是張學文現在的目標。

  因此張學文是加緊五個省的整合。

  不過目前來說,張學文最關注的就是幾個問題。

  第一個當然是軍隊問題。

  牢牢掌握軍隊,才能夠保證自己的地位。在這個動亂年代,軍隊是一切的根本之一。隻有擁有強大的軍隊,才能夠做任何事情。因此張學文才會開軍改會議,掌握軍隊。

  第二個就是組織問題。

  張學文現在要做的事情就是,讓同盟會組織在川湘滇黔鄂五省各縣市都出現同盟會下級組織。最少縣裏麵要有縣黨部。為了同盟會的事情,張學文不僅弄出了同盟會組織程序,還弄了一大堆的紀律問題。

  也是張學文未來要考慮的事情。

  就是慢慢的讓同盟會西南支部和同盟會總部出現一些差異,慢慢的讓同盟會西南支部脫離同盟會總部的管轄。其實這件事情張學文很早就開始做。

  從張學文回國開始,同盟會湖南分部和同盟會西南支部在很多方麵都是獨立的。

  第三個關注的就是錢。

  川湘滇黔鄂五省,隻有湖北算是比較有錢的,經濟算是發達的省份。其他省份,都是屬於內陸省份,沒多少錢。可是打仗需要錢,幹什麽都需要錢。

  錢才是最重要的。

  雖然張學文在武昌算是發了一筆大才,掙了近五千萬銀元。可是經過這些日子和北洋軍的戰爭,還有不停地擴軍,錢花的太多。

  所以張學文也是缺錢。

  而且不是一般的缺錢。未來要北伐,需要的錢更多。想要擴軍,需要錢。想要辦教育,需要錢。想要基礎建設,需要錢。想要辦工業,更需要錢。因此張學文才和新任命的湖南財政廳長陳炳煥談談。也跟他說說自己的思路。

  陳炳煥名氣太大,就是張學文也是非常尊重。

  陳炳煥今年五十一歲。陳炳煥十九歲的時候,著名的洋務運動思想家、清朝首任駐英法公使郭嵩燾辭官回湘。當時洋務畢竟是新鮮事情,而且湖南又是內陸省份,思想比較保守。所以他回家鄉的時候,湖南正發生守舊排外風潮,於郭嵩燾多方攻訐。當時弄得連他的家人都不好隨意出去,但陳炳煥卻登門求教。後來在交往當中,郭嵩燾對於陳炳煥這個年輕人大為讚賞。

  這也是陳炳煥發跡的開始。

  和郭嵩燾的交往,讓他開始認識湖南的學界大佬們。包括王闓運,還有王先謙,這些湖南學界大佬都非常欣賞陳炳煥,給了他很多機會。

  後來保送到湖北的兩湖學院,在這裏年輕的陳炳煥銳氣逼人,連湖廣總督張之洞都非常驚訝。最後還沒有畢業,就被張之洞保送到日本考察政治,還是以湖北遊曆官的身份。

  之後他開始在湖北、湖南辦學,在湖南學界培養了一大批人。他在湖南培養人才的同時,還保送了大批人才到日本短期學習。然後回國,繼續擔任學校的老師。

  正是因為如此1905年的時候,他還成為湖南留學生監督。當時湖南留學生的管理都是陳炳煥負責。說起來張學文正是那個時候去的日本,按照規矩還要叫陳炳煥一聲老師。

  湖南按察使張鶴齡去東北之後,在東北建立了奉天圖書館。想到了陳炳煥,讓陳炳煥來到東北幫忙。這個全中國最大、最出色的圖書館,就是陳炳煥弄出來的。

  不過陳炳煥很快就重新回到湖南,開始參政,成為了湖南谘議局的副議長。這段時間陳炳煥開始重新學習政治、法律、經濟各種東西。陳炳煥認真研讀羅馬法典、拿破侖法典等西方各國法典。

  湖南近幾年的幾條法律條款,“入股法”、“宣講案”、“慈善案”、“礦務案”、“街道案”、“籌辦湘漢航業案”、“商埠劃定地址案”、“貧民習藝所案”和關於賑災、改良監獄、土地外賣等問題的議案,都是陳炳煥提出來的。

  而且這段時間他尤其重視關於經濟的問題。

  提出過很多整頓財政的問題。包括稅收的整頓。不過他的意見,甚至在谘議局都不受重視。可是張學文非常重視,認為他對於稅收的議案,對於財政的議案非常出色。很多都說的非常中肯。

  所以才會任命他成為湖南財政廳長。

  而且陳炳煥和同盟會關係很深。他有六個侄子,都是同盟會。當中名氣最大的就是陳嘉佑,這一次軍改之後,進入了總參謀部。

  “亂。就是一個字,亂。”

  “說說。”

  “沒有統一的東西。一些小稅,多的數不勝數。百姓稱之為苛捐雜稅。而真正的大頭,卻根本收不上來。湖南的大地主,他們隱匿的土地很多,但我們不掌握,也不敢收稅。湖南那些士紳做生意,他們的商隊厘金局也不敢收。因為誰也不敢得罪他們。”

  張學文點點頭。

  現在來說,土地稅依舊是財政最重要的稅收之一。湖南歲入一大半,有百分之六十多快七十,都是土地稅。但是那些土地很多都是大地主擁有,他們有很多藏匿的土地。這些土地他就是不會交稅。

  不交稅,你還能查不成。

  湖南是什麽地方。

  那可是士紳力量非常強大的地方,當年連滿清朝廷都要忌憚三分。一個小小的稅務廳,誰敢去收他們的稅。

  同樣那些商隊也是如此。因為那些大商隊的過路稅,沒有幾個人敢要。其實說起來那些土地,還有那些商隊的過路稅才是大頭。是財政最重要的一環。

  可惜誰都不敢收,不敢得罪他們。

  而對於普通百姓來說,他們身上各種各樣巧立名目的稅就多了去了。但其實說起來,這些稅加起來並不是很多。還遠遠不如地主藏匿的土地和那些商隊的過路稅。

  “樹藩先生,你說的問題不僅僅是湖南存在。整個中國都存在這個問題。”

  這是普遍現象。

  “子清,那你想到怎麽解決這個問題了沒有。”

  “樹藩先生,我準備重新丈量我們湖南的土地。當然也包括川湘滇黔鄂五省所有的土地。你說的很對,那些大地主藏匿土地的情況很嚴重,不是一般的嚴重。必須要重新丈量土地。”

  現在的中國還是農業社會,農業稅是政府財政的最重要組成部分。

  張學文非常重視農業稅。

  在中國進入工業化國家之前,農業稅一直都會是財政最重要組成。

  但目前來說,湖南很多地主土地很多。要是收不上他們的稅,那就瞎扯淡。因此張學文是一定要丈量土地,一定要按照土地數量收稅。

  不說別的,張學文的張家也是如此。

  張家往上報的土地數目,和實際擁有的土地數目差距很大。藏匿的土地麵積,肯定有好幾萬畝。也就是說這些田都是不會交稅的。

  “子清,你認為可能?”

  “當然。”

  張學文點點頭。

  用一句話說,擋人財路,猶如殺人父母。雖然還不到這種程度,但對於政府來說,你不讓我收稅,我就不讓你好過。但是同樣,那些地主也是如此。

  一旦查出隱匿的土地,那數目不是一點點。每年交的稅絕對是一個天文數字。

  讓他們每年多交錢,他們豈能滿意。

  “樹藩先生,我會立馬發一份公告。讓那些藏匿土地的人,在十天之內必須要登記。十天之後,我們就開始正式丈量土地。任何多出來的土地,都收歸政府。以後這些土地就屬於政府。”

  “這……”

  陳炳煥大驚失色。

  不要說湖南,就說四川、雲南、貴州、湖北這些地方,藏匿土地是公開的秘密。哪一家地主沒有藏匿土地,真要較真估計沒有一個是清白的。

  這可是牽一發,動全身的事情。

  雖然陳炳煥想要如此,但他認為這種事情還應該是循序漸進。如果惹怒了太多的實力派,對於現在的政府可不是好事情。

  “樹藩先生,你放心。你回去之後,先從我們家開始丈量。我們家多出來的土地,你直接收歸政府。估計我們家藏匿的土地也有幾萬畝。然後丈量我老丈人家,之後是譚延闓他們家。多出來的還是一個意思,都收歸國有。等到這三家查完,我倒要看看還有誰敢不服。”

  張學文還真希望有人對抗。

  最好是聚集一些人武力對抗。那麽張學文就正好滅了他們家,把他們家的土地也都收回來。其實張學文是恨不得把土地都變成國有,可那不太可能。

  因為那樣就真的要跟士紳集團你死我活。張學文還真是沒有實力跟他們決裂。

  但這個土地的問題,張學文還是要解決。

  “你真的要如此?”

  “是。”

  張學文非常肯定。然後盯著陳炳煥道:“樹藩先生,我要弄一個正規的稅收法律。那些苛捐雜稅,該廢的就要廢除。厘金局這樣的部門肯定要裁撤,但他們的人員要妥善安排。那些大戶要逃稅,就要嚴厲懲罰。樹藩先生,這就要你的努力。”

  “子清,我敢。但是你能承受得住壓力?”

  “樹藩先生,你何不相信我一次。”

  陳炳煥仔細看了看張學文這個年輕的麵孔,沉思好一會,道:“好,我就陪你一次。”

  陳炳煥其實最擔心的是,張學文受不住壓力。

  畢竟現在革命黨高層很多人都是出自殷實之家,很多本來就是本地地主後代。這一次可是動地主的利益,牽連很廣。

  “樹藩先生,你放心。我很有決心。”

  “報告。”

  “何事。”

  張學文每天和人談,但時間都不長。因為張學文要處理的事情實在是太多太多。就如這一次,張學文和陳炳煥單獨談,還沒有談完,就有人打擾。

  “馬君武求見。”

  “馬君武?”

  張學文一愣。自己和這個馬君武關係可一點都不好。聽說他在會議當中直接抽了人家宋教仁兩巴掌,怎麽跑到這裏來了。

  如果張學文也被他來這麽兩下,那真是無顏見人。

  “是。”

  “行,我馬上去見他。”

  然後張學文抱歉的對陳炳煥道:“樹藩先生,實在是不好意思。”

  “沒事。你忙你的。”

  “那好,樹藩先生。我會讓各地方政府、地方軍隊、巡警係統,協助你工作。川湘滇黔鄂五省,學習測繪的學生我都分給你。包括軍隊的,我也會給你調一些人。等到丈量土地的時候,你就要快。越快越好。今天我有客人,我先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