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孫中山回國
作者:隨遇而安寫手      更新:2022-03-25 13:30      字數:3576
  “總理要來了。”

  “是啊,總理馬上就要到上海。”

  “那我們怎麽做。”

  不管大家對於孫中山怎麽想,孫中山畢竟是同盟會總理。現在臨時政府成立在即,大家分歧也不小。這個時候孫中山回來,說不定能夠平息一些爭議。

  但並不是所有人都喜歡孫中山歸來。

  就如共進會的一些領導,如張振武他們就不覺得他回來怎麽樣。我們在前線賣命的時候,你孫中山在哪裏。特別是湖北革命黨。

  在這一次革命當中,湖北革命黨的損失是最為慘重的。

  武昌起義當天,在武昌城就死傷幾千人。參加起義的上萬人馬,隻剩下了一半。緊接著就是漢口保衛戰。雖然當時參加漢口保衛戰的一大半軍隊都是湖南軍隊,但是後續補充的兵馬都是武昌這邊。

  不說別的,湖北本來是南方新軍當中戰鬥力最強大、人數最多的省份。一鎮一協,有一萬六千多人。可惜武昌起義,新軍自己人打自己人,到了最後隻剩下了不到四千人。

  這是多大的犧牲。

  因此共進會領導,還有文學社的領導,他們都不怎麽歡迎孫中山。畢竟他們付出如此大的代價,才有現在的局麵。

  “仙霞兄,幫我寫一份歡迎詞。”

  張學文想了想,孫中山回國是大事情,自己應該要有所表示。

  “歡迎總理歸國,我們支持總理就任臨時政府的總統位置。我們希望總理能夠帶領我們推翻滿清,取得革命的最後勝利。”

  “好。”

  “巡閱使,你要推薦孫中山擔任總統?”

  張振武脾氣暴躁,立馬就問了張學文。

  “是。”

  張學文點點頭,然後很肯定得道:“中山先生是我們同盟會的總理,也一直是中國革命的代表人物。現在情況亂糟糟的,除了總理,沒有人是眾望所歸的。”

  孫中山成為總統,可能不是眾望所歸,也不是大家怎麽尊敬孫中山。

  但他成為總統,絕對是有重要原因的。那就是現在各省份亂糟糟的,彼此都不服誰。就算是黃興、宋教仁名氣很大,也是如此。

  因為南方革命,有共進會、有光複會,還有很多地方實力派參加。對於他們來說,黃興、宋教仁並沒有什麽了不起。特別是地方實力派,他們都是非常現實的。

  他們隻服從於現實的實力。

  黃興、宋教仁有什麽實力。在江浙地區,就是陳其美都比他們兩個更有實力。所以黃興雖然是大元帥,但手底下那麽多軍隊他並不能完全指揮。

  更重要的是,臨時政府現在沒錢。

  不要說幾十萬,就算是幾萬都拿不出來。現在聽到孫中山回國,大家還是報以很大的期望。因為孫中山在美國聽到國內的消息之後,並沒有直接回國,而是轉了一圈。還去歐洲轉了轉,然後才從容的回國。

  因此很多人相信,孫中山手上有錢。

  甚至有小道消息表示,孫中山手握幾千萬銀元。如果真有幾千萬,那臨時政府就不會缺錢。就如張學文光複武昌之後,弄到了近五千萬銀元。所以才有能力擴編那麽多軍隊。

  正是這些原因加在一起,孫中山才會成為臨時政府的總統。

  “那也輪不到他。”

  張振武還是不滿。

  說起來在這一次各省獨立當中,湖北這邊是付出了最大的犧牲。湖北這邊的戰爭最激烈。其他很多省份獨立,甚至都沒有打仗,沒死過什麽人。

  湖北如此艱難,才能夠光複武昌。憑什麽孫中山在外國轉了一圈,回來就是總統。張振武也是同盟會早期會員,是認識孫中山的。

  但自從他加入共進會開始,就已經和孫中山拜拜。

  因此非常不滿。

  “春山兄,現在誰擔任總統的位置都會引起質疑。克強先生?鈍初兄?還是其他任何人,都會引起爭議。總理算是質疑聲最少的一個人。”

  張振武這種狗脾氣,張學文隻能是好好地跟他解釋。

  其實孫武跋扈,張振武也不差。隻不過相比起孫武,張振武還算是稍微考慮大局,考慮影響。而且心中還有革命熱情。

  “怎麽沒有人。你去啊。巡閱使一手推動川湘滇黔四省革命,還幫助光複武昌。在漢口保衛戰擊退袁世凱,這樣的功勞革命黨當中誰能夠比擬。”

  “春山兄,這種話千萬不要說。我早就說過,我是不會去競選總統的。”

  張學文擺擺手。

  “春山兄,總理的確是最好的總統人選。”

  “對,現在的情況來看,總理的確是最好的人選。”

  其他人看到張振武不服氣,不管心裏是真的讚成孫中山,還是不讚成孫中山,都出聲支持孫中山。因為他們很多人已經勸過張學文,隻不過張學文都推辭了。

  “好了。就這麽決定。就以我們同盟會西南支部的名義,寫一份歡迎詞。”

  …………

  “總理,這個時候絕對不是去南京最好的時機。”

  雖然快要到上海,但胡漢民還是勸孫中山。

  這一次孫中山是先到了廣東,然後從廣東來到上海。在各省代表決定新政府的首都定在南京之後,很多同盟會的大佬人物都留在上海。

  因為江浙地區的光複會力量太強,同盟會很多人不喜歡去南京。相反上海是同盟會的地盤。雖然光複會在上海光複的過程當中貢獻很大,甚至不比同盟會差。

  可是陳其美是什麽人。

  在光複上海之後,陳其美利用自己在青幫當中的地位,排斥其他人。那些有機會爭奪上海重要位置的人,如果不是陳其美的嫡係,就都被陳其美轟走。

  不想走?

  青幫就會讓你知道,生命不保是什麽體驗。

  陳其美是一個非常狠辣的人。敢於擋自己路子的人,陳其美是真的敢於下手。很多光複會大佬,在上海光複的過程當中貢獻不小,但都被陳其美嚇得逃離上海。

  因此現在的上海,陳其美完全是一家獨大。

  因此很多同盟會大佬,並沒有去南京,而是留在上海。雖然陳其美這個人非常狠辣,但再怎麽說也是同盟會。這些人更加信任陳其美。

  正是因為這樣,孫中山的第一站就選擇了上海。

  陳其美也是孫中山的愛將。

  “展堂,這個問題我們談了很久。”

  “可是,總理。袁世凱不可信,真的不可信。而且到了南京局麵複雜,還不如留在廣州。”

  胡漢民做最後的努力。

  胡漢民的意思很簡單。現在孫中山去上海也好,南京也好,什麽都幹不了。因為孫中山雖然是同盟會老大,但是誰不知道同盟會現在是四分五裂。

  就是同盟會自己都有很多人不聽孫中山的話,更何況現在的南京聚集的有光複會、有地方實力派,他們都不可能聽從孫中山的話。

  甚至胡漢民擔心,黃興、宋教仁這些同盟會大佬都不一定聽孫中山的話。

  胡漢民是孫中山的嫡係,更是狂熱支持孫中山的人。

  胡漢民擔任廣東都督,他希望孫中山留在廣東。先把廣東整理好,然後從廣東開始整合人馬進行北伐。隻要孫中山在廣東,那麽胡漢民、廖仲愷這些人都會聽從孫中山的話。

  但是到了南京?

  幾個人會聽孫中山的話。

  “展堂,袁世凱此人心思縝密,想要利用我們革命黨。而我們為什麽就不能利用他。我們先利用他完成共和。如果以後他做壞事,到時候共和思想已經深入人心。我們就可以再針對他,推翻他的統治。”

  孫中山還是堅持自己的觀點。

  對於袁世凱,孫中山也不相信。但是孫中山認為,大家就是互相利用。袁世凱能夠利用革命黨,革命黨也可以利用袁世凱。

  胡漢民看到孫中山如此堅持,隻能是探口氣。

  互相利用?

  互相利用,需要的是雙方有足夠的實力互相利用。袁世凱手握十萬北洋軍,孫中山手裏有什麽。可是胡漢民是非常信任和推崇孫中山,不然也不會放棄廣東都督的位置,跟著孫中山一起來到上海。看到孫中山已經有了決定,他也隻能是跟著孫中山。

  “總理,就算要去南京,也要先統一同盟會內的思想。”

  “我知道。”

  孫中山被很多人認為是幼稚。

  但再怎麽幼稚,孫中山也是幹了十幾年革命,領導過好多次起義,明白胡漢民的意思。現在的南京,同盟會並不占優勢。

  孫中山想要去南京,首先要做的就是統一黨內思想。讓同盟會內的大佬都跟孫中山站在一起,這樣大家才能夠一致對外,對付其他的勢力。

  如果同盟會自己內部不統一,到了南京反而會處於劣勢。

  “總理。”

  外麵有個人敲敲門,然後走了進來。

  “良牧,何事?”

  進來的人很年輕,隻有二十七歲。但是這一次跟隨孫中山來上海的人當中,這位絕對是資曆、能力、地位都不低於胡漢民的大人物。

  謝鈞元,字良牧。

  謝鈞元不到十七歲的時候,就加入了孫中山的興中會。1905年成立同盟會的時候,謝良牧就是會計部部長,是同盟會元老還是同盟會大佬。

  後來孫中山重視南洋分部,反而是不重視東京本部。

  而謝良牧就是孫中山在南洋分部最大的支持者。因為謝良牧祖籍廣東,但是出生於馬來西亞的客家人。他們家族在馬來西亞影響力很大,兄弟五個人都是同盟會。

  孫中山在南洋華人華僑當中籌集起義資金,大部分就是靠謝良牧。謝良牧憑借著他們謝家在南洋的地位,為孫中山籌集大批的起義資金。孫中山在兩廣地區幾次暴動,資金很多都是謝良牧幫助籌集的。

  因此這一次才會跟孫中山一起來上海。

  “上海那邊接應的船到了。”

  “是上海那邊的接應船?”

  胡漢民負責孫中山的安全,所以很謹慎的問道。謝良牧點點頭,然後道:“是上海都督陳其美派的人。已經驗證過,沒有問題。”

  “是英士的船。我也想早點去見見英士。”

  聽到是陳其美過來接應,孫中山大喜。

  陳其美絕對是近幾年同盟會崛起的一個大人物。本來陳其美在同盟會是小輩人物,但他在上海狂飆突進,反而成為同盟會大人物。

  讓孫中山也是刮目相看。

  “總理,快了。估計最多一個小時,我們的船就到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