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勝利?
作者:隨遇而安寫手      更新:2022-03-25 13:30      字數:3176
  “北洋軍退了?”

  “退了!”

  “我們勝利了!”

  “革命軍萬歲!”

  “共和萬歲!”

  整個漢口所有人都是從心底裏大喊萬歲。特別是前線的官兵,對於他們來說這幾十天真的是壓力非常大。每天都會有無數的同誌犧牲。

  其實從蔭昌帶北洋軍到漢口來算,革命軍在漢口和北洋軍足足對峙了二十多天。袁世凱來了之後,更是進行了半個月的慘烈戰鬥。

  雙方在漢口是進行了近四十天的戰爭,雙方都是傷亡慘重。

  革命軍這邊死傷一萬六千多人,北洋軍也付出了近五千人的傷亡。

  這是什麽概念。

  湖南當初隻有一個混成協,人數才四千來人。湖北的新軍算是很多的,一鎮一協,但人數也隻是這些。這場戰爭打下來,光是重傷員就有四千來人,輕傷員有六千多人。

  很多人都是熱淚盈眶。

  特別是很多軍官,他們才清楚部隊的情況。馮國璋感受到漢口這邊的頂抗力越來越弱,是正確的。因為老兵死傷太多,現在很多部隊甚至是百分之六七十都是新兵。

  不僅僅是漢口這邊。

  劉顯世的第六師和羅培金第九師進駐應城之後,從側翼攻擊北洋軍,來支援漢口保衛戰。本來他們是很主動,可是和和北洋軍交火之後,兩個師很快被北洋軍混成第三協和十一協打出了德安府。

  如果不是和後麵支援的程潛、熊克武、彭家珍的部隊會合,有可能被北洋軍打的潰敗。就算這樣很多部隊也被打散,到了最後才收攏部隊。

  雖然五個師會合,而且大部分的部隊都是新軍、巡防營這些正規部隊。但是被北洋軍兩個協在野戰當中,打的節節敗退,損失很大。

  幸好兵多,而且都是戰鬥力不錯的正規軍,部隊一直退到安陸之後穩住了陣腳。

  雙方在十多天之內也是幾次交鋒,最後革命軍付出了超過四千人的傷亡。當然他們是正規軍,戰鬥力不比漢口的部隊差。

  因此他們也造成北洋軍近兩千人的傷亡。最後其他北洋軍部隊也過來支援,雙方就在安陸對峙。

  壓力大。

  真的是如此。

  大家雖然想過北洋軍很強,但沒有想到北洋軍如此的強悍。進入湖北二十來天,就造成革命軍近兩萬的傷亡。因此聽到袁世凱和北洋軍後撤的消息,都是發自內心的感到輕鬆。

  “鬆坡兄,漢口保衛戰我們勝利了。”

  “是啊,我們勝利了。”

  蔡鍔握著張學文的手,也是顫抖的。

  蔡鍔是名氣大,在中國甚至有“北吳南蔡”的說法。北吳說的就是那位“士官三傑”當中最出色的吳祿貞,畢竟他是日本士官學校第一期的學生。在中國留學生當中,特別是軍校生當中,吳祿貞是第一個。因此他的名氣是非常大的,就是袁世凱也會忌憚吳祿貞。

  而這個南蔡說的就是蔡鍔。

  但其實吳祿貞也好,蔡鍔也好,年級都不大。吳祿貞三十一歲,蔡鍔才二十九歲,他們都是那種軍校畢業回國就青雲直上的代表。

  他們既沒有在基層帶兵的經曆,也沒有經過什麽戰爭,回國就是軍隊高層。

  他們名氣大,更多的是他們在軍校的成績好,而不是他們有什麽出色的戰果。漢口保衛戰,也算是蔡鍔這輩子第一次的戰爭,第一次指揮這麽多部隊打仗。這些天不緊張是假的。

  畢竟對麵可是袁世凱,是馮國璋。

  他們都是多年帶兵打仗的。袁世凱二十幾歲的時候,就已經是朝鮮的太上皇。馮國璋也是打了多年的仗,遠遠不是蔡鍔這種菜鳥。因此知道北洋軍後撤之後,蔡鍔現在心情也是非常激動。

  一戰成名。

  蔡鍔絕對是一戰成名。

  作為漢口保衛戰的前線總司令,能夠擋住北洋軍,雖然傷亡很多,但依舊是一戰成名。讓中國所有人都知道蔡鍔的名字。

  “鬆坡兄,你這一仗會成為轉折點。滿清的倒台隻是時間的問題。”

  “都是將士們的功勞。”

  “是啊。”

  張學文點點頭。

  “走,我們去前線看看。”

  張學文、蔡鍔、張其鍠包括各部隊的高級軍官都跟隨而出。看著防禦陣地被炮火轟的到處都是彈片,還有陣地上的血腥味。

  張學文想起,一批一批拉下去的屍體和傷兵。

  在看著這些在前線的年輕士兵,一瞬間張學文哭了出來。不過張學文又讓自己忍住,沒讓自己真的哭出聲。大家不注意的時候,輕輕地擦拭了一下眼淚。

  “立正——”

  張學文來到的是三道橋陣地,在這裏防守的是楊傑教導旅徐源泉的部隊。因為死傷太嚴重,所以最後楊傑的教導旅也隻能上去打仗。徐源泉帶領南京陸軍學堂的學生,還有一些新兵駐守這裏。也是傷亡慘重。

  徐源泉這個時候看到張學文他們過來,立馬讓部隊集合。

  戰爭是非常鍛煉人的。雖然徐源泉帶領的南京陸軍學堂的學生,他們還隻是學生。但是經過幾天的戰爭之後,他們很快就成為一個老兵。

  他們在這段時間學到的東西,遠遠超過他們在課本上學到的。

  “總指揮,教導旅第四大隊大隊長徐源泉,奉命駐守三道橋。今天三道橋還在我們手中,完整交還。”

  “請接收我的敬意!”

  張學文也給他敬禮。徐清泉禮畢,轉過身道:“稍息!”

  “同誌們,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除了近衛軍和陸軍第一鎮之外,袁世凱和其他北洋軍部隊昨天都撤出了漢陽府,繼續往北撤,很快就要撤出湖北。漢口保衛戰我們勝利了!”

  “萬歲!”

  “我們勝利了!”

  這個時候大家什麽都不顧,抱在一起歡呼,一起哭泣。

  “同誌們,為了漢口保衛戰的勝利,我們付出了近兩萬的傷亡。正是因為有大家的犧牲,我們才能夠取得漢口保衛戰的勝利,才能夠擊退強大的北洋軍。”

  張學文這個時候的聲音低沉。

  兩萬人,這不是數字。

  現在那麽多傷員,很多重傷員很難活下來。想到這麽多的傷亡,張學文是真的心疼。因為他們都是二十歲上下的年輕人。放在後世都隻是剛剛進入大學的年齡。

  可是現在,他們卻為了革命獻出了性命。很多人會一輩子成為殘疾。

  “如果中國革命能夠成功,你們是貢獻最大的人。如果有人問我誰是最可愛的人,我要說你們才是最可愛的人。你們才是創造曆史的人。”

  “萬歲!”

  “共和萬歲!”

  看著這群可愛的人,張學文再次立正給他們敬禮。後麵的蔡鍔、張其鍠、趙恒錫、程子楷、林祖坤、餘欽翼、楊傑、劉複基這些人都是敬禮。

  …………

  “鳴階,待會傳我命令。滯留在安陸府的第四師、第六師、第九師、十一師、十三師的部隊暫時由程潛負責指揮,其他團級以上幹部,不包含團級。全部趕往武昌,參加同盟會西南支部軍事會議。”

  “是。”

  回去的路上張學文開始考慮下麵的問題。

  江浙聯軍還沒有拿下南京,孫中山還沒有回國。這段時間張學文要先整合川湘滇黔鄂。等到孫中山回國,到時候張學文就困難很多。

  整合川湘滇黔鄂,什麽都重要。

  但這是一個亂世,槍杆子最重要。隻要有了槍杆子,很多東西都能夠慢慢的規劃。但沒有槍杆子,那麽有千萬想法都沒有什麽用。因此張學文準備先整合五省的槍杆子。隻要有了五省的槍杆子,不要說孫中山和黃興,就是袁世凱也要看張學文的臉色。未來的中國,必定有張學文的一席之地。

  “漢口前線留下第一師、第十師、第十六師。其他部隊後撤,第二師駐守漢口、第三師駐守漢陽。林祖坤擔任前線總司令,負責幾個師。其他人都回去開會。”

  “是。”

  鄧漢祥在不停地抄寫張學文的命令。

  程潛和林祖坤。

  這是張學文最信任的兩個人。程潛和張學文是多年的好友,林祖坤更是張學文回到湖南之後最倚重的新軍將領。讓他們兩個人看守部隊,張學文非常放心。他們不會讓軍隊出現什麽問題,同樣也有能力防備北洋軍的突襲。

  “讓唐犧支擔任民軍總司令,季雨霖部擴編為總指揮部直屬旅,和楊傑的教導旅一起撤到武昌。”

  “是。”

  “給川湘滇黔四省發電報。同盟會西南支部軍事委員會的委員,還有各軍團以上的幹部,不包括團,短時間之內都趕來武昌。九天之後,要在武昌開會。”

  武昌到最遠的雲南昆明,按照路程大約有1600公裏。

  騎馬最少需要四天,這還是快馬加鞭。如果慢一點,那就需要一周左右。張學文現在給他們九天,加上今天還剩下半天,除了最遠地方的人之外,其他的都不成問題。都能夠趕回來參加會議。

  “是。”

  “部隊需要留守,無法參加會議的人,需要盡快的給我們匯報。得到這裏的批準之後,才能夠成立。”

  “是。”

  張學文看了看時間,想了想道:“走,我們快馬加鞭,快點回到武昌。下午我們去拜訪一下劉靜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