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袁世凱的憤怒
作者:隨遇而安寫手      更新:2022-03-25 13:30      字數:3606
  “芝泉怎麽說?”

  “大帥,你放心。第六鎮跑不了。”

  袁世凱現在非常狼狽。

  曆史上袁世凱一到,打的革命軍在漢口、漢陽接連吃敗仗。甚至黃興、李書城這些人望風而逃,最後甚至都不認為能夠保住武昌,所以離開了武昌。包括湖北都督黎元洪也是逃離了武昌。

  黃興、黎元洪都因為被袁世凱打的丟盔棄甲,被很多人諷刺嘲笑。甚至當時的報紙都給黃興取了一個“逃跑將軍”的外號。

  讓黃興的威望受到了致命打擊。

  當時隨著黃興的離去,離開的軍隊不是一個兩個。

  相反當時表現最好的就是學生軍。這些學生軍反而沒跑,他們留在武昌,要誓死保衛武昌。當時在那樣危險的情況之下,武昌竟然沒亂。因為這些學生軍在武昌維持秩序,做的非常好。但如果袁世凱真的發狠,武昌當時是真的保不住。

  隻不過當時袁世凱不願意往死裏得罪革命軍,甚至有一些想要養寇自重的意思。他需要用革命軍來逼迫滿清,所以放過武昌。

  當然他能夠輕易戰勝革命軍也是有原因的。

  因為曆史上武昌並沒有多少正規軍。除了湖北新軍幾千人之外,剩下的基本上都是民眾自願組成的民軍,以及一群學生組成的學生軍。一批又一批熱血的學生,雖然當中也有很多軍校學生,但他們畢竟是學生。他們再怎麽說也不是正規軍。

  雖然南方的這些新軍很多都沒有經曆過戰爭,但他們畢竟是正規軍,訓練很多年。比那些臨時組成的民軍、學生軍的實力強大很多。

  民軍、學生軍就是靠著滿腔的熱血抵擋北洋軍,可是根本就沒有多少訓練的他們怎麽可能擋得住北洋軍。

  雖然湖南很快就派出部隊支援武昌,但湖南新軍來到武昌之後,開始表現還不錯。但是這裏畢竟不是湖南,北洋軍加強攻勢之後,湖南軍隊沒有拚死抵抗,而是選擇了離開,甚至有些湖南部隊擅自撤退。包括王隆中、甘興典他們都擅自撤退,甘興典撤退之後直接被譚延闓槍斃。

  因此陽夏保衛戰的時候,其實武昌這邊並沒有多少正規軍。陽夏保衛戰到最後,剩下大部分隻是這些滿腔熱血的學生軍。

  他們一批又一批的前赴後繼,但依舊沒能夠擋住袁世凱的北洋軍。當然除了這些之外,還有就是湖北這邊出來了不少投誠袁世凱的。就如黎元洪任命的前線總指揮張景良,在劉家廟之戰最為關鍵的時候,突然反水燒毀了劉家廟裏麵的彈藥庫。導致革命軍被前後夾攻,退出劉家廟。

  到最後陽夏保衛戰,傷亡超過萬人,最後丟失了漢陽和漢口。

  可是現在不同。

  張學文從湖南可是帶來了兩萬部隊,後續部隊加起來有三萬多人。裏麵可是有湖南二十五混成協這個湖南新軍,還有張其鍠的中路巡防營,都是湖南的正規軍。

  加上湖北新軍,光是有戰鬥力的正規軍就有一萬三千人以上。

  還有程子楷的第三師,楊傑的教導旅,以及武昌、漢口、漢陽的民軍,加上張學文在武昌招的新兵,部隊規模始終保持在五萬人以上。

  而且楊傑的教導旅,裏麵的軍校生很多都是麵臨畢業,馬上就可以成為連排長的軍校生。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之後,他們開始進入其他部隊。程子楷的部隊就因此擁有了巨大的基層軍官,進行了二十來天的訓練之後,就奔赴武昌前線。

  北洋軍是強大。

  但是張學文憑借著人多,主力部隊打了一段時間之後,就會撤下來修整,補充新兵。就這樣趙恒錫的第二師,張其鍠的第一師,程子楷的第三師,林祖坤的第十師輪番上陣。

  這裏還有各地民軍,包括張學文留下的季雨霖警衛加強團,還有不停地補充新兵。最後最危險的時候,就是楊傑的教導旅都趕赴前線。

  就這樣張學文在前線一直保持最少三萬人的規模。

  就算是這樣,革命軍也才堪堪擋住北洋軍。被北洋軍打的傷亡慘重。

  袁世凱沒能夠攻破漢口,沒能夠給革命軍一個打擊,讓他的計劃完全亂套。現在全國十幾個省份都開始宣布獨立,袁世凱控製的地盤是越來越少,這然袁世凱惱怒不已。

  不過這些還不足以讓袁世凱選擇撤退。

  但就在漢口保衛戰打的激烈的時候,發生了一件讓袁世凱都不得不退兵的事情。

  在東北的第六鎮統製吳祿貞,新軍第二十鎮統製張紹曾,第二混成協協統藍天蔚,三個人聯合宣布起義,要推動東三省獨立。

  吳祿貞、張紹曾、藍天蔚,這三個人是最早期的日本士官留學生。他們比蔡鍔還要早進入士官學校,畢業士官學校。他們三個人在曆史上才真的被譽為是“士官三傑”。

  他們回國之後也是平步青雲,三個人現在都是新軍高官。最差的藍天蔚都是協統,其他兩個人都是統製,在滿清絕對是屬於軍方高層。

  這一次他們聯合起義,帶給滿清的影響相當大。畢竟這裏是東三省,是滿清的龍興之地。隻要他們三個人真的成功,封了山海關,到時候東北就真的要獨立。

  所以袁世凱非常著急。

  這三個人能力都很出色,手底下兵馬也多。真帶兵走出東北,就是攻擊北京也不是不可能。目前在京城周圍並沒有多少兵馬,隻有曹錕的第三鎮還有馬龍標的第二鎮。當中第二鎮的混成第三協,第三鎮的混成第五協南下參加攻擊武昌,因此京城的兵馬不多。

  相比起來第六鎮、第二十鎮、第二混成協,都是兵力充沛,武器精良。

  “那二十鎮和第二混成協呢?”

  “大帥,您放心。二十鎮和第二混成協,雖然混入了一些革命黨,但我們還是能夠控製的。”

  “芝泉,你確定?”

  “是。”

  袁世凱最近的身體情況也不好。畢竟這些天他一直在前線督戰,耗費很多經曆。而且他的年級也不小,今年已經是五十二歲。

  聽到吳祿貞他們在東北舉行起義,袁世凱差一點就要昏過去。

  因為這個打擊實在是太大。

  還好袁世凱也算是久經風浪,穩定之後立馬開始考慮如何對付吳祿貞他們。

  “芝泉,你現在立馬返回東北。想辦法解決吳祿貞,隻要沒有吳祿貞,其他人不足為慮。”

  對於士官三傑,袁世凱最擔心一個人,那就是吳祿貞。

  因為吳祿貞此人名氣實在是太大。

  “是。”

  “華甫,準備一下,準備撤退。”

  “大帥,再給我幾天時間。我一定能夠擊潰前麵的亂黨。他們已經是強弩之末,這幾天的情況來看,他們軍隊的新兵越來越多。隻要我們增加進攻,兩三天之內定能夠擊潰眼前的叛軍。”

  馮國璋是老行伍。

  他這兩天發現了。革命軍的戰鬥力越來越差,馮國璋知道對麵的革命軍正規軍消耗太多。肯定是很多新兵補充上來。

  雖然北洋軍這邊的死傷也很慘重,但馮國璋相信,再給自己幾天一定能擊潰對方。

  最多也就是兩三天。

  “不用了。就算我們擊潰對麵的部隊,後麵還有漢口,還有漢陽。兩地就算我們都占了,我們也沒有能力攻占武昌。這半個多月我們的損失也不小。”

  袁世凱擺擺手。

  心中真的很痛。武昌起義之後,清朝總共派出了五萬人的部隊。當中主力就是北洋軍第四鎮和第五鎮,人數有兩萬五千人。還有就是第二鎮的混成第三協和第六鎮的混成第十一協,第三鎮的混成第五協、第二十鎮的混成第三十九協,以及近衛軍和陸軍第一鎮。

  除了近衛軍和陸軍第一鎮之外,剩下的部隊都是袁世凱的嫡係北洋軍。

  不過湖北太大,而且也要保證側翼安全,保護北洋軍的後勤通道。因此真正參與這些天攻擊的,是第四鎮和第五鎮,還有第三鎮王占元的混成第五協。這半個多月的慘烈戰爭,第四鎮、第五鎮、第五混成協也是傷亡慘重。

  死傷超過四千人,有四千六百來人。

  當然他們也造成了湖北這邊,近一萬五千人的傷亡。

  對於北洋軍來說,自從成立以來,這還是第一次有這麽大的損失。當然除了武昌這邊,袁世凱的其他部隊在湖北也跟川湘滇黔的部隊交火。

  雙方雖然部隊不少,但慘烈度比不上漢口之戰。

  最終北洋軍進入湖北之後,出現了六千人的傷亡。北洋軍總共才七八萬人,加上一些其他部隊也不過十萬人上下。這一次在湖北就損失六千人,讓袁世凱真是心疼。

  這可是他十多年的心血,也是他立足的本錢。

  幾乎損失了一個混成協的兵力。

  “先回去解決關外的事情。然後再跟閻錫山算賬。找幾個軟柿子,讓這幫革命黨看看北洋軍的實力。”

  袁世凱已經是放棄攻打武昌。

  因為他已經是感覺到了。自己除非是真的不計較傷亡,不然是真的攻不下武昌。畢竟湖北現在背靠著川湘滇黔四省,援軍完全是源源不斷的開來。

  相比起來,北洋軍反而是沒有援軍。

  因為北洋軍要處處設防。現在上前線的有五萬來人,但能夠投入進攻的也隻有一半。因為另外一半要防備其他的部隊。

  川湘滇黔鄂五省人口超過一個億,真要是拚人命,自己是拚不過的。

  可是就這麽灰溜溜的離開,嚴重的打擊袁世凱的聲望。因此袁世凱準備找幾個軟柿子,展示一下自己的實力。不然這幫革命黨,看到自己沒有攻下武昌,就真的以為自己是浪得虛名的。

  “大帥,那武昌這邊?”

  “談判,停戰。不過那小子不是同盟會嗎?讓少川去上海,去南京找黃興和宋教仁,跟他們談。”

  “是。”

  “近衛軍和第一鎮就讓他們留在這裏,繼續跟革命軍對峙。”

  雖然是北洋六鎮,但近衛軍和第一鎮並不是北洋軍的嫡係。雖然這些年北洋軍一直在裏麵滲透,兩支部隊的基層軍官大部分都是出自北洋軍。袁世凱也已經是控製了這兩個部隊的大部分人,但和自己的嫡係部隊相比,畢竟是差了一層。

  因此留下他們這兩支部隊,然後其他部隊就開始陸陸續續的撤離湖北,進入了河南。

  “告訴曹錕,讓第三鎮進駐石家莊。周圍的部隊都給我聚起來。”

  “是。”

  “走,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