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北洋軍撤退
作者:隨遇而安寫手      更新:2022-03-25 13:30      字數:4181
  “這是黃興的意思,還是宋教仁的意思。”

  張學文看了看電報,不屑一顧。隨著南方地區,包括廣東、廣西、安微、江西都開始獨立,全中國的省份都在蠢蠢欲動。而江蘇受到了浙江和上海獨立的影響,那裏的革命黨也開始不安分起來。

  1911年7月26日,離長沙起義四十多天之後,江蘇新軍第九鎮統製徐紹楨,在南京城外宣布起義。一下就讓江蘇所有人大驚失色,因為第九鎮是江蘇唯一的新軍,實力強大。不過江蘇除了新軍,還有很多巡防營。他們占據南京,在阻擋徐紹楨。

  徐紹楨一看南京實力很強,因此邀請其他省份的革命軍過來支援。一瞬間浙江的軍隊,上海的軍隊,以及新軍第九鎮的部隊,三方麵的部隊開始在南京城外集結。

  而且因為這裏有黃興,要攻打南京,所以南方很多省份的部隊都開往這裏。短時間之內這裏就聚集了幾萬部隊,而且各方人員源源不斷的往這邊開來。

  組建聯軍部隊,準備攻打南京。

  本來這不是什麽大事情。很正常的事情。江浙這邊,有陶成章的光複會,特別是浙江的獨立光複會有很大的貢獻。

  陶成章是光複會的領導。

  當然浙江能夠獨立,和已經犧牲的秋瑾關係很大。在光複會,陶成章也好、章太炎也好、蔡元培也好,犧牲的徐錫麟也好,他們並沒有發展多少實力派會員。相反隻有秋瑾非常重視組織建設,培養了大批出色的會員。秋瑾在浙江多年,發展了很多光複會會員。

  秋瑾犧牲,但她發展的那些會員沒有暴露,繼續潛伏在那裏。等到陶成章回國,開始聯絡他們,他們立馬就成為了浙江獨立的主力軍。浙江能夠獨立,領導者基本上都是秋瑾當年發展的會員。

  還有上海那邊,更是有黃興、宋教仁、陳其美這些同盟會大佬。

  江蘇這邊更是有第九鎮統製徐紹楨。

  可以說這個聯軍當中,革命黨大佬雲集。

  可是從上海來了電報,是給張學文的。竟然是邀請張學文到南京擔任聯軍總司令。看完這個電報,張學文忍不住直接扔在了桌上。

  這到底是哪個混蛋出這個搞笑的主意。

  黃興不太可能。宋教仁也不太可能這麽弱智。

  張學文在武昌好好地,去南京擔任有名無實的所謂總司令。除非是張學文瘋了,他們也不太可能這麽弱智,想出這麽弱智的方法騙張學文去南京。

  “我想應該是宋教仁的一次試探。”

  “試探?”

  “是。”

  鄧漢祥點點頭。然後道:“隻要他們攻下南京,我估計成立臨時中央政府的事情就會提上議程。宋教仁應該是希望讓總指揮離開這裏,去新政府中央任職。”

  “明升暗降?”

  “肯定是如此。這一次不過是一次小小的試探。”

  張學文聳聳肩。

  民國要成立。臨時中央要成立,到時候自己應該怎麽辦。自己再怎麽說也是同盟會的人,中央政府成立,自己也沒有什麽名義,繼續統領川湘滇黔鄂五省。

  名義,名義。

  這個東西有時候說起來狗屁不是,但有時候卻是非常重要的。你沒有足夠的名義,你的團隊、你的手下人都會迷茫。

  他們不知道你為什麽這麽幹,會造成他們的思想混亂。一旦他們混亂,開始想的多了一些,行動就無法統一。這就是一個組織在做什麽事情的時候,先要做的事情就是統一思想。

  還有成立臨時中央之後,他們開始賞賜張學文手底下的人,到時候張學文是攔著還是不攔。攔著就會得罪自己手底下的人,不攔一個個就全跑了。

  這都是很難辦的事情。

  “鳴階,如果新政府成立,我該如何?”

  “總指揮,其實參謀長已經告訴你應該怎麽做。”

  “哦?”

  張學文一愣,張其鍠告訴過自己。張學文想了想,然後疑惑的道:“捧?”

  “對,就是捧。我給總指揮兩個字。一個是捧,一個是分。”

  經過這些天的鍛煉,鄧漢祥是越來越自信。在張學文麵前鄧漢祥侃侃而談。

  “我們是革命軍,目的就是推翻滿清。因此總指揮你要把新政府捧到天上去,報紙上也可以如此。讓新政府帶領革命軍蕩平北洋軍,蕩平滿清部隊。”

  “鳴階,成立新政府的目的不就是這個。”

  “可是新政府做不到這些。”

  “何解?”

  張學文是從曆史上知道,新政府在南京成立之後,很快就跟袁世凱妥協。但沒想到鄧漢祥人在武昌,就已經判斷這個。這讓張學文很是好奇。

  “隻要聯軍攻下南京,那麽新政府的首都隻有四個地方。首義城市長沙,中國的經濟中心上海,前線城市武昌,以及六朝古都南京。現在能夠成為首都的隻有這四個城市。不過長沙和武昌是總指揮坐鎮,他們是不會選擇這兩個城市的。上海受到洋人太多的影響,也不會選擇那裏。隻有南京,也隻有南京可以成為首都。他們一定會選擇南京。”

  “繼續說。”

  以前看三國演義,知道諸葛亮掐指一算,真是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年。雖然鄧漢祥沒有小說當中諸葛亮那麽神,但讓張學文依舊是非常欣喜。

  如鄧漢祥這樣的人,放到古代就是一等一的謀士。

  因此張學文非常感興趣。

  “其實選擇南京很不錯。不過到時候南京的部隊一定是龍蛇混雜。先說說江浙聯軍的部隊,有新軍、有會黨部隊,更重要的是這裏的部隊都是光複會的部隊。陶成章甚至給他們取名叫光複軍,然後自認為總司令。再說說上海的部隊,主力部隊很多都是青幫出身。在上海呼風喚雨,肯定是看不起鄉下人。就是江蘇也一樣,到時候肯定矛盾很多,因為南京的部隊各派係都有。”

  “現在的情況,想要北伐隻有兩個地方。一個是我們武昌,一個是南京。到時候新政府成立,南方的北伐部隊一定會雲集南京。到時候新政府管這麽多部隊的後勤都很困難,調節各種矛盾就更加困難。現在南方各省份,除了我們的川湘滇黔鄂五省之外,其他很多省份更多的是地方舊官員、立憲派當道。這麽亂哄哄,誰能夠控製得住局麵。”

  鄧漢祥仔細分析一下南方各省。

  說的真是頭頭是道。

  但張學文非常同意。孫中山和黃興當年忽視組織建設的惡果終於體現。同盟會的會員都是各行其是,同樣是同盟會領導的革命,彼此之間也跟敵人一樣。各省份誰也不服誰。

  同樣南方各省份能夠獨立,立憲派這些地方實力派貢獻更大。他們一個個成為各省份的頭麵人物。還有一堆會黨武裝,到處要軍餉。不給軍餉,他們就自己在地方自籌。也就是自己在地方設置關卡,甚至是搶劫。讓人們對於革命軍的印象一落千丈。

  這麽多的問題,這麽多的分歧,新政府要怎麽解決。

  想要解決這些問題,就夠他們頭疼。

  “現在各省份的人,他們的想法完全不同。有革命黨,有地方士紳,有會黨,也有舊官員。他們的要求彼此不同,新政府想要拿出一個統一的聲音都難。我們給他們使勁帶高帽子,等捧到一個高度之後,大家都會關注。這個時候他們任何的錯誤,都會在大家的放大鏡之下。我們就可以找出和他們不同的地方,和新政府唱對台戲,保持我們的獨立性。這就是分。”

  張學文慢慢的笑了出來。

  一個捧,一個分。

  說的太好。

  新政府想要整合南方部隊北伐,是很困難的。因為新政府本身能夠控製的部隊就有限,而且很多立憲派、實業派甚至同盟會很多人到時候都會主張南北議和。

  自己應該一直以北伐的麵孔出身,等到新政府隻要弄出議和,就跟他們鬧翻。分也要分的自然。

  從新政府分出來,從同盟會分出來。

  “鳴階,這個分可不能太盲目。”

  “是。總指揮,我們不僅要分,還要讓民心盡在我們這邊。”

  “說說。”

  “得民心者得天下。總指揮,自古就是如此,這句話什麽時候都不會過時。不過我們要知道什麽是民心,怎麽去爭取民心。每個朝代的民心各不相同。世家大族把持中國的時候,世家大族的利益,世家大族的人心就是民心。等到世家大族衰敗,讀書人的人心就是民心。到了明清時期,其實讀書人、大地主就是代表民心。要是沒有大地主、讀書人的投誠,建奴區區幾萬人怎麽可能入主中原?”

  “有意思。”

  張學文看鄧漢祥真是越來越喜歡。

  對於得民心者得天下,後世很多人認為是一句空話。例子就是滿清的入主。但其實如果沒有漢族大地主,還有一群讀書人的投誠,滿清怎麽可能坐穩天下。

  而對於當時的中國來說,這些地主才是實際統治者。

  還有讀書人。

  滿清在江南犯下累累罪案,殺人無數。但是等到滿清開了科舉,江南的讀書人還不是一個個屁顛屁顛的過去給他們做官。隻要能做官,這些讀書人誰還管祖上的血債。誰還管坐在皇位上的那個人是漢人還是滿人。正是安撫了這些讀書人,滿清的江山才維持了二百多年。

  可是廢了科舉,一下就得罪了很多讀書人。

  就如國民黨大佬胡漢民喝酒之後,說的那句“若科舉不廢,誰還來革命”。這些讀書人隻要給他們一個通道,一個可以做官的通道,他們有機會會出來提著腦袋革命。

  也就是說滿清輸掉了讀書人的民心。緊接著皇族內閣和鐵路國有則是失去了地方士紳的民心。

  丟掉了滿清賴以生存的士紳和讀書人的民心,滿清豈能不輸。

  說實話如果沒有主席後來的農村包圍城市,大力發動農民,中國曆史上其實誰真正理解過低層百姓的力量。包括現在的辛亥革命,誰會去動員那些目不識丁的底層百姓。

  說民心的時候,誰會去在乎這些人。

  唐太宗李世民當年說過,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但是他說的這個水,絕對不會是唐朝那些貧民。而是那些讀書人、大小地主,世家大族。

  因為自古以來貧民都是目不識丁,那些讀書人說什麽就是什麽。所以所謂的民心,就是去爭取那些人。鄧漢祥一下就說了出來。

  “總指揮,我們是革命軍。我們想要名正言順,要爭取的民心其實就是學生和輿論。我們要讓他們知道,我們才是真革命。而學生是什麽?輿論是什麽?在現在如此革命高潮之下,他們都很激進。隻要我們在推翻滿清的態度上更堅決,更給力。那麽大家就會支持我們。我們就是革命黨的代表,我們就是真革命。到時候就算我們分,也會得到大家的支持。”

  張學文點點頭。

  其實這就是為什麽民粹容易出現的問題。對於那些激進的學生來說,誰更激進,他們就更支持誰。因為在他們看來,誰更激進,誰就是革命。

  鄧漢祥很準確的把握到了年輕學生的想法。

  但這種激進的風潮,容易點燃,想要熄滅就困難很多。因此張學文道:“鳴階,這個想要把握分寸就很難。如果過火了,我們自己也收不住。”

  “是。”

  張學文閉上眼睛想了一會,道:“鳴階,你以後就在我們總指揮部秘書處工作。過段時間負責整合一下武昌這邊的媒體。”

  “是。”

  鄧漢祥的意見不錯。

  當然如何應付將要成立的南京臨時政府,張學文自己也有一套想法。不過鄧漢祥的意見也可以參考。

  爭取民心,把自己包裝成革命代表,以此來整合革命黨是一個很好的辦法。

  “報告。”

  在張學文考慮的時候,門外突然響起衛兵的聲音。

  “進來。”

  “總指揮,前線戰報。”

  鄧漢祥立馬站起來,從傳令兵那裏接過了電報。然後送到張學文手上。張學文看了一下,“騰”的站了起來。然後忍不住道:“北洋軍撤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