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華人華僑2
作者:隨遇而安寫手      更新:2022-03-25 13:30      字數:3158
  “兩位,你們好。我的英語說的不好,請你們多多諒解。”

  來了兩個人。

  雖然都是華人,但是兩個人漢語說的都不是很好,甚至其中的一個人連一丁點的漢語都不會說。還好這裏是武昌,張學文的總指揮部也需要和外國人打交道。

  雖然張學文本人不耐煩見外國人,但是總指揮部畢竟有專門和外國人溝通的部門。漢口那邊那麽多外國機構,每天都會過來和張學文這裏談判。甚至有很多外國人到張學文這裏尋求保護。

  因此這裏是不缺少各方麵的語言人才。

  今天來了兩個人。

  一個是叫陳友仁,另外一個人叫伍連德。

  對於陳友仁,張學文不認識,也沒聽說過。聽他們的介紹,陳友仁是一個律師,而且還是相當出色的律師,錢還不少。在外國生活還是相當不錯的,屬於精英階層,是上流社會的一個人。

  而此人聽到長沙起義之後,立馬結束度假來到了中國。甚至連老婆孩子都沒有告訴,弄得張學文都目瞪口呆。

  而另外一個人卻是大名鼎鼎。

  張學文著急的從陳嘉庚那裏離開,來到這裏就是因為這個人。此人名字叫伍連德,出生在馬來西亞。十七歲的時候到英國劍橋大學伊曼紐爾學院留學,畢業之後在聖瑪麗醫院實習。1902―1903年在英國利物浦熱帶病學院、德國哈勒大學衛生學院及法國巴斯德研究所實習、研究。後返回原馬來亞,在吉隆坡醫學研究院從事熱帶病研究。

  1907年應邀赴英國倫敦參加由神學博士文英蘭主持的禁鴉片煙會議。後接受清政府邀聘回國任教,擔任天津陸軍軍醫學堂副監督(副校長職)。

  也開始了他和中國的緣分。

  1910年12月東北發生鼠疫大流行,清政府任命伍連德為東三省防鼠疫全權總醫官,到哈爾濱進行調查、防治。1911年4月出席在奉天(今沈陽)召開的萬國鼠疫研究會議,任會議主席。

  而今年的伍連德才三十二歲,但經曆非常豐富,是相當知名的醫生。

  這個人目前來說,不敢說是中國醫學界的權威,也絕對是非常出色的人才。是當年的直隸總督袁世凱專門聘請的大才。

  滿清朝廷對於伍連德也是相當的器重。

  張學文對這樣的人才也是非常渴望的。

  這可是劍橋大學的博士生。未來中國的醫學發展也會越來越快,需要更多的好醫生。張學文也已經在著手,想要辦一個醫科大學。可是辦個醫科大學,張學文什麽都不缺,就缺足夠的老師,卻足夠的現代醫生。

  如果有伍連德這樣出色的人才,那就方便很多。

  畢竟西醫在中國的發展時間有限,目前來說中國的現代醫療體係根本就沒有建起來。張學文正缺少這方麵的人才,伍連德就過來了。

  隻要留住伍連德,那麽以伍連德的人脈,還可以引進很多歐洲醫生來中國。既可以擔任學校的老師,也可以成為醫院的醫生。

  而且戰爭的時候,更是需要大批的軍醫。

  伍連德來的正是時候。

  “不,你的英語已經很好。”

  其實張學文的英語是真的一般。

  如果不是張學文有些底子,加上在擔任湖南巡警道的時候學過一點,因此還能簡單應付。

  “兩位要見我是……”

  “希望將軍不要怪責。我們兩個人在倫敦聽說這邊的消息,所以才會趕了過來。我們雖然都出生在國外,但我們也是中國人。”

  “不,怎麽會呢。你們能來,我隻有高興的。”

  張學文怎麽會嫌棄他們。

  不說伍連德這位,就說旁邊那個沒有聽說過名字的陳友仁,這在現在的中國也是非常稀少的一類人。畢竟陳友仁可是正兒八經在外國當律師的,而且還是生活比較富足的律師。

  中國那麽多人到國外學法律,人家本身就是在外國當律師的。

  當然張學文是一點都看不上他在國外學的法律。因為中國的法律有上千年的曆史,和英美法律體係完全不同。中國可以借鑒,但不能完全移植。

  中國對於陳友仁感興趣的是,這可是非常了解西方的人。

  而且還是律師。律師有一個很不好的名字,叫訟棍。當然這個是中國文化體係下,當年很多人對於訟師的一些貶低。但更多的意思就是表示,這群人能說會道,能把死的說成活的,能把黑的變成白的。中外的律師都一樣。

  中國是必須要和外國人打交道。畢竟這不是幾千年前,雖然還不是世界一體化,但已經很難有國家不跟世界打交道。而有一個熟悉外國法律的人幫忙,那就是事半功倍。現在的中國就缺少這樣的人才。

  “我們現在就需要兩位這樣的人才。不過恕我冒昧。伍連德先生,我記得你幾年前是被北洋軍的袁世凱聘請到天津的。現在袁世凱複出,你怎麽不去他那裏,反而來我這裏。”

  這是張學文最疑惑的。

  畢竟袁世凱對於伍連德還是很好,就是滿清朝廷對他也是禮遇有加。

  在張學文看來,就算伍連德對於滿清朝廷沒什麽好印象,對於袁世凱這位梟雄應該是印象不錯。雖然張學文不喜歡袁世凱,但相信袁世凱是有足夠的魅力。

  不然怎麽會有那麽多的人才,願意聽他的話。

  “我不喜歡滿清。雖然袁世凱對我很好,但我也不喜歡他們。我認為滿清也好,袁世凱也好,他們都相差不多。我看袁世凱對待他的屬下,和滿清對待他們的大臣沒什麽區別。我不認為中國在他們的手上,能有什麽變化。所以我想到這裏來看看。”

  聽到這句話,張學文忍不住仔細看了看伍連德。

  這個在馬來西亞長大,在英國接受教育的人,也知道這些東西?而且說的頭頭是道,不像是醫生,更像是一個學習政治的。

  不過不管是什麽原因,伍連德都是人才。用好了,可以幫助張學文建立一個很好的醫療體係。甚至以後建立全國性的醫療機構,伍連德都是能夠幫上忙的人才。

  “太好了。”

  雖然目前戰場膠著,但最近的好消息還是不少。先是廣西宣布獨立,廣東那邊也開始出現起義。甚至已經有消息,山東那邊也嚷嚷著要獨立。

  東北那邊,新軍也是蠢蠢欲動。

  袁世凱北洋軍進攻越是凶猛,越是表明袁世凱已經是受不住壓力。一旦山東也獨立,到時候山西、山東發力,就能夠斷了北京和河南的聯係。

  當然山東也算是袁世凱的老根據地之一,袁世凱的實力很強。山東就算獨立,很難真的影響袁世凱的北洋軍。

  而且隨著越來越多的省份獨立,大家都知道現在的前線是武昌。因此越來越多的省份派出部隊支援武昌。而越來越多的人才,也是湧入武昌。

  武昌是目前全中國的中心,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到武昌。

  “伍連德醫生,我有很重要的事情請你幫忙,不知道可不可以。”

  “請說。”

  “前線打的太慘烈,傷兵實在是太多。我們雖然組織了很多人救援傷員,但我們還是缺乏出色的醫生幫助我們。我希望伍連德醫生能夠負責救治傷員。”

  蔡濟民很出色。

  動員了能夠動員的所有人,短時間之內安置了幾千的傷兵。可是武昌城內雖然醫生不少,但還是遠遠不夠用。更大的問題是,蔡濟民是能力很出色。

  但畢竟他是個外行。

  他從來就沒有接觸過醫療,也第一次這麽大規模的救治傷員。很多醫學上的東西,他根本不懂。而武昌這邊是及其缺乏醫生,導致出現很多問題。

  還有很多照顧不到的地方。張學文正愁沒有人,伍連德就來了。這是一個做過軍醫院院長,做過軍醫學校校長的人物。還當過東三省防鼠疫總醫官。

  這樣一個出色的醫生,有做過組織的人,是最好的人選。

  “很多嗎?”

  “很多。傷員有六千多人,當中重傷員就有兩千人。”

  “這麽多傷員。我馬上出發。”

  “伍連德醫生,我讓人帶你去。你可以去找武昌市市長蔡濟民,這件事情他負責。我給你開個條子,直接找他就可以。”

  “好。”

  “謝謝伍連德醫生。”

  伍連德是一個性急的人,跟張學文說了兩句之後,就已經是匆忙的去找蔡濟民了。張學文看著另一邊的陳友仁,笑著道:“陳先生,聽聞你是律師。你應該非常熟悉如何和歐洲國家和美利堅共和國這些國家打交道。”

  “這是我的老本行。”

  陳友仁是真的連一點漢語都不會說。

  其實張學文甚至都不理解陳友仁為什麽回國。但既然回國,當然要好好用他。這樣一個了解西方國家的人,現在的中國很稀少。

  “那太好。陳先生,我們革命軍現在急需要你這樣了解西方國家的人才。不如你加入我的參謀團,讓我們這幫土鱉也了解了解外國。當然我們的外交部門,也需要你這樣的人才。估計時常需要你的幫忙。不知陳先生的意思是?”

  “我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