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華人華僑1
作者:隨遇而安寫手      更新:2022-03-25 13:30      字數:3750
  “陳先生,久仰大名。”

  “不敢。我就是一個渾身銅臭味的商人,不及總指揮做的是國家大事。這一路上都是傳唱總指揮的威名。共和成功,總指揮必然是第一功。”

  “陳先生,過獎了。”

  張學文親自過來見一個商人,絕對不是張學文瘋了。

  張學文來見的這位是中國曆史上赫赫有名的愛國商人。就算張學文的曆史再不好,對於這位也是如雷貫耳,對於這位也是非常敬佩。他就是來自南洋的愛國商人陳嘉庚。

  其實現在的陳嘉庚雖然也算是小有資產,但絕對不敢說是大富。

  陳嘉庚現在的資產,其實還比不上張學文的家。中國目前很多大地主,他們的資產都遠遠超過陳嘉庚的。像號稱西南首富的李耀庭,資產幾百萬銀元。就算是號稱長沙首富的朱昌琳身家也在百萬銀元以上,做生意老家還有十萬畝地。和他們相比,陳嘉庚的資產根本就不夠看的。

  不過陳嘉庚在張學文心目中依舊很重要,地位很高。

  當聽到來自南洋的陳嘉庚千裏迢迢來到武昌,支援革命的時候,張學文立馬是過來拜訪他。

  三十六歲的陳嘉庚,帶著一副眼鏡。

  “對於陳先生四年艱苦奮鬥,為父親還債的事情,我也有所耳聞。陳先生是名副其實的儒商。言必信、行必果,說的就是陳先生你這樣的人。你的身上有我們中國人最樸實、最可貴的品質。”

  “過譽了,過譽了。”

  陳嘉庚不明白,自己這點事情張學文怎麽會知道。

  當初他父親的債務,其實陳嘉庚還也行,不還也沒有問題。因為南洋那邊根本就沒有法律規定,一定要父債子還。可是陳嘉庚卻利用四年時間,把這龐大無比的債務全部還清。雖然四年時間,他累死累活。但這件事情讓陳嘉庚在南洋名氣大增,大家都知道陳嘉庚此人一諾千金。

  對於一個商人來說,名聲是非常重要的。特別是做大生意的商人來說更是如此。陳嘉庚這件事情讓南洋很多大家族都非常信任他,敢於和他做生意。因為他們都相信他的信用。

  不過陳嘉庚這樣的名氣,也隻是在南洋地區。

  張學文是湖南人,在中國來說都屬於內陸。怎麽會聽說過自己的名字。

  不過現在不是講究這個的時候。

  陳嘉庚笑著道:“張總指揮……”

  “陳先生客氣。你就直接叫我子清,我相比陳先生小了近十歲。”

  “那麽,子清,你也不要太客氣。我在去年春也加入了同盟會,我們是同誌。”

  “那就更好了。”

  張學文大喜。

  雖然知道陳嘉庚是注明的愛國商人,但是陳嘉庚最輝煌的年代是抗戰時候。張學文還真不知道陳嘉庚還是同盟會出身。

  其實張學文對於南洋的情況並不清楚。

  南洋很多家族子弟,其實都加入了同盟會。孫中山雖然被人稱之為是大炮,但他在南洋華僑當中的影響力是非常大的。

  孫中山起義的資金,七八成都是來自南洋地區。

  “子清,我來的路上,聽說你們在武昌前線打的很艱難。”

  “是。”

  張學文點點頭,然後歎口氣道:“陳先生,我不瞞你。在中國來說,北洋軍不管是武器裝備還是訓練水平,都是冠絕所有軍隊的。我現在甚至連一些新兵都要派上去,才能夠抵擋得住北洋軍。為了把北洋軍擋在漢口城外,我們已經付出了一萬兩千多人的傷亡。”

  “他們真是英雄。”

  “是,在前線的他們是英雄。他們再用自己的性命,保衛新生的革命政權。”

  想起這段時間的傷亡,張學文就有一種喘不過氣來的感覺。以前看曆史書的時候,看到所謂的傷亡就是一些數字。但是當真正置身於裏麵的時候,那就不再是一個數據,而是一個又一個活生生的性命。

  每次去醫院看完傷兵,張學文都會睡不著覺。

  因為他們都是一群年輕人。有很多才是十八九歲,還有很多是二十幾歲的年輕人。他們的生命才剛剛開始沒有多久,卻為了心中的祖國,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每每想到他們,張學文就會獨自流淚。

  張學文是現在川湘滇黔鄂五省的最高負責人,因此在人前總是保持冷靜。但是沒有人的時候,張學文真的非常怕,睡覺都不安穩。死傷這麽多同誌,如果以後自己並不能改變曆史,並不能帶領中國崛起。反而讓中國繼續沉淪,讓中國繼續受到恥辱,自己該怎麽和這些犧牲的同誌交代。

  每每想到這些張學文就感覺壓力很大。

  “子清,我是個商人。我隻能以我的方法來報國。我這次來給革命軍帶來了二十萬銀元。我知道在戰爭當中,這筆錢隻是杯水車薪。但這是我的一份心意。”

  “二十萬銀元?”

  “希望不要嫌少。”

  “不不不。”

  張學文甚至是站了起來。

  銀元,這個時候是相當值錢的。五塊銀元還可以買頭牛,可以想象他的含金量。對於一場大仗來說,二十萬銀元的確算不得什麽。

  就如和北洋軍的戰爭,半個月以來可以說是花錢如流水。花的錢遠遠超過二十萬銀元。

  但這不代表這筆錢不多,而是相當的多,而且不是一般的多。孫中山和黃興在廣西發動起義,每次起義的時候籌集資金,也不過是幾萬而已。一次暴動花費從來沒有超過十萬的時候。可是陳嘉庚一次贈送二十萬,這絕對是一筆大數目。

  如果簡單使用,這筆錢甚至可以在短時間之內招募幾千人的兵馬。不要說是陳嘉庚,就是張學文的張家作為湘潭首富,想要一下拿出二十萬銀元也不會這麽好爽。畢竟這可不是小錢,可以買幾千畝地。

  更何況現在的陳嘉庚還不是後來那個巨富。他的資產不會超過五十萬,但竟然如此慷慨的拿出二十萬。

  這讓張學文豈能不感動,豈能淡定。因此張學文最後隻能是抱拳道:“陳先生,客氣的話我不說了。我在這裏給你一個保證,你的這筆錢會完全用在革命當中。從我開始,如果誰敢把這筆錢放入自己的口袋,我第一個槍斃他。”

  “我相信你。”

  “謝謝,謝謝陳先生。”

  二十萬銀元。

  這筆錢甚至可以是一個團一年的軍費。這樣的大筆款項,張學文隻能是感謝。

  “陳先生,你是一位愛國商人。我厚顏無恥,再跟你提點要求如何?”

  “請講。”

  “陳先生,你應該知道國內的情況。我們中國早已經落後於歐美強國,甚至落後於東瀛。我們的落後是全方位的。我不奢望我們能夠一下就超越他們,但我們卻要努力去趕上他們。為了趕上他們,我認為第一個要做的就是教育。教育是立國之本。落後不可怕,隻要我們努力,隻要我們的教育上去,我們一定能夠趕上他們,甚至超過他們。”

  “繼續。”

  陳嘉庚很認同張學文的話。

  教育,教育是最重要的。一個國家想要發展,教育的發展是最重要。隻有教育上去了,其他方麵才能夠發展。

  “自從洋務運動以來,我們中國也在發展新式學堂。但是現在的中國教育,還是跟以前沒有多少區別,隻是掛了一個新式學堂的名字而已。沒有多少學生願意學習,跟工業有關的科學技術。當然也跟我們學校缺乏這方麵的老師有關係。陳先生,你在南洋肯定有很多門路,也認識不少人。能否幫我們宣傳一下,祖國需要他們回來建設。現在的中國需要大量的人才,不管是任何方麵的人才,我都歡迎。”

  “沒有問題。”

  陳嘉庚回答的很痛苦。

  “等我回到南洋,一定幫祖國宣傳。一定會讓更多的人回國。”

  “那麽我就代替我那位大伯先感謝陳先生。”

  “這是……”

  “我妻子的大伯龍璋,他是我湖南長沙大學的校長。這是我國第一所專門為了培養理工科學生建立的大學。可是非常缺乏教師力量,雖然已經很努力,但還是缺不少。現在整個學校隻有四百人左右,不僅學生少,就是老師也很少。所以我替大伯感謝陳先生。”

  “不必如此,不必如此。”

  陳嘉庚擺擺手。

  然後感歎道:“子清,你的大名我來之前就是如雷貫耳。今天看到你在炮火當中,還這麽關注教育問題。我對於中國革命的未來,越來越有信心。對於中國的未來,我也越來越有信心。”

  “陳先生,你過獎了。”

  “不,子清。”

  陳嘉庚非常感慨。

  來之前就聽說,目前中國革命黨當中風頭最勁的一個人是隻有二十幾歲的年輕人。今天見到本人,對於張學文的印象大好。

  這讓他想起了孫中山。

  他和孫中山第一次見麵是1906年,從那個時候開始,他就是南洋華人華僑當中,捐錢最多的。一直以來他都支持孫中山。那段時間他一邊還父親的欠債,一邊還在給孫中山捐款。

  可是孫中山從來沒有給張學文這樣的信心。

  當時的孫中山隻是拍胸脯保證,拿錢之後發給會黨武裝,讓他們去革命。有錢就多幾天的暴動,沒錢就立馬散架。這都讓很多南洋華僑都開始失去信心。

  特別是黃花崗起義之後,很多人都絕望。因此突然聽到西南獨立的情況,陳嘉庚才會立即回國。實在是因為太高興。

  “對了,子清。孫先生現在在哪裏?”

  “聽聞之前他還在美利堅共和國。不過聽到國內如此大的變局,我相信他很快就會回國的。”

  “那太好了。”

  對於這些海外華人華僑來說,孫中山的影響力絕對不是誰能夠替代的。雖然陳嘉庚對於孫中山有些不滿,但說起革命第一個想起的依舊是孫中山。畢竟這些年同盟會的籌款都是孫中山負責,這些海外華人華僑也隻認孫中山。

  其實同盟會和光複會,孫中山和陶成章鬧翻,也跟這個有關係。那就是陶成章想要自成一體,跟這些華人華僑弄點錢。可惜孫中山牢牢握住這根線,就是不給你,才讓雙方徹底鬧翻。

  陳嘉庚聽到孫中山要回國,立馬變得很高興。

  “總指揮,有兩位從英國來的華人想要見你。”

  “我?”

  “是。”

  “什麽人?”

  張學文現在可不是普通人,不是說想見就見的。現在天天都有從國外回國的人,如果張學文都見,那不得累死。不過既然鄧漢祥親自過來通知張學文,張學文就知道來的應該有點名氣。

  “其中一個人是伍連德博士。”

  “伍連德?”

  張學文聽到之後,立馬是站了起來。然後對著陳嘉庚道:“陳先生,真是抱歉。那邊還有事情要忙。”

  “應該的。”

  陳嘉庚沒有介意。

  “陳先生,下次我再來拜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