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長沙大學
作者:隨遇而安寫手      更新:2022-03-25 13:29      字數:2861
  “大伯,委屈你了。”

  1909年8月19日,湖南成立了第一所,也是全中國第一所理工科占據更重比例的一所學堂,被命名為長沙大學。雖然張學文雄心勃勃,但畢竟這裏是湖南。

  而且一個沒有官府全力支持的大學,其實就是一個民辦大學。

  在中國來說,沒有官府支持的民辦大學,實力可想而知。本來張學文是非常希望在嶽麓書院的基礎上,擴大規模成為新的長沙大學。

  可惜湖南官府沒有批準。

  因此隻能是變成一個民辦大學。

  民辦,支撐一個學校非常不容易。更何況是一所理工類的大學,需要的資金更是海量。不過比起這些,最難的是教師極其缺乏,學生也沒有多少人有興趣。

  大學成立之前,接到的報名人數才區區一百七十人。

  現在哪所高等學堂,每一期沒有百八十人的。現在是龍璋親自出來當校長,學生竟然隻有區區一百七十人。而且這中間大部分人都選擇讀文科,當中隻有三十來人是要讀法律、商科、醫學這些科目的。真正想要學習張學文希望的理工類的,反而是少之又少。比老師還少。

  讓張學文實在是不知道該怎麽辦。

  “嗬嗬。子清,世界上任何事情都不是那麽容易的。飯要一口一口的吃。”

  “我明白。”

  張學文是有一些小失望。

  但這不足以讓張學文失去信心。因為對於張學文來說,本來就想過困難的局麵。曆史上中國辛亥革命之後幾十年之內都是這種情況,自己豈能是一兩下就改變。

  在現在的國內,讀書人最大的座右銘依舊是學而優則仕。

  因此沒有幾個人願意去學習理工。但有些事情還是要做的。

  “子清,你放心。我已經是通過我的渠道,給不少在歐美的留學生發出了邀請。如果實在不行,我們就請幾個外教,反正隻要給錢就不怕沒有人。”

  “是。”

  這也是一個辦法。

  中國在理工科方麵的教師實在太少。如果實在不行,請幾個外教也是非常普遍的事情。也不需要請什麽世界級的教授人物。現在中國的理工大學也不需要這樣強大的人物。

  隻要能力差不多就可以。

  “不過,子清。你知道嗎,這次報名有一個學生是三十三歲。”

  “三十三歲?”

  “恩。還是個秀才出身。”

  “那真是意外。”

  張學文忍不住也是感興趣。

  這個時候講究三十而立,三十歲還去上學,實在是不多見。或者說應該是非常少見。三十三歲,還是滿清秀才出身。這樣的學生過來考長沙大學真是有意思。

  不過這種事情也就是有點小興趣而已。

  張學文現在忙得很,哪裏有空管一個學生考大學的事情。

  “好了,子清。我估計你應該很忙,去忙你的。我也要整理一下,看看學校應該怎麽辦下去。”

  “是。”

  張學文退出來,然後慢慢的看著這所學校。其實因為太過倉促,這個學校的校舍也都比較磕磣。隻是圈了一個很大的沒什麽用處的地,然後前麵掛了一個牌子而已。

  “咦!”

  張學文本來是要離開學校的,但是看到了一個人穿著校服,立馬就感興趣了。因為此人嘴邊留著胡子,而且一看就知道年紀比較大。

  這位應該就是龍璋說的那位三十三歲的學生了。

  但讓張學文感興趣的不是那些,而是此人的相貌。一看此人,張學文就知道他是誰。因為張學文前世看偉人的電影、電視劇的時候,眼前這位可是必然會出現的。

  因為他就是偉人在湖南師範的同窗,還是偉人的摯友。

  偉人對他的評價是“叔翁辦事,可當大局”。

  原來是這位。

  而且對於此人張學文還聽過他的名字。是從徐特立,徐老那裏聽過他的名字。因為兩個人都是寧鄉人。何叔衡家裏很窮,因此隻是斷斷續續的念了私塾。但他考試卻考上了秀才。

  後來縣府讓他管錢糧,但他卻認為官府太黑暗,就回到家務農。因此被很多人譏諷為“窮秀才”,但也有不少人相當欽佩他。

  徐特立就是其中一個。

  因此曾經給張學文說過這件事情。

  張學文很有興趣認識他。可是張學文並沒有上前。何叔衡來到這所學校,肯定是因為寧鄉太過偏僻,他想出來長長見識。

  張學文相信,以何叔衡的性格,很快他就會成為這所學校的風雲人物。很快也會接受革命黨的思想,相信一兩年之內他一定會加入同盟會。

  到時候自有見麵的機會。

  因此隻是看了幾眼,然後就離開學校。

  …………

  “希淘姐,有什麽事情找我。是不是學校的經費不夠?”

  張學文剛剛回到辦公室,就聽到有人找自己。原來是唐群英找張學文。

  唐群英自從回到湖南之後,一心撲在女子教育上。他先是辦了周南女子中學之後,又陸續開辦了幾所女子小學。不過唐群英還不滿意,前段時間又是成立了一所女子師範學校。

  教育,這才是真正的花錢如流水。

  就算是張學文也已經是負擔不起。不過成果非常明顯,唐群英這幾年之內已經是培養了一批畢業的女學生。不僅僅是如此,唐群英還在這些女學生當中培養同盟會女會員。導致湖南同盟會的女會員人數在幾年之內已經是突破一百多人。而且人數還在慢慢的增多。

  湖南女權運動慢慢的高漲,在全國都是數一數二的。這全是唐群英的功勞。

  甚至唐群英還組織二十來人的女子部隊。硬是讓張學文給她們一個教官,讓她們練槍。這都讓張學文很是無奈。張學文對於唐群英的要求是,希望在短時間之內培養一批女教師還有女護士,而沒想過要培養女戰士。

  現在看到唐群英,張學文又是緊張。

  教育,私人真的是辦不起的。隻有國家,用國家的力量才能夠大規模的發展教育。就如湖南的民辦教育非常發達,但真正接受教育的人才有多少。很少很少。

  很多民辦學校,沒有幾年都會因為經費問題關閉。

  本來這些教育資金要從同盟會那裏拿出來。但是同盟會現在花錢的地方更多,錢都是掰著花的。所以張學文一直都是私人讚助唐群英辦學。可是就算張家有錢,張學文現在也供不起了。

  “怎麽,你這個大地主現在也吃不消了?”

  “希淘姐,我也不瞞你。有些東西真不是私人能玩的。教育,他必須要有國家的支持。”

  “我知道。”

  唐群英點點頭,然後道:“子清,這就需要我們努力。等到我們推翻滿清,一定要好好發展中國的教育。”

  “是。對了,希淘姐。到底是什麽事情,還親自來到我這裏。”

  張學文平常很低調。

  不是那種低調,而是不會和沾有革命黨嫌疑的人來往密切。張學文更多的是高調的把自己包裝成支持立憲的人。因此張學文支持辦學,支持辦報紙,也支持湖南的立憲運動。

  因此湖南很多人都知道,目前湖南巡警道是一個支持立憲的人。

  所以唐群英這樣來自己辦公的地方,並不是很好的選擇。

  “有人想見你。”

  “誰?”

  張學文變得很認真。

  能夠讓唐群英跑腿,點名要見自己的,肯定是同盟會內部的人。不然沒有人會如此。而且肯定是來自外麵的革命黨。剛剛成立的同盟會西南支部,要見自己的上級是有一套規則的。

  就如有人要見張學文,不會是直接來找張學文。

  是需要過中間的傳遞。

  不僅僅是張學文如此,整個組織的聯絡都是如此。

  “方君瑛。”

  “她找我?”

  張學文一愣。

  本來還以為是同盟會某個大佬來到了湖南,或者是共進會,又或者是光複會。想了很多,但也沒有想到是方君瑛。不過很快張學文就釋然。

  不管是同盟會高層還是共進會、光複會,他們想要見自己,應該是會通過譚人鳳或者是劉道一來見自己。不可能是通過唐群英。

  “為什麽?”

  張學文莫名其妙。

  自己和方君瑛隻見過一次,沒什麽交情。

  “我也不知道。”

  “她在哪裏?”

  “周南女子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