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陳天華
作者:隨遇而安寫手      更新:2022-03-25 13:27      字數:2903
  “子清,走吧。”

  仇亮拍了拍張學文的肩膀。

  “蘊存,你是不是也覺得我太過小心了。是不是也認為今天是我錯了?”

  “不,子清。我覺得你說的很對。為什麽曆史上那麽多的農民暴動都失敗了,就是因為他們缺少一個正確的引導。我們同盟會現在成立已經有了一個月的時間,但是哪裏有一點組織的樣子。”

  仇亮也是很不滿意現狀。

  “你看看同盟會看似已經成立了。但是現在依舊是一盤散沙,你看我這個同盟會湖南分會長,手下有什麽人,有什麽工作。沒有,完全沒有。大家依舊是各行其是,這樣怎麽可能形成統一力量。”

  “我們成立同盟會的目的不就是為了讓散落各地的革命力量能夠合作,勁往一處使嗎?但是現在這個樣子,和之前有什麽分別。”

  張學文苦笑了一下。

  歎了一口氣,道:“你今天看到沒有。當決定在廣西率先起義的時候,兩廣的那些同盟會會員都是臉有喜色。而那些反對的幾乎全是湖北籍的會員。”

  “看看劉公、田桐、居正,他們說的好聽,說在長江流域影響力大。他們為什麽不說在京城發動起義,威懾力更大、影響力更大。其實不就是想讓同盟會把精力都放在湖北嗎?這些人的地域觀念如此之強。總理和黃先生不先整頓大家這種思想,卻去搞什麽起義。我……”

  張學文真是希望中國的革命能夠早一點成功。

  而如果說能夠縮短這個距離的人物隻有兩個人。那就是孫中山和黃興。

  隻有他們兩個人有足夠的號召力,也有足夠的實力可以駕馭全國的革命黨。雖然目前同盟會也是一盤散沙,但他們對於孫中山和黃興還是非常尊重的。他們兩個人有足夠的威望,領導目前的同盟會。除了他們兩個人其他任何人,包括宋教仁、陳天華、馬君武他們都沒有這樣的威望。

  就如宋教仁大名鼎鼎。

  但是可能在湖南學生當中可以鎮得住腳,外省的人就不會信服他。甚至是兩湖地區的很多人,也不見得就服氣宋教仁。

  因此張學文一直希望能夠推動孫中山和黃興,希望說服他們讓同盟會少走彎路。

  可惜才發現自己太天真了。

  孫中山、黃興都是那種認定一件事情就不回頭的性格。而且現在的張學文實在是人微言輕。如果現在的張學文有宋教仁、劉揆一他們的地位,孫中山和黃興說不定還會願意聽一聽張學文的意思。

  “子清,聽你的意思是同意兩廣起義。”

  張學文點點頭。

  “如果非要現在起義不可。那麽我認同總理和克強先生的意思,在廣西起義。廣西地處偏遠,離清廷的統治中心比較遠。清廷的力量在廣西非常薄弱。而且廣西那裏民風彪悍,而且靠海可以從香港、台灣、還有南洋運送武器方便。”

  “可以這麽說,廣西的確是具備了起義的一切條件。”

  如果真要發動起義,張學文是絕對讚同孫中山的意思的。在敵人力量薄弱的地方開始起義,這是非常準確的選擇。就如當年偉人選擇農村包圍城市一樣,都是從敵人統治地位薄弱的地方開始。

  長江流域的確是好地方。

  經濟發達、人口眾多。可也正是因為如此,這裏也是滿清統治力量比較強大的地方。那裏有除了北洋軍之外實力最強大的湖北新軍。因為有長江,所以不管是滿清的長江艦隊還是外國的軍艦,都可以隨意的進出。

  “那些現在要在長江流域起義的全是不負責任的話。自從我們華興會從兩湖地區撤離之後,兩湖地區還有什麽力量能夠發動起義。而且麵對湖北新軍、湖南新軍,還有幾萬的巡防營他們連一丁點的希望都沒有。”

  仇亮背靠在椅子上,手指不停的點點桌子。

  “子清,我一直沒有問你。如果你在湖南,你選擇什麽方式?”

  “先健全湖南同盟會組織。隻要是同盟會的會員就必須服從上麵的命令,他們不能自行其是。我們幹的事情是造反的事情,到處嚷嚷那都是傻子幹的事情。所以組織首先要保密,就算是父母家人也不能告訴。而且成員之間隻能縱向發生關係,不能橫向發生關係。去聯絡會黨的人員,他不能知道去動員軍隊部門的事情。各個部門之間各幹各的,這樣某一個部門出了差錯,也不會連累其他的部門。這樣我們才能夠紮根下去。”

  聽著張學文的話,仇亮是頻頻的點頭。

  仇亮討厭會黨不僅是因為他是出身於書香之家。而是因為仇亮現在是學習軍事,所以心中瞧不起這些人。裏麵最大的一個原因就是會黨的嘴實在是沒有個把門的。

  一點點的事情,他們都能夠嚷嚷的滿世界都知道。

  起義這種事情本來應該是隱秘的,是需要保密的。但會黨這樣的作風,讓仇亮非常不喜歡。

  “如果我在湖南我就會大力整頓同盟會組織,先組織好同盟會的事情,然後才開始工作。控製學校、控製學界、控製輿論。最後就派人打入新軍內部,廣泛的爭取中下層的官兵。當然如果能爭取到上層軍官,對於滲透新軍有莫大的好處。這個可以從目前留日學校生裏麵發展。”

  “還有會黨,這個力量雖然破壞力十足,但也是鬥爭非常堅決的。絕對不能放過這股力量,同樣的絕對不能讓這股力量逃脫出我們的控製範圍之內。”

  “隻要時機一到,新軍起義、會黨助威、學界支持,湖南革命易如反掌。”

  仇亮興奮地一拍桌子。

  “好。”

  卻不是仇亮發出來的。仇亮剛剛要說“好”,沒想到聲音卻是從外麵傳進來的。張學文和仇亮兩個人都很意外,沒想到兩人的話外麵還有人聽到了。

  當看到進來的人兩人更是驚訝。

  “星台兄。”

  進來的赫然是華興會重量級人物,寫過兩本人人爭看的書《猛回頭》和《警世鍾》的陳天華。

  陳天華在同盟會當中是舉足輕重。

  被孫中山和黃興倚為臂膀,幾乎同盟會內的很多宣傳性文件都出自於陳天華筆下。陳天華此人天生有一種鼓舞人心的才能。看到他的《猛回頭》、《警世鍾》沒有不激動的。

  “子清,說得好。”

  陳天華看著張學文的目光是那麽的炙熱。“你寫的那本《革命的朋友和對手》我最近看了。寫的很好。今天聽你一席話,我更受啟發。我們中國人長期以來就是太過重視地域之別,不能夠團結在一起,所以才讓外國人欺負。”

  “團結,隻有團結才能夠成功。現在同盟會成立了,卻依舊是一盤散沙,成不成立同盟會有何用處!”

  張學文是沒有想到陳天華竟然也是這種觀點。

  其實張學文不知道的是,陳天華和現在同盟會的很多人不同。現在鼓吹革命的那些人基本上都是有錢人,不然哪裏有錢上學、留學。就算不是大富之家,也都是殷實人家。但是陳天華的家裏不一樣。

  陳天華卻不是有錢人家庭出身,小時候甚至隻能是依靠族人的接濟,才能夠上學。每個人的出身不同,經曆的事情不同,所以考慮的就會不同。

  就如劉道一家和會黨關係很深,所以他能夠看到會黨的力量,認為革命黨應該依靠會黨。而仇亮是出身知識分子家庭,最看不起的就是會黨那種情況。

  正是這樣的出身,因此陳天華做什麽事情總是比別人考慮更多現實的情況。也因此比任何人都知道團結的重要性。

  他原以為華興會和興中會合作成立同盟會之後,就能夠團結國內散落的革命團體。

  但是沒有想到同盟會依舊是一盤散沙。

  這讓陳天華很失望。

  極其的失望。

  一直到看了張學文的《革命的朋友和敵人》這篇文章的時候,陳天華仿佛找到了指明燈一樣。雖然通篇沒有說什麽,但是陳天華卻看出了不一樣的東西。

  團結朋友、孤立敵人。

  所以一直想和張學文聊一聊的。今天開會陳天華是晚到了,因為他現在忙著改版《二十世紀之支那》這份報紙為《民報》。

  晚到了,沒想到卻聽到了張學文和仇亮兩人的精彩對話。

  因此陳天華才忍不住叫起了好。

  “走,子清、蘊存,我們換個地方好好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