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會議
作者:隨遇而安寫手      更新:2022-03-25 13:27      字數:2696
  雖然同盟會成立的時候,也出現了很多的問題。但大家看在孫中山的麵子,加上黃興讓步很多,最後還是很順利的完成了同盟會的建立。

  同盟會成立之後,各種部門算是非常齊全。和張學文想象當中完全不同。甚至比一般的政黨更加複雜。

  在同盟會成立之前張學文的想法是同盟會是一個非常鬆散的聯盟。但是同盟會成立之後才發現同盟會非常受美國三權分立的影響。同盟會本部分為執行部、評議部、司法部三個部門。

  而執行部下麵又分六部,庶務、書記、會計、內務、外務、經理。

  執行部庶務是同盟會最重要的一個位置。

  是僅次於孫中山同盟會總理位置。而且因為是執行部的庶務,可以說在孫中山不在的時候,庶務就是全權負責同盟會事物的位置。如果按照現在某些機構來說,孫中山如果是局長,那麽庶務就是常務副局長。

  咋一看,同盟會的部門類別也是很齊全。

  而且不僅是本部如此,同盟會還成立了各省同盟會分部。

  黃興成為了庶務,成為了同盟會實際的二把手。評議部的議長是汪兆銘,也就是汪精衛。可以說汪精衛此人在同盟會的地位非常高。而司法部的總長是鄧家彥。

  鄧家彥這個人有意思。

  他一直沒有參加任何的革命團體,他是成立同盟會大會第一天加入同盟會的。而且他曾經是四川高等學堂畢業,現在又是日本明治大學的學生,所以成為了司法部的總長。

  而名氣很大的宋教仁僅僅成為了司法部的檢事。

  劉道一成為了同盟會東京本部書記、仇亮則是被推舉為同盟會湖南分部的分會長。

  但是仇亮卻堅辭不受。

  仇亮反而推薦了張學文為湖南分部的分會長。這個提議卻受到了大部分人的反對,倒不是同盟會領導層的反對,而是湖南的同盟會會員反對。包括楊守仁、陳家鼎在內的不少人都是反對。

  楊守仁、陳家鼎這些人是因為反對張學文的主張。

  其他的湖南籍同盟會員反對是因為張學文的名氣太小了。他們可以服氣劉道一、可以聽從仇亮的話,但是張學文實在是太過籍籍無名。

  因此這件事情最後隻是不了了之。

  仇亮繼續擔任同盟會湖南分部的分會長。

  但是因為仇亮、程潛、寧調元、彭邦棟這些人的鼎力支持,讓張學文也算是名聲鵲起。而劉道一雖然和張學文的看法不同,但是卻很認同張學文的才華。

  有了劉道一和仇亮的鼎力支持,張學文雖然沒有成為同盟會核心成員,在同盟會當中也有了自己的地位。

  …………

  1905年9月15日,同盟會成立之後的第一次大會召開了。

  其實同盟會內部自從成立之後會議就不少。但都是同盟會的幾個核心成員之間的會議。雖然同盟會成立了,但是內部的分歧不是一時半會就能夠解決的。

  光是華興會和興中會之間的分歧就不是那麽容易消除的。華興會畢竟是兩湖團體,而興中會是兩廣團體。雙方之間之前並沒有多少聯係,一時之間怎麽會那麽容易合作,當然是有很多摩擦。

  華興會大佬劉揆一至今都不願意加入同盟會。

  而孫中山和黃興更是天天都在討論同盟會的發展方向。

  這些日子估計孫中山和黃興兩個人之間達成了某種統一,所以才召開了這一次大會。這次參加大會的有五十來人。現在同盟會會員已經有幾百人,同盟會的發展速度是非常快的。而且每天都會以幾十人的速度增加。因此這次能夠來參加會議的都是同盟會的骨幹。

  張學文在同盟會成立的過程當中完全是打醬油的,但也是來到了這一次的會議當中。

  這個和劉道一、仇亮的推薦是分不開的。還有就是黃興想到了張學文的張家在湖南的地位,所以樂意給張學文一個身份。

  會議是宋教仁主持的。

  宋教仁並沒有因為隻得到了一個司法部檢事的位置,地位就下降了多少。同盟會成立一個月之後所有人都發現了。同盟會的所謂評議部和司法部完全是個擺設。根本就是打醬油的,完全沒有任何的實力。

  同盟會隻有一個真正有實力的部門,那就是執行部。

  宋教仁身為執行部庶務黃興的親密戰友,身為華興會的副會長,更因為他在留日學生當中的威望,依舊是同盟會最舉足輕重的一員。

  “同盟會成立了,我們應該要繼續反清大業。總理和克強先生決定同盟會的第一次武裝暴動放在廣西。”

  宋教仁剛剛說出來,整個會場都是嗡嗡的。

  在場的五十多人,代表了全國十幾個省。這些人都希望同盟會把精力放在自己的省,放在自己的故鄉。現在聽到放在廣西,他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孫中山為首的興中會就是兩廣人組成。

  “長江流域才是中心地帶。在長江流域發動革命,才能夠對滿清致命一擊。廣西太過偏僻,沒有任何的影響。我反對把精力放在廣西。”

  劉公第一個站出來反對。

  劉公此人是文人,是一個在兩湖地區、甚至在江浙地區都深有影響力的文人。成立同盟會他也是積極奔波。劉公此人也是出身襄陽大族,家裏非常富裕。

  早年他和田桐、程家檉、宋教仁幾個人關係莫逆,一起辦過報紙。當然辦報紙的錢都是劉公此人出的。所以他在兩湖地區屬於很有威望的。

  “總理,我也如此認為。中國革命的中心應該放在長江流域。這裏人口密集,而且經濟發達。我們打下長江流域不僅能夠得到大批的軍械、物資,還能夠創造足夠的影響,能讓所有誌在革命的人受到鼓舞。”

  劉公之後,田桐也是慷慨激昂的表示不應該在兩廣發動革命,而應該是在長江流域發動革命。

  “總理,我的看法也相同。兩廣地處偏僻,影響力太低了。”

  這次發言的是居正。

  孫中山看著這麽多人反對,臉上倒是沒有多少焦躁的樣子。而是給大家解釋道:“兩廣地處偏僻,但卻正好導致滿清勢力薄弱。而且因為臨海,從海上進行軍火上的補給也比較容易。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廣西自從三年前發生暴亂以來,清政府任命岑春煊為兩廣總督,調集了十萬人馬進行了圍剿。雖然暴亂已經壓了下去,但是他們當中不少人都是逃進了山裏麵。他們這些人都是受過訓練、打過仗的人。”

  孫中山的確是能夠作為革命領袖。

  說話是有條不紊。一點沒有受到反對人員的影響。把自己的想法完全解釋給大家。

  “隻要我們去聯絡這些人,在廣西我們就可以擁有一大批打過仗的好手。”

  張學文邊聽邊點點頭。

  孫中山的確是有備而來。孫中山說的是三年前廣西暴亂,指的是廣西遊勇為主的大起義。遊勇是那些沒有軍餉,隻能夠向富戶或商旅籌款度日,人們稱之為“遊勇”。

  1902年開始的這次大起義,可以說是震動整個清王朝。

  當時為了撲滅這個大起義,清王朝是調集了七省之兵達到了十萬人,今年才把這股起義軍鎮壓的差不多了。

  可惜遊勇都是本地人。

  他們打不過你,馬上就溜進了大山當中。因為都是本地人所以外省的清兵根本就找不到他們。

  孫中山很重視這股遊勇。

  也想趁著廣西還沒有完全撲滅的遊勇,再次發動起義。希望趕緊去廣西和他們聯絡。

  “我也同意先生的意見。”

  黃興自從和孫中山見麵之後,張口閉口都是先生來稱呼孫中山。

  黃興一表態,那些準備反對的湖南籍的同盟會員個個都是熄了聲音。

  “我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