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火鐵第三部第38章總第四百三十九章
作者:何斌      更新:2020-03-02 05:57      字數:2155
  驀地,她想起五月裏撿田螺的情景來了。那天,她是從東邊的獨仙關來。那天也是這樣的傍晚,也是這樣的紅霞,但是整個周遭卻是截然不同的。

  因為季節不同,因為那是五月。五月的山色是那樣厚重。那些光禿禿的樹枝早已披上新衣。它們鮮活而又明亮。

  雁河水響著叮咚的鈴聲向前走,是那樣地歡快而激越。

  尤其是那廣闊的田野裏,到處是水汪汪一片。那些等待插秧的田塊,在夕陽的紅霞裏爍著銀色的亮光。山的倒影便清晰地鋪在這片亮光裏。

  青蛙在水田裏唱著雄壯高亢而又整齊的晚歌。它此起彼伏,一陣接一陣。

  紅玉正被這幅壯麗的晚霞圖所震撼。

  忽然就看到在那銀色的亮光裏,一個人影站立起來,向著她揚著手歡叫:

  “旅長姐姐,旅長姐姐,快來撿田螺,快來撿田螺!”

  梁紅玉循聲望去,終於看清了,呼喚她的不是別人,正是愛花。

  她扯起拂雲飛的韁繩,沿著田疇間的大道馳騁而去。

  這是雷公殿下靠近大雁瀑的一塊田疇。夕陽在山間明亮地照射下來,那亮光似乎比剛才還要熱烈了。田疇在山的剪影裏仍是清晰無比,鮮活無比。

  梁紅玉跳下拂雲飛,她迎著黎愛花走去。黎愛花一手提著一個碩大的篾籮,一手握著幾隻田螺對著她傻笑。

  她曾經聽黎愛花說過,每到五月的這個時候,正是撿田螺的最佳時機。

  這個季節的田螺肥大,肌肉飽滿且鮮嫩,是餐桌上的一道味道極美的佳肴,其味與雁河裏的石斑魚相媲美。

  受愛花情緒的感染,紅玉也攙起了褲腿,下到清淩淩的水田裏拾起田螺來了。

  那一次她倆撿了滿滿的一篾籮。晚上她就嚐到了田螺鮮美的味道了。

  那一次撿田螺,她還獲得了一個信息,就是在那些靠近山邊的水田裏,布滿了沼澤;越挨近山這種沼澤越多、越深。尤其是兩山之間的那些田壟,幾乎遍布沼澤。

  後來她跑遍了整個富新防線,對這種沼澤進行實地勘察。發現其它地方,這種現象雖有,但不及此地普遍。這種地質結構也令人費解。

  這一天,梁紅玉帶著閔小青、文香和陳靜來到荷溪鎮。宋天成率領著警衛排跟隨。她為什麽要到那個小鎮上去呢?

  原來她聽黎愛花說過,那個小鎮雖然不在古道上,但十裏八鄉的人們都會到那兒去趕集。其熱鬧程度遠遠超過古道上的大鼓鎮、相思鎮、橋下鎮和古村鎮。

  她是好奇,想去看看這個古鎮到底有些什麽特別之處吸引著人們的眼球。

  三四十裏路,小半響就到達了。

  湊巧,這個小鎮逢圩。隻見沿路一撥一撥的人群,肩挑手提,急匆匆往圩上趕。

  還有些推車的一一這個地方盛行一種叫“雷公”的小車。小車隻有一個輪子,輪子中間裝一根軸。獨輪兩邊各鑲一塊木板,物件便放在木板上。

  小車的前頭有一對犄角,好似黃牛的角,尖尖的;後頭一邊裝有一隻長長的扶手。人們捉住扶手將車子推著往前走一一車上裝滿了貨物,他們就滿頭大汗推著車前進。

  進了鎮子,就見這條東西貫通的小街上人影憧憧。小街的街麵全是由鵝卵石鋪就。戰馬的蹄聲踏在這些鵝卵石上,發出清脆的“咯咯”聲。

  紅玉一行進了鎮子,在街麵上就形成了一道特別靚麗的風景。許多人都引頸觀看。人們自覺地讓出一條道來。

  梁紅玉麵含微笑,緩轡而行。人們竊竊私語。他們在悄悄地傳遞一個信息,那就是眼前的這位美麗絕倫的巾幗女將,便是奉命鎮守富新防線的國軍暫九軍獨立混成旅旅長梁紅玉。

  也就是抽一袋煙的功夫,當她的馬隊走到街中心時,人們歡呼起來。起初聲音很嘈雜,後來就形成了有節奏的呼喊:“梁旅長英雄!梁旅長英雄!”

  梁紅玉倒不好意思起來,臉上分明發著燒。她還是第一次遇到如此的場麵,心裏不由得緊張起來。她一邊走著一邊就看見無數虔誠的臉,心裏不由得激動起來。

  她很不自然地舉起手來,揚聲喊道:“老俵們好!鄉親們好!”人們喊著:“梁旅長好!梁旅長辛苦了!”

  這時有一個先生模樣的人舉起手來高喊:“打倒日本帝國主義!日本鬼子滾出中國去!向梁旅長致敬!”

  頓時呼聲鼎沸,群情激昂。

  此情此景,梁紅玉的眼眶濕潤起來了。梁紅玉想起文香的話,在心裏道:這便是民眾的力量!頓覺肩上的擔子更加沉重!

  梁紅玉一行是從西邊進的鎮子。此時他們站在鎮東的一處高岡上,鳥瞰腳下的雁河水。原來雁河就在荷溪鎮的東麵。由於河水年長日久不斷地衝擊,這一段的河床看起來特別的深邃。

  河的兩岸峭壁兀立,犬牙交錯。河岸上依舊長滿了茂密的水細柳。

  有一座石橋橫貫東西。這座石橋雖沒有雷公殿腳下的那座大,但由於橋的底部離水麵太高,竟比它險多了。

  橋下便是河埠頭。梁紅玉下得馬來,順著石板鋪就的河埠走下去,來到了河邊。

  這時她看到,河水呈深黑色,水麵上滾著一些酥油般的浪波,可見河水深河底地形複雜。河麵上泊著十幾二十艘大小不一的貨船,有許多的搬運工從貨船上往下卸貨,或從下麵往貨船上裝貨。

  梁紅玉著人找來這個鎮的鎮長,向他了解一些地理、物產和風俗人情方麵的情況。

  鎮長是個年逾半百的老人,閱曆豐富。他詳細地向梁紅玉介紹了荷溪鎮的人文曆史和社會變遷及人們的生產生活情況。

  雁河是條自南而北的河流,流到富城南便匯入贛江。荷溪是條小河,是從東邊的荷嶺流出來注入雁河的。

  荷溪鎮是雁河邊的一座古鎮,它的曆史可追溯到唐天寶年間。

  傳說那時的雁河還隻是一條淺河,有一何姓的兩兄弟在此養鴨謀生。起先也隻是兩座茅棚,後來才漸漸繁華起來。

  但因這塊土地地緣的限製一一鎮子三麵環山,一麵臨水一一它最後隻能是如今這樣的規模。

  荷溪人主要的勞作是做生意,田產極少。其次是山上的出產:杉樹、鬆樹、毛竹……

  紅玉到此時才明白了,這個鎮子最終吸引十裏八鄉人們的眼球,全賴這條雁河,這個河埠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