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火鐵第三部第37章總第四百三十八章
作者:何斌      更新:2020-03-02 05:57      字數:2190
  好消息接踵而至,父親梁維甫也給她來電,說二十九集團軍牽製了大量的日軍,使其不能如期投入湘北戰場。而他的暫九軍突然出現在贛北戰場,使日軍遭到重創。

  怪不得戰區的嘉獎包據整個暫九軍呢!

  “姐,你還是去休息休息吧,這一個多月來你就沒有睡過一個囫圇覺。再這樣下去,身體會吃不消的。”閔小青說。

  “是啊,現在會戰結束了。日寇當有一段時間不會再犯長沙了。這個第六十六師團也可能不會繼續西侵了。”文香附和著說。

  “那可不一定。”梁紅玉揉了揉眼晴說,“現在最要緊的是將防線紮得更牢。我估計,日寇憚於我們的虛實,一定會繼續不斷地派出偵察人員對我防線實施偵察。特別是要防備敵人的滲透部隊。我們要提高警惕。”

  停了停,她又說:“我們在前一階段這方麵的工作做得很好,敵人沒有在我們這裏得到有價值的情報。此後我們還得努力,隻能做得更好。”

  閔小青說:“是呀,我們前一段時間做得好,主要得力於民眾的力量。如果僅靠我們,這麽長的防線,怎麽做都顧不過來。是我們動用了各縣、區、鄉的地方政權,他們一保一甲地動員。整個防線就形成了一個堅固的整體,日特分子無隙可鑽。”

  文香說:“聽說共產黨的特委發揮著重要作用,很多具體事都是他們做的。”

  梁紅玉說:“好哇,大家都團結在統一戰線的旗幟下,同心同德,還有什麽事不能幹好呢!”

  十天後,戰區長官部作戰部的繆部長親自押了獎銀到了雷公殿。

  繆部長一見梁紅玉的麵劈頭就問:“梁旅長,你們是怎麽做到令日軍窺也窺不透你們的虛實的呢?”

  梁紅玉見問,便把如何“增兵”和製造“重炮”的事說了出來。繆部長聽後哈哈大笑,連聲稱讚梁紅玉“做得好,做得好!”

  梁紅玉引著繆將軍到雷公庵前的那座巨石上,指點著山下古道上的一處地方,對繆將軍說:“您往哪兒看,看能不能看出什麽名堂來嗎?”

  繆將軍舉起望遠鏡,觀察了一會兒說:“哎呀,還真看不出是個假的炮兵陣地呢!你看那些黑魆魆的炮筒子,杵得那麽老高,日軍還不定認為會是什麽種類的重炮呢!”~~愛奇文學 …!小說更好更新更快

  他們看完後又回到了作戰室裏。梁紅玉說:“繆叔叔,這也隻能嚇唬嚇唬他們一時,要真打起來,是會很快露餡的。畢竟打仗拚的是實力麽!這次第六十六師團幸好沒有打過來。要真是打過來,恐怕連支撐一天都是有困難的哩!”

  繆中和說:“梁旅長你放心,真正打起來,長官部不會不管不顧你們。”

  梁紅玉又說:“繆叔叔,我想跟你提個要求,不知妥否?”

  繆中和說:“有什麽要求盡管提!”

  梁紅玉說:“我想把欠下的那個編製的團建立起來。我得補充兵員。”

  繆中和說:“我這次就是來協助你辦好這件事。長官部估計,阿南惟畿對攻占長沙失利不會善罷甘休!恐怕會突破常態不按常規出牌。我臨來時已經電告江西省政府,讓他們一定盡快辦好。”

  “那太好啦!”梁紅玉興奮地叫起來。

  繆中和在雷公殿一呆就是半拉月,直到新兵全部到達混成旅,他才打道回長官部了。臨行前,繆中和對梁紅玉說:“梁旅長,抓緊時間練兵吧,恐怕大仗惡仗還在後頭哩!”

  梁紅玉點著頭,莊重地回答道:“請將軍放心,我們會抓緊時間練好兵,保證在未來的戰鬥中能形成戰鬥力。”

  繆中和信任地點著頭,走了。

  繆中和在梁紅玉的陪同下,曾經對富新防線內的各個重要陣地都進行了視察。

  他特別重視獨仙關、玉屏山和望夫崖三處陣地的防禦。認為與日軍交鋒,首先必須在這第一道陣地發揮作用,讓日軍遭到重創。

  鑒於富新防線第一道陣地玉屏山一一獨仙關一一望夫崖與第二道陣地牯山一一雷公殿一一荷溪鎮之間僅隔了四五十華裏地,日軍一旦突破第一道陣地,則將長驅直入,進逼第二道陣地。

  由於這兩道陣地之間並沒有任何險處可憑,因此,那條雁河以及雁河上的那兩座橋一一一座木橋,一座石橋,便成為至關重要的了。

  人們普遍認為,古道上的那座雁河橋必將成為敵我雙方爭奪的焦點。按照戰區作戰部的最初的構想,古道上的那座雁河橋應建成鋼筋水泥橋,以供承載大量的輜重車輛通行。

  後來這個構想遭到暫九軍軍長梁維甫的否定。梁維甫否定的理由是:國軍的重型裝備有限,隻要把原有的木橋重修、加固,完全可以適應部隊作戰的需要。

  而建一座鋼筋水泥橋,不僅費時費力,且如果它一旦為日軍所控製,則與戰爭極為不利。日軍將輕易把重型裝備運過河去。

  而對於我軍來說,雁河橋隻要不能為我所用,即會毫不猶豫將它毀掉。建成鋼筋水泥橋,要毀掉它就不會那麽容易。

  戰區作戰部同意了梁維甫的意見,隻對雁河橋進行了維修,加固了橋墩和橋身。

  雁河橋維修好後,經檢驗,國軍的重型裝備完全可以順利通過大橋。

  梁紅玉陪著繆中和站在橋頭,她環視著雁河橋周圍廣袤的田野,心中有一種衝動的感覺。

  她記得第一次來到雁河邊,看到的雁河橋千瘡百孔。她是在黎愛花的指點下,在橋的下遊找了個水淺的地方蹚過河去的。

  那時侯她就想過,她一定會從雁河橋上飛馳過去,騎著她的拂雲飛飛了過去。

  當然這並不是很難的事,就如同在打造整個防線中那些想起來很難、看起來很難、做起來也很難的事,最後都被變成了現實了一樣。

  那時已是傍晚時分,夕陽的餘暉從遠處雷公殿的峰頂直射下來,照在雁河上,使她不由得想起李白的詩句:“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時令己是深冬,自然界早已布滿冬天的氣息。雁河水在靜靜地流淌著,靜得仿佛是沒有流動一樣。

  遠處的山巒變瘦了,那些迤邐在山間的,諸如紅楓、白樺等,葉子早已落光了,隻留下些毫無生氣的身子,在寒風中打著抖。

  田野裏也是靜悄悄的。那些被收割後留下的稻茬,也靜靜地躺在夕陽的餘暉裏,露出無奈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