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鬼是否存在
作者:九幽白      更新:2021-12-25 10:06      字數:3199
  撞鬼現象,在盜墓本書籍中屢見不鮮。

  漢代著名變態盜墓狂人廣川王劉去一生以盜墓為樂,在他的盜墓生涯中便遇到過這樣一件詭異的事情。

  劉去盜掘戰國時魏國公子且渠墓,這座墓的墓主人雖然是魏國公子,但墓葬卻很簡陋,沒有棺惇,隻有一個寬六尺、長一丈的石棺床。

  奇怪的是,棺床上一男一女兩具屍體,年齡都隻有二十餘歲,身上沒穿衣服,赤裸地躺在棺床上,皮膚顏色、頭發、牙齒與活人沒有任何差別。

  劉去看到後十分恐懼,這位盜墓成性的盜墓賊竟然不敢碰這座墓葬,將墓門封好後悄悄離去。

  劉去在盜掘春秋時期晉幽公墓時,同樣詭異的事件再度重演,打開墓室後,墓中橫陳了一百多具屍體,而且都未腐爛,衣服也保存完好,麵目如生。

  盜墓者打開墓室後,發現去世多年的墓主人麵目如生的例子中,最著名也最傳奇的是三國時期,促応西漢長沙王吳芮墓的故事,這個故事記載在《太平廣記》中。

  三國時期是一個盜墓盛行的亂世,軍閥便是當時最大的盜墓賊,占據江東的軍閥孫權為了給父親孫堅修廟,就地取材,盜掘了西漢長沙王吳芮的墓葬,將吳芮墓的石材和木材用來修建孫堅廟。

  奉命挖墓的人打開棺槨後,看到吳芮衣服顏色鮮豔,容顏未損,競與活人一樣。此時距昊芮去世已有四百餘年,看到眼前情景,掘墓的人無不驚異。

  後來,一個當年參與盜墓的人在安徽壽春遇到了南蠻校尉昊綱,隻見這個昊綱的相貌竟然酷似四百年前的長沙王吳芮。

  盜墓者驚異地問:“為什麽你的相貌這麽像長沙王吳芮?隻是你比他稍矮一些。”

  吳綱的回答令這個盜墓者大吃一驚:“吳芮正是我的先祖。”

  盜墓碰到宛如活人的死屍已是見鬼,碰到同死屍相貌相似的活人則更是見鬼。

  這種撞鬼的事件不僅隻發生在古代,現代也不乏盜墓賊撞鬼之事。

  一九二八年,“盜墓將軍”孫殿英盜掘清東陵,引發了震驚世界的盜墓大案。

  在這次盜墓中,清代最後一位掌權者慈禧太後最先遭殃,陵墓慘遭盜掘。

  孫殿英手下匪兵用野蠻的方式炸開慈禧陵墓,衝入墓室後,看到的不僅僅是琳琅滿目的珠寶,還有屍體完好的慈禧太後。

  令人驚悚的是,慈禧太後不僅屍體絲毫沒有腐爛,容貌宛如生前,她的手上竟然長出一寸多長的白毛,指甲也有好幾寸長,令人不寒而栗。

  然而,這恐怖的一幕並沒能嚇倒一心隻想得到財寶的盜墓賊,他們依舊肆無忌憚地將墓中珍寶席卷一空,基至為了帶走慈禧身上貴重的服飾而傷及慈禧屍體。

  類似的事件還發生在慈禧兒媳婦孝哲皇後阿魯特氏身上。

  阿魯特氏與丈夫同治帝合葬的陵寢被盜於抗日戰爭勝利之後,此時距阿魯特氏和同治帝去世已有半個世紀之久。

  據說,盜墓者打開棺槨後,阿魯特氏也是屍體並未腐爛,麵貌如同活著一般,與阿魯特氏同年去世並埋葬的同治帝的屍體卻腐爛得幾乎隻剩下一具骸骨。

  據史料記載,阿魯特氏人葬時屍體並未做任何防腐處理,這難免令人匪夷所思。

  千年古墓中發現麵目如生的屍體的確可怕,但卻並不詭異。屍體如同活人是因為屍體沒有腐爛,而屍體不腐,則要歸功於有利的墓葬埋藏環境和人殮時對屍體進行的防腐處理。

  眾所周知,古埃及的幹屍防腐技術世界一流。木乃伊可以保存數千年之久。中國古代的濕屍保存技術同樣堪稱世界一流。

  中國古代早在新石器時期便有唯玉為葬的葬俗。遼西地區的紅山文化、長江下遊的良渚文化都用大型玉器隨葬。

  漢代貴族以玉作為葬具、大型墓葬中的墓主人遺體都用玉匣收殮,所謂玉匣,就是我們常說的玉衣。

  按照墓主人身份等級,文獻記載,隻有皇帝才能使用金縷玉衣。目前發現的以玉衣收殮的漢墓十餘座,其中最著名的便是河北滿城漢墓,墓中出土的兩件玉衣散工之精致、巧妙可謂巧奪天工。

  中國古代人對玉的敬仰和喜愛近乎癡迷,古人相信玉能保持屍骨不朽。因此,以玉隨葬是一種原始的屍體防腐。

  但是,金玉防腐隻是古人對玉的一種迷信,許多以玉隨葬的墓葬,棺槨中也隻餘枯骨一具。

  不過,古代的確有高明的屍體防腐技術。屍體腐爛的最大天敵是氧氣,防腐的首要目標就是要減少墓室中的氧氣,盡量減少屍體與氧氣接觸。

  玉衣可分為金縷、銀縷、銅縷三種。根據文獻記載,早在西周時期,貴族去世後都會對屍體進行防腐處理。

  人殮之前,屍體首先要經香湯沐浴,再用酒來擦洗,以去除身體表麵的細菌。

  而酒精揮發的同時能夠消耗一定氧氣,使墓室內缺氧,減慢屍體氧化速度。

  南方地區墓葬中常有隨葬絞衾的習俗,即用被單將屍體包裹起來,這種做法有利於隔離屍體和墓室內的空氣,同樣能起到防腐作用。

  大型墓葬在下葬時,會用特殊的膠質物體密封棺槨,斷絕棺槨內外的空氣流通。

  此外,墓室深埋,厚厚的土層不僅能隔絕空氣,還能保持墓室內恒溫,減慢屍體腐爛速度。

  此外,古代人入殮的同時會隨葬犧牲,動物等有機物的氧化也會消耗一些氧氣,減少氧氣對墓主人屍體的氧化。

  古代屍體防腐最典型的墓葬就是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這個震驚考古界的重大發現在考古學史上產生了深遠影響。

  馬王堆一號漢墓墓主人是西漢時長沙國相軟侯利蒼的夫人,名叫辛追。在長沙這個盜墓盛行的地方,馬王堆一號漢墓保存完好,兩千年來未被盜掘已經是一件幸事。

  這座墓中出土了大量珍貴隨葬品,尤其是顏色如新、內容豐富的帛畫,堪稱考古界的瑰寶、這座古墓中最令後人歎為觀止的當屬保存完好、絲毫沒有腐爛跡象的墓主人屍體。

  剛剛發掘出土時,墓主人辛追的遺體完好無損,皮膚還有彈性。專家們無不訝異,曆經兩千年的地下掩埋,古代入究竟用了怎樣的防腐技術,使得古屍保存如此完好?

  經過專家分析研究,終於破解了馬王堆一號漢墓古屍保存完好之迷。

  首先,馬王堆一號漢墓埋藏很深,墓室距地表十六米,墓室上方封土最高處達二十米。墓室四周用白食泥封住縫隙,棺板之間填充吸水性很強的木炭。

  這樣重重保護,使得本室內形成一個相對密閉的空間。密閉並不代表真空,所以本室內不可避免的仍有空氣和水分,但由於空間密閉,槨室內的空氣、水分含量以及溫度相對固定,這極大地減慢了屍體氧化的速度。

  參加發掘的考古工作者在馬王堆一號漢墓的棺槨中發現大量朱砂。用朱砂隨葬是古代長期流行的葬俗,古人認為朱砂有辟邪作用、墓中隨葬朱砂,可以保證墓主人死後靈魂安寧。

  用今天科學的眼光看來,朱砂的確有殺菌作用。在棺槨內放置朱砂,能起到殺死墓內有害細菌、防止細菌腐蝕屍體的作用。

  第三,那便要歸功於長沙地區得天獨厚的埋藏條件。馬王堆一號漢墓所在地的地下水位很高,將整個墓室浸泡在地下水中,地下水也成了墓主人遺體的保護層,隔離了槨室與外界環境。

  馬王堆一號漢墓的發現是中國古代文明史上一件具有標誌性的事件,墓中的完整濕屍說明早在兩千年前,中國已有精湛的屍體防腐技術,其防腐效果甚至比今天的福爾馬林水還好。

  具備高明的防腐技術,墓葬中出現麵目如生的屍體也就不足為奇,夜間行竊的盜墓賊撞到的並非是鬼。

  說完唯物主義對盜墓遇鬼的觀點,大家也都吃完了罐頭,蠟燭一切燃燒正常,說明隧洞中的空氣十分充足,現在不擔心呼吸問題。

  收拾完行囊,我對幾人說:“咱往回走試試吧,前麵就這麽條路,墓門打不開,咱也進不去。”

  幾人點頭稱是,希望回去不要再遇到那攔路的石牆。

  可是剛要出發的時候,聽聞墓中傳來哢哢的響動聲,幾人趕緊把槍口對準墓穴,難不成這裏頭有大粽子!

  沒一會,石門向裏開去,走出來一個人,正是胡青峰。

  他看到我們也十分驚訝,顯然沒想到我們會出現在這個地方。

  “喲,沒想到你們四人也能到這兒來,進來吧,正愁沒人手。”胡青峰朝著我們幾人揮了揮手。

  我心中那叫一個鬱悶,本想自己來取走墓中的白狐玉佩,現在看來是竹籃打水一場空!胡青峰也是挺厲害的,被通臂猿群追殺都沒丟掉小命,現在還順利進入竹王陵中。

  走進墓後,發現胡青峰一行隻有三人,他以及那個貼身女保鏢,還有一個體型彪悍的男人。

  看來不僅是我們被衝散,其餘人也被衝散了。

  走進墓室,看了一下周圍,發現這裏應該是一個殉葬坑,兩邊的坑道裏全是屍骨,有人的也有其他動物的,不過此刻已經是一地的白骨骷髏。